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人類寄生上流的故事 - 風傳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運用自然生態「寄生」類比到社會形態,開創「微寄生」和「巨寄生」兩個概念。

前者指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寄生在人體以獲取宿主的能量;後者指獨裁者 ... VVIP會員 會員專區 支持我們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期貨 支持我們 電動車論壇 VIP專區 Search» 民進黨 武力犯台 買房 蔡英文 旅遊 夏珍專欄 理財 年輕人 歷史 台灣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現正熱映中 熱門新聞 更多新聞 熱門分享 當下武漢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對於重症者、慢性病患者以及菸癮者的危害較大,意謂著環境對人類繁衍後代的反撲。

(美聯社) 當下武漢肺炎病毒肆虐全球,《瘟疫與人》一書提供人類深刻反思,就書中的環境決定論,新病毒的存在有其目的,對於重症者、慢性病患者以及菸癮者的危害較大,意謂著環境對人類繁衍後代的反撲。

從韓國紅到全世界的電影《寄生上流》,這部英文片名是「寄生蟲」(Parasite)。

《瘟疫與人》(PlaguesandPeoples)書中也談兩種寄生蟲,一個是微寄生蟲(病毒和細菌),另一個是巨寄生蟲(暴虐的獨裁者)。

[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麥克尼爾(WilliamH.McNeill)如同啟蒙時期思想家,先設想一個自然狀態,在這個狀態中,環境會處於均衡狀態;當人類運用語言站上食物鏈的頂端,文化破壞自然平衡,成了自然界的「疾病」。

作者運用自然生態「寄生」類比到社會形態,開創「微寄生」和「巨寄生」兩個概念。

前者指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寄生在人體以獲取宿主的能量;後者指獨裁者利用政治權力與軍事武力而寄生,例如地主之於佃農、君主之於百姓。

談論中國時,作者認為儒家的理念有防疫效果。

從秦到漢,人類與微寄生蟲取得平衡,也建立穩定的巨寄生蟲(皇朝)。

秦漢時期強調仁民愛物、中庸之道的儒家理念,有助於巨寄生蟲與微寄生蟲之間維持平衡。

可是漢朝擴張,開始經由中亞跟東羅馬帝國接觸,導致新病毒傳染爆發疫情,造成漢帝國滅亡。

直到宋代,儒家文化再度興起,寄生關係又達到平衡。

《瘟疫與人》一書運用自然生態「寄生」類比社會形態。

(翻攝自誠品網路書店) 作者展現驚人的史學想像,融合流行病學史與人類文明史,以「吞食消化」來比喻文明的征服和滅絕,以「抗體」形容生產過剩,以「免疫力」來指政府課徵稅收,也因為歷史推論太多「可能」,迭遭史學界批評不嚴謹。

當下武漢肺炎病毒肆虐全球,此書提供人類深刻反思,就書中的環境決定論,新病毒的存在有其目的,對於重症者、慢性病患者以及菸癮者的危害較大,意謂著環境對人類繁衍後代的反撲。

從麥克尼爾的史觀來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高舉「戰疫」旗幟,對武漢和湖北封城,舉國體制對抗新型冠狀病毒。

但中共本身是一個專制獨裁的巨寄生蟲,它未來可能被民主法治的互利共生所取代。

瘟疫與人作者:WilliamH.McNeill譯者:楊玉齡 出版:天下文化,1998年 新新聞林庭瑤 最近三則報導 新新聞》中國能拯救全球化的裂解? 新新聞》美對中連發三利箭,一招狠過一招,中美困局10年無解 新新聞》助港人來台政治避難,也要防北京伺機滲透 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請新新聞林庭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請我喝一杯咖啡 來自贊助者的話 顯示更多 相關報導 林庭瑤專欄:瘟疫下的台灣,築牆還是搭橋 夭壽!去義大利拍「瘟疫電影」被慘困疫情重災區…電影與現實不謀而合!劇組喊:膽戰心驚 染病患者活該墮入地獄、沒病百姓只會檢討他人…他:當瘟疫電影成為現實,人類到底學會什麼 「人類與病菌的對抗,永遠不會停歇!」改變歷史的瘟疫:《怪奇科學研究所》選摘(2) 找出SARS病原體!讓瘟疫現形的「細菌學之父」科赫:《怪奇科學研究所》選摘(1) 公孫策專欄:瘟疫和蝗災滅亡中共? 新新聞》鑽石公主號,豪華郵輪變瘟疫方舟 關鍵字: 習近平 寄生 寄生上流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瘟神與人 麥克尼爾WilliamH.McNeill 微寄生 巨寄生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 今日精選 鄭台祥觀點:也許,只是因為它醜?關於辛亥公園牆面彩繪的一些聯想 李怡專文:五區總辭變相公投,奉命抵制為香港民主留下硬傷 周永秦觀點:俄烏戰爭給臺灣八個反省 「就連警察都搞不清楚!」泰國大麻合法化吸引全球無數遊客娛樂用大麻遊走法律灰色地帶 兩大獨裁者關係翻轉?《華郵》:俄羅斯對北京依賴漸深,從中國的老大哥淪為小老弟 兩岸宣傳戰》搶攻美國媒體話語權 《POLITICO》:台灣習慣低調,讓中國曝光更多 幕後》堅下鵬上拍板!林智堅陷論文門早萌生退意 蔡英文體諒林智堅的委屈 「說服習近平現在不是攻台時機」 《經濟學人》解析如何阻止美中因台灣爆發戰爭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10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555 汪志雄觀點:國安局長的一流馬屁,二流編劇,三流人品 汪志雄 2022-08-0506:30 這年頭不要臉的最大。

我看過不要臉的,但還沒看過這麼不要臉的,台灣民進黨的官,果然從來不會讓我失望。

... 本週 5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430 夏珍專欄:林智堅坑了陳明通,賀力行麻煩更大 夏珍 2022-08-1206:10 林智堅論文抄襲風暴愈演愈烈,沒有因為台大學倫審定委員會決議撤銷其學位而稍緩,相反的,因為蔡英文中執會要全黨團結力挺,再次炸鍋;... 本週 4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760 吳典蓉專欄:論文門的世紀謊言 吳典蓉 2022-07-2806:20 不論國內還是國外政壇,凡是政治還算上軌道的國家,幾乎任何政治人物遇到論文抄襲爭議事件,不是下台就是退選;相反的,林智堅論文門事件爆發後,... 本週 4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285 吳典蓉專欄:認錯何時成為超凡美德? 吳典蓉 2022-08-0406:20 認錯道歉很難是什麼了不起的美德,因為一定先有過(不管有心無心),才會有道歉之舉,所以道歉充其量只能彌補,即使如此,...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2,955 明明有孩子要養,為何不找份好工作?社工15年看遍台北貧困家庭,道出壓垮單親最沉重關鍵 謝孟穎 2022-07-2109:20 「我們社會對成年人只有一種想像,工作賺錢、累積財富、退休,但弱勢跟貧窮的人已經跟不上這個了……這些媽媽不只沒錢、工作不穩定、影響下一餐... 觀看更多贊助文章排行榜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周永秦觀點:俄烏戰爭給臺灣八個反省 周永秦 奔騰思潮 2022-08-1305:40 瀰漫全球獨裁與民主的對抗氛圍,讓俄烏衝突遠不只是莫斯科跟基輔的愛恨糾葛,更是自由與極權世界大戰的第一炮。

而普遍聲音認為,「... 國際 中港澳 德國之聲 呼籲企業不能只仰賴中國 德國總理蕭爾茨:訪華時間未定案 德國之聲 2022-08-1220:00 周四,德國總理蕭爾茨就能源危機、烏克蘭戰爭等當前的政治問題接受了記者提問。

他還表示,目前沒有訪問中國的具體計劃,但和中方就此進行過討論... 國際 「就連警察都搞不清楚!」泰國大麻合法化吸引全球無數遊客娛樂用大麻遊走法律灰色地帶 廖綉玉 2022-08-1219:00 泰國蘇梅島上,一家海灘俱樂部的遊客躺在沙發上一邊吸著大麻捲菸,一邊品嚐大麻葉披薩。

自從泰國從6月起允許全國民眾在家種植醫用級大麻開始,... 國際 中港澳 兩大獨裁者關係翻轉?《華郵》:俄羅斯對北京依賴漸深,從中國的老大哥淪為小老弟 蔡娪嫣 2022-08-1218:40 近來烏克蘭與台灣議題躍上國際版面,讓俄羅斯和中國的獨裁者一起退到了類似的困境邊緣。

俄羅斯發起烏克蘭戰爭,使普京成為歐洲最不受歡迎的人物,... 國際 中港澳 假藉商討援助行政治意圖之實!索馬利蘭拒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到訪 中央社 2022-08-1217:30 在中國的利益誘惑攻勢下,少有非洲國家敢對北京說不,索馬利蘭共和國是其中的例外,讓中國當局怒不可遏。

索馬利蘭國會8日發表聲明,... 國際 國內 台灣停辦2025世界同志遊行》InterPride拒用Taiwan名稱 外交部:政治考量與追求進步價值背道而馳 中央社 2022-08-1216:33 國際組織InterPride拒絕台灣主辦方以Taiwan為活動命名,舉行2025世界同志遊行。

外交部表示,... 國際 中港澳 德國之聲 中國16+1機制再「-2」!跟隨立陶宛腳步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宣布退出 德國之聲 2022-08-1215:30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合作機制再度受到考驗。

繼立陶宛去年宣布退出中國主導的17+1合作機制後,... 國際 中港澳 影音 兩岸宣傳戰》搶攻美國媒體話語權 《POLITICO》:台灣習慣低調,讓中國曝光更多 簡恒宇 2022-08-1214:30 由於不滿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團訪問台灣,中國除了在台灣周邊進行實彈軍演,更是出動「狼群」抨擊美國和台灣。

美國網媒《POLITICO》... 國際 中港澳 國內 軍事 「說服習近平現在不是攻台時機」 《經濟學人》解析如何阻止美中因台灣爆發戰爭 蔡娪嫣 2022-08-1213:30 美國和中國近來幾乎在任何方面都無法達成共識。

在台灣問題上,至少有一點,雙方都同意。

美中官員都承認,台灣的現狀發生了危險變化。

... 國際 政治 中港澳 國內 軍事 德國之聲 中國如何重新定義台海權力平衡?專家:北京試圖創造台海新常態、畫定反擊新底線 德國之聲 2022-08-1212:52 中國過去一週在台灣周圍舉行大規模軍演,並在軍演結束後誓言在台灣附近進行「定期巡邏」。

專家告訴德國之聲,... 國際 下班經濟學 風編輯導讀 經濟 國際財經 經濟熱議》5年沒有增長,德國到底怎麼了?「四大成長引擎」先後失靈,世界工業大國地位岌岌可危 金牛幫幫忙 2022-08-1212:00 德國經濟已將近五年沒有增長,這個昔日的「歐洲經濟引擎」,如今,正搖搖欲墜地站在衰退的邊緣。

資料來源:Focus... 國際 中港澳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財經頭條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智慧型手機還有什麼新創意?三星續攻折疊螢幕,競爭者也躍躍欲試 DalvinBrown 華爾街日報 2022-08-1211:00 智慧型手機已經變得乏善可陳。

未來的新鮮元素或許可以讓人有理由再次充滿期待。

年復一年,新手機不過就是那個樣子:一個長方形玻璃盒,... 國際 中港澳 專訪西班牙學者鄭夏霓》西班牙轉型正義與台灣相似卻靠向中國 孔子學院不減反增 簡恒宇 2022-08-1210:10 2018年,當時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任教的鄭夏霓,揭露該校舉辦的「台灣文化日」活動,被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要求取消。

已離開該校教職的她接受《... 國際 中港澳 國內 專訪西班牙學者鄭夏霓》認同北京「一中」原則 國會議員與台灣互動綁手綁腳 簡恒宇 2022-08-1210:00 被提名為新任歐盟駐中國大使的阿爾比尼亞納先前接受西班牙媒體《先鋒報》專訪時,直言歐盟支持兩岸和平統一,對此西班牙學者鄭夏霓向《風傳媒》表示... 國際 氣候危機》歷史性乾旱威脅歐洲經濟命脈內陸航運告急、工業大受衝擊、能源及糧食供應拉警報 廖綉玉 2022-08-1209:00 全球暖化的問題持續惡化,歐洲近期遭到熱浪侵襲,面臨乾旱的夏季,河水蒸發,從萊茵河到多瑙河,歐洲內陸航運出現危機,... 評論 國際 政治 中港澳 風評 風評:「類封鎖」後中國祭出的台灣問題白皮書透露什麼訊息? 主筆室 2022-08-1207:20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Pelosi)訪問台灣後續震盪持續中。

北京先企圖藉由「類封鎖」的軍事行動重新定義台海「新常態」,...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金融 VIP 名家專欄 林建甫專欄:央行該採權衡或法則?--近百年貨幣政策的省思 林建甫 2022-08-1207:10 美國經濟現在最嚴重的經濟問題就是通膨,最新數據今年6月,美國CPI年增率來到9.1%,創下41年以來新高。

汽油、住房和食品價格漲幅最大,...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周鉅原觀點:美國通膨劇烈,考驗拜登政府應變力 周鉅原 2022-08-1207:00 美國聯準會Fed在6月15日提高了3碼的基準利率,是從1994年以來,利息升幅最大的一次,引起了股債市場巨大波動,... 國際 中港澳 軍事 台海情勢緊張,軍演「常態化」懸念猶在:兩岸真的會開戰嗎? BBCNews中文 2022-08-1120:00 中國大陸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Pelosi)訪問台灣後開展的針對性軍事演練告一段落,但中國軍方專家宣稱演練將「常態化」,... 國際 新加坡年輕人為什麼變了?BBC:他們不再願意與父母同住 BBCNews中文 2022-08-1119:14 大多數年輕的單身新加坡人都和父母住在一起。

但隨著社會規範逐漸演變,一些人開始搬到自己的地方,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阿蘭27歲,... 更多文章 追蹤優質文章,給個讚! 不再顯示 您已經閒置超過20分鐘了,看看最新的新聞吧? 熱門新聞 台海危機》爆郭台銘談BNT來台生產恐泡湯 吳子嘉稱:台積電現在一片混亂! 從倒閉學校被轉到快倒學校 第二波私校退場潮下學生多無奈? 幕後》國民黨為何堅持訪中?朱立倫不能明說的理由曝光:再晚就來不及了 論文門》「余正煌這份草稿是關鍵證物!」媒體人斷言:林智堅不可能逆轉 今日精選 鄭台祥觀點:也許,只是因為它醜?關於辛亥公園牆面彩繪的一些聯想 李怡專文:五區總辭變相公投,奉命抵制為香港民主留下硬傷 周永秦觀點:俄烏戰爭給臺灣八個反省 「就連警察都搞不清楚!」泰國大麻合法化吸引全球無數遊客娛樂用大麻遊走法律灰色地帶 風傳媒 風生活 享受更好的閱讀體驗與服務 你唯一需要的新聞APP 打開 民進黨 房貸 投資 蔡英文 年輕人 台灣 理財 歷史 國民黨 武力犯台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期貨 支持我們 追蹤我們 關於 新聞頻道 新新聞 新聞 評論 財經 生活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訂閱 VIP訂閱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意見回饋 支持我們 我要投稿 作者專區 人才招募 隱私權政策 會員服務條款 社群平台 廣告服務 品牌聯名合作 廣告刊登 合作提案 合作夥伴 更多粉絲團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看世界 風傳媒觀點 新新聞周刊 學長姐說 更多社群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新新聞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新新聞 下班經濟學 社群平台 地址:11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13巷37號4樓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1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Loading... 系統錯誤 第二行 確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