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的「自我價值」認定,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 嬰兒與母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童年時的「自我價值」認定,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當孩子跌倒,父母的反應… 童年對於我們「自我價值」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父母如何帶領我們 ...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2021年11月19日15:33•發布於2021年11月19日00:00 童年時的「自我價值」認定,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當孩子跌倒,父母的反應…童年對於我們「自我價值」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父母如何帶領我們理解「挫折」與「失敗」,是一個影響我們對「自我價值」看法的重要環節。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諮商心理師曾經在粉絲專頁上舉了個例子: 「沒事,有點痛,下次走慢一點喔~」在路上,我看到了一對父母與一個3、4歲的孩子在路上走著。

孩子看到草地,很興奮地朝草地跑去。

孩子看起來應該是小男孩吧,小小的身軀,還沒辦法跑得那麼快,跌跌撞撞地,下一刻,孩子就「仆街」了。

跌倒的孩子,開始哭了起來。

父母一邊快速走到孩子身邊,一邊用著穩定的音調說:「沒事,沒事。

」然後,父親與母親蹲了下來,很快的檢視孩子身上是否有受傷。

「沒事,沒有受傷,沒事喔~」孩子還是哭著,媽媽立刻把孩子抱在懷裡,說:「沒事,有點痛痛,但沒有受傷。

不過我們下次要走慢一點喔,好不好?」被抱在懷裡的孩子,立刻就安靜了下來。

媽媽看孩子安靜下來後,放開了小孩,看著他問:「那我們可以走了嗎?」孩子點點頭。

然後,孩子自己一個人繼續往前走,沒有牽著媽媽,沒有奔跑。

每一步,看起來穩定了許多。

當時我看到這個情景時,印象非常深刻。

你還記得,當你遇到挫折時,你的父母是怎麼做的嗎?或是,當你的孩子遇到挫折時,你是怎麼做的呢?延伸閱讀:掌握教養重點!建立孩子的自尊感 「誰叫你這麼不小心。

」以我這一代或我上一代的父母為例,對待孩子是相對比較嚴厲的。

在我們遇到挫折、失敗或犯錯時,有些父母是會責備孩子的,認為孩子不夠小心、不夠努力。

就像是孩子跌倒了,父母沒有先看孩子傷得重不重。

或許,可能傷得不輕,但父母還是先把孩子罵一頓:「誰叫你這麼不小心。

」這句話讓我們覺得:「你會跌倒,是你的錯。

」沒有人會心疼你,在乎你的感受。

你做錯事了,這才是重點。

你會因此得到父母的臭臉或責備,那對小孩子的我們而言,就是一種,失去愛的感覺。

然後,被罵的孩子,感覺「我」做錯了事。

父母生氣了,很糟糕。

父母可能會因此生氣、否定我,甚至不愛我……這些,都是因為「我自己做錯事了」,「都是我的錯」!對孩子而言,「因為我不夠好,我做錯事了,所以我將使父母生氣,甚至失去父母的愛」。

天啊!還有比這個更糟糕的事情嗎?而父母生氣責備自己做錯事,卻毫無詢問孩子是否覺得痛的反應,也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傷會痛的感覺,好像「不重要」,甚至是「不允許」的。

因為「誰叫你做錯事,會痛,是你應得的懲罰」。

這種痛,不只不被重視、被忽略,甚至,被認為是種懲罰。

「原來,會痛,是我的錯」,這感覺實在是太糟糕、太糟糕了。

這種糟糕的感覺包含:原來我的感覺是不被在乎的;原來我是否做錯事、是否成功/失敗的重要性遠大於我的感受;原來,我的成功與否,比我這個人還有價值。

原來,我做錯事,是因為我很糟糕。

為了抵擋這種覺得「自己做錯事」接連而來的「很糟糕」的感覺,只好把自己的感覺封閉;或是,為了不想再次感受這種「很糟糕」的感覺,他們乾脆把標準變高,以免又被別人責備。

自信不足、自我懷疑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會把失敗與犯錯看得非常嚴重,而慢慢變成了一個很容易自我責備、自我要求的完美主義者:永遠覺得自己做不夠,很難接受自己犯錯、自責過度……因此可能自信不夠,自我懷疑。

這些孩子,他們可能有很高的成就,因為自我要求高;但對於自己的看法,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對自己的信心與自我價值感,出乎意料的低。

感受不被重視的孩子,容易自我要求過高  「寶貝有沒有怎樣?石頭壞壞!」而某些父母,對於跌倒的孩子,有時候,會非常的關心與擔心。

「你有沒有怎樣?你還好嗎?這石頭壞壞。

」這種說法,反映了兩件事:一方面,對於孩子跌倒這件事,把重點放在「是石頭讓孩子跌倒,是石頭不好」上,於是孩子沒機會學習:「自己走路的方式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要怎麼走才不會跌倒」的方法。

另外,父母捨不得孩子跌倒,就算那其實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且孩子並沒有受太多傷。

對於這些父母而言,他們希望能夠盡其所能保護孩子,最好孩子不要有任何的失敗,任何的受傷。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這樣的孩子很容易成為別人口中的「媽寶」。

面對挫折,他們可能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怪東怪西……遇到挫折與失敗,都覺得是別人的錯。

即使有夢想,一遇到挫折,就覺得大概不行,想要躲回自己的舒適圈。

他們不是不願意努力,而是「面對挫折後成功」的經驗太少,很少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所以,他們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但懷疑自己,實在是太痛苦了!因此,他們責怪環境、責怪別人,把錯怪在別人身上,可以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不會覺得自己這麼糟。

延伸閱讀:當媽媽後,會不會也忘了自己?捨不得孩子跌倒,容易成為媽寶 成為孩子安心與支持的所在而我前面舉的例子中的這對父母,他們在孩子跌倒後的反應與行動,讓我印象深刻。

 放心,不怕,我們就在身邊首先,他們從孩子跌倒的狀況,判斷跌得不重,加上是草地,應該沒什麼事。

因此,他們一邊用穩定的聲音安撫孩子說:「沒事,沒事。

」一邊快速地確認孩子是否有受傷。

他們準確地判斷孩子跌倒的狀況嚴重與否,並且先用聲音安撫哭泣的孩子。

然後,在孩子不停哭泣時,媽媽抱住孩子,而且提醒孩子,可以如何在走路時不再跌倒。

這個媽媽,她沒有因為孩子跌倒而擔心焦慮,反而是提醒孩子,如何可以避免跌倒,然後,她相信孩子的能力,放心地讓孩子自己再試一次。

那種感覺,就像在孩子失敗後,當他沮喪、自責或自暴自棄時,父母理解孩子的心情,在一旁陪伴;但是也讓孩子知道,事情沒有那麼嚴重;在孩子需要時,他們可以安撫孩子,甚至,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知道:「你放心,你並不孤單,不用害怕,我們對你有信心,就在你身邊支持你。

」尊重與信任,讓孩子相信自己這種尊重孩子的感受,也信任、支持孩子的態度,會使得孩子知道:「我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比任何事都重要。

這世界有人這麼重視我的感受。

」孩子也會學會重視自己的感受,因而更能容許自己挫折或失敗;學會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學會自我支持。

而這種「對自己的信任」與「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就是增強「自我價值」的力量所在。

「對自己的信任」與「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就是增強「自我價值」的力量  查看原始文章 #孩子#父母#挫折#小孩子#媽媽親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