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難, 老莊幫你變簡單套書 - 誠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實,你所經歷的煩惱,兩千年前的古人也一樣煩! 而活得更從容、更自在、更強大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人文史哲 哲學 人生的難,老莊幫你變簡單套書: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莊子教你看懂人生這場戲(2冊合售) 人生的難,老莊幫你變簡單套書: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莊子教你看懂人生這場戲(2冊合售) 作者 羅大倫/梁冬 出版社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商品描述 人生的難,老莊幫你變簡單套書: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莊子教你看懂人生這場戲(2冊合售):,★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破1.6億、9.7高分好評、逾60,000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破1.6億、9.7高分好評、逾60,000讀者熱烈推薦,人人看得懂、用得上、最好讀的《道德經》解讀本!每天都很厭世,覺得人生好難?很努力卻諸事不順,搞得心好累?總是太在意別人,活得好有壓力?生活在鼓勵人們「不停追求」的世界,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外在環境左右,忘了傾聽自己的內心,於是開始捨不得、放不下、想不通,接著感到情緒低落、內心不安、憤怒不已,有時連健康都出了問題。

其實,你所經歷的煩惱,兩千年前的古人也一樣煩!而活得更從容、更自在、更強大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逐句逐字解讀,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的智慧,解決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讓人生如有神助,越來越順遂。

◎覺得自己是魯蛇時,老子提醒你:人生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沒有經過沉澱,就不可能知道生命有多精彩,不需要因為暫時處在不好的狀態就感到焦慮。

◎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時,老子告訴你:好壞、美醜、胖瘦的標準都是相對的,今天的批評也許是明天的誇獎,不需要比較與糾結,坦然生活就對了。

◎碰到挫折、失敗時,老子鼓勵你:逆境往往是成長的養分,若能跳出來換位思考,學習擁抱不美好,你將會不斷成長,事情也會慢慢變好。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障礙發作時,老子教你:保持安靜的狀態,仔細觀察、客觀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機遇。

世界越快,越要跟隨老子,學會卸下包袱,放慢腳步,照著自己的步調,活出真正想要的生活。

【古今中外讚譽】《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尼采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

──林語堂行商數十載,唯獨《道德經》不曾離身。

──馬雲老子的著作,尤其是《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黑格爾※※※※※※《莊子教你看懂人生這場戲》★喜馬拉雅FM「梁冬私房筆記:莊子的心靈自由之路」播放量破2,300萬次★當當圖書《梁冬說莊子》系列破13,000則評價,99.8%好評世界有點複雜,豁達大師莊子會陪你找到自由的解答。

面對做不完的工作、趕不上的進度,你是否很爆炸,好想喊「我受夠了」?碰到愛批評、愛爭論、愛比較的人,你是否很崩潰,好想說「小人退散」?不斷與機會和成功擦身而過,你是否感到沮喪,好想問「是我不夠好嗎」?人生中會遇到的各種想不通、放不下、過不去,莊子早就透過一幕又一幕的超現實短劇告訴你怎麼做了。

►被情緒綁架時,請提醒自己──所有情緒反應,都只是出於內心預設立場的習慣而已;不如深呼吸一口氣,換個角度看事情,或許反而能看見轉機。

►碰到用嘴巴刷存在感的人時,請記得──對方除了證明你是錯的而他是對的以外,什麼也證明不了。

請盡快遠離這種人,否則你一定會充滿挫折感。

►事情不如預期時,請告訴自己──任何事物的好壞對錯都不是永遠的,此刻看似不好的結果,未來也可能變成好結果;不妨盡情享受過程中的風景。

在《齊物論》的世界裡,所有事物都是同一個生命體,而我們的所見所聞,只是不同攝影機拍到的各種角度而已。

世界越亂,越需要讀莊子,練習不隨波逐流,從今天起好好過生活。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作者序編者序第一章「道」不是用來說的,是用來做的01做得道之人,但不能一條道走到黑02人世間,沒有一種「名」能囊括事物的全部03萬物生長都靠道04每天保持「無欲」的狀態一會兒,人生可能會完全不同05領導者做任何事,都要學會在直覺和理性之間自如切換06道從來就不玄,只是很美妙、很微妙第二章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01當大家都說一件事很美好的時候,我們要畫一個問號02當所有人都認為這事鐵定是善的時候,我們要警惕03人生的難與易,是互相成就的04追求虛名,勢必讓自己的人生走向負面05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刻意去作為06做事不要想回報,最後反而會更幸福第三章《道德經》,講領導者法則的偉大之書01為什麼領導者最好不要宣稱自己喜好某種道德標準02不要為自己的欲望、喜好貼上珍貴的標籤03領導者不要輕易把自己的欲望暴露出來04別實際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05欲望放低,事業才會更高06先打牢物質基礎,人才能去掉多餘的欲望07如何讓被領導者不敢違背道,不去違背道第四章所謂「道」,就是隨時保持清空自己的能力01清空自己比充實自己更重要02只要尊重道,這個世界就會加持你第五章一個偉大領導者的素養01做了仁義的事不要標榜,不要計較回報02越保持「空」的狀態,你的回報就越大03追求「有」,永遠沒有盡頭,不如一開始就追求「空」第六章每個人一生的成敗都與母親有關01道的「空虛」屬性,跟雌性動物非常相近02跟自己母親不斷發生矛盾,這個人的事業一定一塌糊塗第七章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01不在意回報,人還有動力做事嗎?02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別人的後面,做事才會更好、更持久03先考慮大家的利益,你的利益才會最大化04先捨才能得第八章活得強大的智慧01為什麼一個好的領導者要像「水」一樣02好的領導者會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讓自己的心像深淵一樣03補他人之不足,且不求任何回報04說的每句話一定要有誠信05管理自己擅長的事06不爭,就沒有過失第九章保富之道01凡事別做得太滿02不必把所有的鋒芒都露出來03「金玉滿堂」並不是好事04富貴還盛氣凌人,無形中就埋下了厄運05「功成身退」並不是想隱退之人的藉口第十章領導者是這樣練成的01能做到一刻的形神合一,就是成功的開始02學會保持嬰兒那樣的欲望03你有沒有本事隨時清除雜念04如何讓自己管理的人活得很好05面對各種機遇,要保持一種「雌性」的狀態06自然施予,才是最好的施予07別覺得自己是別人和萬物的主宰第十一章做什麼都要留出空間,留出餘地01有「有」,就一定要留出「無」來02放空,才能接收更多能量03沉澱得越久,才可能爆發得越精彩04我們一輩子的修練,不過就是為了控制欲望第十二章千萬不要被欲望牽著鼻子走01不要沉迷於征途上的誘惑02過度的讚美,會讓你無法容忍正常的聲音03還有多少人記得食物本來的味道04為自己不斷撈取時,你的心會發狂05世上沒有什麼東西「難得」和「不難得」06為了欲望去做事,人生必定失敗第十三章有多麼愛自己,就要多麼愛他人,如此才能大成01要用對待「寵」的態度來對待「辱」02所有麻煩都是成長中的養分03把自己的身體看成天下,把天下看成自己的身體第十四章照老子說的規則去做,你會活得很順01不按照道的規則做,你的人生就會倒楣02道無高下,一點點地做,一點點地變好第十五章永遠把自己當作過客01悟道,並不是讓你逍遙世外02經常為他人著想的人,也是真正的得道之人03時刻保持「敬」的心態,離道就不遠了04得道之人,就像杯子裡的冰化成水一樣無聲無息05承認自己笨有什麼好處?06如何變成一個明眼人07怎樣做事才會生機勃勃08凡事不做到最滿,有什麼好處09不完美,才美第十六章人間的痛苦,差不多都來自我們想永遠怎樣01想過好此生,只要把自己的片段過好就行02永遠不要想永遠的事03做到了公平,你才能坐在王者的位置上04做事公平,你才能長盛不衰第十七章領導者的最高境界:讓自己和被管理者都輕鬆獲得成功01管理者的最高境界:建立好制度,讓組織自行運轉02管理者的第二境界:施予被管理者恩惠03管理者的第三境界:使被管理者畏懼04管理者的最低境界:被管理者甚至會侮辱管理者05最高境界的管理目的:讓被管理者自然而然地獲得成功第十八章老子從來不否定「仁、義、孝、慈」01只有大道快廢了,才會出現真正的「仁義」02「偽裝者」是這樣練成的03當社會開始提倡孝慈,可能這個社會已經六親不和了04一個公司,最好不要樹立「忠臣」榜樣第十九章人到了領導者位置後,最容易出現自私、欲望膨脹等問題領導者一旦追求「聖」、「智」,就壞了02不要花那麼多心思去教化別人03放棄對巧利的追求,你身邊的人才可以安心做事04學會見「素」,才能保「樸」05「少私而寡欲」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第二十章做俗人,還是做得道之人01不執著於誇讚和批評一切「名相」,人就無憂了02「美」、「醜」都不是絕對的03你與下屬互相敬畏,才是取勝之道04「工作現場有神明」05怎樣的領導者會活得坦然,而且成就很大?06做一件事的出發點不同,結果會差異很大07只關注別人缺點的管理者無法取得成就08生活目的性極強的人幸福嗎?09做事不計回報,世界會讓你活得更好※※※※※※《莊子教你看懂人生這場戲》第一章你有沒有可能也達到顱內高潮世界是一個完整一體的投影嗎世間有多種法門能做高人弟子的也不是普通人第二章不焦慮的活法南郭子綦與他的親學生煩惱是不會沒有的,但你可以放下它真正的答案包裹在體驗中我們的身體像是大地的縮影睡覺是一個節奏的樂章天籟到底是什麼樣的聲音第三章問題本身就是答案睡覺時思前想後的那些人萬事萬物是普遍相連的不斷用追問來回答問題真正統領著公司行為的,不是老闆不理解背後的邏輯,再努力都沒有意義紛繁世界背後的道統第四章你怎麼知道你和老公不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一體兩面去觀察自己生滅的念頭在睡夢裡產生奇妙的洞察力你可以成為夢裡的主人世界是一重又一重的鏡像兩個內在不同的自己共同生命體的一體兩面第五章不自由,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被自己的成見蒙蔽了假如世間無處不在都是隱形攝影機後臺不同維度的豐富資訊你的世界觀蒙蔽了你的世界幫助我們獲得自在安定的錨第六章艱難人生中最值得擁有的心智模型彼此有彼此的是,各自有各自的非你的行為都受制於一個「環」內心世界一變,外部世界就都變了你的成見決定了你看到的世界不以物喜,才能夠不以己悲日本房地產給我們的啟示如何擁有把不好的事情都轉換為好事情的心智模式第七章你我其實都一樣天底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為什麼看了一部恐怖電影,你會成為一顆受「驚」卵世界上哪有真正的「一碼歸一碼」憑什麼一個人只能是男人,或者只能是女人呢世上所有的事情,其實真的不一定是你所以為的那樣什麼是真理?也許你能用,就是得到了第八章為何「想得到卻沒得到」「現在有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樣的人能夠「挫萬物於筆端」分別心不休,煩惱不止你總是活在關於好壞的判斷裡面,有必要嗎不要像貪吃蛇——吃得越多,負擔越重你為什麼會「朝三暮四」抱怨傷身害命,都是自找的好的人生,就是一個把抱怨活成玩笑的過程第九章多麼痛的領悟——一出「生」就會入「死」要不想為一隻小狗的離去而悲傷的話,最好的方法是從開始就不養狗要想「成」得先有「損」,有「損」才會有「成」無論你在哪一個狀態,最終都會到無語的狀態可以去做任何事,但心裡面,要對做這事的成敗得失不那麼在意你無法同時彈出所有的音符第十章你不僅僅是你,你還是誰呢可以這樣說,又同時可以反過來說,才比較接近一件事情的本質所謂嚮往,既代表對過去的迷戀,又代表對未來的展望沒有相殺,怎麼會有相生說話,應無是非和機心睡不好覺,主要是因為白天你的身體不夠累做不到「靜中禪」,那就去「動中求禪」第十一章是什麼在暗暗摧毀我們的人生從精神層面上來看,壽命是沒有長短分別的內涵越小,外延越大人生所有的悲催都來自被自己預設的「有和無」「大和小」沒有任何人能確定自己到底活成什麼樣既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活成什麼樣,那麼我們該如何自處你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第十二章人生的悲催就是「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大部分人臨終時都後悔自己一生中沒有做什麼要做就做一個「不辯論,不是非」之人享受過程,比享受結果更享受真理不是辯論出來的小心那些用嘴上的是非爭辯來刷存在感的人「他說的我都知道,我擔心我說的他不知道。

」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跟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做才是得到發呆的人和不發呆的人差別在哪裡第十三章「哥,您多大的人物啊,還為這點兒小事煩惱?」——放鬆的智慧我們的所有煩惱,都是因為內在所擁有的還不夠多把自己放在一個大格局裡,事情就變小了亂什麼不能亂心第十四章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自己喜歡但無用的事情上智慧就是找到「不同事物之間的相同之處」人活著,要無聊得起、無用得起改變並決定你命運的,實際上都是那些看似沒用的事是什麼讓我們有了好壞的分別活得是好是壞,都只不過是我們「習慣」的呈現我們現在活在一些什麼樣的荒謬的慣性裡人活在習慣裡面好嗎不習慣的狀態不一定是錯的這世上總有人可以看見你看不見的一切第十五章每一件事情的付出和回報,總是要盈虧平衡的中國文化真的是一門境界的學問,而不是對錯的學問你過去所做的絕大部分事情,有多少是真正有意義的高級的人是怎樣做事情的:不趨利,不避害,不喜求這輩子重要的事情,都不是去努力結交某些朋友而得來的你夢過自己做夢嗎千萬不要在夢醒的時候發現自己還在熱身第十六章越讀《莊子》,越發現自己無知得可怕我們完全有可能是什麼東西的「影子」「我不是人,我可能是人工智慧」當任何一個問題放到無窮大的領域時,我們在有窮世界裡面的理解就沒有意義了美好總是需要用某種特別神奇的方式來結束的第十七章世界,由你的願力決定蝴蝶和我,都可能在彼此的夢裡你相信你是,你就是了第十八章為什麼莊子應該是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文學家相隔再遠的事物,為什麼還能「互通款曲」鏡子破碎了,每一塊也能照出你全部的影子「齊物論」,就是「全息宇宙理論」的文學版附錄《莊子.內篇.齊物論》 商品規格 書名/ 人生的難,老莊幫你變簡單套書: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莊子教你看懂人生這場戲(2冊合售) 作者/ 羅大倫梁冬 簡介/ 人生的難,老莊幫你變簡單套書: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莊子教你看懂人生這場戲(2冊合售):,★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破1.6億、9.7高分好評、逾60,000 出版社/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ISBN13/ 9780020211006 ISBN10/ 0020211007 EAN/ 9780020211006 誠品26碼/ 2682083650006 語言/ 中文繁體 尺寸/ 21X14.8X4CM 裝訂/ 平裝 頁數/ 704 級別/ 無 開數/ 25K 試閱文字 自序:《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作者序一個中醫學者,為什麼要講《道德經》《道德經》是中國最偉大的經典之一,它參與塑造了中國人的性格,它的影響遍及全球。

在看歐洲哲學家的著作時,你會發現他們少有不提及《道德經》的。

可是,我作為一個中醫學者,為什麼要講《道德經》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發現現代人身體的疾病,多數來自於心靈的失調,比如各種「看不開」、「想不通」、「放不下」……這些不良情緒會導致身體鬱結,氣血流動紊亂,最終使身體出現各種問題。

此時,單獨使用藥物調整身體的效果不佳。

這些問題在現代醫學中叫身心疾病,現在世界醫學界公認這是我們健康的大敵。

可是,到底該怎麼解開我們心靈的鬱結呢?我曾經做過很多探索,最終發現在我們古老的哲學思想中,有太多寶貴的智慧可以指導我們的人生,讓我們進入更好的精神狀態。

而在這裡面最令我受益良多的,就是偉大的《道德經》了。

因此,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每天免費為大家講解一小段《道德經》,在我的公眾號「大倫書院」和喜馬拉雅FM播出,結果受到了廣大的歡迎。

我的公眾號連載播出《道德經》講解時,每天會有一萬多人收聽,現在喜馬拉雅FM的總播放量也已達五千多萬次(編注:目前已破一億次)。

最讓人開心的是,很多網友反應聽完我的講解以後,他們心中不再糾結,原本看不開的,現在都能看開了;身體上的疾病,居然也都逐漸消失了!這樣的留言越來越多,令我非常開心。

這說明身心疾病從身體和心靈兩個方面下手是正確的。

因為我一直在一些商學院講授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會把《道德經》的思想和管理工作結合起來分享給大家。

在每一句的解讀中,我都力圖從身體健康和工作事業兩個角度來分析。

在和大家分享《道德經》的過程中,我對老子的思想進行了重新解讀,其中最主要的觀點是,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恰恰是在告訴我們,如何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如何放下包袱,輕裝前進,進而把事情做得更好。

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其實,這個法則是世間通用的,我們可以用它來生活,也可以用來養生。

需要說明的是,我對於《道德經》的講解可能和一些常規的講法有所不同。

但是沒有關係,無論哪種講解,只要能啟發人心就是有用的。

就像一座大山,從不同的角度看,一定會有不同的觀感,而這也正是大山的偉大之處吧。

最後,我要認真感謝出版同仁給我的巨大幫助,以及在我講解的過程中一直支持、鼓勵我的聽眾朋友!「大道至簡」,希望我們都能在《道德經》思想的啟發下,走向幸福人生。

※    ※     ※     ※     ※     ※《莊子教你看懂人生這場戲》序/入戲要深,出戲要快*好事和壞事是同時存在的  我覺得,莊子就是一位達觀的、不講究絕對對錯的人。

什麼是達觀呢?莊子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的正面和反面加在一起才是全面,悲觀和樂觀加在一起才是達觀,悲觀的時候應該樂觀,樂觀的時候應該悲觀。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悲觀的還是樂觀的呢?悲觀的人是他在眼前生存環境很好的時候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樂觀的人在很慘的時候不管是蟄伏還是低頭,總是充滿生機,頑強不息。

巴菲特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

其實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世間一切雖然充滿不定的變數,但自在源於無常,無常才是常態,無智才是智。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莊子是道家裡的孔子,你看他幾乎在每一篇裡都拿孔子來講,事實上幫我們還原了一個真正的孔子。

起碼在莊子的視角裡,孔子是一位更達觀、更不糾結的人,而且孔子對於人世間的種種人性,是很瞭解的,而且很洞察。

對於人性,他並不那麼悲觀,而且樂知天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莊子做到了孔子後來想明白的事情,而孔子做了很多莊子暗暗想做但又沒去做的事。

對於這一點,我以前不瞭解,讀《莊子》讀多了以後才發現其實莊子是很愛孔子的。

錢穆先生也這麼認為,他認為基本上來說莊子是道家學派裡的儒家,儒家學派裡的道家;而愛新覺羅.毓鋆老師在解讀莊子的時候更是用《大學》和《中庸》的精神來作注解。

  在某種程度上,莊子的內心隱隱存在著對做事情的一番羡慕,只不過由於外界的原因導致他最後悟出了一種道,收穫了一種超越世間的達觀。

  《齊物論》本質上講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六個字。

  具體體現在我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呢?我的一位朋友,年輕的時候離了婚,後來一個人把孩子養大,她女兒告訴我,媽媽常說離婚是自己人生中做的唯一正確的事情——好和壞真的要看站在什麼層面上講,有些時候她在跟別人討論作為一個單身媽媽的經歷時,那些閨密、女同伴,或者剛剛認識的女士都會報以某種同情,好像她很慘。

但是當她分享完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後,居然絕大部分女人都悄悄跟她說,「其實我覺得你真讓人羡慕」。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都很難理解好事和壞事之間其實是一個轉換,轉換的本質就是時間和角度。

同樣一件事情,或者是任何一件事情,換個時間、換個角度看,它都呈現出我們在世間看到的價值判斷的另一面可能性。

  我還有一位老朋友,他是很驕傲的人,九十年代上過富比士富豪榜,是到現在為止為數不多的沒進去、沒下去、沒上去、沒出去,而且電話號碼還沒換的人。

那些進去的、下去的、上去的、出去的人,當年也是非常令我們羡慕的人物。

所以我們又怎麼知道這些進去、下去、出去的結局不是從某人成為富豪榜榜單裡的人物那個時候開始的呢?  所以,任何一件事情,你反過來看它,都會讓你產生截然相反的感覺,就好比快樂和悲傷的情緒。

我們以前總是說,好事隱藏在壞事的裡面,壞事隱藏在好事的裡面,這其實還是站在好事的角度看壞事,站在壞事的角度看好事,全然沒有瞭解好事和壞事是同時存在的。

  我們常常由於自己視野的狹隘,很容易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件事情的好或者壞上面,這其實是人類進化或者人類演化的一個結果。

  當我們迅速地對一個人進行好壞分析的時候,就不至於讓我們總是處在一種無所適從的狀況。

就像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培養出一種看電影的習慣——先不看劇情,也不看裡面的矛盾,只看這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常常問媽媽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我們不知道這是如何形成的,可能是人類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簡單地把事情分成好事壞事,把人分成好人壞人,有助於我們判斷,令我們可以趨利避害。

但其實,壞人也有很多好朋友,好人也幹了很多齷齪事——起碼想了很多齷齪事,他只是沒有膽量、沒有機會、沒有因緣做壞事而已。

*如何判斷一件事情的好壞呢?  我們對好壞怎麼判斷呢?一言以蔽之,我們都是世界的一面鏡子,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體的。

我們就像全息照片一樣,每一個人經歷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狀況,都是借由時間和空間的投射,而呈現出來的我們內心價值觀的判斷的物件,並擁有了非常大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當我們能夠站在一個全息的十方維度來看事情(十方就是上下、前後、左右、過去、未來、生死,生死也可以用陰陽來取代),你就建立起了一種全息視角。

  全息視角是我們大部分人所缺乏的一種視角,因為人的眼睛長在鼻子上面,是平著長的,大部分人只能看180°的範圍;而馬的眼睛因為是長在兩側的,所以它就可以看到更寬廣的世界;蒼蠅就更厲害了,它是複眼,幾乎能看到360°範圍內的物體。

  再比如,假設我們的眼睛能同時看二十五個攝影機拍攝的影像,有的攝影機在身體裡面,有的攝影機在身體外面,有的攝影機在身體上面,有的攝影機在身體下面,有的攝影機在下一個街角,有的攝影機在你的未來,還有的攝影機在你的過去……,同時聚集在你面前的螢幕上,你會看到什麼?這仿佛是大廈保全的視角,當大廈保全看見一個人走進來的時候,他在不同的顯示器裡面看見這個人的屁股,看見這個人的禿頭,看見這個人的腳,看見這個人上二樓,看見這個人拐進了隔壁張阿姨的家……  如果我們能夠像保全一樣看見世界,問世界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我們就能夠從過去、未來、正面、反面、上面、下面,全然地看到一個人的立體圖像。

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對全然不好不壞的同情。

一切盡在不好不壞的淡定中,它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如是這般,就是分解成為每一幀每一幀的畫面。

  在看過這些不同維度之後,你會產生一種「全然感」,這種全然感會幫助我們產生了了分明、如如不動的情緒反應。

如果你不站在過去、未來,不站在裡面、外面,不站在宏觀的、全然的視角看問題,就會一驚一乍,一會兒覺得高興,一會兒覺得興奮,一會兒覺得無聊,一會兒又覺得有懸念……。

但是如果你能夠有機會全方位地把一件事看完,就會產生一種不說話的沉默感,因為你知道故事的劇情會反轉、反轉、反轉……  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一尊泥菩薩的眼睛已經被裝上了攝影機,耳朵也被裝上了監聽器,而且每一個來跪拜菩薩的人走出去以後都被沿街的攝影機拍下其故事,這些故事全部彙集到「雲端」,被中央處理器處理。

比如,有人希望兒子成績能考好,有人希望貪污腐敗不要被抓到,有人希望自己趕緊離婚,還可能有人希望自己不離婚等等;同時,又能知道這些希望的背後有著什麼真實目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作為一個人工智慧,一個集合了大資料的菩薩,你看到了所有人的訴求,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看了一千年,你會發現原來所有人祈求的事情歸攏起來就二十種,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看到這些人後來各自的人生結局,有些人放了一百塊錢,結果沒有達成他的目的,就在心裡暗暗地說「這菩薩一點都不靈」;還有些人想著先給一些訂金,等事成之後再多給一些……。

如果這些念頭也通過一種無線Wi-Fi的方式上傳到「雲端」,被菩薩接收到,你覺得他會怎麼樣,會怨恨這個人嗎?  如果一百個人裡面有九十多個都是類似的想法,那菩薩會怎麼樣?他最後一定只會做一件事情,就是對他們感到無奈,並覺得很無聊。

  菩薩知道這些人其實只不過是未開悟的,還活在自己糾結的世界裡面的普通人,他心懷慈悲地想要讓這些普通人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希望他們不要被自己短時間的訴求所綁架。

同時,對於菩薩這樣一個與宇宙「連接」的「終端接收器」來說,看到的不僅是人,也許他還能聽到蟲子,甚至是一個蒲團的聲音(你怎麼知道一個蒲團沒有意識?你怎麼知道一根房梁沒有意識?你怎麼知道一盞燈沒有意識?如果它們都擁有了人工智慧,並且已經聯網,產生一種所謂的「意識」以後,它們都會有自己的語言),他把這些都彙聚起來的時候,就會感受到「諸漏皆苦」——人生的一切歡喜和痛苦背後都是無常的苦——每個人來祈求都是因為他苦,一個特別開心的人是不會來祈求的。

  菩薩感受到了每個人在時間、空間,以及周遭關係連接的集合產生的集群效應,他感受到了無聊、無奈,然後保持沉默。

最後,他對於世間的無常充滿了整體的、全然的瞭解、洞察和接受。

*我們的傲慢就來自於偏見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資訊被全部採集之後在雲端進行大資料處理的這個過程,就像看了無數個顯示幕的大廈保安,會產生什麼感覺?那肯定是最接近佛性的人,因為他看到了人間所有的夢想、所有的貪婪、所有的愚蠢、所有的悲傷、所有的自以為是、所有的勾心鬥角……,最後就會保持一種全然的接受。

  這種全然的接受是因為他看到了所有,而且他看見了連接,甚至看到了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連接(當然也看見了別人和世界的連接),他看見了人和物的連接,就像物聯網一樣,關鍵是這些所有的「全然」最後會產生的結果,就是三個字——「整體感」。

  這個整體感用莊子的話來說叫「齊物」。

所有的情緒波動,都是基於我們對世界認知的思維活動的偏向,是偏見帶來的,我們的傲慢就來自於偏見,我們的謙卑來自於真正的對「全象世界」的洞察,這個洞察就叫「般若」(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有了般若之後,才會由無奈生出同情,從同情生出願意幫助大家的願力。

所以智慧和慈悲是並行的,有了智慧和慈悲之後,才會發大願;有了大願之後才有大行(大智菩薩是文殊菩薩,大慈大悲菩薩是觀世音菩薩,大願菩薩是地藏王菩薩,大行菩薩是普賢菩薩)。

所以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普賢菩薩其實不是四個人,是四種不同的「宇宙投影」,而且他們不是簡單地從一到二,從二到三,從三到四的次第關係,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然關係。

只不過為了方便表述,人們把它表述成四個方面。

  因為我們的語言是單向性的,大部分人的頭腦運轉只接受單向運轉,我們的世界觀完全受制於我們語言表述的局限,這就是為什麼太智慧的人往往會出現一種情況——無語。

因為他會語塞,同時有八十句話湧到喉嚨,而這八十句話是矛盾的,先說哪句後說哪句?他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所以這叫「戒定慧」。

  「戒」是克制自己對某一件事情的執著,或者是克制自己偏狹的角度。

我們對錢財很渴望,其實是因為我們偏狹地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才是我們對財物那麼執著的主要原因;我們對愛情有那麼強烈的要求,是因為我們害怕自己終將孤獨,而大部分人沒有接受過孤獨的訓練,所以很害怕孤獨以後無所事事;我們對於生命的執著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死」的經驗,所有的經驗來自於「生」,而死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於是就產生了恐懼。

我們每天晚上入睡,尤其是很多人會睡得很「死」(完全無知覺的時候),為什麼不感到恐懼呢?因為你知道第二天早上還會醒來,所以你就沒有擔憂了。

但你又怎麼知道,在人生的大夢過程當中,這一次的死亡不是一場夢呢?你又怎麼知道,你現在活著的世間不是另外一個更深層次的夢的一個片段呢?*《齊物論》是《莊子》所有篇目的總綱  我認為《齊物論》是莊子的「宇宙全息論」的展現。

  在《莊子》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篇就是《齊物論》,它是《莊子》所有篇目的總綱。

沒有《齊物論》做基礎,你無從瞭解不生不滅,無從瞭解不好不壞,無從瞭解不垢不淨,無從瞭解「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因為宇宙的任何一個點,都包含了整個宇宙的投影。

  只有我們把世界作為資訊流的時候,才能夠想像,一個晶片大小的地方,可以容納整個世界。

因為它不僅僅是自己的存儲量很大,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生發一個連結,一個與雲端記憶體相連的連結。

而每一個受理終端,就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每一個「相」,就是我們經歷的每一個片段的相。

每一個相都只是一部分,都只代表了本質的一個角度;而另外的部分,就是這個相的「分相」,所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來」就是那個事物的本體,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好壞、長短、大小、生死、快樂悲傷,全部都是一個整體同時存在的不同面。

當你理解這件事情之後,才能說是無好無壞,無生無死,無壽者相。

無無明(無明就是陰暗),亦無無明盡(就是連陰暗的盡頭也沒有)。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所以才會有了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以上所有的論述都在一個假設和前提之下,那就是,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全息投影,而我們是這個全息投影的一個切片。

所以,世界即我——我們是世界的投影,世界也是我們的投影。

這個世界是所有人投影的集合,就像互聯網只是所有節點的集合一樣,這個世界本身是一堆相互投影的集合。

所以,我在本書裡講的就是世界是你的投影,你也是世界的投影,而這個互相投影的過程,即我們看世界、看彼此的角度隨時會變化。

  這也就是《金剛經》裡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話最後一個字排下來反著看,就是「觀電影法」。

所以,學會看電影,就學會了看宇宙;把自己活成一部電影,即人間是劇場。

總之,入戲要深,出戲要快。

  所以人生的真相,就是發現原來大哥也有小煩惱,小人物也有大夢想。

天天晚上在微信上微博上對中美關係、貨幣戰爭指點江山的人,第二天早上六點鐘爬起來在地鐵排著2.5公里的隊去擠公車,為了一個煎餅果子今天又漲了五毛錢而生氣,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大部分人是這樣,我也是這樣。

  你要向「論」討教,向大道討教。

  這僅僅是梁同學的私房筆記,必有各種不究竟,懇請斧正。

梁冬(太安)2018戊戌年春於自在喜舍 試閱文字 內文:《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第一章 「道」不是用來說的,是用來做的01 做得道之人,但不能一條道走到黑道,可道也,非恆道也按照道去做,人生更少碰壁「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書甲、乙本(下文簡稱為帛書本,如版本文字有異,則標明帛書甲本或帛書乙本)中是這樣寫的,這句話在通行本中是「道,可道,非常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道是可以遵照執行的,但不要執迷,因為它並不一定是永恆的「道」。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這句話,大部分人會認為第二個「道」字是「說」的意思,說的是道如果可以用來講解的話,那麼它就不是永恆的道了。

但是,我有不一樣的理解。

我是從「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這一整段話的角度來思考的。

「名,可名也」裡第二個「名」是第一個「名」的名詞動用,意思是名稱、稱謂如果可以被用來命名、稱呼的話,那麼它就不是永恆的名了。

古人寫文章是非常講究工整的,前面的「道,可道也」和後面的「名,可名也」是對應的,那麼「道,可道也」的第二個「道」,也應該是第一個「道」的名詞動用。

所以,我認為第二個「道」解釋為說不太合適。

道路的「道」名詞動用,就是走的意思,解釋為道是可以用來遵照執行的更合適。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接觸得到道。

人生不過百年,怎麼過都是過,但如果你知道有道的存在,知道這裡面的祕密和遊戲規則,然後按照道的規則去做,人生豈不是更順遂,更少碰壁,更加從容,更有成就嗎?道不是用來說的,而是用來做的。

所以我們要知道,道是可以遵循的,大家一起去學習,同時在領悟道的基礎上,讓道走入我們的生活,你會發現人生真的跟以前不同了。

道雖好,但不是永恆不變的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當年,我在準備高考的時候,有個同學在報紙上發現了高考狀元介紹的讀書方法—他每天晚上讀一個小時書,睡一個小時覺,再讀一個小時書,再睡一個小時覺……結果他一個晚上比別人多讀了好多書,省了好多睡覺的時間。

我們一聽很開心,覺得這個方法好,於是也這麼做。

結果一段時間後,大家臉色蠟黃,精神萎靡—為什麼人家用這個方法可以,我們用就不行呢?就是因為「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這句話在通行本裡是「道,可道,非常道」。

這個「常」字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恆常,就是永恆的意思;另一種是尋常的意思。

有很多人把它解釋成尋常:道如果可以說的話,那麼就一定是高深的道,而不是尋常的道;或是,一旦你們把道說出口就已經是尋常的道了等等,大家莫衷一是。

那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帛書甲本裡寫的是「非恆道也」,看來這是老子用的原字。

後世把它變成了恆常。

所以,把它說成尋常,意思就不成立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大道是可以遵照執行、去做的,但是一定要記住不能執著。

為什麼說道是可以遵照執行的,但是不能執著呢?第一個原因:我們可能只理解了大道的其中一部分,落到紙面上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一旦這個形式被我們以固定的內容講出來了,有可能那裡面的奧妙就無法完全表現出來。

第二個原因:道不是永恆的,不是恆常的。

所以老子講的「道」的意思是,不要執著於道是什麼,一定要去理解道的內涵,然後在生活中奉行,並且在做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情況不斷調整。

古代聖人幾乎都說過這樣的話。

比如在佛家的經典《金剛經》裡,佛祖說,佛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可以將佛法比喻成竹筏,用竹筏渡河以後,還要背著這個竹筏走嗎?明白了佛法然後去奉行,還要執著於它嗎?不用了。

所以,如果你還要執迷於佛法,那就叫著相了。

因此,你應該理解佛法的深意,領會它的精神,然後去做就行了,但是不要執迷於字句,不要執迷於形式。

這種聖人很了不起,上來一講經典,先把自己的話的定位說清楚,就是想讓大家不要執迷。

※    ※     ※     ※     ※     ※《莊子教你看懂人生這場戲》煩惱是不會沒有的,但你可以放下它「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今天,那個全然的我,沒有了自我、本我、超我的分別,只有一個「吾」來代表所有的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就是佛洛德對所謂的「我」的冥想。

所有的我今天都沒有了,全部合為一個「吾」。

「汝知之乎?」——您知道這一點嗎?南郭子綦表揚他的學生,並且說他已經放下了,也就是說他今天參透了。

馮學成老師在《禪說莊子》裡面對這一段的描述深深地打動了我。

他對莊子的理解,不是停留在邏輯、知識以及考據的層面,而是在體悟的高度。

他就認為南郭子綦在這一刹那間大徹大悟、煥然一新。

其實,這個東西並沒有那麼神祕。

如果你在玩賽車遊戲的時候,完全投入其中,過了很多關。

不管明天要不要考試,老婆是不是在抱怨,兒子是不是在哭,反正你在那個遊戲裡面已經達到一個狀態之後,突然就通關了。

那種成就感仿佛是你已經戰勝了全國十億遊戲玩家,你明白一切都是假的,而你在遊戲裡用假的成功獲得了真實的快感,多有趣。

當年,一位我尊敬的先生和我說過,他曾經見過一位戰場上的將軍,當敵人就要攻打上來的時候,他卻說要休息一下,一下子就睡著了,一分鐘以後就可以醒來。

那種隨時可以把世界放下、扔掉,將自己置身於整個世界之外的能力,可以幫助一個人獲得解脫。

煩惱是不會沒有的,只有當你完全覺察不到它,哪怕0.01秒完完全全不去想它的時候,也彌足珍貴。

所以,那些沒心沒肺,甭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夠吃飽睡醒再說的人,都有大福報。

我只有在很少的時刻能夠達到這種狀態,就是跟一些特別聰明的老師在「精神飆車」的時候,在某個刹那間都覺得很好笑,同時哈哈大笑的時候。

那一刹那間,「無我相,無壽者相,無人相,見諸相非相」。

反正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的不言之樂。

******幫助我們獲得自在安定的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道心就是那麼一個像寶石一樣通透不變的微小東西。

但是,它被蒙蔽了。

蒙蔽在上面的東西是什麼?是我們的價值觀判斷——成見的塵埃。

我採訪明就仁波切的時候,他反覆說:「你一定要知道,在每個不同東西背後的都是金剛石。

」《金剛經》說的就是,一切東西都只不過是蒙蔽在金剛石外面的種種的殼:「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但是,把外面的東西拿開之後,那個如如不動的本體,才是幫助我們獲得自在安定的錨。

為什麼《齊物論》在當今時代特別有意義?因為我們總是被新的知識所嚇倒,被新的形象所嚇倒,被新的故事所嚇倒,全然沒有看到那些事情只不過是那個不變的東西幻化出來的變化。

南老說過:「要想摒除一切是非,莊子說唯有一個辦法,就是真正能夠明道,這樣才能夠摒除萬有的不齊,而歸於齊一的道體。

」如果你對那個不變的東西沒有瞭解,就會每天都活在焦慮當中;如果你對那個不變的東西有堅定的信念,就能夠破除對一切好壞的糾纏、痛苦和執著。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甫上市即登上各大排行榜、銷量破10,000冊! 活動 【愛讀日】中/外/兒童書滿$1,000折$100 【買書送米】圖書滿千贈米一包(海外訂單恕不參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