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蠕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電腦蠕蟲(英語:computer worm)與電腦病毒相似,是一種能夠自我複製的電腦程式。

與電腦病毒不同的是,電腦蠕蟲不需要附在別的程式內,可以不用使用者介入操作也能 ... 電腦蠕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電腦蠕蟲(英語:computerworm)與電腦病毒相似,是一種能夠自我複製的電腦程式。

與電腦病毒不同的是,電腦蠕蟲不需要附在別的程式內,可以不用使用者介入操作也能自我複製或執行。

電腦蠕蟲未必會直接破壞被感染的系統,卻幾乎都對網路有害。

電腦蠕蟲可能會執行垃圾程式碼以發動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令電腦的執行效率極大程度降低,從而影響電腦的正常使用;可能會損毀或修改目標電腦的檔案;亦可能只是浪費頻寬。

(惡意的)電腦蠕蟲可根據其目的分成2類: 一種是面對大規模電腦使用網路發動阻斷服務的電腦蠕蟲,雖說會綁架電腦,但使用者可能還可以正常使用,只是會被占用一部份運算、連網能力。

另一種是針對個人使用者的以執行大量垃圾程式碼的電腦蠕蟲。

電腦蠕蟲多不具有跨平台性,但是在其他平台下,可能會出現其平台特有的非跨平台性的平台版本。

第一個被廣泛注意的電腦蠕蟲名為:「莫里斯蠕蟲」,由羅伯特·泰潘·莫里斯編寫,於1988年11月2日釋出第一個版本。

這個電腦蠕蟲間接和直接地造成了近1億美元的損失。

這個電腦蠕蟲釋出之後,引起了各界對電腦蠕蟲的廣泛關注。

以蠕蟲指稱可以自我複製的程式,最早來自約翰·布魯勒爾(英語:JohnBrunner(novelist))1975年的小說《震盪波騎士(英語:TheShockwaveRider)》[1]。

目次 1傳播過程 2工作機理 3反應用 4善良意圖的電腦蠕蟲 5著名的電腦蠕蟲 6參閱 7外部連結 8參考文獻 傳播過程[編輯] 電腦蠕蟲的傳播過程:蠕蟲程式常駐於一台或多台機器中,通常它會掃描其他機器是否有感染同種電腦蠕蟲,如果沒有,就會通過其內建的傳播手段進行感染,以達到使電腦癱瘓的目的。

其通常會以宿主機器作為掃描源。

通常採用:垃圾郵件、漏洞傳播這2種方法來傳播 工作機理[編輯] 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

反應用[編輯] 有部分檢測器借鑑了電腦蠕蟲的設計理念,它的工作機理是:掃描目標機器是否有漏洞然後再施加補強的檢測器。

善良意圖的電腦蠕蟲[編輯] 在衝擊波蠕蟲所使用的RPCSS漏洞被發現一段時間後,網路上出現了一個名為Waldec的蠕蟲,該蠕蟲會自動幫助未修復該漏洞的使用者打上補強。

不過,該蠕蟲也會大量消耗網路頻寬,與「惡意」蠕蟲對網路有差不多的效果。

著名的電腦蠕蟲[編輯] 反核蠕蟲(1989年) ILOVEYOU(2000年) 衝擊波蠕蟲(2003年) 震盪波蠕蟲(2004年) 狙擊波蠕蟲(2005年) 熊貓燒香(2006年) Conficker(2008年) Sql蠕蟲王 WannaCry(2017年5月) 參閱[編輯] 電腦病毒 知名病毒及蠕蟲的歷史年表 殭屍網路 外部連結[編輯] 微軟的安全網站 參考文獻[編輯] ^JEFFPRUCHER.10WordsYouMightThinkCamefromScience(ButAreReallyFromScienceFiction

).OCT17,2011[2011-12-12].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閱論編惡意軟體傳播式 電腦病毒的比較 電腦病毒 電腦蠕蟲 Listofcomputerworms 知名病毒及蠕蟲的歷史年表 隱蔽性 軟體後門 點擊劫持 中間人 中間人攻擊 Rootkit 木馬程式 傀儡機 運作模式 廣告軟體 殭屍網路 犯罪軟體 Fleeceware 抓取表格 欺詐性撥號器 惡意機器人 鍵盤記錄 隱私侵犯軟體 勒索軟體 流氓安全軟體 恐嚇軟體 間諜軟體 網路威脅 作業系統 Androidmalware ClassicMacOSviruses iOSmalware Linuxmalware MacOSmalware 巨集病毒 Mobilemalware PalmOSviruses HyperCardviruses 保護與反制 Anti-keylogger 反病毒軟體 Browsersecurity Datalosspreventionsoftware Defensivecomputing 防火牆 Internetsecurity 入侵檢測系統 移動安全 網路安全 Computerandnetworksurveillance 蜜罐 Operation:BotRoast 規範控制 GND:4779907-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電腦蠕蟲&oldid=68938099」 分類:​蠕蟲病毒惡意軟體類型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含有英語的條目擴充中的條目所有擴充中的條目包含空白章節的條目所有包含空白章節的條目使用小型訊息框的頁面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বাংলাBosanski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Hrvatski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JawaҚазақша한국어LatinaLombard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VènetoTiếngViệtייִדיש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