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操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木偶製作 木偶操作 舞台巧思 實地體驗. 布袋戲開演後,戲台上的操偶動作成為演出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就傳統布袋戲而言,布袋戲戲偶為30cm左右的小戲偶,軀幹和 ... 木偶製作     木偶操作     舞台巧思     實地體驗   布袋戲開演後,戲台上的操偶動作成為演出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就傳統布袋戲而言,布袋戲戲偶為30cm左右的小戲偶,軀幹和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因此操偶表演者會將單手手掌放入中空戲偶進行表演。

以左手操偶為例,只要將食指部分套入偶頭,拇指放入布袋戲戲偶右手,另外三根手指放入戲偶左邊(左手)之後,即可利用手掌與五指的搖擺或晃動,來控制戲偶頭、身體、與手來作操偶表演。

換句話說,布袋戲操偶入門相當容易:操偶人員僅將手放入中空偶身即可做戲偶之點頭、搖頭、行走之表演。

不過因為木製戲偶表情並無變化,要藉由木偶肢體動作表達劇中人物情感尤其重要,也有其一定難度。

也就是『擬真而更勝於真』。

若再就角色方面來論述,布袋戲偶約略可以分爲生、旦、淨、末、丑、獸、雜.....等七種角色。

各種操偶表演要顯現出各類角色的手勢、步伐和動作。

因為布袋戲可單手操偶,因此傳統布袋戲操偶師,通常可一人操縱兩偶,互做對談動作的文場表演,更甚者,兩手均可做木偶之跑、跳、拋接、武打等武場表演。

事實上,於實際操演上,布袋戲除了武場大堆頭場面,或龍套角色出現串場外,布袋戲戲劇進行中,通常以兩偶兩角色之間的互相對話與肢體互動為最多。

就此,跟一般中國傳統戲劇相同, 若對話較多者稱為文戲,武打互動較多者稱為武戲。

20世紀中期後,為了表達更多視覺效果,台灣操偶表演隨著戲偶從30公分長演變成50公分,甚至加大至70公分以上。

因應此變化,一偶之操作從單手變成了雙手。

除了手仍舊放入戲偶內,以食指放入偶頭外,偶頭與偶身內尚加裝有特殊裝置,可用繩子拉動控制眼睛睜眨、用中指扳動嘴唇控制、用內藏機關彎曲手腳等。

除此之外,左右手都需要配合相當多的操偶技巧,才可讓布袋戲木偶做轉身、沉思、奔跑、跳接,甚至雲手臥魚等身段的自由操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哪時期的布袋戲演出,都出現了操偶者兼口白,甚至還包辦音樂後場的情形。

而此種獨挑大樑的布袋戲操演方式,即使於21世紀,仍常見於閩南或台灣。

金鷹閣布袋戲團在木偶操作演出方面,操偶除了是每位團員須有的基本技巧之外,還得要學習武打套招,像是徐克武俠電影的套招模式以及近年來多部武俠電影中的精采武打,都是每一位團員學習的目標。

當然,不是完全照本宣科,每位團員學習之後都得挖空心思,轉換成外台表演能夠適用的招式,並且發展更多更新的武打招式、打鬥變化,以期讓觀眾們有更強烈的視覺享受。

  目前全部的團員多達十五位,全盛時期更多達三十位之多,平均年齡在二十四歲左右,是一個相當有年輕活力的階段。

每一位團員平時除了工作之外,每個週末假期均會團聚在工作室,練習操偶、武打套招以及各項燈光、特效器材的操作練習以及彩排公演的劇情。

陳皇寶先生此舉不只是為了聯絡各位團員的感情、培養團員演出時的默契,更是希望在公演的時候能夠帶給觀眾最完美、超水準的演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