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到了桓靈二帝,士大夫不滿當時掌權的宦官敗亂朝廷,紛紛抗議,但前後兩次均被 ... 東漢為解決黃巾之亂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斷衰弱下,反而開啟群雄割據的局面。
[黃巾之亂]
[反擊董卓聯合軍]
[桃園三結義]
黃巾之亂
參見:黃巾之亂
東漢在漢和帝時期後,因為種種因素而逐漸衰亡。
由於皇帝大多在年幼即位,使得政權多由外戚掌控。
皇帝成年後為了奪回政權,往往藉助身邊的宦官。
外戚與宦官的對峙(即戚宦之爭),使朝廷陷入不斷循環的內鬥之中。
到了桓靈二帝,士大夫不滿當時掌權的宦官敗亂朝廷,紛紛抗議,但前後兩次均被皇帝與宦官鎮壓,史稱黨錮之禍。
而各地方的豪強地主則藉此機會兼併土地,壓榨百姓,人民苦不堪言。
桓靈兩朝成為東漢政治黑暗的代表,加上天災不斷發生,百姓開始揭竿反抗,引發了亂世割據的導火索。
184年2月,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迅速發展到數十萬追隨者,引起全國性的戰亂[10]。
漢靈帝派皇甫嵩、盧植及朱雋等率中央軍壓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強地主招募軍隊協助。
最後黃巾軍的主力雖然很快被擊潰,不過餘部仍然散佈各地,由於朝政動蕩民不聊生,很多順勢佔山成寇,造成東漢末年亂世局面的重要因素之一。
隨著各地山賊土匪陸續出現,漢朝的中央軍隊疲於奔命,來不及一一征討[11],188年漢靈帝採納劉焉的建議,將負責監察各郡的刺史賦與地方軍政權,以加強對各郡的控管,並且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或重臣擔任[12]。
這措施使得州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有利於鎮壓各地叛亂。
然而當朝廷的威信減弱後,掌握地方實權的州牧及刺史紛紛割據一方,不再受朝廷指揮。
例如益州牧劉焉為了割據巴蜀,藉由五斗米道首領張魯佔領漢中,切斷與關中朝廷的關係。
東漢為解決黃巾之亂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斷衰弱下,反而開啟群雄割據的局面。
188年漢靈帝駕崩,戚宦之爭又起。
宦官蹇碩等意圖殺害外戚大將軍何進,改立太子劉辯的弟弟陳留王劉協,然而失敗。
漢少帝劉辯順利繼立後,何進又與袁紹等士大夫企圖鏟除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
何進還令涼州董卓、幷州丁原帶兵增援。
宦官們先發制人,在董卓軍到達雒陽前殺死何進。
而袁紹則以為何進報仇之名率軍入宮,殺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餘人。
雖然困擾東漢上百年的外戚與宦官之爭就此終結,卻也方便了率軍入都的董卓順勢奪取朝政大權。
[首頁][關於我自己][三國歷史][相片][相關連結]
著作權所有(c)2012杜景翔。
保留所有權利。
[email protected]
延伸文章資訊
- 1黃巾之亂- Alliance of military academies - Google Sites
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數十萬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 ... 然而當朝廷的威信減弱時,掌握地方實權的州牧及刺史就會割據一方,不受朝廷指揮。
- 2主旨1
到了桓靈二帝,士大夫不滿當時掌權的宦官敗亂朝廷,紛紛抗議,但前後兩次均被 ... 東漢為解決黃巾之亂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斷衰弱下,反而開啟群雄割據的局面。
- 3州牧割據 - 工商筆記本
東漢末年(189年-220年,東漢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是指黃巾之亂起,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 這樣的情況持續的結果,使各個州牧紛紛利用天下大亂,名正言順在地方割據 ...
- 4州牧割據_百度百科
東漢末年,為了鎮壓黃巾起義,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力量,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權。董卓進京,靠的就是他在涼州刺史任內擁有的兵權;袁紹、韓馥興兵討伐董卓,也是聯合各地擁 ...
- 5黃巾之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雖然東漢朝廷成功鎮壓黃巾軍,但漢室威信大減,此外為了打擊黃巾餘黨,皇帝下放军權給州牧。此舉被南梁學者劉昭認為導致漢末群雄割據的原因。 参战方. 東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