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當等小孩回家吃飯的爸媽!人生第二次獨立:停止當「父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人等到子女長大,階段任務告一段落,突然覺得人生頓失生活意義,無法面對子女不再依賴或是離家而感到失落。

知道要放手但是做到好難,想著他們幼時 ... 瞭解更多 目前位置 首頁 心靈 別再當等小孩回家吃飯的爸媽!人生第二次獨立:停止當「父母」,... 線上療心室 撰文者丁菱娟 2020-01-03 photos放大顯示 人在青春期時第一次開始學習獨立,現在人生走到「見山又是山」時,還要再學第二次學習獨立,尤其是結婚有小孩的人,當小孩在第一次獨立之後,父母也要開始學習自己的第二次獨立,學習放手,面對自己。

人生第一次的獨立是為了尋找自我,人生第二次獨立是回歸自己。

年輕人在尋找自我的過程當中,摸索定位,學習養活自己,擔負責任。

然而在這個旅程當中,因為社會化的壓力可能會因為迎合別人而委曲自己,犧牲自己,沒有真正做自己。

第二次獨立:學習放手,讓心自由很多人等到子女長大,階段任務告一段落,突然覺得人生頓失生活意義,無法面對子女不再依賴或是離家而感到失落。

知道要放手但是做到好難,想著他們幼時可愛的模樣,滿心的捨不得,眼光和心神都還是盼著兒女陪伴,其實這是我們來到第二次獨立的機會,將心思從子女的身上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少想子女一點,多想自己一點,願意好好面對自己,從那個責任重大的父母角色回到單純的自己。

不想委曲求全,不再面面俱到,不隱忍退讓,不強求得不到的,開始接收不完美的自己,學習不在意別人眼光,好好做自己,第二次的獨立是學習放手的心靈獨立。

擬定自己生活的目標,找回自己的興趣,隨時保持好奇心,不斷的學習成長,也可以開始享樂人生犒賞自己,彌補自己從前的匱乏,展開旅行,結交同好,讓自己生活充滿樂趣,這才是我們該活出的樣貌。

就算小孩在身邊的父母也不要完全依賴子女,倘若小孩已結婚,最好也不要住一塊兒,以免生活習慣不同,造成親子的緊張關係。

當然能住附近最好,大家隨時有個照應。

無論如何做父母的趁還活動自如的時候,更要獨立將自己活好。

有孫子的阿公阿嬤偶爾逗逗孫子可以,但千萬不要變成幫傭、褓姆,因為那是子女們的責任。

偶爾幫忙可以,但絕不能成為習慣或是責任,否則沒有時間做自己。

因為我們比子女更早老去,生命有限,體力有限,絕不可能再去承擔他們應該學習的責任。

我們該做的,就是專心地把自己身體顧好,然後盡情地去善用自己剩餘的日子,不論是去旅行、去做義工、去上課、去學習,誠實面對自己,才是最棒的狀態。

把自己過得好,家人相聚時回憶更美我兒子和女兒常跟別人說,「我媽比我還忙,跟她吃飯還要約時間」。

是的,我不要當一位一天到晚殷殷期盼等小孩回家吃飯的媽媽,我要做一位擁有自主生活的媽媽。

我的一雙兒女都在國外,所以我更要努力將自己活好,他們回來時請他們多吃幾頓美食,跟他們碰面時快快樂樂地與他們分享生活的趣事,相聚的時間雖少,但相聚時刻充滿了喜悅與回憶,大家都非常珍惜。

人生的第二次獨立是充滿喜悅的,是充滿感激的,準備回歸自己。

已經花了半輩子的時間去尋找自己,並且為別人的期待而活,而現在好不容易責任告了一個段落,正是可以做自己的時候,尤其體力豐沛的第二黃金期也只有短短的10到15年,怎能不好好加以利用呢。

第二次獨立不是一定要自己終老而活,而是不再依賴子女,不再對他們有過多的期盼,明白自己的日子要自己過,自己的快樂要自己負責,第三人生的生活自己開創。

我相信當我們把自己活得多采多姿,就會像吸鐵一樣,吸引兒女想回家。

本文原刊登於《50+》網站,原文:【丁菱娟專欄】享受人生第二次獨立!不當等孩子回家吃飯的媽媽責任編輯:呂宇真核稿編輯:陳宛欣 第一頁 « 1 » 最後頁 單頁閱讀 標籤: 孩子 父母 長大 空巢 離家 評分: 1 2 3 4 5 (0) 列印 轉寄 按讚加入良醫健康網粉絲團 立即購買 兒孫環繞才叫做幸福?子女都在國外,1年只見幾次面...丁菱娟:「強求」不會讓孩子回家,「把自己活好」才會 別再被「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綁架人生!呂秋遠10點忠告擺脫爸媽的無理要求 和老公吵了12年體悟》婚姻就是一場修行!心理師許皓宜:想離婚,你得先要有這個本事... 調整與「家」的關係 拿回主控感 地震來了,「防災包」為何東西太齊全不一定好?哪種糧食最適合?要準備什麼物品?這篇一次解析 次世代疫苗到貨!誰可以接種?該打次世代還是等第四劑?「次世代疫苗」分2種,差別在哪裡? 不到60歲,心臟血管竟阻塞70%!婦產科權威痛下決心練「拉筋」,4招狠甩12公斤 「第四劑疫苗」接種資格再放寬》「這7類人」優先打!該怎麼選?間隔多久?全台預約方式一次看 我感染「BA.5」了嗎?咳嗽、喉嚨痛...重複感染是特徵!BA.5「潛伏期、10大症狀、預防方法」這篇一次看 染「BA.5」睡到痛醒,比感冒症狀痛100倍!一次看懂「BA.5」常見症狀+哪類人有高風險?哪時可以接種疫苗? 回應文章請先登入會員或註冊。

1花了20年,卻養出媽寶!醫師親身經歷:停止叫兒子「寶貝」,4個方法幫助他長大 2雙親失智 差點拖垮銀行經理家庭 3精神科醫師:憂鬱症發作,就像開車踩油門衝向懸崖...這不是「想開一點」就會好的病 4陷人生低潮、至親過世...曾寶儀花了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5預防「胃食道逆流」,就吃海鮮、全麥麵包!紐約權威醫師點名「14類舒緩食物」打造不逆流體質 林家億 0人推薦 林家億 (新竹市 家庭醫學科) 醫師對我的健康狀況、營養師對我的飲食、運動的建議,使我了解自己這次的檢查結果和如何改善方式,... 林家億 0人推薦 林家億 (新竹市 家庭醫學科) 醫師對我的健康狀況、營養師對我的飲食、運動的建議,使我了解自己這次的檢查結果和如何改善方式,... 為什麼我沒有錢?這6種習慣招來窮神 「老師,我接到媽媽電話了,她這麼多年來第一次打給我...」為何孩子卻崩潰大哭? 上班族 銀髮族 媽咪寶貝 男生 女生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