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有沒有不傷的方式? | 海苔熊| 遠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個月專欄談「分手後療傷」,有人寫信來問我:「如果想提分手的是我,有沒有能讓對方不難過的方法?」 就像被甩的人(被動分手者)想撫平心傷,提分手的 ... 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遠見行動誌|電子報|FACEBOOK|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首頁時事熱點人物報導分手,有沒有不傷的方式?分手,有沒有不傷的方式?戀愛練習題文/海苔熊   攝影/30雜誌2013-11-28瀏覽數44,400+分享分享複製連結「妳想離開,為什麼不直接跟他說?」堤防的風冷得緊,我握住領口等著。

「我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下週就是他的生日,我想至少等幫他過完生日再說……。

再怎麼說,他都已經陪了我2年多,如果在這個時候提分手,會不會太殘忍了一點?」Cherie把剩下的水蜜桃啤酒喝完,一陣風將放在椅子上的鋁罐吹走,她一臉歉疚像是在說並不是她的錯。

慢一點說,他會比較好過嗎?上個月專欄談「分手後療傷」,有人寫信來問我:「如果想提分手的是我,有沒有能讓對方不難過的方法?」就像被甩的人(被動分手者)想撫平心傷,提分手的人也往往希望能和平結束感情,希望分開後還是朋友。

可是,這個問題在一開始就問錯了起點─你們都曾經在這段關係裡投入這麼多,曾經互相揭露彼此的在乎和缺點,曾經在好多個脆弱的晚上互相依偎取暖,你們曾經對彼此如此重要,面對重要的失落,情緒的反應本來就是一種「重視這段關係」的體現,又「為何」要期待這份離開不要帶來太多傷悲? 分手,並不存在時間「點」「她要離開,我並不怪她;可是我不懂,為什麼她可以這麼淡定地走?她好得很快、傷心很短,讓我不得不懷疑:是不是打從一開始,她就沒有真正在乎過我?」其實許多人都誤解了,分手從來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一個歷程。

之所以「好像不難過」,是因為在提出分手之前就已經難過好長一段時間了;之所以能夠「無縫接軌找到下一個對象」,是因為在掙扎與猶豫的過程中,已經有了另一個停靠的地方。

他看起來比較好過,並不代表他不曾愛過,只是因為你的悲傷在預期之外,而他的失落已經在計畫之中。

學者Lindermann與Parkes指出,「預期中的悲傷」(例如知道自己或親人即將死亡),比起「突然得知」的人適應更佳,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處理、因應這些傷痛。

既然分手並非瞬間發生,那麼從愛變成不愛,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雖然每段關係都有所不同,但心理學家Duck發現,關係從掙扎到結束,還是有幾個共通的歷程:◎歷程1:破損階段「我最近打給他,他都說他在忙。

回想當初我們剛交往時,他總是以我為優先,現在,工作好像變成了他的全部⋯⋯。

」並非每段破損都會產生裂痕,但如果你不敢表達在關係中受到的委屈,久了之後很容易覺得無力改變,覺得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忍受。

當你發現已經無法再欺騙自己不去在意這個破損,裂痕便隨之形成。

◎歷程2:內心階段「我不知道要不要跟他說,說了好像我在懷疑他。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這麼晚到外面接電話,我其實偷看過他的對話紀錄,只是不想戳破,讓原本就已經岌岌可危的關係更僵⋯⋯。

」在這個階段裡,你會常在反覆的掙扎之中,不斷從朋友、書籍、文章中探求答案,你開始針對這段關係進行「價值評估」─是否值得再繼續經營下去?當不滿與敵意已經無從再累積,終究還是得面對這個難解的問題。

◎歷程3:面對面階段「當我鼓起勇氣跟他說,我很在乎他和她之間的關係,他卻說他們只是朋友。

於是我終於跟他攤牌,說我受夠了,不想繼續了。

」這才是我們常「以為」的分手點。

當兩人之間的問題終於被攤開、被看見,你們終於必須面對3種抉擇:一起解決、先擱置不管,或是即刻分開。

◎歷程4:社會階段「這兩個禮拜以來,我們臉書上的動態一直還是掛著『穩定交往中』。

他希望我暫時不要更改,因為他不想讓太多人知道這件事情。

可是,他還是一直聯絡我,我們的關係也一直起伏不定⋯⋯。

」在這段時間裡,「朋友」的影響力其實是很大的。

Felmlee等人的研究就發現,如果你覺得朋友支持你分手,那你也比較可能真的結束這段關係。

但很多時候,你其實很徬徨、不確定,可能已經說好不再跟他聯絡,可是卻又因為懷念曾經的好,走過曾經一起去的地方,又捨不得、心軟,反覆分合。

◎歷程5:編造故事結束的階段「或許我根本沒有這麼愛他吧,我只是需要人陪伴。

他並不是一個對的人,只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我選擇接受的同時,也開啟了痛苦。

」這個階段又稱為「穿喪服」階段,你開始為這段關係的更迭起落,賦予一個意義,給你(或他)的決定一個合理的理由。

此時,如果你無法將屬於你們的故事好好完結,或是一味否認這個經驗,可能會在往後的日子當中一再地反芻或後悔,覺得自己很糟才被拋棄,或是感到自私、罪惡。

8種提分手的方法「就算要分手,為什麼不說清楚?直接消失、人間蒸發的感覺,真的很差!」我們當然都不喜歡對方一聲不響就消失,要死也希望「死個瞑目」,至少給一些理由,或是坐下來好好溝通。

不過,這樣的預期不見得總是如願。

我們當然希望好聚好散,但對方也有權選擇「不說清楚」或是「不歡而散」。

其實,我們遠比想像中有更多的「提分手」方式,長年研究關係崩解的學者Baxter指出,以策略面而言,分手可分為「直接」或「間接」兩種。

直接策略就是所謂的「說清楚,講明白」,共有4種方法,前兩種是單方提出,後兩種是有所共識。

◎方法1:既成事實。

「我想分手,再見」、「別說了,現在說什麼都沒用」,直接表明自己的想法,並堅決告訴對方沒得挽回。

◎方法2:關係現況的討論。

「我無法改變你爸媽對我的印象,在他們眼裡,我始終都配不上你。

可是,你也從來都不站在我這邊,只是袖手旁觀⋯⋯。

我真的撐不下去了。

」這是比較軟化的方式,一方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並給予對方討論、修復的機會。

◎方法3:歸因衝突。

「我們每次都是吵一吵,然後冷戰,後來又和好,但不久又重複吵同樣的事。

」跟前面兩者不同的是,歸因衝突是雙方都將分開的原因歸咎於爭執衝突,正因為這些衝突重複發生難以化解,所以「共同覺得」無法再相處下去。

◎方法4:好聚好散。

「我們的差異根本無法解決,我們仔細談過了,當前的距離讓我們都很累,所以我們都覺得,分開,對彼此都好。

」這就是大家常常期待的「坐下來好好談」,經過討論之後協議分手。

雖然這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分手方式,但並不表示分開後的兩個人不會難過,畢竟曾有情感連結,還是可能在好聚好散或看似協議分手後,繼續藕斷絲連。

可是,也有人選擇「不說開」的間接策略,比起方法1到4,這些方法比較模糊、不確定。

下述前3種是單方提出,最後一種是有所共識。

◎方法5:退縮。

「後來,我們幾乎不見面了;就算見面,也沒有再牽手。

」這種分手方式是「一方」藉由迴避親密(減少身體接觸)或是拒絕邀約(減低見面頻率)來降低彼此對這段關係的親密與承諾感。

◎方法6:縮小範圍。

「我想,我們還是先當朋友吧!」透過用言語、規定來畫清彼此在關係中的位置,重新確認角色來降低親密感。

只是這種方式並不一定能乾淨分手,因為有時「嘴上說的」只是說服自己與對方的一種戲碼,如果他說要當朋友,但還是像先前一樣挽著你的手,那麼你更該問問自己,他跟你之間是否還存在著一些依戀?◎方法7:提高成本。

「很好啊,你就都不要來找我啊!反正我就是不喜歡你管我!」利用言語或行動表現出很討人厭的樣子,讓對方覺得繼續跟你在一起很辛苦、知難而退,有些時候不願意「提分手、當罪人」的人會採用這種方式,先大發雷霆或大呼小叫,提高對方經營關係的成本,讓他不願意再繼續。

◎方法8:逐漸褪色。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每天睡前講電話了。

可能是彼此都忙,也可能是感覺到我們並不適合。

那年夏天在長灘島的浪漫回憶我不曾忘記,只是好像隨著時間,夕陽漸漸褪色,暗潮變得清晰⋯⋯。

」在這種方式中,雙方都透過減少接觸的方式,來告別這段關係,暗地裡有共識地淡化感情。

該怎麼說,傷才不會太重?說了這麼多,如果今天要提分手,究竟怎麼說才好?痛是必然的,但或許有些說法,可以讓彼此都好過些。

Baxter的研究發現,他人導向策略(關係現況的討論、好聚好散、縮小範圍、逐漸褪色)因為顧及對方感受,較不會令人難受,也是較多人會採用的方式;而自我導向策略(既成事實、歸因衝突、退縮、提高成本)因為比較在乎自己,對方常會產生負面情緒或不滿。

不過,他人導向的策略也可能讓分手歷程拉長,讓傷害加深,產生更多的問題與摩擦。

很多書都會說,學會放手才能讓彼此都找到真正的幸福;但事實上,學會向對方表達你的在乎和恐懼、誠實面對自己的擔憂與情緒,甚至學會結束一段關係,雖然不一定會讓你幸福,卻對你很重要。

在人際關係裡,很多你以為曾經學會的東西,後來才發現還是不會。

並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人際關係本來就是複雜多變的,可是每一次的掙扎、每一次的無奈、每一次的放手,都讓你多一點可能性,變得更能柔軟地面對與處理。

我們在愛裡認識、擁抱、並失去自己,從中感到滿足、安全、失落與罪惡,時光與相處或許讓我們看見更多美好、感動、醜陋或差異,不過這些好與壞,喜與悲,擁有和消逝,都是關係的一部分,也是精彩的一部分。

分享分享複製連結潮人物熱門文章1第一名保衛戰〉現在的大立光、可成,難道是3年後的台積電?2「第三劑疫苗」間隔改為12週!莫德納、BNT、AZ、高端怎麼選效果最佳?3郭台銘解質鴻海股票25.7萬張,市值高達274億元!4兇手究竟是誰?《華燈初上》嫌疑人物盤點!可疑真相推測與分析5每季只需要4-5套衣服就夠?10大網友熱議極簡生活方式,你能做幾項?最新活動熱門快訊遠距工作的企業數位韌性策略明志科大智慧醫療培養創新人才不只語言力成大培養全球競合力新北加倍奉還好禮送百萬汽車啟翔鋁鋁創新,把痛點變新商機「灃食」孕育豐厚飲食文化的推手數位專輯當月期刊2022年1月號2022年最新民心動向調查:44%民眾對經濟有信心,逾半民眾無意上戰場台北一間45年老公寓,四名遊子訴盡「30+」的悶與苦為何事隔86年,諾貝爾和平獎重新頒給記者?購買訂閱目錄2021年12月號Nike也悄悄布局元宇宙!看懂「未來市中心」如何顛覆世界「歇腳亭」海外大復活!如何讓老外也瘋台灣手搖飲?習近平要看的一本書──黃年提出化解兩岸困局的「互統一」購買訂閱目錄2021年11月號瑞鼎最快年底掛牌!押寶「折疊手機」能逆風突圍?產業鏈與生態圈漸成形!「新三寶」發威,鐵鏽高雄變身科技城台積電沸騰高雄房市,在地建商看好哪些熱區?購買訂閱目錄最新出版70位領袖預見永續新未來華人社會最高規格的年度盛會本專刊記錄了第19屆高峰會的論壇精華內容,是70位與會貴賓的思想結晶、參與盛會者的美好回憶,也是未能參與者的最佳跨年讀物。

在這202全民拚運動打造健康好習慣2020年奧運會落幕,台灣選手贏得史上最佳獎牌表現——2金、4銀、6銅,不僅成就了個人,也掀起一股全民運動熱潮。

本期運動特刊談如何借力使力為運動風潮推波助瀾,帶大動盪時代拿回退休自主權後疫時代,通膨和失業率一起囂張;經濟頹靡與復甦一起共舞,一個波動、脫序,卻又嶄新的大動盪時代隱然成形。

過去170年,美國曾發生33次經濟衰退,有20個年度通膨率2022研究所指南新冠病毒掀起全球波瀾,產業更是加速轉型,對於即將於進入職場的新世代新鮮人們,想要準確預測2030年工作趨勢,《遠見》獨家剖析未來人才地圖,替廣大莘莘學子搶占未來2021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2020年,全球大環境遭遇中美貿易戰、美國總統大選及三大變數,令不少人茫然失措。

2021年入學、2025年將踏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該如何迎接新挑戰?《遠見》全看此文章的人也看了...桃機採檢新規首日「5航班17人確診」!王必勝:陽性率相當的高國民黨前立委龐建國住家墜樓身亡,享壽68歲聯發科大爆發!營收近5000億續寫新高,兩張圖看明白它在「chill」什麼?「成長」是克服天性的過程!當前社會的問題:避難就易又急於求成建商獵地最熱門十大行政區?這縣市兩區進前三名,新北這區排第二桃機採檢新規首日「5航班17人確診」!王必勝:陽性率相當的高建商獵地最熱門十大行政區?這縣市兩區進前三名,新北這區排第二遠見電子報每週接收國際、財經、科技、教育報導幫助您快速掌握趨勢訂閱加入LINE按讚粉絲專頁訂閱YoutubeGoogle新聞追蹤我們I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