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颱風的...共伴效應VS 藤原效應 - 秋的訊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認識颱風的...共伴效應VS 藤原效應三颱現身夾擊台灣!今年的第八號颱風南修昨晚8點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從熱帶性低氣壓"升級"為輕度颱風, ...
秋的訊息
跳到主文
一個有關知心,新知的分享園地
部落格全站分類:心情日記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Aug31Tue201007:46
認識颱風的...共伴效應VS藤原效應
認識颱風的...共伴效應 VS 藤原效應
三颱現身夾擊台灣!今年的第八號颱風南修昨晚8點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從熱帶性低氣壓"升級"為輕度颱風,兩個半小時之後,氣象局發布今年的第一起颱風警報,而且是海陸颱風同時發布的雙響砲。
南修輕颱成形後,立刻與週日成形的第六、七號雙颱萊羅克和康伯斯,三面包夾台灣,並已經與位於台灣南方海面的萊羅克發生類似"雙颱效應(藤原效應)",牽引萊羅克北上。
互相牽引,恐有兩個藤原效應。
(*摘自自由時報20100831)
*何謂共伴效應?
所謂的"共伴效應"通常發生於秋天颱風產生時所造成的天氣狀態。
首先要先解釋一下秋颱,秋颱顧名思義就是指秋天形成的颱風,而秋颱最大特色是如果正好遇到比較強而且水氣充足的東北季風時,就會產生共伴效應而帶來比較大量的降雨。
台灣大約從每年9月開始進入秋季,此時,蒙古大陸冷高壓的環流使台灣秋天至冬天東北季風盛行,而為台灣北部、東北部帶來降雨,這時當颱風在巴士海峽附近形成時,颱風外圍環流會與東北季風在台灣東北部外海合流,產生共伴效應。
因為颱風是一種低氣壓,當與冷高壓形成共伴時,共伴環流就會混合東北季風的冷空氣與颱風的暖空氣,產生大量水氣,加上颱風外圍環流不斷提供暖溼空氣,降雨時間也會比較長。
象神颱風及利奇馬颱風就是典型的秋颱。
*何謂藤原效應?
根據氣象局的說法,二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的位置,依兩個颱風的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
旋轉時通常較小的一個走得快些,較大的走得慢些,有時亦可能合而為一。
日本氣象學家藤原最早研究此種雙颱風旋轉現象,故稱為"藤原效應"。
*藤原效應(Fujiwharaeffect)定義:
是指兩個距離不遠的水旋渦或大氣旋渦(例如熱帶氣旋),因為渦度、質量及相對位置的不同,而互相影響的狀態。
*由來:
最早是由當時的日本中央氣象台(今日本氣象廳)台長、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在1921-31年間所進行的一系列水工實驗及研究發表,主要解釋當兩個颱風同時形成並互相靠近時所產生的交互作用,因而得名;他發現,兩個接近的水旋渦,它們的運動軌跡會以兩者連線的中心為圓心,繞著圓心互相旋轉。
而大氣旋渦亦出現類似情況。
*現象:
熱帶氣旋之間的藤原效應俗稱"雙颱效應",熱帶氣旋通常會隨著副熱帶高壓和低壓槽的轉變而移動。
由於颱風本身以氣旋式(北半球為逆時針向,南半球為順時針向)旋轉,颱風以外周圍的氣流亦受其影響,為氣旋式風場(風場又稱駛流場)。
若有一質點位於氣旋式風場中,必會為風場帶動,移動路徑將為氣旋式旋轉。
兩個颱風即因受到彼此風場影響,會呈氣旋式互繞。
實際大氣的大尺度背景風場,遠比單純雙颱風交互作用時複雜,再加上水潛熱釋放以及地球旋轉的科里奧利力(科氏力)隨緯度增加,因此兩個颱風除了互繞外,還可能產生合併、分離、拉伸等現象。
*藤原效應的發生有距離的限制:
兩個距離太遠的氣旋是不會發生藤原效應的。
一般來說,兩個颱風通常慢慢靠近,直到相距約1000-1200公里(亦有說1000-1500公里之間的其他數值)時,開始受彼此影響,呈氣旋式螺旋軌跡接近,開始產生藤原效應。
但到800公里左右時,有兩種情形可能發生:合併或者分離。
又過程中亦可能隨颱風登陸而造成強度的減弱、消散,改變了兩個颱風的交互作用。
藤原效應的示範過程中,會在水缸內人工產生兩個水旋渦,目的是顯示它們接近時複雜的流動。
*藤原效應可大致分為6類:
一.互相靠近型(相寄り型):又稱合併型。
較強的熱帶氣旋(甲)和較弱的熱帶氣旋(乙)相碰後,乙就會快速減弱,被甲吸收而形成一個熱帶氣旋,而這個合併後的大熱帶氣旋可能變得更強,但有時也不會有很明顯的變化。
如2000年範圍廣大的颱風桑美,其西面的風場環流破壞了另一氣旋寶霞的結構,令其減弱而逐漸把它吸收。
二.指向型(指向型):
一個較弱的熱帶氣旋因另一個較強的熱帶氣旋的運動方向被而受影響。
三.追從型(追従型):
一個熱帶氣旋首先移動,而另一個熱帶氣旋從後跟隨。
如2002年颱風鳳凰,繞完一圈後,最後受到北方高壓駛流場,跟隨風神的步伐。
四.時間等待型(時間待ち型):
東邊的熱帶氣旋(甲)首先北移,待甲離開後,在西邊的熱帶氣旋(乙)亦開始北移。
五.同行型(同行型):
兩個熱帶氣旋同時移動。
六.離反型(離反型):
東邊的熱帶氣旋加速向東北移動,而西邊的熱帶氣旋一邊減速一邊西移。
*另一說法是會依照熱帶氣旋之間的強弱程度而不同而分2種:
一.主導體牽引較弱者移動:
如果兩個熱帶氣旋一個較強(甲)而另一個較弱(乙)的情況下,甲會影響乙的運動方向,而使乙繞著甲的外圍環流作逆時針旋轉移動,直到影響力減小至有效距離以外而分離,或直到兩者合併為止。
以上描述是以北半球而言,若是發生在南半球的話,則是以順時針方向旋轉。
二.兩者互旋:
如果兩個熱帶氣旋的強弱差不多,則以兩者連線的中心為圓心,共同繞著這個圓心旋轉,直到有其他的天氣系統影響,或其中之一減弱為止。
*出現地點:
多數出現於西北太平洋,主要原因是由於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熱帶氣旋(颱風)多,且出現次數較頻密,同一時間可能有兩個熱帶氣旋活躍於西北太平洋,容易造就藤原效應的發生。
在東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颶風)、北印度洋及南太平洋區(氣旋)偶爾會見到藤原效應。
而南大西洋因幾乎沒有熱帶氣旋生成,所以至今沒有藤原效應在該處發生。
*摘自維基百科
在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時,颱風米娜(右)與颱風海貝思(左)之間發生了藤原效應。
今年南修輕颱、萊羅克和康伯斯,3颱夾擊,海陸警報雙響。
(*摘自中廣新聞網20100831)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a-miin
秋的訊息
a-miin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生活綜合個人分類:新名詞/新鮮字此分類上一篇:"蹭涼族"VS"桑拿天"...天ㄚ...真的是太熱了...
此分類下一篇:雙頰鬆垮+火雞脖...小心盯出"電腦臉"VS預防方法!
上一篇:炎夏自製健康美味"冷凍脫水菜"&輕食食譜!
下一篇:天然災害停止辦公及上課作業辦法...放颱風假的標準!!
歷史上的今天
2011:艷陽高照...防曬知多少?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瘦身/運動(9)輕食/飲食常識(40)拈花惹草/DIY(13)算命/測驗(73)職場一二事!(25)新名詞/新鮮字(53)小故事(14)冷笑話(22)白衣手札(57)心情日記(28)保健常識(37)生活資訊(16)
最新留言
參觀人氣...歡迎留言!!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足跡--歡迎來我家!!
我的連結
露天hcm5499may1993416mayglirsle君無愁廿日十日安晏珠珠三文水
月曆
«
十二月2021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相簿幻燈片
文章搜尋
站方公告
[公告]MIB廣告分潤計劃、PIXwallet錢包帳戶條款異動通知[公告]2021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公告]新版部落格預設樣式上線
QRCode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延伸文章資訊
- 1跨界協作:「共伴計畫」持續產生正面文化影響! - 社會創新平台
共伴計畫:文化永續.創新實踐」於2020年度啟動後經一整年嘗試與累積,在策畫單位[1]跨越產業經驗與學術架構的合作協力下,即使面臨著不穩定疫情的 ...
- 2共伴效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共伴效應(英語:Accompanied effect,香港天文台:共同效应,当地称奎明效应),是指熱帶氣旋所挾帶之氣流遇上季風時產生低空輻合,形成降雨的現象,目前可被大致分 ...
- 3[試題] 94上陳有貝考古學概論(人類學系) - 精華區NTU-Exam
在同一時間點一起被埋入的一組遺留,考古學尚稱其具有(共伴)關係13.一組被歸納是屬於同一時空,且足以和其他組遺物做區別的考古遺留,考古學上則稱其 ...
- 4考古小百科之認識史前灰坑 摘要
- 5共伴效應~強弱互補,團結力量大 - Zen大的敦南新生活
每當出現共伴效應,颱風的災情就會變得特別嚴重,因為供伴效應會擴大颱風的 ... 再者,無論是甚麼樣的人際關係,一但產生了,人與人之間都會產生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