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葬禮,也稱葬儀、葬喪、喪禮、殮葬、白事或後事,是一種社會儀式,正式標誌一個人的死亡,也是一種處理屍體的禮儀。
世界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葬禮形式。
葬禮的歷史和人類 ...
葬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古斯塔夫·庫爾貝《奧南的葬禮》,示天主教葬禮儀式
清代後期中國的出殯景象描繪。
上海舉行的一場葬禮,十九世紀後期。
葬禮,也稱葬儀、葬喪、喪禮、殮葬、白事或後事,是一種社會儀式,正式標誌一個人的死亡,也是一種處理屍體的禮儀。
世界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葬禮形式。
葬禮的歷史和人類文明一樣古老。
例如石器時代的墓葬中,死者的肢體經常按一定格式擺放過、屍體塗有象徵鮮血和生命的紅赭石,墓穴中有陪葬品等。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葬禮是讓活人用非破壞性的方式向死者致意,把由於人的死亡而被擾亂的社會關係重新平衡起來,它可以維持社會的凝聚力並防止社會崩潰。
目次
1宗教葬禮
1.1基督宗教
1.2伊斯蘭教
1.3佛教
1.4道教
1.5印度教
1.6非宗教葬禮
2華人傳統葬禮
2.1流程
2.2喜喪
3動物及寵物
4殯葬免費的國家
5參考文獻
6延伸閱讀
7相關條目
8外部連結
宗教葬禮[編輯]
基督宗教[編輯]
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葬禮由牧師或神父主持,在墓穴周圍舉行禱告願死者安息升入天堂。
有時候前半部分在教堂舉行。
天主教還為死者舉行追思彌撒等(如羅馬教宗)。
基督教和西方傳統葬禮的主要色調為黑色。
早期基督徒大多葬在教堂旁邊的墓園,後來隨着火葬等新興葬禮形式的出現,基督徒的喪葬方式也多了一些選擇。
伊斯蘭教[編輯]
伊斯蘭教認為應儘快舉行簡單的土葬,有「亡人奔土如奔金」之說。
一般在死亡三天內舉行。
由死者親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屍體後以白布包裹。
為死者行站禮祈禱,誦念可蘭經。
之後運往墓地土葬,屍體面朝聖地麥加天房(克爾白)方向,且不用棺材及陪葬品。
整個葬禮過程中要求參與者節哀沉默。
佛教[編輯]
佛教葬禮,以僧人唱誦佛經、陀羅尼,作法會超度死者,一般情況下,以火葬為主,並撿拾骨灰或舍利子供奉,亦有土葬者。
少部分僧侶在圓寂之後會被製為真身塑像。
而藏傳佛教也有天葬儀式,天葬師會將遺體切割並讓禿鷹將遺體的肉塊食盡,有釋迦佛前身「割肉餵鷹」之遺風。
另外,在藏傳佛教的傳統中,如班禪喇嘛、達賴喇嘛等地位崇高的宗教領袖有活佛轉世的觀念,在圓寂之前會透露出轉世靈童的下落,並在圓寂之後準備他們的後事。
道教[編輯]
以多個罐頭砌成的罐頭塔,在臺灣的道教葬禮上十分常見。
道教喪禮可分為七個儀式。
包括「開壇請聖」、「誦經禮懺」、「破地獄」、「遊十殿」、「過金銀橋」、「坐蓮花」、「交經送亡」。
道教承襲古代中國人的「人死轉化神鬼」觀念,相信人死後會以另一狀態存在。
[1]道教科儀的內容、法器、儀式、功能亦能追溯至先秦巫術,但經過歷史發展,並加入儒家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已與之前迥然不同。
道教喪禮的目的可歸納為「陰安陽樂」,能在親人死後仍能盡孝可謂對在生的家人很大的安慰。
故此,雖然道教科儀表面上是對死者而作,但儀式所代表的含意每每是令家人相信,他們所安排的禮儀已幫助死者找到歸宿,可得安寧。
印度教[編輯]
在印度恆河邊的瓦拉納西,印度教徒相信在當地死去並火化即可脫離塵世與肉體的痛苦。
非宗教葬禮[編輯]
近現代出現了非宗教的葬禮,如共產黨員的葬禮、人本主義無神論的相關葬儀等。
華人傳統葬禮[編輯]
主條目:中國殯葬史
漢民族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故亦有帛事之稱,與喜事(紅色)相對。
隨死者的宗教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混雜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隨着現代化帶來的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世界文化的交融,現在的華人葬禮更是參雜了各宗教(佛家、道教)、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如日本)等,傳統治喪儀制主要過程得以保留,但如喪儀、喪服制、孝服制等傳統已被「簡化」,完整依儒家舊制者已鮮有見聞。
流程[編輯]
其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遺體淨身整容,穿上壽衣。
這個步驟要儘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
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
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壽衣(喪服)多採用中國傳統服裝。
小殮通常會有沖煞的可能,須注意禁忌。
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
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停靈:又稱暫厝,將遺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於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
靈堂可為家中大廳、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
靈堂內設悼念條幅、亡者遺像、供奉亡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
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亡者的遺體,接受奔喪者的弔唁。
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繫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喪服,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裝。
中國古代喪服自周代已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並有五服制度,即按服喪重輕、做工粗細、周期長短,分為5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斬衰,最重的喪服。
用最粗的生麻布製做,斷處外露不緝邊,喪服上衣叫「衰」,因稱「斬衰」。
表示毫不修飾以盡哀痛。
洪武七年(1374)立為定製,子為父母皆斬衰三年。
清制同。
齊衰,亦作「齊縗」。
「五服」中列位二等,次於斬衰。
其服以粗疏的麻布製成,衣裳分制,緣邊部分縫緝整齊,故名。
有別於斬衰的毛邊。
具體服制及穿着時間視與死者關係親疏而定。
適用於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未嫁之姐妹。
大功,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較齊衰稍細。
為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已婚的姊妹。
已婚女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喪。
小功,其服以熟麻布製成,視大功為細。
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祖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之妻,從堂兄弟及未嫁從堂姊妹;外親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之。
緦麻,「五服」中最輕的一種。
用較細熟麻布製成,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為外孫、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
大殮:當着家屬的面,將亡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由長子(無長子則由長兄,無長兄則由其他親戚男丁協助)釘上釘子封棺。
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
出殯開始的標誌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
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
下葬儀式有道士、風水師協助。
燒七:下葬後,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並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
還有類似的招魂、超渡、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
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頭七」由兒子、孫子辦理。
其中嫡長子、嫡長孫負責「孝子」身份持哭喪棒主祭。
「二七」為小七
「三七」由出嫁女兒、女婿、外孫子女主辦操持祭奠,披麻戴孝。
俗稱「姑奶奶送」、「姑爺送」。
如果死者沒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孫女來做。
「四七」是小七
「五七」為出嫁孫女、孫女婿主辦祭祀
「六七」是小七,
「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斷七」,由兒子、孫子主辦祭祀,有始有終,功德圓滿。
守孝:按儒家的傳統[2]實際服孝3期,每期9個月,共27個月,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
服孝期間(實際上一般在百日內),不剃頭、刮臉、剪指甲、飲酒、夫妻同房、外出等;逢春節或親友舉辦慶典,亦不拜禮和慶賀。
家中女眷也要素妝。
現代社會若家中有喪事,第一年春節不去各家拜年。
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掃墓:親友於清明節、抑或重陽節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喜喪[編輯]
喜喪是一種華人的喪葬形式,即用熱鬧的喪葬氣氛取代以前凝重的喪葬氛圍,對於八十歲以上享有五福的老人家喪事,鳴鑼打鼓以讚其高壽。
五福為功名、富裕、長壽、健康、善終。
據傳統,漢族通常允許為「百年歸老」(百歲亡者)或稱上壽(「上壽」傳統指90歲以上者,但民間一般都放寬到80歲)的親屬舉喜喪,因認為人能活上80歲以上(甚至百歲)已算是不容易,值得為亡者慶祝(緣由各有其說,此為其一說),且靈堂與訃聞等顏色款式皆須挑選喜慶顏色,例如粉紅色或粉橘色,不應以過多的白色妝點。
這種喪葬方式的作用是通過繁多的禮節程序,將喪者的直系親屬的注意力從悲傷中轉移出來,並且通過族群的聚集來增進集體的團結。
動物及寵物[編輯]
不少主人都會為他們的所養的動物和寵物施行葬禮,並進行埋葬。
葬禮方式一般跟人類的葬禮方式大致相同。
埋葬方式主要為有土葬、火葬、基因葬、草葬、花葬、水葬、天葬等,也有主人會把其寵物的屍體塑化、或製作木乃伊化長久保存,或進行超低溫冷凍保存。
此外,一些科學家發現,動物之間亦有它們的「葬禮」。
[3][4]
殯葬免費的國家[編輯]
僅包括常規性的公共墓地、葬禮流程與相關費用,不包括個性化私人服務。
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3年發佈的《生命尊嚴與尊重》國別報告為依據:
完全免費:不丹、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爾、阿聯酋、汶萊、芬蘭、朝鮮、古巴、安道爾、奧地利、斯洛文尼亞、安哥拉
基本免費:阿曼、約旦、新西蘭、盧森堡、挪威、瑞典、摩納哥、比利時、列支敦士登、教廷、緬甸、新加坡、冰島、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智利、哥斯達黎加
註:
冰島、西班牙、葡萄牙——在2008年以前,該三國提供完全免費的國民喪葬服務,2008年後改為繳納少量費用的基本免費福利。
卡塔爾、新西蘭——世界上僅有的為在本國境內死亡的外國籍人提供免費(卡塔爾)、或基本免費殯葬服務(新西蘭)的國家。
參考文獻[編輯]
^楊慶球:《中國文化新視域:從基督教觀點看中國文化》,頁146。
^《論語卷九·陽貨第十七》: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
」「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
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创业新招:承包百亩山林料理宠物身后事.[2010-08-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3).
^五花八門的動物葬禮.[2011-12-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9).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編輯]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喪葬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相關條目[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葬禮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中國的喪葬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台灣的喪葬
中國殯葬史
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塔葬
遺體保存技術
葬禮進行曲
輓歌
國葬
訃告
帛金
吉儀
招魂
屍體
撿骨
生前葬
台灣喪葬
香港殯儀
外部連結[編輯]
死亡主題
華琛(JamesL.Watson):〈中國喪葬儀式的結構——基本形態、儀式次序、動作的首要性(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羅友枝(EvelynS.Rawski):〈一個歷史學者對中國人喪葬儀式的研究方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國人之生死企盼與現代殯葬業發展的思考,中國殯葬協會
建議將殯葬改革改成「基因」葬
閱論編死亡及相關主題醫學判定
墮胎
屍檢
腦死
死後抽搐
臨床死亡
死前喉鳴
臨終護理(英語:End-of-lifecare)
安樂死
拉撒路現象
拉撒路綜合症
致命創傷
器官捐贈
絕症
猝死
非正常死亡
死亡相關列表
2002年致死原因及所佔比例列表
表達死亡的詞彙(英語:Listofexpressionsrelatedtodeath)
自然災害
意外死亡列表(英語:Listsofpeoplebycauseofdeath)
錯誤的死訊列表(英語:Listofprematureobituaries)
可預防的死因列表
歷年逝世人物列表
非正常死亡列表(英語:Listofunusualdeaths)
拍攝期間死亡的電視劇演員(英語:Listoftelevisionactorswhodiedduringproduction)
死亡形態
兒童死亡
長生不老
嬰兒死亡
過勞死
法定死亡
母體死亡
短時間大量死亡
死亡率
死亡顯著性(英語:Mortalitysalience)
新生兒死亡
人食人
死後屍體腐爛階段
蒼白僵直
屍冷
屍僵
屍斑
屍體腐敗
分解作用
骨架化
骸骨
化石
屍體處理
土葬
水葬
海葬
火葬
天葬
生態葬
拾骨葬
死後生產
遺體捐贈
人體冷凍技術
人類屍體處理
遺體保存技術
木乃伊
冷凍葬
水焚葬
其他方面
來世
屍體現象
死亡勃起
墳場
死後意識(英語:Consciousnessafterdeath)
喪葬
死亡面具
Eternaloblivion(英語:Eternaloblivion)
驗屍員(英語:Medicalexaminer)
葬禮
喪慟
Intermediatestate(英語:Intermediatestate)
喪事
Tabooonthedead(英語:Tabooonthedead)
守靈
帛金
吉儀
掃墓
祠祭
國葬
超自然現象
瀕死經驗
瀕死研究
臨終異象
招魂術
靈魂出竅
轉世
輪迴
降神會
前世回溯
復活
法律相關
墮胎法(英語:Abortionlaw)
Administrationofanestateondeath(英語:Administration(probatelaw))
死刑
死因
死因裁判官
死刑案陪審團
死亡證
宣告死亡
死刑犯
Dyingdeclaration(英語:Dyingdeclaration)
詐死(英語:Fakeddeath)
死因審問(英語:Inquest)
謀殺
死亡權
信託
遺囑
其它相關
生命延續
死亡與文化(英語:Deathandculture)
忌辰
死亡焦慮
死囚現象(英語:Deathrowphenomenon)
死神列表(英語:Listofdeathdeities)
死神
Dying-and-risinggod(英語:Dying-and-risinggod)
Psychopomp(英語:Psychopomp)
滅絕營
死亡欲力(英語:Deathdrive)
笑死
死亡騙局
死亡喪鐘
死亡行軍
死亡使者
死亡通知
絕命詩
死光
處決小隊
死亡威脅
Festivalofthedead(英語:FestivaloftheDead)
對死亡的迷戀
殺人
臨終禱告(英語:Lastrites)
殉教
殯葬學
細胞死亡
戀屍癖
捕食
犧牲
人祭
牲祭
精神死亡(英語:Spiritualdeath)
自殺
協助自殺
自殺方式
死亡教育
死亡學
生死學
生死
Thanatosensitivity(英語:Thanatosensitivity)
不死生物
戰爭
凶宅
海佛烈克極限
Mementomori
分類
死亡
專題
規範控制
BNF:cb11931491z(data)
GND:4006054-8
HDS:011514
LCCN:sh85052380
LNB:000057132
NDL:00571454
NKC:ph13853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葬礼&oldid=71656745"
分類:葬禮喪葬隱藏分類:使用2號參數傳遞Portal模板圖像的頁面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HD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菜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賬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香港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最近修改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載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বাংলাBosanski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agbanli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GaeilgeGalegoעברית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ಕನ್ನಡ한국어Latina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മലയാളം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Livvinkarjala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ChiSho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吴语Yorùbá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禮儀師:看遍無數葬禮,學到四件事讓此生不遺憾!
- 2葬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葬禮,也稱葬儀、葬喪、喪禮、殮葬、白事或後事,是一種社會儀式,正式標誌一個人的死亡,也是一種處理屍體的禮儀。世界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葬禮形式。葬禮的歷史和人類 ...
- 3一場葬禮花掉30萬!不買墳墓塔位,連骨灰都不留的「終極零葬」
土葬是將遺體埋入土中,葬禮就算完成了。其中也有家族會另外建造一個祭拜墓,但沒有規定每個人一定要這麼做。基本上,只要埋入土地裡即 ...
- 4日本葬禮文化流程是什麼?什麼是「零葬」?揭開送行者真實的 ...
淺談日本葬禮文化與變遷 ... 日本宗教以神道教與日本佛教為主,所以大部份的葬禮都會在寺廟中舉行,之後再以火化形式安葬,整個流程走完基本是3~4 天左右。但由於社會高齡化 ...
- 5各種殯葬方式
其實火葬這種葬法,無論於衛生、經濟、土地利用方面都有許多好處,所以在不再拘泥於禮法的今天,火葬廣為人所採用。 (二)土葬國人傳統“入土為安”觀念,故葬禮均為土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