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亂- Alliance of military academies - Google Site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數十萬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

... 然而當朝廷的威信減弱時,掌握地方實權的州牧及刺史就會割據一方,不受朝廷指揮。

Searchthissite 大秦帝國大漢王朝三國時代晉朝五胡十六國 中國史學大秦帝國外交政治體制軍事制度歷史一統六國秦末民變秦皇擴張大漢王朝西漢歷史文景之治王莽奪位呂后專政昭宣中興楚漢之爭與開國漢武盛世東漢歷史外戚與宦官光武中興明章之治黃巾之亂與滅亡三國時代政治體制軍事制度歷史三國鼎立內訌外鬥官渡與赤壁之戰黃巾之亂董卓亂政與群雄割據三分歸晉晉朝軍事體制政治體制西晉賈后干政與八王之亂崛起與統一內憂外患五胡亂華東晉北伐與桓溫專政淝水危機晉室南渡與內亂劉裕篡晉朋黨之亂與桓玄稱帝五胡十六國名稱由來 Recentsiteactivity中國史學editedby許峻瑋MembershipDirectoryremovedby許峻瑋itemdeletedby許峻瑋名稱由來editedby許峻瑋五胡十六國editedby許峻瑋東晉editedby劉上綺ViewAll 歷史‎>‎ 黃巾之亂 東漢在漢和帝後,因為種種因素而走向衰亡:皇帝大多在年幼即位,所以政權多由外戚掌控。

皇帝成年後為了奪權而尋求宦官的支持,讓宦官勢力掌控朝廷[11]。

這種外戚與宦官的對峙即戚宦之爭,使朝廷陷入循環內鬥[12]。

到了漢桓帝與漢靈帝時期,士大夫不滿當時掌權的宦官敗亂朝政,紛紛上書抗議[b],但這兩次的抗議均被宦官與皇帝鎮壓,史稱黨錮之禍。

在地方上,各地豪強地主兼併土地,壓榨百姓,人民苦不堪言[14]。

加上天災接續不斷,百姓紛紛揭竿起事,成為群雄割據的導火線[13]。

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數十萬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15]。

亂事範圍迅速擴大,很快發展成全國性的戰亂[c]。

漢靈帝赦免因黨錮之禍被囚的士大夫以團結內部,命何進布防京師雒陽,以皇甫嵩、盧植及朱儁等率軍出兵,並令地方州郡和豪強地主募軍協助鎮壓。

雖然黃巾軍很快被擊潰,但是朝廷依舊貪汙混亂,民變餘部散布各地,順勢占山成寇[d],局勢尚未穩定[17]。

為了要穩定局勢,188年漢靈帝採納劉焉建議,讓監察各郡的刺史擁有地方軍政的權力,加強對各郡的控管。

並且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或重臣擔任[e]。

這個措施使州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有利于鎮壓各地叛亂。

然而當朝廷的威信減弱時,掌握地方實權的州牧及刺史就會割據一方,不受朝廷指揮。

例如益州牧劉焉為割據巴蜀,藉由五斗米道首領張魯佔領漢中,切斷與朝廷的溝通。

為了穩定國家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反而將東漢推往群雄割據局面[17]。

189年漢靈帝去世,戚宦之爭又起。

蹇碩等宦官意圖殺害外戚何進,改立太子劉辯的弟弟陳留王劉協為帝。

最後劉辯順利繼立,即漢少帝。

何進為了剷除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他與袁紹等士大夫聯手,還命涼州董卓與并州丁原帶兵增援。

宦官們先發制人,殺死何進。

袁紹等人為替何進報仇,率軍入宮,殺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餘人,宦官勢力徹底潰敗,戚宦之爭就此終結。

然而,遭鄭泰和盧植反對[19]的董卓已率軍入援,朝政大權順勢被他奪取。

Comments Signin|RecentSiteActivity|ReportAbuse|PrintPage|PoweredByGoogleSite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