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割讓三部曲」 - BBC News 中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直接導致《南京條約》簽訂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 - 1842 )。

條約主要內容是清朝將香港島(連同鴨脷洲和附近島嶼)永久割讓給英國,向英國政府和商戶 ... 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割讓三部曲」2022年6月29日圖像來源,GettyImages1997年7月1日,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結束了對香港150多年的統治。

在歷史上,香港這個名字來源有多種版本,此處暫不冗言。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多數史學家承認,19世紀中期清政府與大英帝國先後簽署了三個條約,最終將這片位於中國南方沿海的陸地、島嶼和港灣、水域割讓和租借,才真正使香港成為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重要部分。

上述三個歷史條約為香港留下「割讓」三部曲。

在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之際,BBC中文概要回顧這段歷史的前因和後果。

習近平形容「一國兩制」是好制度,沒有理由改變習近平旋風式訪港約翰遜稱香港問題上「不會放棄」香港主權移交25年,市民如何看待「七一」?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習近平抵港訪問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當時BBC如何報道?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香港人」還是「中國人」?兩位年輕人的身份認同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50年不變」走到一半,還是盡頭?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商界為什麼沒有放棄這個亞洲金融中心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從數字看香港近年變化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令人難忘的十件大事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割讓」三部曲香港國安法兩週年:「紅線」下三名港人的掙扎和妥協為什麼BBC中文網說港澳「移交」?序曲:「無與倫比的良港」十九世紀,大英帝國經濟和軍事實力如日中天,勢力輻射全球,被稱為「日不落帝國」,但是英國與清國之間存在巨大貿易逆差。

大清乾隆朝有過馬爾戈尼訪問尋求通商被婉拒的事件。

嘉慶朝二十一年(1816年),英國外交官阿梅士德勳爵(SirAmherst)再度率團訪華,商討通商事宜,最終因一禮儀糾紛導致使命未能達成——他不願向中國皇帝行跪拜磕頭禮,嘉慶皇帝一怒之下將他趕走。

此事載入史冊,人們耳熟能詳。

使團出境前在香港停留。

劉蜀永的《簡明香港史》(第三版)記載,當時一名隨團訪華的史學家看到了當時英國許多人眼裏荒蕪、骯髒、毫無價值的這個港灣的潛力:「從船舶進出的便利和陸地環繞的地形看,這個港口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良港。

」阿梅士德勳爵後來被派去印度當總督,他出使中國沒能做到的事,後來竟由於鴉片貿易而無意間做到了。

鴉片貿易扭轉了英國對華貿易逆差巨大的局面,還為英國毛紡織品打開了東方市場,英國紡織品銷往印度,印度鴉片出口中國,再把中國的茶葉和絲綢銷往英國,形成利潤巨大的中英印三角貿易鏈。

諸多史料記載,儘管清政府最高層深知鴉片輸入危害,但是清政府中央與地方勢力一段時間內在如何處理對外貿易——特別是如何與外界打交道問題上意見不一。

最終,以林則徐為代表的強勢禁煙派強行收繳英商鴉片,「虎門銷煙」最終導致軍事衝突。

英軍艦隊很快擊敗清軍,迫使清政府談判。

香港主權移交週年:1997以來京港關係八個里程碑撒切爾:在香港問題上與中國交鋒的英首相疫情爭論重提百年恥辱:八國聯軍和庚子賠款圖像來源,BBCChinese《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包括鴨脷洲和附近島嶼)SkipPodcastandcontinuereadingPodcastBBC時事一周Newsweek(Cantonese)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

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EndofPodcast1842年8月29日在英國軍艦「漢華麗號」上籤訂,英國稱其為TreatyofNanking《南京條約》,清政府則稱其為《萬年合約》、《江寧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割地賠款條約,打開了閉鎖的國門,被中國史學界認為是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不平等條約」(UnequalTreaty)的稱謂是1920年代由中國國民黨最早提出的,最初用來指西方列強與滿清和北洋政府簽署的一系列條約。

1923年1月1日,中華民國先總理孫中山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提到「與各國立不平等之條約。

至今清廷雖覆,而我竟陷於為列強殖民地之地位矣。

」這個概念類似於十八世紀西方法學界開始使用的「強加條約」(ImposedTreaty),都是指武力脅迫下籤署的條約,也有「戰敗條約」的說法。

直接導致《南京條約》簽訂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

條約主要內容是清朝將香港島(連同鴨脷洲和附近島嶼)永久割讓給英國,向英國政府和商戶賠款白銀1470萬兩,並開放五口通商,包括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

條約1843年6月26日經兩國君主批准正式生效。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割地。

英國政府又通過後來簽訂的通商章程和善後條款獲得協定關稅、治外法權、劃定租界、片面最惠國待遇和軍艦停泊口岸等外交權力。

通商口岸從戰前僅廣州一處,增加到五個,客觀上促進了西方科技、文化、思想和宗教進入仍在封建社會的中國。

上海的崛起,也被歸於口岸開放。

1853年起,上海開始取代廣州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港口。

相關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這場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的戰爭又稱中英戰爭、通商戰爭,是兩大帝國之間的一系列軍事衝突,涉及廣東、福建、浙江和台灣。

1842年8月,英軍抵達南京,守城清軍求和,道光皇帝允准。

8月29日,停泊在南京江寧府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漢華麗號」上,清廷欽差大臣耆英、伊裏布、兩江總督牛鑒和英國王室全權代表、陸軍中將璞鼎查勳爵(砵甸乍,SirPottinger)簽訂了《南京條約》。

對香港而言,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與英國簽署的《南京條約》決定了其後百年的命運。

有中國歷史學人認為,這是近代西方國家對中國發起的第一次「戰爭」,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打開國門的同時,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

也有中外歷史學人近年來開始對上述說法提出異議,認為整個「鴉片戰爭」其實雙方都未真正有大規模的作戰。

英國著名漢學家和歷史學家藍詩玲(JuliaLovell)在2015出版的《鴉片戰爭:毒品、夢想和現代中國起點》一書中就查據清朝史料指出,鴉片戰爭之後不久,英國對清朝的鴉片貿易就基本被中國國內合法化的鴉片種植和貿易取代,因此認為說鴉片戰爭動搖大清國本有所不實。

也有中國史學家指出,隨後不久發生的太平天國戰爭則讓中原各地人口損失數以千萬計,才真正讓清王朝損傷了國力根本並走向沒落。

香港歷史的冰冷一面消失中的老香港 藝術家以微縮模型留住美好時光香港報紙檔百年變遷,革命黨人、消失的「禁書」和《國安法》下的恐懼圖像來源,XINHUA圖像加註文字,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欽差大臣李鴻章同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巨額賠款《北京條約》——割讓九龍1860年的中英《北京條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清政府與英、法、俄分別簽訂的條約之一。

條約1860年10月24日在北京簽訂。

通過這個條約,九龍半島(今香港界限街以南)被割讓給英國,納入英屬香港。

另增開天津為商埠,確認之前的《中英天津條約》仍然有效,清政府賠款白銀800萬兩加撫恤金50萬兩。

俄國和法國也通過各自的條約各得所求。

法國獲800萬兩白銀賠款,大連開放商埠,歸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財產。

除確認1858中俄《璦琿條約》俄國獲烏蘇里江以東至日本海的40萬平方公里領土,包括不凍港海參威,還開放張家口、庫倫、喀什噶爾為商埠。

相關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據《大英百科全書》記載,1850年代中期,清政府忙於鎮壓「太平天國之亂」(TaipingRebellion1850-64),英國試圖擴展他們在中國的通商權利,找到一個借口重啟敵對行動。

1854年,英國提出修改《南京條約》中的相關條款,兩年後再次提出修約,美國、法國等呼應,均遭清政府拒絶。

1856年「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之後,英軍炮轟廣州宣戰,一路北上,先後攻陷廣州、天津,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佔北京,18日火燒圓明園。

10月24日,留守北京的欽差大臣奕忻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簽訂條約。

除了割讓九龍、增開天津商埠,條約還確認了英國公使駐京權,並准許外商招聘華工出洋充當苦力,允許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租買土地、建教堂。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簽署的《北京條約》不僅擴展了英屬香港地域,而且,她從此也不再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孤島」。

新聞背景:人大釋法為何引發香港反彈?新聞背景:誰是香港「本土民主前線」?香港《國安法》通過「一國一制」時代正式來臨?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1860年左右,圓明園廢墟《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期限99年1898年6月9日在北京簽訂的租約。

這是香港割讓「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租約覆蓋深圳河以南,九龍界限街(原割讓地邊界)以北,東起大鵬灣,西至深圳灣,以及附近200多個島嶼共376平方英里,被劃為新九龍和新界。

租期到1997年6月30日終止,故成為香港主權移交的重要原因和依據之一。

英國想擴展英屬香港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抗衡俄國、法國在華勢力擴張,以及應對香港人口日益密集帶來的公共衛生和糧食供應緊張等問題。

間接相關戰爭:甲午戰爭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標誌著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束。

中國文史記載常這樣形容:《馬關條約》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甲午戰爭後,德、法、俄相繼向中國提出更多租地要求,俄國要旅順、大連港,法國要進入廣東、廣西,並租賃廣州灣。

英國認為需要作出軍事部署加強香港防衛,因此需要拓展控制區域。

1898年4月2日,租賃新界談判開始。

6月9日,清廷代表李鴻章、許應騤和時任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爵士(SirClaudeMaxwellMacDonald)在北京簽訂租約。

由於此舉目的主要針對俄國和法國,中國軍艦仍有權使用九龍城碼頭,保留該處行政權力,軍事相關的事務除外。

同年12月英國單方面接管九龍城,次年接管新界,將其納入殖民地,單獨管理。

新九龍和新界與香港島、九龍共同組成英屬香港三大區域。

增加了新界後,英屬香港地盤大幅擴充,現在我們所說的香港區域--由香港島、九龍、新界三大區域組成——就此成型。

中英密談、六四鎮壓、主權移交——史學家解析歷史誤傳與迷案香港《國安法》:五張圖為你詳解法律重點《國安法》後,中國如何重塑香港圖像來源,GettyImages一百年後英中談判1984年,中英簽署《中英聯合聲明》,香港全境主權在1997年7月1日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

1979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規定的新界地區租期已不足20年,使香港前途的不確定性對香港土地契約等安排產生不利影響。

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向時任中國副總理鄧小平提出了香港前途問題,標誌中英兩國開始就香港主權移交展開談判。

同年5月,撒切爾夫人當選英國首相,保守黨執政英國。

1982年9月24日,撒切爾夫人訪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時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會晤,雙方就香港主權問題攤牌。

鄧小平拒絶承認清朝簽訂的三個條約有效性,撒切爾夫人則堅持三個條約有效。

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在《鄧小平時代》中詳細回顧了中英雙方就香港回歸事宜的22輪幕後較量。

他寫道:「鄧小平在開場白中宣佈,中國將在1997年收回主權,將支持香港的繁榮,並希望能夠得到英國政府的合作。

但撒切爾夫人回應說,在英方看來,根據三個條約香港是屬於英國的,這些條約在國際法上都是有效的,只有經雙方協議才能做出變動。

」「鄧小平斷然拒絶了她的建議。

他說,有三個主要問題:主權;中國在1997年後如何治理以維護香港繁榮;中英兩國政府如何共同避免在1997年之前發生大的混亂。

他說:『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的餘地。

』」中英雙方談判最終在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當政時期取得突破,中國承諾保持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而英國則同意在1997年7月1日把香港主權交還給中國。

1984年12月19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再次訪問北京,同中國總理趙紫陽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中英聯合聲明》上簽字。

在《中英聯合聲明》內,中英雙方對香港主權移交有不同的描述。

文件指中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另一條文就指英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restore)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相關主題內容中英關係英國歷史中國更多相關內容香港主權移交週年:1997以來京港關係八個里程碑日期及現實意義2020年7月1日疫情爭論中的民族主義:辛丑條約和庚子賠款2020年4月17日香港歷史與本地文化:進入了粵式飲食的「冰室」2020年6月21日香港報紙檔百年變遷,革命黨人、消失的「禁書」和《國安法》下的恐懼2020年11月30日圖輯專頁,消失中的老香港 藝術家以微縮模型留住美好時光2018年2月18日頭條新聞中國再出手救疫下經濟33城封鎖下萬億投資流向何處2022年9月8日視頻,通貨膨脹:物價飛漲,誰在賺大錢?2小时前印度工業強國路上的「攔路虎」:走進德里的「死亡工廠」1小时前特別推薦成都疫情:繼上海後又一2000萬人口城市封鎖經濟代價幾何2022年9月2日1996-2019BBC俄羅斯主編回憶四次採訪戈爾巴喬夫經歷2022年8月31日華為任正非稱全球經濟3至5年不會好轉「寒氣傳遞給每一個人」2022年8月27日韓國聽障患者的掙扎:「他們得知我是殘疾人,就取消了面試」2022年9月6日為什麼這些美國人要上繳他們的槍支?2022年9月5日兩岸緊張關係下,遭遇中國進口禁令衝擊的台灣農民2022年8月30日塔利班掌權一年後的阿富汗長啥樣?BBC探訪民眾生活現狀2022年8月29日全球能源危機:盤點中國日本德國法國等歐亞國家的應對方式2022年8月30日做核酸有「被捅」的感覺嗎?將微型攝像機放進嘴裏的中國藝術家2022年9月1日熱讀1中國再出手救疫下經濟33城封鎖下萬億投資流向何處2加拿大持刀刺人事件:第二名嫌疑人被捕後身亡3《小豬佩奇》:兒童電視動畫首次出現同性伴侶4英國新首相特拉斯上任盤點女王在位70年任命過的首相們5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位70年:回顧歷史高光時刻最近更新:2022年6月3日6「不要聚集,這只是一場地震」瀘定強震下成都市民逃生受阻引憤怒7印度工業強國路上的「攔路虎」:走進德里的「死亡工廠」8能源轉型:英國「世界最大海上風電場」是什麼?9約翰遜下台不當英國首相後他有什麼工作選項?10英國保守黨新黨魁特拉斯出任首相「鐵娘子」第二對中國態度強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