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後真相」鬧劇應收場- 香港經濟日報 - 報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人人可以當記者,講求有圖有真相的「自媒體」時代,但卻是假記者假新聞充斥的「後真相」時代,亂象源於新聞自由和新聞活動的自律不嚴、他律不足, ... 自媒體時代「後真相」鬧劇應收場 評論版 2020/10/05 分享: 這是人人可以當記者,講求有圖有真相的「自媒體」時代,但卻是假記者假新聞充斥的「後真相」時代,亂象源於新聞自由和新聞活動的自律不嚴、他律不足,容易形成偏歪顛覆。

隨疫情「黑暴」逐漸受控,「後真相」的脫序鬧劇也該落幕收場,而警方最近修訂《警察通例》中有關「傳媒代表」的定義及指引,正是重整秩序的其中關鍵一步。

新聞工作零門檻「記者」氾濫 基本法第27條便列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

然而,若是媒體被「私用」或新聞自由被濫用,我們應將如何?大家理應看到,部分媒體確曾濫用新聞自由、製作假新聞,惡意抹黑、造假、炒作,甚至化作政爭的工具;亦有個別人士假媒體或記者之名,遂行沽名釣譽、招搖撞騙的惡行。

早在2012年時,便有民調指59%受訪者認為香港新聞自由被濫用。

面對近年丕變的傳媒生態,大家不能繼續埋首沙堆,而應認真面對及理順。

第一,在網絡化和「公民記者」化的趨勢下,新聞工作變得幾近「零門檻」,一部智能電話或相機,再加一件「黃背心」,就可自稱記者?透過一個應用程式或網上群組,就可自稱媒體?就可以「傳媒代表」的名義進行採訪報道?而政府和公眾,包括新聞業界,亦應自動按其自稱,承認其「傳媒代表」身份並容許其行使傳媒「職責」? 第二,對於假新聞、假媒體、假記者氾濫,社會各界,特別新聞業界,似都已經默然接受,並以一句「後真相」(post-truth)輕輕帶過,除了叮囑要對信息進行「事實查證」(Fact-checking)外,可有其他的具體行動或建議? 第三,新聞業並非人愈多愈好,而是愈專業愈好的行業,但與法律界、工程界等的專業界別不同,新聞業始終未獲授權成為法定專業,亦欠缺統一而可以硬性執行的專業標準、操守和自律的守則和機制。

業界若是自律不足,應否引入他律?公權力應否適度參與?美國的大型社交媒體也「清理」發放不合適觀點言論的程式和內容,香港呢? 欠專業標準守則難監督管理 第四,記者的專業性和公眾信任度,不是來自其專業資格,而是各自的工作成果和所任職的傳媒機構,而政府只是透過法例認證「大眾傳媒機構」,並再據此辨認記者身份,不進行實質性的監督管理,而獲承認其發放「記者證」的新聞業團體,則無力處理「後真相」亂象。

問題應將如何解決?這是業界與政府的長遠責任,但在這之前,是否甚麼都不做,任由事情惡化? 傳媒代表定義修訂勿情緒化 第五,警隊在修訂《警察通例》中有關「傳媒代表」的定義及指引,只是依據政府新聞處的傳媒身份安排,沒有另作核查篩選或重新定義,目的只在理順於重大執法行動期間的現場秩序管理,這僅屬警方的內部管理,與新聞自由和記者「發牌」完全無關,因而大家可對新修訂提異議,但不應情緒化甚至誇大! ▲警方最近修訂《警察通例》中有關「傳媒代表」的定義及指引,正是重整後真相時代秩序的關鍵一步。

(資料圖片) 撰文:陳建強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 欄名:國是港事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進軍灣區拓內銷把握雙循環商機 2020/12/11 進軍灣區拓內銷把握雙循環商機 期望管理不足施政報告欠驚喜 2020/12/10 期望管理不足施政報告欠驚喜 中西疫苗大比拼港人「有得揀」? 2020/12/10 中西疫苗大比拼港人「有得揀」? 參與虛擬幣交易宜先了解技術設計特性 2020/12/10 參與虛擬幣交易宜先了解技術設計特性 灣區歷練積累經驗港青創科出路 2020/12/09 灣區歷練積累經驗港青創科出路 媒體 記者 假新聞 多媒體平台 特朗普選前確診中美面臨新衝擊? 自媒體時代「後真相」鬧劇應收場 烈性「雞尾酒」美政客解困來一口? 上一篇文章 特朗普選前確診中美面臨新衝擊? 下一篇文章 烈性「雞尾酒」美政客解困來一口?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Facebook專版 分析評論 更多 黃金周防疫考驗港挑戰比內地大 黃金周防疫考驗港挑戰比內地大 專家樓論-階段式還款拉抬購買力? 階段式還款拉抬購買力? 昔日新聞 電子報 會員專區 訂閱/續訂 主頁 即時新聞 財經 理財 科技 中國 國際 商業 大灣區 ESG 移民百科 博客 TV TV 財經台 地產台 家庭台 健康台 名家 財金猛人追蹤 名家專區 研究報告 趨勢分析 投資 即時行情 市場拆局 新經濟 板塊攻略 大市 專訪 財金教室 行情 報章 周刊 實戰區 財智薈 報章 要聞 評‧析‧天下 金融 中國 國際 投資理財 地產 港聞 政治 評論 行政人員 工商 副刊 置業家居 投資理財周刊 昔日新聞 專欄 投資 樓市 香港 中國 國際 商貿及科技 副刊 知識 新經濟 宏觀 財金 業績 財富 消費 科技 地產站 即時樓市 新盤專頁 二手專頁 睇片揀筍盤 買賣樓攻略 家居生活 資助房屋 視頻新聞 實用工具 海外置業情報 TOPick 話題 健康 親子 娛樂 新聞 休閒消費 觀點 TOPickTV 靚太生活雜誌 Band1學堂 醫‧健 中小企 業界頭條 商管策略 數碼轉型 大灣商機 行內熱話 博客論壇 特約 iMoney智富 股樓投資 理財智慧 名人薈萃 環球政經 iMTV+ hket訂戶/會員專區 TOPick會員專區 iMoney會員專區 hket電子書書架 iMoney雜誌 RSS 其他版本: 文字版 揭頁版 集團網站 集團招聘 私隱政策 內容授權 常見問題 使用條款 訂閱條款 廣告查詢 聯絡我們 免責聲明豁免條款 香港經濟日報版權所有©2021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複製連結 {tit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