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於國也_原文 - 讀古詩詞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孟子對曰:_讀古詩詞網. ...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 作者:佚名《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2021年12月27日 農曆:辛丑年十一月廿四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简体 首頁 唐詩三百首 宋詞三百首 古詩十九首 詩詞名句 文言文 賦 詞牌名 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您在這裡:首頁›文言文›寡人之於國也 ㄍㄨㄚˇㄖㄣˊㄓㄩˊㄍㄨㄛˊㄧㄝˇ 寡人之於國也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弟子錄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

河東兇亦然。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 文言現象 更多 作者:佚名通假字詞1: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雞豚狗彘(zhì)之畜【無】失其時【無】通“勿”或“毋”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檢】一說通“斂”收斂積蓄(一些學者提出:“檢”字本應爲“斂”後經訛傳爲“檢”,若爲“斂”字,與下句的“發”字對仗更爲工整。

)3:【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頒】通“斑”花白4:【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餓死的人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6: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無】通“毋”...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譯文梁惠王說:“我對國家的治理,很盡心竭力的吧!黃河以南發生災荒,就把那裏的災民移往黃河以東,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南。

當河東發生災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

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像我這樣盡心盡力的。

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見減少,而我的百姓並不見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打仗來打比方吧。

戰鼓咚咚敲響,交戰激烈了,戰敗的士兵丟盔棄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腳。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譏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覺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說:“不... 主題 更多 作者:佚名《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論述瞭如何實行“仁政”以“王道”統一天下的問題。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爲文章點睛之筆,突出了本文主旨:只有實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這種“保民而王”的主張,實際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

文章中表現出的孟子的思想與主張。

一孟子是反對諸侯間的無休無止的相互征戰的,一句“王好戰,請以戰喻”充分把這種思想表露了出來。

二孟子認爲應該讓利於民,讓民衆有得以休養生息的機會,他認爲梁惠... 寫作特點 更多 作者:佚名本文寫作上體現出的孟子散文的特點談問題先把主旨藏起來,從側面、反面、外圍人手,逐漸引向本題。

如本意要講實行仁政,卻先以戰設喻,從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覺中跟着他走。

這樣,文章如曲徑探幽,引人入勝;文勢則波瀾起伏,毫無板滯。

2.邏輯嚴謹,層層深入。

表面看來,文章鋪張揚厲,散漫無紀,實則邏輯清晰,段落分明,層次井然。

如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原因,後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實,實行仁政,均是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3.詞豐筆活,理足氣盛。

善用貼切的比喻、有力的鋪排,考究用詞,講求句式。

奇句與偶句,單勢句與排比句,交... 分段解析 更多 作者:佚名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最有聲望的大師。

他的學說的核心就是要講“仁義”行“仁政”,即實行所謂“王道”。

其理論基礎就是民本思想,重視人的生存權利。

因此孟子對那些不行仁政,殘酷掠奪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惡痛絕。

《寡人之於國也》就辛辣地嘲諷了以賢君自居的梁惠王,並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詡“爲民父母”,可實際上卻“率獸而食人”,是人民的災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來說理,論辯技巧十分高明,這在本文中都有明顯的體現。

運用各種驅誘論敵就範的手法,文辭鋪張揚厲,時露尖刻,喜用排比、對偶句,筆鋒咄咄逼人。

第一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第二~四段... 鑑賞 更多 作者:佚名這篇文章寫孟子同梁惠王的談話。

當時各國爲了要增產糧食和擴充兵員,都苦於勞動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鄰國爭奪百姓,採取了自以爲“盡心”的措施,可是目的並沒有達到。

孟子抓住了這個矛盾,指出梁惠王的“盡心”並不能使百姓歸順,同時提出自己的主張,只有“行王道,施仁政”,纔是治國的根本辦法。

全文可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

戰國時代,各諸侯國的統治者,對外爭城奪地,相互攻伐,“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對內殘酷剝削,勞役繁重,破壞生產力。

這就造成了兵員缺乏、勞力不足。

爭奪人力,成爲各諸侯國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梁惠王提出“民... 猜你喜歡: 哲理 高中文言文 孟子弟子錄      孟子弟子錄其他詩詞更多 寡人之於國也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2017讀古詩詞網-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