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自己幸福嗎?你以為的現實或許只是一道影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約公元前427∼347年)也同樣強調物質世界虛幻不實的論點。

他主張「終極實在」(ultimate reality)是由理型(form)與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日本版新上線EnglishEdition簡體/正體2018/01/25,人文JoshuaReynolds@WikiPublicDomain 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伊恩.克羅夫頓(IanCrofton)、傑瑞米.布雷克(JeremyBlack)你以為的現實或許只是一道影子大約2,500年前,人類的思想史上有了重大發展。

世界各地有許多人紛紛開始提出一個基本問題:什麼才是實在(reality,又稱現實)?數十萬年以來,人類始終為了活命而忙碌,根本沒空理會這種問題。

對他們來說,所謂的「實在」其實再清楚不過:就是食物、遮蔽所、繁衍後代,以及生活的基本所需。

當時宗教已存在很長一段時間,畢竟人類日常生活中多少還是離不開滿天神佛的世界。

人界與神界兩者間相互交疊,也互相影響。

印度從大約公元前800年開始,出現了印度教的「輪迴」(samsara)或轉世概念──天地萬物全都遵循出生、死亡、重生的循環。

唯有放下對凡塵俗世的種種欲求,一個人才可能從物質世界永無止境的苦難循環中解脫,從而達到至高無上的圓滿。

輪迴與一神論宗教的觀點有所差異:一神教信仰認為,人的生死只有一次,死後卻會進入一個永恆的世界。

輪迴後來成為印度王子釋迦牟尼(GautamaBuddha)傳道的重心,他在大約公元前500年發展出自己一套思想。

正如印度教教義所闡釋,一個人只有在看清物質世界的虛幻本質,無論對物、對人或對享樂都能做到無欲無求,才有可能開悟。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約公元前427∼347年)也同樣強調物質世界虛幻不實的論點。

他主張「終極實在」(ultimatereality)是由理型(form)與理念(idea)構成,而個別物質表象都是不完美的贗品。

自然的事物與美德則具備完美的理型。

柏拉圖在一則著名的寓言中描述一群終年鎖在洞穴裡的囚徒,他們眼前只能見到一堵牆。

當火光將各種物體的影子投射到牆上,他們便以為牆上的影子為真。

柏拉圖說,我們跟這群囚徒其實沒有兩樣,都把影子當成實在。

後期的哲學家進一步發展柏拉圖的思想,認為實在無法脫離心智單獨存在。

這樣的見解便是唯心論(idealism)。

另有一些哲學家(包含古希臘時期與後期的)則抱持完全不同看法:唯物論(materialism)。

唯物論者認為,物質(matter)才是唯一的實在,至於心智、理念、情感等,都是和物質交相運作後才產生。

最早的例子之一,便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的原子論(atomictheory)。

西方哲學的第三學派便是二元論者(dualist),他們認為心智與物質都屬實在,只是類型不同。

公元前第四世紀,中國出現了極為特別的二元論者──道家。

道家認為,終極實在就是所謂的「道」(法則)。

道是構成所有事件的基礎,也同時牽動所有事件。

它統合各種對立事物:靜與動、善與惡、光明與黑暗。

道並不具形體,既深不可測也無可名狀,卻是萬物的根源。

變化與運動:有個曾令古希臘哲學家大傷腦筋的問題,就是變化與運動究竟是實在還是虛幻。

其中部分人主張實在是唯一且不變的,也有人堅持實在絕非一成不變,而是永遠處於流動狀態。

什麼是「幸福」?孔子告訴你要遵從「天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這條早期格言後來成為大家所知的儒家「恕道」,耶穌在〈路加福音〉6章31節中也有清楚的闡述。

大約就在各學派的哲學家及宗教思想家開始思辨實在之本質的同時,其中有不少人也開始探討人們應該如何度過一生。

有的論點在告誡人們應當遵守法律,否則就得承擔後果,但也有些觀點全然不同,旨在探討如何才能把日子過得最好。

某些宗教,像是猶太教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可算其分支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對此問題選擇了一種拘泥於法規及說教的解答方式。

《聖經》裡制定了誡律:觸犯誡律者會在現世遭到懲罰,就算現世未報,也得在來生償還。

這裡所提的一個核心文本就是十誡,根據《舊約聖經.出埃及記》,十誡是上帝親手交給摩西的。

按照這些教義的說法,所謂幸福生活,主要就是不得犯罪。

而向上帝奉獻時,也須遵照特定儀式。

早期印度教奉行的作法大同小異:正確地履行宗教儀式,死後便可追隨在神左右。

然而根據輪迴的概念,人們只遵循儀式還不夠,輪迴概念力促人們放下自身在塵世的欲念,方可從永不止息的生、死、重生循環裡徹底解脫。

佛陀本此信念,教誨人們貪戀及欲念只會帶來痛苦。

就像假如你以賺錢或用錢可買到的事物做為人生目標,心中就永遠不會滿足,更別說是執迷於愛戀或享樂了。

佛陀要求弟子能在耽溺物質和極端禁欲之間謹守「中道」。

這種「中庸之道」在許多探究幸福人生要素的思想中,可說是共通思維。

中國古代聖賢孔子(公元前551∼479年)便勸導世人追求這種平衡。

他說若要達到樂的境界,則必須尊「天意」,砥礪五種品德:忠、孝、禮、仁、信。

孔子的儒家思想中所強調的家庭和睦、國家安定等觀念,為中華的思想體系奠定了數千年根基。

PhotoCredit:Depositphotos中庸之道敦促人們凡事都要有所節制。

古希臘哲人中,蘇格拉底(引述自柏拉圖)在教育上落實中庸之道,提出體育與音樂並重的主張,他認為前者可為下一代鍛鍊強健體魄,後者則讓他們性格和善。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所定義的品德,是透過理性從「太過與不及這兩種毛病」裡找出中庸。

亞里斯多德以勇敢這項品德舉例,指出它應該定位在匹夫之勇(勇敢過頭了)和怯懦膽小(缺乏勇氣)中間。

123»全文閱讀 最新發展:地獄景象大概跟城市一樣:疾病、擠擁、煙霧迷漫3年前地獄的景象大概跟城市一樣:疾病、壅擠、煙霧迷漫3年前Tags:事實現實古希臘哲學幸福科學輪迴印度教柏拉圖亞里斯多德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重大民生議題不能單純以「是或否」來決定,德國至今沒有中央層級的公投1則觀點《我們,MZ新世代》:為什麼八年級生堅持準時下班、用斜槓代替升職?1則觀點與核廢料比鄰40年:25.5億元是補償金,還是買斷蘭嶼人世世代代的命運?1則觀點以色列政府有膽量對抗伊朗核武,卻對境內阿裔社群暴力猖獗束手無策?1則觀點公投「四大皆空」:本意用來制衡政黨的直接民主,為何反讓政黨成為贏家?1則觀點他把貓從可憎之物變成可愛寵物——《路易斯韋恩的迷幻貓世界》1則觀點香港選舉能幫助宣傳中國式民主嗎?1則觀點中大民主女神像、嶺大六四浮雕遭「鬼祟」移除,各大學或將清除六四政治標記1則觀點王陽明也有的「悟空猴」NFT社群遭駭客入侵,假連結一夜詐騙3500萬元1則觀點多數民眾明年3-4月可接種追加劑,什麼樣的疫苗三劑組合較為推薦?2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