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鑄化石 - 求真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模鑄化石(英語:fossil mold and cast)是古生物遺體留在岩層或圍岩中的印痕和復鑄物。

根據與圍岩的關係被分為5種類型: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鑄型化石和 ... 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目錄 1印痕化石 2印模化石 3模核化石 4鑄型化石 5複合模化石 6視頻 6.1模鑄化石相關視頻 7參考文獻 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 159.65.11.210 登入 工具 閱讀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模鑄化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 搜尋 模鑄化石原圖鏈接來自搜狐的圖片 模鑄化石(英語:fossilmoldandcast)是古生物遺體留在岩層或圍岩中的印痕和復鑄物。

根據與圍岩的關係被分為5種類型: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鑄型化石和複合模化石。

目錄 1印痕化石 2印模化石 3模核化石 4鑄型化石 5複合模化石 6視頻 6.1模鑄化石相關視頻 7參考文獻 印痕化石 印痕化石是生物遺體(主要是軟體部分)因陷落在細碎屑沉積物或化學沉積物中所留下的印痕。

腐蝕作用和成岩作用雖然使得遺體本身被破壞,但是印痕卻保存了下來,而且這種印痕還常常可以反映該生物的主要特徵。

印模化石 印模化石包括外模和內模兩種。

外模是古生物遺體堅硬部分(例如貝殼)的外表面印在圍岩上的印痕,能夠反映原來生物外表的形態及構造特徵。

內模是殼體的內表面輪廓構造留下的印痕,能夠反映該生物硬體的內部形態及構造特徵[1]。

模核化石 模核化石分為內核和外核兩種。

泛指留在圍岩上的生物遺體的堅硬部分的內外表面的印痕或生物遺體被溶蝕後的空腔中的填充物等形成的化石。

外表面的印痕叫外模;內表面的印痕叫內模;它們反映的花紋的凹凸與原物相反。

例如雙殼類的介殼在生物死後,兩瓣分開保存,即可在圍岩上形成凹狀的外模和凸狀的內模。

在生物遺體如雙殼類的兩個殼瓣間的空腔被沉積物充填,其大小和形狀與原空腔完全一致,就構成內核。

如果內核形成後,生物遺體被溶蝕,再被沉積物充填,而形成的叫鑄型。

如果生物遺體內部未被充填前,遺體被溶蝕,在其所留空腔中填入沉積物,就形成外核或稱復型。

鑄型及外核均反映原物的外表特徵,與原物形狀大小相似,但不反映生物內部,尤其是其硬體內部的結構,二者的區別在於鑄型內還包有一個內核。

鑄型化石 當貝殼被沉積物掩埋並且已經形成外模和內核之後,殼質有時會全部溶解,然後又被另外某種礦物質填充,使得填充物像鑄造的模型一樣保留了原來貝殼的原形和大小,這就稱為鑄型化石[2],又名石化化石。

複合模化石 複合模化石是內模和外模重疊在一起的模鑄化石。

當貝殼埋藏在沉積物中並形成內模和外模之後,如果貝殼隨後被溶解而在圍岩內留下了空隙,而後由於岩層的壓實作用而使外模與內模重疊在了一起,就形成了複合模化石。

視頻 模鑄化石相關視頻 一起做印痕化石吧 參考文獻 ↑印模化石,化石網,2014-1-23 ↑鑄型化石,豆丁網,2012-07-09 取自"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模铸化石&oldid=1133050" 分類:350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此頁面最後編輯於2020年3月3日(週二)22:05。

個監視中的使用者 隱私政策 關於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服務條款 手機版檢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