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華/打破規則的二次運球 - 聯合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林敬家說,籃球回收、球皮材料再生運用,是「二次運球」的創業目的。

剛開始向學校索取廢球並不順利,「接洽的學校以為我們是詐騙團體」爽朗的敬家說。

udn 評論 聯合好評 聽新聞 test 0:00/ 0:00 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 于國華/打破規則的二次運球 2022-01-2302:56 聯合報/ 于國華,文化觀察者 創業 東海大學 關閉 「二次運球」利用回收籃球再製生活用品,延續籃球的生命。

圖/于國華提供 逛松山菸廠小賣所總會遇到新奇,這次吸引我的是「二次運球」。

首先看到鑰匙圈,深褐色的塑膠皮帶上,磨平的表面紋路隱約可見。

其他類似塑膠皮材製作的包袋,也各有巧思。

現場展示的破舊籃球令我恍然大悟:這些都是回收籃球的再生創作! 「二次運球」原本是個籃球術語。

喜歡打籃球的三位年輕人,用來做為創業公司的名稱。

台灣幾乎每所學校都有籃球場和籃球,但報廢籃球去了哪裡?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的林敬家、方瑞彣、黃唯彧,找到了答案。

台灣每年廢棄大約重量超過二公噸的籃球;這些經歷無數次運球、傳接、拋射入籃,被磨平了球皮的籃球,最終塞進垃圾袋、送進焚化爐。

還有其他可能嗎?他們開始思考,如何為疼惜的籃球,開創延續的生命? 林敬家說,籃球回收、球皮材料再生運用,是「二次運球」的創業目的。

剛開始向學校索取廢球並不順利,「接洽的學校以為我們是詐騙團體」爽朗的敬家說。

母校東海大學首先提供一些球,陸續向幾十所大學、高中詢問,漸漸被接納與信任。

許多球友聽聞「二次運球」的創業構想,幫忙轉發訊息,得到更多支持。

創業四年多,「二次運球」收集超過兩千顆報廢籃球,來源除了學校,也來自企業、賣場、運動行銷和活動公司。

其中堪用的球,清潔以後送到偏鄉學校,其他做為產品開發的材料。

敬家說,為了研發球皮材料再利用,他們拆解很多籃球,將球皮分離為外層、內層和中間夾層,分別試驗材料性質,搭配加工方法,設計相對應的用品。

每一顆回收籃球都經過清潔消毒,選擇可用部位剪裁,保留有趣的花色、文字或紋理,賦予每塊皮材獨特個性。

處理球皮、縫製產品都很耗時耗力,原本全部工作都由三位創業者自己動手,後來除了選材和剪皮,其他工序委託皮件工廠代工,加速處理愈來愈多的廢球。

去年十月,「二次運球」在松菸小賣所開了實體店,有更多機會交朋友、推廣觀念。

經常負責顧店的敬家,總會熱情向路過消費者解說回收籃球理念,以及球皮材料再生製作的產品。

經過敬家介紹,我買了很多個鑰匙圈和零錢包。

除了合宜的價格,我更喜歡撫摸球皮材質的感覺。

曾經在球場上組隊鬥牛的拚搏、或一個人默默投籃的專注,所有連結著籃球的青春記憶,瞬間都被召喚回來。

球場上,二次運球是犯規動作。

三位年輕人的「二次運球」,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市場中故意犯規,打破大量生產、快速汰換的產業邏輯。

舊籃球變身為生活商品,讓深奧的循環經濟議題,變得親切又有趣。

三位喜愛籃球的同學創業成立「二次運球」,圖左起方瑞彣、林敬家、黃唯彧。

圖/林敬家提供 創業 東海大學 CBA/台灣第1控陳盈駿單場26分22助攻寫CBA新猷 福城中友NIKE全新改裝升級力邀吳永盛擔任一日店長 HBL/明星賽3月19日台藝大登場明起開放票選 NBA/被籃球耽誤的棒球員?湯普森小試身手一棒打進觀眾席 曾士昕/實測5日鍊 腕表的動力儲存早期上滿鍊大概只有30小時,隨著鐘表的發展目前最長的動能已經可以達到50天。

這是Hublot宇舶表與法拉利... 2022-06-0800:58 黃子佼/奶爸的歌單  這段時間,從陪伴太太備孕到一起完成任務,當爸爸已十幾天了。

愛音樂的我,這段過程沒有停下來,而是用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到底胎... 2022-06-0600:11 李斯特/心居難覓誰人知姑媳之爭亦人間溫度 多數華人把置產擺在人生目標首位,反映在大陸戲劇上,常以買房、都更為題材最大宗。

陸劇《心居》以女主心心念念買屋,好「做個真正上海人」為始,表面講述了「鄉村女上海居大不易」故事。

實則,劇情藉「買屋」一事反 2022-06-0410:00 聯合好評/水族館樂園 梅雨季節無法到郊外旅行踏青,只好到水族館尋訪蔚藍的深海宇宙。

2022-06-0400:15 姚謙/相思已是不曾閒 打開記憶,用照片是一個方法,用音樂也是一種方式;照片可以記載清清楚楚的一瞬間,而音樂打開的記憶則有著情感的氣味,然而閱讀... 2022-06-0202:39 陳穎YingC./出國念廚藝學校真有必要?終身學習才是專業心態 隨著法式甜點風潮席捲全球,「甜點師」也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憧憬。

近兩三年台灣針對不同群體的各種「夢想職業」調查中,從小學生... 2022-06-0100:00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張祖詒/總統與我:國民黨還存在嗎?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74:不足,就是貧窮 聯合報社論/疫情高峰之謎:少年竟死後七日才被列入 聯合報黑白集/防彈少年團遊白宮 【即時短評】30歲的台北國際書展該學會的放手與獨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