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德國首都]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柏林(德語:Berlin),德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2006年)。

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布蘭登堡州環繞。

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流經該市。

柏林[德國首都]柏林[德國首都] 更多義項▼ 收起列表▲ 柏林[德國首都]柏林[2013年柳承莞導演韓國電影]柏林[造型師]柏林[醫生] 柏林(德語:Berlin),德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2006年)。

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布蘭登堡州環繞。

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流經該市。

德國中東部、施普雷河注入韋爾河口處的城市,面積892平方公里,是重要國際交通樞紐之一。

柏林市也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因此也稱為柏林州,和漢堡、不萊梅三個城市同為德國的城市州。

柏林就是德國的代表,德國的象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城市被分割:東柏林成為了東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實上成為了西德在東德的一塊飛地,被柏林圍牆圍住。

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該市重新獲得了全德國首都的地位,駐有147個外國大使館。

2023年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柏林舉行。

基本信息中文名:柏林外文名:Berlin所屬地區:德國東北部建立時間:1237年建成面積:892km²(344mi²)人口:350萬(2016年)地理位置:北緯52度31分,東經13度25分友好城市:中國北京、美國洛杉磯、法國巴黎、日本東京、俄羅斯莫斯科、英國倫敦著名景點:布蘭登堡門、柏林圍牆、柏林大教堂主要街道:菩提樹下大街、六月十七大街地標建築:亞歷山大廣場的世界時鐘和柏林電視塔地域名人:威廉·馮·洪堡和亞歷山大·馮·洪堡地方特產:小麥、燕麥知名產業:工業機場:泰格爾國際機場(TXL),坦佩爾霍夫國際機場(THF)及舍奈費爾德國際機場電話區碼:030郵編區碼:10115–14199政府駐地:柏林國會大廈火車站:柏林中央火車站等行政類別:首都地方方言:德語著名學校:柏林洪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車牌代碼:BR地區生產總值:2689億美元(2016年)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市長:麥可·穆勒歷史沿革柏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紀末。

她是由施普雷河畔北岸的柏林和博物館島現今所在地的集居區組成的。

此兩個集居區在13世紀就已經存在了,1237年10月28日Coelln被首次提出。

1307年人們將此兩部分合併在一起,由此誕生了柏林。

此一天也就是柏林的誕生日。

經過多年的動盪不安,選帝侯FriedrichII於1451年將波茨坦和柏林兩座城市宣布為其治下之國都。

此後,接連不斷的自然災害、瘟疫和戰爭一直阻礙著柏林的發展。

直到FriedrichWilhelm的統治時期,柏林的各個方面才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柏林被改建為城市要塞,首次建成了最具普魯士典型風格的建築,即現存“菩提樹下大街”兩旁的宏偉建築群。

1701年選帝侯FriedrichIII在普魯士自封為FriedrichI國王,柏林自然而然被選為首府。

如雨後春筍般的建成了很多著名的建築物。

在FriedrichWilhelmI.(der"Soldatenkönig")和FriedrichII.("DerGroße")的統治下,柏林(1740—1786)發展成了普魯士的一座工業城市。

1806至1808年是拿破崙統治著此座城市。

在萊比錫大會戰拿破崙戰敗後,他又把他擄走的、原本矗立於布蘭登堡門上的勝利戰車雕像送回。

在隨後的十年間,此里出現了由Schinkel設計,具有古典風格、宏偉壯麗的建築群和由Lenné設計的富有藝術風格的公園。

19世紀中期以來,柏林不但在經濟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人口也呈急遽上升的趨勢。

二戰後期柏林的地理位置由於盟軍的空襲和蘇聯紅軍的進攻,柏林市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1943年11月22日,英國皇家空軍派出764架轟炸機,展開大規模轟炸柏林的“柏林戰役”,炸毀了東起蒂爾加滕和夏洛滕堡、西至斯潘道和西門子施塔特的整片區域。

從1943年11月到1944年2月,“柏林戰役”一共對柏林發起13次大規模空襲,其中9次的轟炸規模在500架以上,摧毀了柏林1/4的市區,市郊和市區內的150多座電氣、軍火、通訊設備和軸承工廠,炸死1萬多人,並使150萬人無家可歸。

市區90%的建築被摧毀,樹木全部被砍光,水電系統也遭到破壞。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調集了22000門大炮和白俄羅斯方面軍等10個集團軍,開始對柏林的總攻。

5月1日蘇聯紅軍的旗幟插上了布蘭登堡門和國會大廈。

5月8日德國投降。

冷戰時期柏林隨著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不僅僅德國,而柏林也按照戰前柏林的行政區界線被分成兩個部分——由蘇聯控制的東柏林(範圍包括戰前23區中的12個區),以及由美國、英國、與法國控制的西柏林。

柏林變成了蘇美冷戰的聚集點。

1948年為了反對盟國在德國西部實行的貨幣改革,以及迫使盟軍退出柏林,蘇聯對柏林展開了長達半年的封鎖。

盟國通過柏林空運挫敗了蘇聯的企圖。

1953年6月17日,東柏林工人展開了抗議生活水平下降而舉行起義,起義不久即被蘇聯軍隊鎮壓下去。

1958年11月10日,赫魯雪夫宣稱四大國對柏林的占領已經過時,要求美英法從西柏林撤軍,並稱6個月之內西柏林應當成為蘇軍可以自由進出的“自由城市”。

從1945年到1961年間,每年約有數十萬民主德國公民通過柏林逃往聯邦德國,使民主德國蒙受巨大損失。

由於大量東德居民通過不設防的柏林分界線湧入西柏林和西德,1961年8月13日,東德建起了柏林圍牆。

10月25日,美國坦克開到弗里德里希大街南部的查理檢查哨,試圖進入東柏林,與90米開外的蘇軍坦克對峙了16個小時。

此後柏林成為東西方意識形態交鋒的最前沿。

由於存在種種歷史問題和制度上的缺陷,1989年,東歐國家民眾掀起了對社會主義和共產黨政權的總抗議。

1989年11月9日深夜,東德被迫宣布開放柏林圍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開始拆除全部柏林圍牆。

1990年10月3日,德國重新統一,柏林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

柏林圍牆被拆除。

1991年,德國議會投票決定在2000年之前將首都從波恩遷回柏林。

此後柏林展開了大規模的重建工作。

在國會大廈北面修建了新的國會和總理府。

以前是柏林圍牆腳下布滿地雷的警戒地帶的波茨坦廣場重新成為柏林的商業中心。

德國已經恢復了其在歐洲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地位。

行政區劃截至2016年,柏林全市共分為12個區。

分別是:米特區、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克羅伊茨貝格區、潘科區、夏洛滕堡-威默爾斯多夫區、施潘道區、施特格利茨-策倫多夫區、藤珀爾霍夫-舍內貝格區、新克爾恩區、特雷普托-克佩尼克區、馬燦-海勒斯多夫區、利希滕貝格區和賴尼肯多夫區。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柏林地處德國東北部平原上,城市中心坐標為北緯52°31′,東經13°2′。

柏林位於易北河的支流施普雷河(Spree)注入哈弗爾河(Havel)的河口處。

北距波羅的海約180千米,南距捷克190千米,總面積約8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柏林的地勢低平,但稍有起伏,平均海拔35米,地層屬於沙質,施普雷河和大量湖泊、運河點綴其間,為柏林提供了豐富的地下水,同時也使柏林地區森林茂盛。

自然最高點位於克羅伊茨堡,海拔66米。

施普雷河橫貫市區,西流注入哈弗爾河。

後者蜿蜒曲折,形成串狀哈弗爾湖泊群,東端分布有米格爾湖等湖群,大湖泊成為城市的水源,幾處大片森林分布其間。

氣候柏林是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六月、七月和八月期間的平均氣溫在22°C和25°C之間,夏季最高氣溫大約為30°C。

水文施普雷河源出東南部勞西茨山北麓,向北流經寬闊的沼澤各地,形成許多湖泊,在柏林匯入哈弗爾河。

該河流全長403千米,流域面積1萬平方千米。

春季為洪水期。

科特布斯附近年平均流量12立方米/秒。

呂本以下153千米可通航。

自然資源水資源柏林的河流與湖泊面積達4.1平方千米,占柏林全市面積的4.8%。

水力資源豐富,利用率達95%。

柏林的淡水資源約占全國總量的8%。

植物資源柏林的城市中心遍地是精心修整的花園,周圍還有大片的森林。

柏林全市約有26.5%的面積被花草、樹林等綠色植被覆蓋。

動物資源柏林境內的動物資源比較匱乏,僅有野豬、狐野兔和河狸等幾種常見物種。

礦藏資源柏林的礦藏資源非常豐富,主要有鹽礦、煤礦、鋅礦、鐵礦和錳礦等。

人口民族截至2016年,柏林全市人口約為350萬,居民絕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但也有少數的丹麥人、索布人和土耳其人等其他民族的居民。

政治根據柏林市的《選舉法》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具有德國國籍的公民都有選舉權,每位選民擁有兩張選票。

第一票用於選出選民所在選區的議員候選人,並根據簡單多數原則,由獲得選票最多的人當選。

選民的第二票用於選舉政黨。

各黨獲得第二票的多少將決定其在聯邦議院中擁有席位的比例,對該黨能否上台執政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柏林聯邦憲法法院是全市最高的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有16名法官,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推選一半,由總統任命,任期12年。

正、副院長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輪流推舉。

此外設有聯邦法院(負責民事和刑事案件)、聯邦行政法院(負責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聯邦懲戒法院(負責公職人員違紀案件)、聯邦財政法院(負責財政案件)、聯邦勞工法院(審理勞工案件)、聯邦社會法院(審理社會福利糾紛)和聯邦專利法院(審理有關專利問題的案件)。

聯邦行政法院設聯邦最高檢察院,由聯邦檢察長和數名聯邦檢察官進行工作。

經濟綜述柏林是德國主要工業區。

工業以電機、電子、儀器、儀表最為發達,其次是機械、冶金、化工、服裝、食品加工、印刷等部門。

2016年,德國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69億美元(2016年)。

第一產業農業用地在柏林面積中占相當比重,為其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是附近地區尤其是東部腹地生產的小麥、燕麥和其他農產品的集散地。

2016年,農產業為柏林帶來的經濟收入達到560億美元,約占全市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

第二產業工業多分布在城市邊緣的施潘道區、夏洛滕堡區、克羅伊茨貝格區、滕珀霍夫區及克珀尼克區、特雷普托等工業區。

2016年,工業的總產值約為1780億美元,約占全市經濟的三分之二,工業是柏林最重要的經濟來源。

第三產業柏林的服務業和通信業也相當發達,雖然不是其經濟主體,但在柏林的經濟產值中也占有相當高的比例。

2016年,柏林第三產業的產值達到270億美元,約占全市經濟總量的十分之一。

社會事業教育柏林有五個比較著名的大學:柏林洪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柏林工業大學、柏林藝術大學和柏林音樂學院。

醫療柏林擁有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全民醫療保險體系,始於1883年俾斯麥的社會保障法。

柏林政府依法提供廣泛的健康保險計畫,特定民眾如終身職員、自營業者、高收入雇員可選擇退出該計畫,並另投保私人保險,而在2009年以前,此類特定民眾得選擇不加入任何保險。

娛樂柏林擁有眾多的歌劇院、劇院和樂團。

同時還有大量的電影院、夜總會和舞廳。

主要有德意志歌劇院、國家歌劇院、輕歌劇院、柏林劇團、柏林劇場和柏林愛樂樂團等。

體育柏林的體育運動隊是柏林赫塔。

柏林曾在1936年成功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並於70年後舉辦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

交通運輸公路柏林擁有發達的公共運輸系統:柏林捷運共有9條線,170個車站;柏林城鐵則有15條線,166個車站;而柏林也擁有世界上歷史最久的有軌電車系統之一,擁有398個車站。

航空柏林有3個商用機場——泰格爾國際機場(TXL),坦佩爾霍夫國際機場(THF)以及舍奈費爾德國際機場(SXF)。

在2007年,三個機場共接待了超過2000萬旅客,航班可到達世界上的173個目的地。

坦佩爾霍夫機場僅處理國內短程航班,已在2008年關閉。

舍奈費爾德機場已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擴建(由於某些原因,截至2015年初仍在施工,完工時間待定),當其完成後,柏林所有的商用航班都會轉移至該機場,而屆時泰格爾機場也將關閉。

鐵路德國柏林中央火車站柏林是德國鐵路重要樞紐。

柏林中央火車站、火車東站、南交叉火車站和健康泉火車站是柏林主要的火車站,提供國內和國際長途運輸服務。

其中,柏林中央火車站是於2006年新建成的新火車站,由於造型新穎、極富現代化,也成為柏林的地標建築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塔式火車站。

從柏林始發或者終到的高速列車(ICE)不僅通往漢堡、法蘭克福、科隆和慕尼黑等德國城市,而且歐洲國際列車(EC)、Thalys高速列車、TGV高速列車以及ICE高速列車還可以直達丹麥、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瑞士、比利時、荷蘭、法國等鄰國。

歷史文化合併圖冊從建築方面能夠清楚地看出整座城市的演變,比如首屈一指的波茨坦廣場(PotsdamerPlatz)設計大膽、規模宏大,是一座後現代主義的豐碑。

環境塑造了柏林富有創造力的氛圍、推動了獨創性思想的發展、促進了快速且永不停歇的創作意志,從而最好地刻畫出新柏林的形象。

無論是在普魯士帝國時期還是在“黃金二十年代”(Goldenen20erJahren),柏林始終充滿了蓬勃的創造力,戲劇、舞蹈、文學、小型歌舞、音樂、繪畫,每種藝術形式和每種形式的藝術都對此座城市產生過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影響。

柏林還有很多古老的博物館,其中大部分位於城市東部,與繁華的菩提樹下大街(UnterdenLinden)比鄰,展示著此座城市輝煌燦爛的藝術和文化。

旅遊資源主要景點布蘭登堡門上的雕塑布蘭登堡門1788至1791年由C.G.朗漢斯(C.G.Langhans)設計的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Tor)位於柏林市中心,坐落在巴黎廣場(PariserPlatz)旁,是舉世聞名的柏林標誌性建築。

隨著1961年柏林圍牆的建造,布蘭登堡門在其後28年間始終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城門。

作為德國重新統一的標誌和象徵,它凝聚著此座城市的當代與歷史。

布蘭登堡門前後各以六根多立克式立柱為支撐,通道只對行人開放。

著名的女神四銅馬(Quadriga)雕像於1794年安放在城門上,展現勝利維多利亞(Viktoria)女神駕駛一輛四馬兩輪戰車的英姿。

政府區跨過威廉大街(Wilhelmstraß;e)的一條道路橫穿新舊政府區(Regierungsviertel)和使館區(Botschaftsviertel),通往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Tor)和國會大廈(Reichstag)方向。

政府區將新老建築巧妙結合,極具代表性又不失典雅之風,聯邦總理府(Bundeskanzleramt)尤為醒目。

您可在此瞭望國會大廈(Reichstag),柏林最重要景點之一。

英國明星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Foster)為其設計的圓形玻璃穹頂魅力無限,牢牢吸引各國遊客的目光。

博物館島威廉皇帝紀念教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島”(Museumsinsel)坐落於柏林市中心,是全世界遊客甚至柏林本地人都十分熱衷參觀的最具吸引力的景點之一。

此座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群之一由老博物館(AltesMuseum)、新博物館(NeuesMuseum)、老國家美術館(AlteNationalgalerie)、博德博物館(Bode—Museum)和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五部分構成,展覽無與倫比的世界級文化瑰寶,帶領參觀者一路從兩河流域到埃及、希臘、羅馬、拜占庭、伊斯蘭世界,再到中世紀、現代,及至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堪稱一場精彩絕倫的藝術與文化之旅。

弗里德里希劇院弗里德里希皇宮劇院(Friedrichstadtpalast)是德國最值得推薦的20世紀20年代傳統歌舞劇院。

它為觀眾奉獻奢華的歌舞劇、燈光與色彩襯托下的迷人演出,以及各種舞蹈和雜技表演,傾力打造輝煌與魅力——此外,各國演藝明星也紛紛在此充滿文化歷史氛圍的舞台上登場亮相。

此座位於弗里德里希大街廣場(Friedrichstraß;ePlatz)附近的劇院可以容納近1,900名觀眾,也用作各種規模媒體活動的舉辦場所。

哈克庭院哈克庭院(HackescheHö;fe)以其獨特的環境講述著柏林米特區(Berlin—Mitte)的歷史和此里曾經的生活方式。

此里是德國最大的庭院區,1977年成為文物保護建築。

此片極受歡迎的建築群重新喚醒了真正老柏林片區的生命。

在典型的柏林後院氛圍中,藝術畫廊、電影院、劇院、音樂廳、酒館、餐館、酒吧、可愛的小店鋪、大公司的旗艦店等融合,異彩紛呈。

柏林圍牆博物館柏林圍牆博物館(Mauermuseum)於1962年柏林圍牆建成不久後對外開放。

它位於極富傳奇色彩的過境關卡查理檢查站(CheckpointCharlie)旁邊,記錄了德國分裂的歷史,是此座城市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作為世界強國之間鬥爭的標誌,查理檢查站曾是當時內城最著名的檢查點。

查理檢查站旁的柏林圍牆博物館常年展出柏林圍牆歷史及諸多相關主題——從前東德國家安全到反對、抵抗,再到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

猶太人紀念碑位於威廉大街(Wilhelmstraß;e)北端、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Tor)附近的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DenkmalfürdieermordetenJudenEuropas)無聲訴說著那源於柏林的無以名狀的罪行。

在近19,000平方米的土地上,豎立著由紐約建築師彼得艾森曼(PeterEisenman)設計的2,711根碑柱。

波浪起伏的碑柱區地下設有一個“信息廳”(OrtderInformation),以展覽的形式再現歐洲猶太人遭迫害和殺害的情況。

此是一個悲傷之地、撫慰之地,或許還是一個寬恕之地,但更是一個永不忘卻之地。

柏林大教堂柏林大教堂(BerlinerDom)建於施普雷島(Spreeinsel)北部,是柏林最大的教堂,德國新教教會中心之一。

每年有成千上萬名國內外遊客慕名前來教堂參觀,遠不止教區和此座城市的居民。

教堂於1894年至1905年由尤利烏斯·拉什多夫(JuliusRaschdorff)設計建造,此座帶有巴洛克和義大利文藝復興鼎盛時期風格的大教堂是德國最重要的教堂建築之一。

穿過盧斯特花園(Lustgarten)的公園小道就可到達教堂正門。

凱撒—威廉教堂1895年9月1日落成的凱撒—威廉紀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是一座融入了哥德式元素的新羅馬式建築。

著名藝術家們為其鑄造了宏偉的馬賽克裝飾、浮雕和雕塑。

1943年11月,此座教堂在一次空襲中被摧毀;其塔樓廢墟不久後被布置成紀念碑,並最終成為此座城市西部的標誌性建築。

由埃貢·埃爾曼(EgonEiermann)設計的新教堂於1961年12月竣工,以其藍色的玻璃牆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內部音效聞名於世:站在此座百萬人口大都市的市中心,竟然可以聽見大頭針掉在地上的聲音。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柏林猶太人博物館(JüdischesMuseumBerlin)是每位柏林遊客的必游之地。

此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博物館由建築師丹尼爾·里伯斯金(DanielLibeskind)設計,其常年展覽邀您進入一場德國猶太史的探索之旅。

在從中世紀到現代的13幅時代影像中,向遊客介紹猶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藝術品、照片、信件,以及猶太文化在德國的互動元素和媒體站,展示著猶太人生活與德國歷史的密切聯繫。

博物館還舉辦各種專題展覽進行補充和完善。

德國歷史博物館現今的德國歷史博物館(DeutschesHistorischeMuseum)由兩座建築構成:位於菩提樹下大街(UnterdenLinden)的軍械庫大樓(Zeughaus)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巴洛克式建築,此里常年舉辦“德國歷史——圖片與見證”展(DeutscheGeschichteinBildernundZeugnissen),陳列的8,000多件展品在歐洲背景下為您講述德國歷史。

由著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I.M.Pei)設計的現代展覽館(moderneAusstellungshalle)分為四層展區,舉辦大量專題展介紹重要歷史事件。

白湖猶太公墓白湖猶太公墓(JüdischeFriedhofWeiß;ensee)是歐洲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此里以特殊的方式映照出19世紀和20世紀初猶太人社區的繁榮興旺,同時也訴說著他們毀滅的慘劇。

此座公墓建於1880年,有115,000座墳墓,是歐洲現存面積最大的猶太人公墓。

20世紀70年代,此里被列為文物保護建築。

在公墓主路旁和特別修建的榮譽墓地中,安眠著榮譽猶太公民;此里還建有一座紀念碑,悼念被納粹殺害的猶太人。

萬湖每到陽光普照時,萬湖(Wannsee)總是吸引著柏林人的眼光。

此里不僅瀰漫著遠離大都市愜意散步的悠閒氛圍,也是水上運動愛好者們的真正天堂。

此里交通便捷,距萬湖市郊火車站(S—Bahnhof)僅幾分鐘路程。

此里項目多樣,您可以游泳、潛水、划船、賽艇、駕駛帆船——盡情享受輕鬆快樂的一天。

如果乘船遊覽萬湖,周圍的各式園林將為你奉上壯麗美景,一眾小湖灣是休憩和野餐的絕佳選擇。

在綠樹成蔭的花園飯店中品嘗柏林白啤(BerlinerWeiß;e)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國際電影節1951年創辦於當時的西柏林,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坎城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有:①舉行影片比賽評獎,設有金熊、銀熊獎,評審會特別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②舉行會外放映;③舉辦回顧展;④開設電影市場;⑤舉辦宣傳品展覽。

80年代後,平均每年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影片近300部。

1988年,中國影片《紅高粱》獲金熊獎。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著名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

“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

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審會特別獎等。

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

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

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坎城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

此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

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

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

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

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

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坎城、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

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

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誌、網際網路、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範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審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有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等。

簽證指南柏林景觀(一)2007年3月7日,由德國柏林工商總會,柏林外國人管理局和柏林夥伴公司共同成立的簽證快速通道順利開通。

據了解,所謂的簽證快速通道,是指“商業移民服務中心”(BIS)成立以後,到柏林投資開設公司的企業家將不再需要經歷繁瑣的簽證申請手續,他們可以在此里得到一站式的服務,以最快的速度,最簡捷的方式拿到德國居留簽證。

此項特殊的服務並不是所有的簽證申請人都可以享受,它主要針對柏林夥伴公司的合作夥伴、跨國公司的高級職員以及他們的家庭成員。

早在2005年,新嘉源公司就結識了柏林夥伴公司。

經過了一年多的考察,新嘉源公司最終以其誠信和實力贏得了柏林政府的充分信任,於2006年10月和德國柏林夥伴公司簽署了正式合作協定,新嘉源成為他們在中國僅有的民營合作夥伴,其客戶享有此優惠待遇。

中國公民赴德國,申請三種簽證較為方便,此三種簽證是旅遊探親簽證、工作簽證和留學簽證因私申請入境簽證,需提供護照、邀請電函,逗留德國不超過3個月,填黃色申請表,否則填寫白色申請表;交2—3張照片、經濟擔保書(須經德有關當局認可)、親屬關係公證書。

超過3個月,還須交體格檢查表。

申請學生簽證者須交護照,填寫3份白色申請表,交3張照片、入學通知書、經濟擔保書、體格檢查表。

中國公民因私赴德國辦理簽證,可通過兩個渠道進行,一是委託中國旅行社代辦,出國者可將本人護照與有關證件交給他們,並填寫申請簽證的表格所需提供的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婚姻狀況、國內永久地址、居住地址、工作單位及職務、旅行目的、逗留期限。

另一途徑是,旅客直接前往德國駐華使館辦理簽證。

柏林景觀(二)申請旅遊簽證的手續:申請有效期不超過3個月的德國旅遊簽證,須遞交以下材料並符合下列條件:探親旅遊入境居留的規定:德國對外國人入境和居留還規定:(1)外國人前往德國探親,獲得入境簽證後,還應申領居留許可證。

可先委託在德國的親屬朋友事先向外國人管理局申請代辦,也可在入境後再申辦。

(2)入境後如果變更居留地點,要及時向外國人管理局報告。

(3)旅遊簽證持有者,不能從事任何工作。

如果想從事何種工作,必須獲得外國人管理局簽發的工作許可。

如果入境者臨時發生種種特殊情況,如意外傷害事故、交通事故、疾病等,在簽證限期內不能按時離境的,可以再簽證。

德國駐華使館簽發的旅遊簽證,一般對一次進入下列的申根國家有效:比利時、德國、法國、希臘、義大利、盧森堡、奧地利、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

著名人物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約翰·戈特弗里德·沙多威廉·馮·洪堡亞歷山大·馮·洪堡庫爾特·圖霍夫斯基瑪蓮娜·迪特里茜貝爾托·布萊希特埃里希·米薩姆沃爾特·格羅佩斯阿道夫·希特勒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二世友好城市美國 洛杉磯(1967年)南斯拉夫 貝爾格勒(1978年)法國 巴黎(1987年)西班牙 馬德里(1988年)土耳其 伊斯坦堡(1989年)俄羅斯 莫斯科(1990年)波蘭 華沙(1991年)匈牙利 布達佩斯(1991年)比利時 布魯塞爾(1992年)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1993年)烏茲別克斯坦 塔什乾(1993年)墨西哥 墨西哥城(1993年)中國 北京(1994年)日本 東京(1994年)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1994年)日本 津和野町(1995年)捷克 布拉格(1995年)納米比亞 溫得和克(2000年)英國 倫敦(2000年)相關詞條 柏林危機 柏林危機(Berlin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發生於1948年,又稱柏林封鎖(BerlinBlockade),是冷戰開始後其中一個最早發生的危... 背景   過程   空中運輸   結果 柏林禪寺 柏林禪寺位於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趙州橋遙遙相望,始建於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年),全寺占地80畝。

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 歷史沿革   建築布局   主要建築   歷代高僧   佛事活動 柏林博物館 柏林是一座著名的博覽會城市,其中博物館名目繁多、包羅萬象:德意志民族學博物館向人們展示了歐洲德語區從17世紀至今的民族文化活動物品;史前及古代歷史博物館... 前身   資料   柏林皇家博物館與中國   柏林博物館島   歷史 柏林寺塔 趙縣柏林寺塔被國務院、國家文物局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林寺塔,又名從諗禪師舍利塔,塔高33米,共七層,是為紀念唐代著名高僧從諗真際禪師,於元代天... 概況   設計結構   千年古剎   保護狀況   景區特點 柏林國家歌劇院 柏林國家歌劇院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歌劇院之一,其前身是國王腓特烈二世下令於1742年建成的普魯斯宮廷劇院,後改稱國王劇院,1919年後成為柏林德國國家歌劇... 簡介   詳細介紹   表演歷程   建築結構   悠久歷史 《柏林蒼穹下》 《柏林蒼穹下》是文德斯著名的愛情奇幻片,描述兩個天使丹密爾和卡西爾奉派守護著西柏林,穿梭城中每一角落,傾聽人們的夢想和憂慮。

用抒情代替敘事,是最接近詩歌... 劇情梗概   幕後花絮   精彩對白   演職員表   影片評論 柏林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德文:InternationaleFilmfestspie... 歷史發展   獎項設定   節日影響   歷屆回顧   歷屆獲獎 《沖向柏林》 《沖向柏林》(RushforBerlin)是一款即時戰略遊戲,遊戲背景設定在1944-1945年的二戰歐洲戰場。

玩家的使命就是選擇同盟國的英、美、法或者... 基本信息   遊戲入門   遊戲特色   硬體要求   戰車展示 相關搜尋頤和園梅里雪山柏林時裝周柏林會戰柏林圍牆柏林寶馬申根簽證柏林病人布達拉宮理察·福斯貝里布蘭登堡門柏林危機故宮雙色球圓明園柏林頓高中柏林之聲音響倫敦法拉利巴洛克風格柏林迪納摩柏林圍牆曹煒威廉·莎士比亞柏林電影節暹羅貓柏林的重要線索熱門詞條beartwoBigMamaCarol不藏私料理廚房divine《寵物森林》《終極一家》勵志文章尖叫聲彩色海芋悟空情趣我的公主排骨湯李念歸去來兮波士頓腎蕨為愛戰鬥熊出沒燕麥片貝里斯鋁箔袋雪山隧道饒河街夜市鱔魚意麵BH跑步機facilityGentryGPRSHappySocksImsorry一個人的旅行古井貢酒噴砂美白想逃攻擊直升機李成桂杏林子權威白金卡紅眼症艾蜜莉軍人節送神日颱風命名法BitpayBMI值計算Link2SD世界遺產名錄會有那么一天古著周潤發李玖哲柏林[德國首都]@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