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仁溪- 河川 - 水質保護網- 環保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仁溪是臺南與高雄之間的重要河川,曾經因為養豬業與廢五金產業的聚集而成為臺灣史上污染最嚴重的河川之一,經過20年政府的強力整治作為與各界人士的努力,二仁溪的水質 ...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可能會造成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建議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仁溪 首頁>水質改善>河川整治故事>二仁溪 環境介紹 二仁溪舊名「二層行溪」,因早期流經因製糖而繁榮的二層行聚落而得名,為中央管理河川,發源於高雄市內門區木柵里山豬湖山,於臺南市南區灣裡與高雄市茄萣白沙崙間入海,為臺南市與高雄市的界河,主幹流長度為63.2公里,大致呈現東西流向,但因平原地區河道蜿蜒,流域範圍涵蓋了臺南市龍崎區、關廟區、歸仁區、仁德區、南區、永康區等六區與高雄市內門區、田寮區、阿蓮區、路竹區、湖內區、茄萣區等六區,流域面積約35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三爺宮溪、深坑子溪、港尾溝溪、松子腳溪及牛稠埔溪。

二仁溪原本水質清澈,曾被治理台灣的荷蘭人稱之為「清水溪(deVerseRivier)」,然而隨著工業發展,二仁溪周遭成為專門處理廢五金回收與提煉的工廠聚集地,產生的廢水皆無處理直接排入溪中,造成污染極度嚴重,還爆發了綠牡蠣等公害事件,當時被戲稱為「臺灣的黑龍江」,甚至成為全世界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河川。

直到近年來,政府單位開始積極改善二仁溪的水質問題,河川污染程度也從嚴重污染降到中度污染,逐漸回復河川原有的面貌。

大事紀 年份 事件表 1954 萬年殿王船祭 灣裡萬年殿擁有全臺唯一王爺建醮祭典中不焚燒的古王船,王船繞境代天巡狩,由信眾拉著古王船在溪水中前行,應該算是最早的河川巡守了。

大部分的民眾都打赤腳,反映出當代的簡樸農村生活型態;透過河水與信仰,二仁溪南北二岸的庄頭情義交融 1960 二仁溪竹筏橋 第一代的南萣橋是用竹子構築而成的,稱為「二仁溪竹筏橋」。

竹橋浮貼在水面,由上面跳水,二仁溪彷彿就像天然的游泳池。

竹橋上游端綁的長竹竿是用來固定橋面的。

1970 廢五金年代 民國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前期,每天有120個裝滿廢五金的貨櫃進到二仁溪北岸的灣裡,用酸洗方法收取金、鈀、白金、銀;焚燒廢電纜取純銅、青銅、白料銅、紅銅;更以熱能熔解金屬渣,提煉金屬錠。

「垃圾變黃金」讓灣裡成為廢五金工業城,工廠數百家、人員近萬人,依靠這方面生活的更高達十萬人以上,但所有的污染都由二仁溪承受。

1978 灣裡最後一次古王船下水 民國67年的萬年殿王船祭應該是最後一次古王船下水。

照片的地點在三爺溪,信眾們協力將王船推拉上岸,岸邊已經有王爺神轎在恭迎王船蒞臨。

古王船上除了原來的幡旗外,還有一面大大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1984 二仁溪畔發現戴奧辛 以露天燃燒方式燒廢電線、電纜披覆的塑膠,而回收銅線,所留下的灰燼中發現含有戴奧辛劇毒,造成廣大面積的空氣污染 1986 提出整治二仁溪方案 當時政府覺得這種污染非常嚴重,所也試了各種辦法來管制。

最早的方式是設一個廢五金專區,就設在灣裡 1986 綠牡蠣事件 廢五金業者運用硝酸的特性酸洗出金銀等貴金屬,在極盛時期,光是灣裡一個村莊就日產黃金千兩,而在那個環保意識低落的年代,所有廢液都直接倒掉而流進二仁溪。

酸洗後的廢液不止PH值低,還含有高濃度的鉛、銅、鋅等金屬,這造成了臺灣第一起綠牡蠣事件 1994 魚體中測出高量重金屬 二仁溪之南萣橋下游有機物污染確實很嚴重,南萣橋附近之吳郭魚的肝臟單氧酵素之benzo(a)pyrenemonooxygenase的活性比雙溪貢寮、淡水河福和橋及翡翠水庫之吳郭魚高出許多。

1994 禁止廢五金進口 在經濟繁榮的背後,有毒的物質污染空氣、河川、土地,對人體的健康會造成傷害,灣裡廢五金惡名昭彰,灣裡變成「戴奧辛的故鄉」,二仁溪被稱為「烏龍江」,灣裡人更是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1993年,政府宣布「禁止廢五金進口」,灣裡輝煌的廢五金工業,走入歷史。

1995 二仁溪魚蟹類,飽含戴奧辛 調查結果顯示二仁溪下游二層行橋、三爺宮溪、白沙崙三採樣站所採集之魚體樣品和上游與嘉義布袋、竹北水試所樣品比較,多氯聯苯含量呈現偏高現象。

1999 開拆22家廢五金工廠 二仁溪附近的廢五金業者,其重金屬作業逕流沖蝕污染土壤,因此臺南縣政府於民國88年期間,三度開拆22家二仁溪廢五金工廠。

2001 拆除非法熔煉工廠 環保署長在清晨進駐現場,大舉突擊將68家全數拆除,這個動作在當時讓全國感受到執法的魄力。

署長親臨現場,調度指揮,受到業者強烈的抗爭,仍然完成任務。

2002 河川整治年 環保署規劃改善二仁溪跟將軍溪水質的整治計畫。

當時的臺南市、高雄縣跟臺南縣的首長共同約定了二仁溪整治的願景與目標,每季開會來推動這個計畫。

執行完畢後,新政府再規劃了二仁溪污染整治計畫,由兩個直轄市與中央一起建立二仁溪未來水質改善的目標。

2005 二仁溪再生願景約定書 縣市合併之前的臺南市、臺南縣跟高雄縣三個行政轄區的界河,這三個這個轄區的首長,還有環保署、水利署首長共同去簽署這個二仁溪再生願景,然後由河川守護團體來作見證。

2006 虎尾寮污水處理廠餘裕截流處理三爺溪工程完成 環保署與臺南市政府合作整建既設之虎尾寮污水處理廠,截流處理二仁溪污染最嚴重支流三爺溪溪水。

於93年度先截流三爺溪水處理。

持續改善污水處理廠部分設施,提高設備利用率。

除可降低原污染現況外,亦有助於河川自淨作用。

2007 設置萬代橋、仁德排水及港尾溝溪等三座水質淨化場 為有效改善二仁溪流域水質,在二仁溪流域支流三爺溪、仁德排水及保安排水等設置萬代橋、仁德排水及港尾溝溪等三座水質淨化場以淨化水質。

這些水質淨化廠近期的均可同時完工,為二仁溪水質的改善將邁出一大步。

2008 白砂崙及圍仔內河段完成清除有害廢棄物 二仁溪沿岸廢棄物棄置問題環保署一向十分重視,環保局完成清除二仁溪沿岸白砂崙及圍仔內段公有地約4,849公噸含重金屬有害事業廢棄物,清除後場址已由當地民間環保團體認養復育,還河川清淨面貌。

2011 辦理清除河床掩埋廢棄物 除了過去已經清除了5.3萬公噸的廢棄物外,在堤防外棄置的廢棄物,將近5萬公噸,這部分的清除施作,是由環保署土壤污染整治基金來執行。

這些清除工作完成後,對於二仁溪的水質會有很大的幫助。

2013 推動仁德及永康污水下水道系統 水質監測結果,二仁溪污染長度已100%降至22.4%。

環保署也補助二仁溪設置3處水質淨化場,市府水利局亦在二仁溪流域規劃5處污水下水道系統,未來下水道系統陸續運轉後,必能有效改善二仁溪的水質。

2014 增設萬代橋及仁德生態礫間淨化工程 95年即辦理「三爺溪水質改善工程規劃設計案」及「港尾溝溪水質改善工程規劃設計」,為達污染削減、水質淨化及生活品質提升之目的,故以配合現地處理技術並結合滯洪池環境景觀,而推動改善工程設計之執行 2016 增設「臺南市二仁溪大甲二行生態濕地工程」 臺南市政府受環保署補助辦理「臺南市二仁溪大甲二行生態濕地工程」,工程經費三千餘萬元,工程於2016年12月25日完成主體工程施作,目標截流處理臺南市仁德區大甲、二行兩社區晴天污水,最大處理量約每日二千七百噸,截流後引入濕地,預期藉由削減民生污水同時營造二仁溪河川生態復育。

水環境與生物 指標物種介紹-臺灣蜆 臺灣蜆僅出現在水質較好的水域(臺灣貝類資料庫提供) 稱「蜊仔」的臺灣蜆(Corbiculafluminea)是大家很熟悉的淡水貝,牠喜歡棲息在水質較好的河川、溝渠或池塘淡水域中。

因臺灣蜆對水污染的耐受力差,無法存活在遭受汙染的水域中,所以牠的出現可以視為用來評估所在棲地水環境的健康狀態。

水利署在近年所委託的生態調查報告顯示,二仁溪支流深坑子溪的中游與上游都有發現臺灣蜆的蹤跡,說明二仁溪該河段仍然保有生機盎然的水域生態環境。

明星物種介紹-臺灣野兔 臺灣野兔是臺灣唯一原生的兔形目動物(臺灣生命大百科提供) 屬於臺灣正宗原生動物,也是臺灣唯一兔形目動物的臺灣野兔(Lepussinensisformosus)是二仁溪河床草生地的明星動物。

牠的外表和寵物兔有很大的不同,牠有著一對褐色的眼睛,身體是很容易隱身在大地的黃褐色。

臺灣野兔是夜行性動物,白天藏身在草叢或灌木林中,晚間及晨昏才外出活動覓食。

牠生性機警、羞怯,而且行動敏捷,因此不容易觀察及接近,在有牠出沒的地方有時可發現呈扁圓球形的排遺。

認識常見生物 二仁溪常見生物分布地圖 A區域常見生物 位於A區域測站:二層行橋、古亭橋 澤蛙 more 臺灣鬚鱲(黃世彬拍攝) more 短吻紅斑吻鰕虎 more B區域常見生物 位於B區域測站:石安橋、南雄橋、崇德橋 斑龜 more 鯽 more 紅冠水雞 more C區域常見生物 位於C區域測站:五空橋、二層橋、雲嘉大橋、永寧橋、南萣橋 彈塗魚 more 棕沙燕 more 水萍 more 水環境相關訊息 2020/06/10 長榮師生聯手,替爆發「綠牡蠣」的二仁溪甩掉污名! 轉載: 遠見雜誌 2019/09/11 鄉親聚群力「二仁溪百人淨灘」圓滿舉辦 轉載: 好生活 2018/12/14 二仁溪重生了環保署辦新書發表會 轉載: 中時新聞網 2018/08/27 貨輪擱淺二仁溪口油料抽除作業完成 轉載: 自由時報 2015/11/24 曾100%污染的台南二仁溪,14年後彈塗魚回來了 轉載: TheNewsLens關鍵評論 2015/11/23 二仁溪擺脫臭名生態保育有成 轉載: 自立晚報 2015/03/26 拍照、埋伏、抓汙染,二仁溪的彈塗魚回來了 轉載: 康健雜誌 年平均河川污染指數(RPI)趨勢圖 歷年各測站污染程度 歷年輪播 年度選擇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台南市 高雄市 高雄市 三爺宮溪 二仁溪 五空橋 二層行橋 石安橋 南雄橋 崇德橋 古亭橋 二層橋 雲嘉大橋 永寧橋 南萣橋 未(稍)受污染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嚴重污染 無水質監測資料 N 整治策略 整治沿革: 民國82年,全面禁止進口廢五金 民國90年,拆除最後的57家非法熔煉業 民國91年,「全國河川整治工作」啟動 民國94年,「二仁溪污染整治小組」成立,簽署「二仁溪再生願景」 民國95年,「虎尾寮污水處理廠餘裕截流處理三爺溪工程」完工 民國96年,「萬代橋、仁德排水及港尾溝溪等三座水質淨化場」成設置 民國103年,「萬代橋、仁德排水、永康大排水岸及港尾溝溪滯洪池淨 民國108年,前瞻基礎建設-萬代橋水淨場功能提升 執行中: 三爺溪上游排水截流暨虎尾寮水資源中心功能改善及擴建計畫 臺南市港尾溝溪疏洪道污水截流計畫 整治成效 三爺溪水質淨化場沉澱池 仁德排水生態礫間淨化工程 大甲二行生態濕地 大甲二行生態濕地進流造景 未來願景 二仁溪是臺南與高雄之間的重要河川,曾經因為養豬業與廢五金產業的聚集而成為臺灣史上污染最嚴重的河川之一,經過20年政府的強力整治作為與各界人士的努力,二仁溪的水質已經有顯著的改善。

近年來,環保署也委託長榮大學運作河川保育中心,聯合流域內大專院校、民間團體、社區組織,執行一系列民眾參與河川污染整治的計畫,期望透過這股由下而上的公民力量,將相關的建議與方針匯整至行政單位,穩定推動二仁溪環境整體的再進化,讓這條河川的未來看見曙光。

參考文獻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2007。

二仁溪河川情勢調查計畫。

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委託,607頁。

楊樹森、黃大駿、李清福、劉名允、吳雅琪、張晉峰、黃籥涵、葉芳伶、陳正又、劉晉維。

2012。

淡水河及二仁溪流域汙染整治生態效益調查計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委託。

吳進喜。

2011。

二仁溪流域的環境變遷與聚落發展。

臺灣文獻。

社團法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

2018。

臺南市二仁溪口濕地保育行動計畫。

臺南市政府委託。

葉亞薇。

長榮大學讓改變河川的力量 永續綿延社區共好。

2020。

遠見雜誌。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