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晉博山爐小考 - 雅墨首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限於篇幅,本文僅以博山爐為題,由史料文獻、考古實物等各方面,探究博山爐的造形來源、類型與象徵意義。

... 目前所見無論是考古或文獻資料,漢代並無「博山爐」的名稱,多 ...   帳號: 密碼: 註冊│忘記密碼│登入 雅墨首頁 訂購優惠 人物大觀書畫專題文物專欄藝術市場藝文消息展藝錄 所有分類海上墨林畫題話題名蹟鑑賞畫史叢談   相關文章 第1頁 第1頁-遼寧省博物館藏唐代書法墨蹟珍品-泉屋博古館珍藏中日花鳥繪畫-明代法海寺壁畫詳解-鎮江博物館館慶六十週年書畫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張大千一二○歲紀念展-津藏畫境.藝壇補白-續寫天津博物館「清代中期繪畫」特展-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曾作一抔土・嘗為御苑甌-偽古風潮下的好物-沏一壺光陰・說一段故事 第2頁 第2頁-隱隱砑花心意濃-愙齋集古・梅景傳家-居園畫境・別具畫舫-北京故宮博物院趙孟頫書畫特展介紹-北京故宮「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陳淳繪畫風格、分期及鑑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介紹-淺談日本屏風-日本美術之最故宮南院盛大開展-雲心石面・掌上乾坤 第3頁 第3頁-以畫法刻竹・自成丘壑-秦文化與兵馬俑-妙在能合・神在能離-秣陵煙月:明末清初金陵繪畫特展-元是無價寶-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北京故宮建院九十週年「石渠寶笈」特展-惟硯作田・百世不朽(下)-惟硯作田・百世不朽(中)-故宮「匠心筆韻──院藏明清版畫特展」介紹 第4頁 第4頁-惟硯作田・百世不朽(上)-長干寺地宮出土〈七寶阿育王塔〉賞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中)-澳門藝術博物館「朱增豔華」展-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羅漢畫特展-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上)-「集瓊藻」展藏傳佛教法器-國立故宮博物院「明四大家特展─仇英」賞析-史博館江西文物精品展陶瓷賞析-廣西建築明器 第5頁 第5頁-桃花庵主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香港茶具文物館「南京瑰寶」展-由寫景至經緯-典藏傳統・重塑新生-定州花瓷浸芳綠・深注花甕不勝白-衡山居士・吳中領袖-國立故宮博物院「明四大家特展─沈周」簡介-辨等威・莫備乎冠服-十全乾隆‧品味多元-吳門畫派盟主——文徵明 第6頁 第6頁-王鑑繪畫藝術略論-圓明園文物賞析-畫作中的圓明園與西洋樓-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漆器展-梁莊王墓出土文物賞析-嶺南三傑及其後人作品賞析-嶺南畫派溯源・二居花鳥清麗-順風相送・再現同安船-杉雨的眼光-漢晉博山爐小考 第7頁 第7頁-殷墟出土兵器賞析-芮國金玉器賞析-商代車制與車馬器賞析-微氏家族青銅器群賞析-由婦好鴞尊探查商代「玄鳥」圖騰原型-美國收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珍品展-「赫赫宗周」單氏家族青銅器群賞析-皇朝冠寶・禮之表徵-宣德宸翰・帝王畫藝-乾隆御製詩中的陶瓷鑑賞觀 第8頁 第8頁-北京故宮「明代花鳥畫特展」概述-世界宗教博物館「智慧華嚴」展覽文物介紹-康熙與路易十四特展書畫介紹-北京故宮・蘭亭大展-康熙與路易十四特展上博藏瓷介紹-山水正宗・婁東特展-六穉齋主・書畫俱得-〈富春山居圖〉臨仿作賞析-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全卷賞析-「滿庭芳」特展秋冬花卉作品賞析 第9頁 第9頁-明月清風・畫意悠悠-「滿庭芳」特展牡丹作品賞析-南宋特展書畫作品精選賞析-專訪工筆人物畫家董夢梅-渡海三家、民國三石・吉光片羽-江兆申的書畫篆刻藝術-豐子愷漫畫・情真意摯-張善子〈十二金釵圖〉冊賞析-近代百年上海文化藝術進程之概貌-美國密西根大學美術館張穀年特展 第10頁 第10頁-古萃今承・近現代名家精選展-雍正朝宮廷繪畫綜述-融古開今・謝稚柳百年紀念展 (左)晉 青瓷鏤孔熏爐 (中)漢 博山銅爐 (右)三國 青瓷獸紋博山爐 漢晉博山爐小考 文∣鄭椀予 圖/攝影∣國立歷史博物館、本刊資料室 博山爐為一種以青銅製成,蓋子為山巒形狀的熏香之爐,材質以青銅為主,工藝包括鎏金、錯金銀等,裝飾富麗堂皇,多以皇室貴冑為主要使用者。

自西漢中期開始興盛,至東漢終了為博山爐發展的第一高峰;魏晉南北朝時期又於當時的玄學思想風潮下,展開博山爐的第二波高峰。

其主要形制為高柄豆,上有蓋,下有承盤或喇叭形底座。

爐蓋塑成層疊起伏的山形,山巒雲氣間常雕飾著飛禽走獸。

山間有孔或鏤空,當香料在爐內燃燒時,煙氣可由孔中散出,形成煙霧繚繞,如同仙境的幻象;爐座若為盤形時則可盛水,以助熏蒸香氣。

博山爐的出現,與在戰國時期就已產生的品香文化習習相關,並與當時廣泛流行的神仙思想結合,成為古代器物與哲學思想綜合的結晶。

此刻正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至五月五日的「靈臺湛空明─傳統香文化」特展,罕見的同時展出數件漢晉時期的博山爐,除此之外尚包括明清後大放異彩的鼎式爐、鼓式爐、乳爐……等各式香爐,與當時文人品香時所使用的瓶、盒等香具,展現中國古代自漢至清的傳統香文化。

限於篇幅,本文僅以博山爐為題,由史料文獻、考古實物等各方面,探究博山爐的造形來源、類型與象徵意義。

文獻中的博山爐 目前所見無論是考古或文獻資料,漢代並無「博山爐」的名稱,多以「熏爐」稱之,如陝西興平茂陵陪葬坑出土之〈鎏金竹節熏爐〉的銘文、長沙湯家嶺西漢墓的〈張端君熏爐〉等均是。

「博山爐」這個稱呼,始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詞歌賦。

文學史料 目前所見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能是成書於公元六世紀,約當東晉時期的《西京雜記》:「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九層博山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

」生動記錄了西漢成帝時期的青銅雕鑄高手丁緩,所製的九層博山爐上刻有千奇百怪的鳥獸,極盡精妙之能事,同時也首次將「博山香爐」的名稱錄之於簿。

同時期記載博山爐的還有一些如南齊人劉繪(458~520)、沈括(440~513)的詩歌,及《東宮舊事》、《集異記》等傳奇小說,文內均以「博山香爐」稱呼此類型爐具,顯見魏晉南北朝時代已開始使用「博山」一詞來形容這種山形熏爐。

關於此種山形熏爐最早的製造者,在由唐高祖下令修編的《藝文類聚》卷七十中,收錄了漢代無名氏詠熏爐的〈古詩〉一首,云此器為春秋末葉著名工匠公輸魯班所創:「四坐且莫喧,願聽歌一言。

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

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連。

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班。

朱火燃其中,青煙揚其間。

順風入君懷,四坐莫不歡。

香風難久居,空令蕙草殘。

」雖說此首古詩中並未出現「博山」的字眼,確實可能由漢人所為,但云博山爐造形由魯班所創,學界則認為不可信。

   全文請見《大觀》2013年4月號第43期 雅墨文化事業版權所有©2012www.yamore.com.twAllRights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業務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