當職場碰到了憂鬱症| 王念綺 - 遠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陸汝斌指出,憂鬱症的終身盛行率(一生中罹患憂鬱症的 ... 一位證券行的中階主管,原本工作能力很好,但罹患憂鬱症後,無法處理過去 ... 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遠見行動誌|電子報|FACEBOOK|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首頁產經消費服務當職場碰到了憂鬱症當職場碰到了憂鬱症文/王念綺   攝影/吳毅平2005-04-01瀏覽數15,550+分享分享複製連結「暮色蒼茫,晚風涼,內心那不安的感覺,就如天邊一抹紅霞逐漸擴大。

我身為案子負責人,不論感受多大的壓力,表面上仍得力持鎮靜,主持檢討會議……親自處理接踵而來的許多難題。

但是,我總覺得自己不對勁。

開始睡不好覺,惡夢連連……全身則如同萬針穿刺,每一根神經都在痛。

最奇特的是,我常莫名奇妙地哭起來……」這是前生活調適愛心會理事長蔡香蘋,在《說是憂鬱,太輕鬆》中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憂鬱症病友的患病歷程。

事實上,像書中面臨憂鬱處境的人不只是少數。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同為21世紀三大黑死病,未來20年,有人數增加的趨勢,並估計到2020年,憂鬱症將僅次於心臟血管疾病,成為全球疾病負擔(burdenofdisease)的第二位。

憂鬱症就近在身邊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陸汝斌指出,憂鬱症的終身盛行率(一生中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高達15%,也就是說每6至7人中,就有1人有罹患憂鬱症的可能。

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台大精神科主治醫師吳佳璇估計,台灣約有3~6%的民眾正飽受憂鬱之苦。

根據2003年董氏基金會發表的「民眾憂鬱程度與就醫習慣」調查顯示,11.7%的受訪民眾有嚴重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並有8.7%的民眾壓力到達臨界點(見圖1)。

這是台灣近年來有關憂鬱症的大規模調查,也代表台灣有兩成左右的民眾,正徘徊在憂鬱的陰影下。

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間,共有41萬3000人次至董氏基金會網路填寫憂鬱症量表,由此可見憂鬱症不論在國內外,都不只是少部分人的問題,它是有可能發生在你我、或是周遭親友身上的疾病。

憂鬱症對於職場的影響,更被國際勞工組織(ILO)稱為21世紀員工失能的重要疾病之一,如明碁電通電腦產品策略事業部總經理洪漢青,與明華園當家台柱孫翠鳳就曾深受憂鬱症之苦。

30世代是高危險群憂鬱症防治協會祕書長、市立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湯華盛指出,憂鬱症的好發年齡在27~33歲左右,根據2004年底汎亞人力銀行的網路調查顯示,工作經驗6~15年的上班族,適逢職場憂鬱指數最高的灰色10年,也正是30世代事業快速發展的黃金10年。

憂鬱患者都是什麼人?「大家工作壓力都很大,為什麼是你得到憂鬱症呢?」職場上常有人這樣問,那麼誰較容易罹患憂鬱症呢?吳佳璇表示,正式的醫學研究中並無顯著的性格差異,有些人家庭美滿、工作順利,也不抽煙、喝酒,卻仍罹患憂鬱症。

但可確定的是個性樂觀者,罹患憂鬱症後的復原情況較良好。

然而根據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多年臨床觀察,自我要求高、完美主義者,以及內設性思考者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而就從事的行業來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認為,通常從事創意型態的工作者,如高科技從業人員、廣告人、記者等,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較大;此外,近年來銀行紛紛合併,以及九年一貫教育實施後,金融從業人員與教師的壓力也居高不下,罹患憂鬱症的比例也增高。

因此白領的職場從業者,在處理龐大工作壓力的同時,更要小心憂鬱悄悄上身。

初期症狀常被誤解批評生活調適愛心會理事長劉惠玲表示,在她任職市立療養院護士的28年間,許多病人都是在內科診斷了一年半載仍檢查不出病因,直到轉診後才發現是憂鬱症。

許多對於憂鬱症不甚了解的人認為,憂鬱症患者只是「想太多」,在職場上更易引起「逃避責任、懶惰」,甚至是「草莓族」「意志薄弱」等負面的評判,甚至帶著歧視眼光認為他們是「神經病」與「不定時炸彈」,這些誤解使得瀕臨憂鬱邊緣的人或是憂鬱症患者,心理上承受著更多的壓力及污名,使得他們怯於就醫。

前台積電品保主管胡怡中,勇敢站出來說他是個憂鬱症患者後,他在公司吃飯或搭電梯時,常被同事拉到一旁問:「你看我的症狀……這樣是不是得了憂鬱症?」由此可見,許多人對於憂鬱症仍帶著恐懼與不安。

因此,當你發現自己失眠、胃口不佳、胸悶、容易疲倦,並對許多事物失去興趣時,你就該停下來思考,這些或許是憂鬱症初期的表現症狀。

正視身體心理跡象那麼30世代的你,要用什麼態度面對這個來勢洶洶的藍色風暴?楊聰財醫師認為,無論是否真正罹患憂鬱症,若有人說「我快得憂鬱症」「人生無意義」等話語時,他會選擇正視,因為那是此人承受壓力所拋出的訊息。

事實上,除了心理與環境壓力外,憂鬱症患者由於腦中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不足,思考常陷入膠著與沮喪當中,就如同糖尿病一般,身體的胰島素分泌失調,應採「疾病概念」去看待。

曾有一位外商銀行的副總,在簽署憂鬱症住院同意書時,猶豫了6個小時,可見平日於職場上叱吒風雲者,一旦處於憂鬱深谷時,也無法果決明確地思考。

憂鬱症患者會傷害人嗎?對許多媒體常報導憂鬱症或是疑似憂鬱症患者自殺或傷人的新聞,吳佳璇表示,實際上純粹的憂鬱症病患很安全,會自殺或傷人者,大多是因為不想拖累他人,因而選擇自我了斷或偕子自殺;而重度憂鬱症患者,通常連動都不想動。

「我家住在11樓,但我癱在床上,連走到窗戶邊跳下去的力氣都沒有。

」一位數度飽受憂鬱症之苦的過來人說。

當職場出現了憂鬱正處於職場工作的你,若罹患憂鬱症時,應該向同事或主管坦誠求助嗎?多數醫生認為,不要貿然行動,要視公司文化是否夠包容且願意了解憂鬱症患者而定。

能告知同事病情?而病友的答案則大多是否定的。

一位憂鬱症患者表示,許多主管對於憂鬱症並不了解,同時又握有權力的優勢,常會讓患者承擔更多的壓力。

憂鬱症病友胡怡中以過來人的經驗認為,關鍵在於主管而不在公司,一個大公司或許可以接受憂鬱症病患的存在,但面對部門的績效壓力,主管的態度將成為決定性的影響。

一位證券行的中階主管,原本工作能力很好,但罹患憂鬱症後,無法處理過去時間緊迫、壓力龐大的櫃台業務。

他與主管溝通後,將其職務調整至人事部門,管理出勤等壓力較輕的工作,當他接受治療恢復後,則又調回原本的部門。

總歸而言,還是要看組織的氣氛來判斷是否告知職場同事。

葉雅馨認為,若是重度的憂鬱症患者最好還是暫時離開壓力源,畢竟生命要比賺錢來得重要。

公司的態度是關鍵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吳睿穎本身就是個憂鬱症患者,目前仍服藥當中。

他的老闆並未因此而懷疑他的工作能力,更在他失意時鼓勵他,甚至要求其他員工每天提醒他吃藥。

吳睿穎因此非常感佩他的老闆,在工作上更加賣力。

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才,除了專業外,員工健康也會是影響其工作表現的重大因素。

員工若因心理疾病而失能,將對公司造成莫大損失,因此部分公司意識到這個問題,紛紛採取預防勝於治療的措拖。

2002年底,日本的研究單位指出,中小型企業女性約六成、男性約五成罹患憂鬱症,因此愈來愈多日本企業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日本富士全錄自1998年起,每年公司聘請醫師與每個員工個別面談,並給予建議。

在台灣,生命線總幹事朱開玉表示,這2、3年有許多企業的人資部門曾打電話至生命線尋求協助,這顯示國內企業漸漸開始重視員工的心理問題。

企業怎麼應對罹病員工?國內許多外商企業設立了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

企業外包給專門機構,當員工及其直系眷屬面臨心理、財務、法律等相關問題時,可以不限次數地打至此機構諮商。

若需面談,公司每年給予每個員工5次的免費額度。

此機構完全獨立於公司之外,員工不必擔心所諮商的內容會被公司所知。

負責國內微軟、杜邦、匯豐等公司員工協助方案的天力亞太顧問公司諮商心理師魏懋文表示,台灣愈來愈多企業注重員工心理,但公司主管工作繁重,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他們就扮演了中立的諮詢機構。

威盛電子於內部專聘心理師,中華汽車則設立員工諮商輔導專線,有專責人員給予員工諮商協助,並且不定期舉辦心靈重建、壓力調適講座。

鬆綁自己面對問題然而,台灣中小企業眾多,通常未撥列員工心理照護預算。

但小企業由於人數少,主管若稍加注意,不難看出員工的心理狀況並予以協助。

以高雄的飛統自動化實業有限公司為例,公司共16人,總經理江金隆總能在一星期內觀察到每個人的情緒波動。

遇到員工悶悶不樂,或工作效率不如以往時,他選擇主動與員工談,甚至曾帶員工去看醫生,並為其支付醫藥費用。

楊聰財表示,任何疾病均是預防勝於治療。

葉雅馨也認為工作壓力繁重的上班族,有時要暫離壓力源,找出屬於自己的放鬆方式,例如有時抽空去咖啡店沈澱心情。

30世代的你,應選擇正視、了解的方式去面對這場藍色風暴,在事業衝刺的同時,也不忘關注自己的心靈。

當你有憂鬱傾向時,不避諱求醫,若不小心感染這場心靈感冒時,也能讓自己及早康復。

分享分享複製連結輕生活熱門文章1獨家〉闖進紐約的台灣之光,憑NFT實現財富自由的26歲無名小卒2第一名保衛戰〉可成出售iPhone機殼廠看似敗逃,但為何業界皆稱了不起?3內神通外鬼!友達高階主管收回扣,7年搬走至少24億元4「大債時代」衝擊全球!台灣瀕臨「活不起」的未來5勞保紓困貸款協助度年關!30日起受理申請,每人最高10萬最新活動熱門快訊智慧校園先行創造大學治理新篇國家影視聽中心打造沉浸式盛宴數位轉型讓彩妝代工廠大變身臺灣企業競爭力新關鍵:數位信任民調第一嘉義縣發揮防疫實力預約打掃、繳管理費有它就搞定當月期刊2021年12月號Nike也悄悄布局元宇宙!看懂「未來市中心」如何顛覆世界「歇腳亭」海外大復活!如何讓老外也瘋台灣手搖飲?習近平要看的一本書──黃年提出化解兩岸困局的「互統一」購買訂閱目錄2021年11月號瑞鼎最快年底掛牌!押寶「折疊手機」能逆風突圍?產業鏈與生態圈漸成形!「新三寶」發威,鐵鏽高雄變身科技城台積電沸騰高雄房市,在地建商看好哪些熱區?購買訂閱目錄2021年10月號扣件業典範!路竹新益攻進半導體,蔡仁哲接班業績狂飆零件救火隊!許國忠專攻「疑難雜症」,瑞振練成世界第一等煞車霸主!彥豪三個創業傻瓜,讓MIT升級世界品牌購買訂閱目錄最新出版全民拚運動打造健康好習慣2020年奧運會落幕,台灣選手贏得史上最佳獎牌表現——2金、4銀、6銅,不僅成就了個人,也掀起一股全民運動熱潮。

本期運動特刊談如何借力使力為運動風潮推波助瀾,帶大動盪時代拿回退休自主權後疫時代,通膨和失業率一起囂張;經濟頹靡與復甦一起共舞,一個波動、脫序,卻又嶄新的大動盪時代隱然成形。

過去170年,美國曾發生33次經濟衰退,有20個年度通膨率2022研究所指南新冠病毒掀起全球波瀾,產業更是加速轉型,對於即將於進入職場的新世代新鮮人們,想要準確預測2030年工作趨勢,《遠見》獨家剖析未來人才地圖,替廣大莘莘學子搶占未來2021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2020年,全球大環境遭遇中美貿易戰、美國總統大選及三大變數,令不少人茫然失措。

2021年入學、2025年將踏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該如何迎接新挑戰?《遠見》全後疫時代運動學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政府不僅從整體環境面防堵疫情,也致力推動防疫新生活運動,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透過維持運動習慣,養成身體免疫力,才是後疫看此文章的人也看了...第一名保衛戰〉客戶、技術都不可靠?變局下A+科技業怎保領先光環?1400萬人次都愛的「微胖生存學」,棉花糖女孩波痞:別讓體重決定妳的美特斯拉車主氣「炸」了!修電池逾60萬,用30公斤炸藥一勞永逸台灣、新加坡祭殺手鐧打房!房價狂飆的韓國如何一招反轉?高雄大遠百連9年蟬聯「地王」!土地現值漲幅「楠梓區」居冠網站調查!您的滿意,我們在意獨家〉闖進紐約的台灣之光,憑NFT實現財富自由的26歲無名小卒內神通外鬼!友達高階主管收回扣,7年搬走至少24億元遠見電子報每週接收國際、財經、科技、教育報導幫助您快速掌握趨勢訂閱加入LINE按讚粉絲專頁訂閱YoutubeGoogle新聞追蹤我們I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