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憲法§133 相關大法官解釋 - 全國法規資料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按國民主權原則,民意代表之權限,應直接源自國民之授權, 是以代議民主之正當性,在於民意代表行使選民賦予之職權須遵守與選民約定,任期屆滿,除有不能改選之正當理由外 ...
列印時間:111/04/1422:55
:::
現在位置:
首頁
中央法規
所有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
相關大法官解釋
友善列印
相關大法官解釋
法規名稱:
中華民國憲法
EN
第133條
被選舉人得由原選舉區依法罷免之。
1.
解釋字號:
釋字第499號
解釋日期:
民國89年03月24日
解釋文:
一憲法為國家根本大法,其修改關係憲政秩序之安定及全國國民之福祉
至鉅,應由修憲機關循正當修憲程序為之。
又修改憲法乃最直接體現
國民主權之行為,應公開透明為之,以滿足理性溝通之條件,方能賦
予憲政國家之正當性基礎。
國民大會依憲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七條
第一項第三款及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修正公布之憲法增修
條文第一條第三項第四款規定,係代表全國國民行使修改憲法權限之
唯一機關。
其依修改憲法程序制定或修正憲法增修條文須符合公開透
明原則,並應遵守憲法第一百七十四條及國民大會議事規則有關之規
定,俾副全國國民之合理期待與信賴。
是國民大會依八十三年八月一
日修正公布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條第九項規定訂定之國民大會議事規則
,其第三十八條第二項關於無記名投票之規定,於通過憲法修改案之
讀會時,適用應受限制。
而修改憲法亦係憲法上行為之一種,如有重
大明顯瑕疵,即不生其應有之效力。
所謂明顯,係指事實不待調查即
可認定;所謂重大,就議事程序而言則指瑕疵之存在已喪失其程序之
正當性,而違反修憲條文成立或效力之基本規範。
國民大會於八十八
年九月四日三讀通過修正憲法增修條文,其修正程序牴觸上開公開透
明原則,且衡諸當時有效之國民大會議事規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規定
,亦屬有違。
依其議事錄及速記錄之記載,有不待調查即可發現之明
顯瑕疵,國民因而不能知悉國民大會代表如何行使修憲職權,國民大
會代表依憲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或本院釋字第三三一號解釋對選區
選民或所屬政黨所負政治責任之憲法意旨,亦無從貫徹。
此項修憲行
為有明顯重大瑕疵,已違反修憲條文發生效力之基本規範。
二國民大會為憲法所設置之機關,其具有之職權亦為憲法所賦予,基於
修憲職權所制定之憲法增修條文與未經修改之憲法條文雖處於同等位
階,惟憲法中具有本質之重要性而為規範秩序存立之基礎者,如聽任
修改條文予以變更,則憲法整體規範秩序將形同破毀,該修改之條文
即失其應有之正當性。
憲法條文中,諸如:第一條所樹立之民主共和
國原則、第二條國民主權原則、第二章保障人民權利、以及有關權力
分立與制衡之原則,具有本質之重要性,亦為憲法整體基本原則之所
在。
基於前述規定所形成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乃現行憲法賴以存立
之基礎,凡憲法設置之機關均有遵守之義務。
三第三屆國民大會八十八年九月四日通過之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條,國民
大會代表第四屆起依比例代表方式選出,並以立法委員選舉各政黨所
推薦及獨立參選之候選人得票之比例分配當選名額,係以性質不同、
職掌互異之立法委員選舉計票結果,分配國民大會代表之議席,依此
種方式產生之國民大會代表,本身既未經選舉程序,僅屬各黨派按其
在立法院席次比例指派之代表,與憲法第二十五條國民大會代表全國
國民行使政權之意旨,兩不相容,明顯構成規範衝突。
若此等代表仍
得行使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條以具有民選代表身分為前提之各項職權,
將牴觸民主憲政之基本原則,是增修條文有關修改國民大會代表產生
方式之規定,與自由民主之憲政秩序自屬有違。
四上開增修條文第一條第三項後段規定:「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任期至
第四屆立法委員任期屆滿之日止」,復於第四條第三項前段規定:「
第四屆立法委員任期至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六月三十日止」,計分別延
長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任期二年又四十二天及第四屆立法委員任期五
個月。
按國民主權原則,民意代表之權限,應直接源自國民之授權,
是以代議民主之正當性,在於民意代表行使選民賦予之職權須遵守與
選民約定,任期屆滿,除有不能改選之正當理由外應即改選,乃約定
之首要者,否則將失其代表性。
本院釋字第二六一號解釋:「民意代
表之定期改選,為反映民意,貫徹民主憲政之途徑」亦係基於此一意
旨。
所謂不能改選之正當理由,須與本院釋字第三十一號解釋所指:
「國家發生重大變故,事實上不能依法辦理次屆選舉」之情形相當。
本件關於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任期之調整,並無憲政上不能依法
改選之正當理由,逕以修改上開增修條文方式延長其任期,與首開原
則不符。
而國民大會代表之自行延長任期部分,於利益迴避原則亦屬
有違,俱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不合。
五第三屆國民大會於八十八年九月四日第四次會議第十八次大會以無記
名投票方式表決通過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條、第四條、第九條暨第十條
之修正,其程序違背公開透明原則及當時適用之國民大會議事規則第
三十八條第二項規定,其瑕疵已達明顯重大之程度,違反修憲條文發
生效力之基本規範;其中第一條第一項至第三項、第四條第三項內容
並與憲法中具有本質重要性而為規範秩序賴以存立之基礎,產生規範
衝突,為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所不許。
上開修正之第一條、第四條、第
九條暨第十條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八十六年七月二十一
日修正公布之原增修條文繼續適用。
2.
解釋字號:
釋字第401號
解釋日期:
民國85年04月26日
解釋文:
憲法第三十二條及第七十三條規定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言論及表
決之免責權,係指國民大會代表在會議時所為之言論及表決,立法委員在
立法院內所為之言論及表決,不受刑事訴追,亦不負民事賠償責任,除因
違反其內部所訂自律之規則而受懲戒外,並不負行政責任之意。
又罷免權
乃人民參政權之一種,憲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被選舉人得由原選舉區依
法罷免之。
則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因行使職權所為言論及表決,自應
對其原選舉區之選舉人負政治上責任。
從而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經國
內選舉區選出者,其原選舉區選舉人得以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所為言
論及表決不當為理由,依法罷免之,不受憲法第三十二條及第七十三條規
定之限制。
3.
解釋字號:
釋字第331號
解釋日期:
民國82年12月30日
解釋文:
依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規定,僑居國外國民及全國不分區之
中央民意代表,係按該次選舉政黨得票總數比例方式產生,而非由選舉區
之選民逕以投票方式選出,自無從由選舉區之選民以投票方式予以罷免,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六十九條第二項規定:「全國不分區、僑居國外國民選
舉之當選人,不適用罷免之規定」,與憲法並無牴觸。
惟此種民意代表如
喪失其所由選出之政黨黨員資格時,自應喪失其中央民意代表之資格,方
符憲法增設此一制度之本旨,其所遺缺額之遞補,應以法律定之。
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
延伸文章資訊
- 12005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 维基百科
- 2第四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紀要
書籍介紹. 概述本會辦理第四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進行程序及經過概況。 分類. 書籍分類:社會/科學>政策規劃; 出版品分類:圖書; 主題分類:綜合行政>行政管理 ...
- 3廢除國民大會的始末及其憲政意涵
但國民大會之組織架構,原係針. 對位於大陸之中央政府所設計,自政府遷台後,便一直面臨政治現實. 環境的考驗。1987 年台灣解嚴後,1 人民權利大幅增加,民主憲政改. 革 ...
- 4總統參加第三屆國民大會第四次會議餐會
回顧十一年前,有鑑於世界民主化的潮流趨勢,以及國內民眾的殷切期待,我們排除一切困難,積極進行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首要工作就是修憲。其間,經過三屆國民大會,四個 ...
- 5法源法律網-相關法條
比例代表之選舉方法以法律定之。 一自由地區直轄市、縣市一百九十四人,每縣市至少當選一人。 二自由地區原住民六人。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