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痛症候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然依嚴重情形不同分為活性壓痛點(active TP):不壓就會痛; 潛在壓痛點(latent TP):要壓才會 ... 3、外傷:外傷引起脊椎旁小肌肉因不正常張力而產生疼痛現象。
肌筋膜痛症候群
頸背痛
頸椎椎間盤突出
神經孔狹窄
頸椎狹窄脊髓病變
後縱韌帶骨化症
頸部骨關節炎
頸部退化性椎間盤疾病
其他
腰背痛
年輕的成人:
腰部的椎間盤突出
退化性椎間盤疾病
狹部腰椎脊椎脫位
較老的成人:
脊椎面關節炎
(Facet
JointOA)
腰椎狹窄
退化性的脊椎脫位
退化性脊椎側彎
其他
肌筋膜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Syndrome)
馬偕醫院物理治療師 歐育志
導論
肌筋膜痛症候群為臨床上極常見的病症,與纖維肌痛(fibromyalagia)不同的是肌筋膜痛是區域性疼痛,而纖維肌痛是全身多發性的病症。
肌膜可分為三層:表面肌膜、深肌膜、內肌膜,不同肌膜分別負責不同層面之功能。
整體而言肌膜在全身是連續性的包裹器官、血管、神經、肌肉等所有組織,負責支持、穩固、營養、分隔。
在不同肌膜中有不同之感覺受器,如本體感覺受器、機械受器等,與相關之組織作複雜的互動。
它所引起的疼痛造成相關的官能障礙,有時會伴隨自律神經興奮的現象。
臨床表徵
A、在臨床表徵上,一般的實驗室分析結果皆正常。
肌電圖上可發現局部收縮區活動較多,表徵有下列幾種:
1、壓痛點(TP--triggerpoint):通常存在人體緊繃的肌束(taut
band)當中,受到壓力刺激會有局部抽痛,也有可能引發轉位痛。
當然依嚴重情形不同分為
活性壓痛點(activeTP):不壓就會痛;
潛在壓痛點(latentTP):要壓才會痛;
附屬壓痛點(satelliteTP):常發生在轉位痛區之肌膜;
二度壓痛點(secondaryTP):發生在拮抗肌上之壓痛點。
這些壓痛點通常經過直接或間接刺激才引起疼痛,被活化後會一直存在,迫使肌肉避免痛楚而造成肌肉緊抗(guarding)限制動作,逐漸變成遲緩性壓痛點。
2、筋膜痛(fascialpain):這類疼痛好發在中年少活動女性,但隨工商業發達辦公室人口的增加,這類病人有年輕化的驅勢,女性仍多於男性。
肌膜痛與壓痛點有相關性者我們稱之為轉位痛(refer
pain),每一塊肌肉轉位痛皆不相同,但同一個肌肉轉位痛位置都落在同一區域。
轉位痛的嚴重程度和範圍大小與壓痛點有正相關性而與肌肉大小無關。
B、在病理上的推論可以下解釋:
C、詳細機制並不清楚只能歸結出下列幾點相關因子:
1、慢性肌肉過度負荷:使機械張力增加,造成肌筋膜過度負荷。
2、姿勢不良:以腰椎過度前彎為例;有可能引起下背痛、在腰椎兩側可找到壓痛點;而胸椎受腰椎影響也容易在胸椎兩側找到壓痛點;頸椎過度前彎在後腦勺枕骨下緣引起疼痛;而身體左右不對稱也會引起肌筋膜疼痛,常見於維持姿勢的大肌群。
3、外傷:外傷引起脊椎旁小肌肉因不正常張力而產生疼痛現象。
4、局部營養不良,以維他命C為最直接關係。
5、血液方面問題:以負血為常見因素,主要缺乏維他命B12、B6與葉酸。
有缺乏、憂鬱、無力、焦躁、緊張等情形,容易引發肌筋膜疼痛。
6、代謝與內分泌問題:以甲狀腺分泌不足與低血糖最有關係。
甲狀腺素分泌影響ATP的形成,造成肌肉能量危機;低血糖使交感神經興奮,血管壁收縮,血液供給降低。
7、藥物副作用:有正向幫助的藥物如,黃嘌呤、咖啡因等;但合成動情激素、麻黃素、部分抗憂鬱藥物及類固醇等,因不同藥理會對組織造成不同的影響,亦會引發肌筋膜痛。
8、睡眠品質不佳。
9、心理因素。
物理治療診斷
物理治療診斷不同於醫學診斷(medicaldiagnosis),可說是結構診斷(structure
diagnosis),針對病人功能不全(somaticdysfunction)給予診斷並訂定物理治療計劃予以治療。
診斷可分三大原則「ART」:
A:對稱性(Asymmetry):物理治療師藉由觸診(palpation)及觀察(observation)評估病患肌肉骨骼系統上結構及功能上之對稱性。
R:關節活度不良(Rangeofmotion):評估重點在於單一或連續關節之活動度及關節活動品質,如過動性(hyper)或限制性(hypo)與病患配合主動與被動動作檢查,瞭解關節活動度之情形。
T:軟組織(Tissue):評估不正常之軟組織結構(tissue
texture),包括皮膚、肌肉、肌膜、韌帶等等。
以上是評估病患的原則。
但病患主訴應為重要因素,是否有影響日常生活或是功能不全。
正常人壓壓肩膀兩塊大肌肉,彷彿有一硬條狀之肌束緊帶,是否可以忍受,是否有轉位痛,是否會引起頭暈,或是感覺緊緊的,這都屬於肌筋膜症候群。
病患臨床評估上還有一重要觀念就是要「全體論(holism)」,病患肩頸部的不適可能來自腰背部,甚至源自下肢之功能代償作用,常會發現問題已經經過病患長期間的調適代償,而變得複雜不易處理;也有發現與工作環境或工作內容相關聯,而引發之姿勢性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所以不能只解決該處痛點,而要去探討什麼樣的姿勢、工作、環境或習慣會導致此症狀。
從工作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免除傷害,是最根本直接的辦法,但是需要病患日常生活中與物理治療師配合各項治療項目,才能獲得效果。
物理治療計劃
A、症狀減緩:
1、肌筋膜鬆弛技巧(myofascialreleasetechnique):此技巧包含不少其它觀念,如軟組織技巧(soft
tissuetechnique)、肌肉能量技巧(muscleenergytechnique)、非直接技巧(indirect
technique)、頭蓋薦骨內力技巧(inherentforcecraniosacral
craniosacraltechnique)等,主要目的在於利用物理治療中操作治療的技巧,幫助病患減輕不適,當然需要根據物理治療評估並視病患需求予以治療。
2、水療、電療、冷熱療、運動治療、操作治療等:配合病患情形予以不同之治療處方。
B、減少能量支出(energy
expenditure):教育病患運用身體之生物機械原理,使各動作、活動都能利用正常且適當之肌群,減少能量支出。
以避免不適當姿勢增加肌膜不正常張力,而引發疼痛。
C、增強神經控制(neurologicalcontrol):使病患能利用神經動作控制,訓練較弱小肌群或被代償而較萎縮之肌群,使肌肉動作能符合肌肉動力學及生物力學,減少慢性的肌膜過度負荷。
D、增加循環功能(circulatoryfunction):針對肌膜及相關組織特性,增進肌膜營養和新陳代謝,回復肌膜和相關組織活性。
E、病患自我調整(self-regulation):主要加強病患身體圖像(body
image)。
根據臨床觀察常見這類病患都有姿勢不良及職業工作性質相關,而習慣正是引發疼痛的主因。
不知大家有否照大頭照的經驗,攝影師不斷的要求把頭放在「我覺得不正的」位置上,而照出來是正的!同樣的道理物理治療師就是要糾正不正確的姿勢,使肌肉骨骼系統可以對稱的活動,減少能量支出、增強神經肌肉控制、加強循環及新陳代謝功能,避免肌筋膜痛。
F、物理治療在家計畫(homeprogram):
治療師經過評估後,將病患所需要注意之概念融於日常生活中,使治療效果事半功倍。
1、牽拉運動(stretch):利用簡單之牽拉技巧,教育病患居家自我治療,可以有效的減輕症狀
2、生活工作環境的注意要項:教育病患生活工作環境之重要,例如:工作台的高度、物品大小之擺放配置、椅子的高度、椅背的設計、提物的技巧、背包的位置及背法等等,不勝枚舉。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病患維持良好的生物機械姿勢,減少能量損失,避免不正確姿勢造成肌筋膜張力增加,增加受傷的風險。
結論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可算一種文明病,涵蓋範圍廣、層面大,或許你摸摸身上的某個部位已經有了緊繃的帶狀肌束,這表示你的肌束已有某程度的受傷,可別掉以輕心這一個警訊。
或許你應該找一個物理治療師好好處理,以免引發進一步之病程發展。
延伸文章資訊
- 1肌筋膜痛症候群
當然依嚴重情形不同分為活性壓痛點(active TP):不壓就會痛; 潛在壓痛點(latent TP):要壓才會 ... 3、外傷:外傷引起脊椎旁小肌肉因不正常張力而產生疼痛現象。
- 2痠、痛、麻!脊椎發出警報了? - 台視樂活
有很多骨刺的人,並不一定會不舒服腰痠背痛也不一定是骨刺所造成。骨刺的形成其實是脊椎退化的現象,而不是疾病,坊間一些錯誤觀念讓民眾誤把骨刺認為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
- 3小心!背痛位置可能是警訊 - Heho健康
由於腎臟黏膜沒有能夠感覺到痛的神經,通常腎臟中的結石不會疼痛,但是尿 ... 骨質疏鬆導致脊椎骨折的狀況很常見,特別是老年人因為骨質密度低,加上 ...
- 430秒自我檢測,看你的腰背問題出在哪? - 康健雜誌
一分鐘自我檢測,看看你是哪一種下背痛! □身體前彎、後仰或做側邊拉伸的動作時會感到背部疼痛. □背部肌肉有腫脹、發熱的感覺. □按壓背部肌肉時, ...
- 5腰痛是肌肉痛、內臟痛、還是坐骨神經痛?骨科醫教你10秒揪出 ...
1.椎間盤突出:通常腰椎或椎間盤相關的疼痛是比較深層的,通常按壓不到,是隱約深層的疼痛,若是比較輕微的椎間盤突出,痛感會在臀部跟腰部的地方,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