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話經典】超越時空,放眼未來 臺灣科幻小說與現實脈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此時臺灣的科幻小說創作,雖然上個世代的作家如黃海、張系國等人依舊創作不輟,仍彷彿 ... 向鴻全,《台灣科幻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2003。
尚未登入
訂閱方案
看・這些人
帝王將相
革命家
王子
公主
皇后
歐洲名人
希特勒
拿破崙
伊莉莎白一世
臺灣
鄭成功
林獻堂
蔣經國
宋美齡
蔣介石
孫中山
中國
曹操
毛澤東
袁世凱
慈禧太后
唐太宗
行行出狀元
農民
文豪
攝影師
科學家
運動員
醫護人員
看全部分類
看・這些事
天災人禍
災難
戰爭
COVID-19
文青日常
藝術/設計
閱讀
音樂
影視/電影
生活大小事
移民/遷移
新聞/媒體
法律
飲食
科技
主義/思想
法西斯主義
轉型正義
資本主義
女性主義
政治/國際
共產黨
國民黨
伊斯蘭
納粹
神聖羅馬帝國
看全部分類
看・這世界
Asia。
亞洲
越南
泰國
韓國
日本
香港、澳門
中國
Europe。
歐洲
英國
荷蘭
希臘
義大利
德國
Americas。
美洲
墨西哥
古巴
加拿大
美國
Taiwan。
臺灣
高雄
臺南
嘉義
臺北
基隆
看全部分類
看・這時代
臺灣分期
戰後時期
日治時期
清治時期
鄭氏時期
荷西時期
英國
都鐸王朝
金雀花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
西元世紀
20世紀
19世紀
18世紀
17世紀
16世紀
中國朝代
春秋戰國
唐
魏晉南北朝
三國
秦
世界大代誌
文藝復興
冷戰
工業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看全部分類
所有分類
會員專區
專題特輯
專欄作者
所有文章
活動
影音
倒數2030
帳戶資訊
閱讀紀錄
收藏清單
關於我們
月繳方案
149TWD/月
新會員首月99元優惠
訂閱此方案
季繳方案
原價NT447
350TWD/季
淺嚐方案,閱讀故事小試身手
訂閱此方案
年繳方案
原價NT1788
1280TWD/年
限時八折1024元,慶祝新網站上線!
訂閱此方案
首頁
【人人話經典】超越時...
【人人話經典】超越時空,放眼未來──臺灣科幻小說與現實脈動
2020-12-12
同場加映:學霸陪你讀《科學怪人》
收藏
+新增分類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Line
自瑪麗雪萊於1818年發表《科學怪人》以來,科幻小說已有超過兩百年的歷史。
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科幻小說不單單只闡述對未來的想像,也與現實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有著密切關聯,使科幻小說發展出更多樣的面貌。
那麼如今科學研究、科技發展頗有成就的臺灣,科幻小說又如何反映現實?一切得從半世紀前說起。
1960年代,正值美蘇太空競賽時期,可說是人類最渴望探索太空的時代。
在時代氣氛渲染下,星際旅行題材也愈發興盛,陸續有《索拉力星》(1961)、《StarTrek》(1966)等影視、小說名作出現。
到了1968年,史丹利庫柏力克與亞瑟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漫遊》,成為劃時代的重要里程碑。
而在同年,臺灣科幻的大事件也正在發生。
張曉風發表借鑒《科學怪人》概念,以人造人與婚姻為主題的〈潘渡娜〉,張系國則結合改造人、新舊人類之爭、移居外太空等主題,撰述〈超人列傳〉、黃海受到《2001太空漫遊》啟發,書寫以太空歷險為主軸之〈航向無涯的旅程〉[1],三人開啟戰後台灣科幻創作之先聲。
從這三部的主題中,不難看出當時太空熱潮以及基因工程等先進科技,對台灣科幻小說影響實為顯著。
到了1970年代,雖然阿波羅17號在1972年為登月畫下句點,不過禮炮太空站、太空實驗室、航海家號等計劃,仍持續探索宇宙。
除此之外,積體電路的發展加速了電腦普及化,開啟資訊時代序章。
在臺灣,十大建設帶動交通運輸和工業升級,並逐漸轉型成科技大國。
國外的科幻電影、電視影集、動漫畫、翻譯小說等作品引進,使得人們對科幻有更多認識。
臺灣科幻小說在承襲舊有主題之餘,也挑戰不同題材。
黃海的《新世紀之旅》、《銀河迷航記》,除了續寫星際旅行,更加入複製人、冷凍睡眠、時空旅行等元素;張系國以夢境、優生學、政治史、轉生等多樣議題,譜出經典的《星雲組曲》、葉言都融合人類學與生化武器,寫出一紙驚悚神秘的〈高卡檔案〉;李昂、張大春、馬景賢、苦苓等文壇作家也投入科幻小說寫作,在日常與末世、宇宙與地球、人與科技間反覆辯證。
身為剛萌芽的類型文學,臺灣科幻小說在剛起步的十年間,仍處於摸索階段。
此一時期的創作者,大多是文學作家,以科學為軀殼,人文關懷為血肉,講究較為嚴謹的寫作與哲理思辨,有著濃厚的文藝色彩。
1980年代,科技突飛猛進,個人電腦、手機、隨身聽、家用遊戲機各項革命性的產品誕生,網際網路的發展也開始起步。
臺灣在1980年代,也跟上科技浪潮,電腦公司與科技大廠陸續成立,城市高樓矗立著霓虹看板,宛如《銀翼殺手》、《神經喚術士》中,極具Cyberpunk既視感的場景。
在這風起雲湧的80年代,臺灣科幻小說又呈現何種樣貌?在經歷了1960年代的初探、1970年的成長後,臺灣的科幻小說在1980年代迎來了一次高峰。
黃海成立了照明出版社,並轉向兒童科幻領域寫作,創作《大鼻國歷險記》等科幻童話,將科幻種子向下扎根;張系國亦成立知識系統出版社,甚至創辦張系國科幻小說獎與《幻象》雜誌,並連續數年出版科幻小說選,積極鼓勵科幻創作;1981年黃凡以反烏托邦與核戰為題材的《零》獲得聯合報中篇小說獎,為臺灣科幻小說一大重要成就。
葉言都將病毒、氣象預報,結合臺灣政治情勢之隱喻,發表了〈綠猴劫〉、〈迷鳥記〉、〈我愛溫諾娜〉等作品[2];許順鏜以艾西莫夫的機器人概念及定律,寫出人與機器之間邏輯與價值觀辯證的「哈姆雷特三部曲」[3]。
而葉李華在〈戲〉當中,則上演了一場潛入心靈的電腦大戰,在驚愕的轉折中帶著餘韻落幕。
在這十年當中,臺灣科幻小說因時代與創作氛圍轉變,獲得了極大突破。
1990年代,冷戰結束,民主化浪潮不斷,臺灣也在不斷高漲的民主意識中,瓦解威權,離自由更近一步。
世界隨著時間與空間障礙的消弭,迎來全球化時代。
此時臺灣的科幻小說創作,雖然上個世代的作家如黃海、張系國等人依舊創作不輟,仍彷彿隨《幻象》停刊一般陷入低潮。
不過在1990年代泡沫經濟崩壞後,仍不斷向外輸出的日本動漫畫文化成為新的養分,培育出新一代作家。
在1980年代後期嶄露頭角的林燿德,在發表〈雙星浮沉錄〉以及與黃凡合著《解謎人》之後,受到大友克洋影響,將動漫畫與本土文化結合,推出了集大成之作《時間龍》;紀大偉的《膜》,則是以網路時代的後人類為題,化用伊藤潤二《富江》,大膽嘗試生化人與酷兒文化敘事;資深動漫畫評論家洪凌,更是將科幻、魔幻、性別、太空歌劇等眾多元素融為一體,寫出史詩般的《宇宙奧狄賽》。
即使臺灣科幻創作能量稍微減弱,但聚焦主題隨著解嚴更為多元開放,擺脫上個世代的國族認同與筆法,以臺灣為主的本土化色彩漸濃。
邁入21世紀後,時代與科技變遷更加快速,網路時代已進化成雲端、AI時代,但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隱憂也隨之而來。
全球暖化、能源枯竭、貧富差距,犯罪、政治、性別、人種……等,在過去數十年間不斷累積的議題,隨著媒體、社群網路、影音網站等網路產物擴張而成為全人類共同課題。
面對新世紀的到來,臺灣科幻小說又將如何應對?在創作主題上,環境與社會議題成為新趨勢。
李鋅銅以自身在臺南的記者經歷,將其關注的土地、人文、環保等主題,付諸於以變種水母入侵作為主軸的《入侵鹿耳門》中,成為一篇驚悚科幻預言;吳明益融合雲端科技與自然關懷,書寫《苦雨之地》,獲得國際關注;伊格言描繪核電廠失控後台灣的《零地點》,在末世中對當今亂世提出質疑;李伍薰在《3.5強迫升級》中,以落魄作家柯煥之口,描述直徑3.5公分的傳送環,如何為世界帶來衝擊與改變;高翊峰把城市生活的觀察與逃避,送進了《幻艙》,又以Cyberpunk為主題,描繪了核災、後人類與AI社會的《2069》。
此外,科幻推理也開始成為顯學,木几以蒸汽龐克為主題,致敬《科學怪人》與機器人三原則的哲學思辨的《未解生死之人形》,提子墨融合科幻、懸疑、愛情、末日於一體的《浮動世界》,都是相當傑出之作。
面對新的時代,臺灣科幻小說仍不斷創新,並擺脫地域上的限制,逐漸與國際接軌,傳達作家的想像、思辨與批判。
綜觀臺灣科幻小說變遷,作家在文字中向過去致敬,在現實吸收,於未來傳達。
現實的發展,加速了世界的腳步,也豐富我們的想像,以及對科技的反思。
但即便走過半世紀,臺灣科幻仍居於小眾。
未來將呈現何種樣貌,我們不得而知,但唯一能確定的是,每個世代的作家不會停止對科學與科技的幻想,臺灣科幻薪火將不斷傳承。
同場加映:學霸陪你讀《科學怪人》
[1]後與一系列故事集結成《一○一○一年》,為台灣最早的科幻文集[2]收錄於1987年出版《海天龍戰》,2020年改版《綠猴劫》重新出版[3]收錄於2020年出版《傀儡血淚與其他故事》
參考書目
木几,《未解生死之人形》,台北:尖端,2020。
伊格言,《零地點》,台北:麥田,2013。
向鴻全,《台灣科幻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2003。
何嘉俊,〈論林燿德科幻小說《大日如來》、《時間龍》對日本動漫畫元素的轉化運用〉,《台灣文學學報》28期,頁93-118,2016。
吳明益,《苦雨之地》,台北:新經典文化,2019。
李伍薰,《3.5強迫升級》,台北:海穹文化,2016。
李鋅銅,《入侵鹿耳門》,台北:大旗,2004。
林翰昌,〈臺灣科幻全書目2009年版〉,網址:https://bit.ly/2RF5rWe
林燿德,《時間龍》,台北:釀出版,2011。
洪凌,《宇宙奧狄賽》,台北:成陽,2000。
紀大偉,《膜》,台北:聯經,2011。
高翊峰,《2069》,台北:新經典文化,2019。
高翊峰,《幻艙》,台北:寶瓶文化,2011。
張系國,《星雲組曲》,台北:知識系統,1980。
張系國,《當代科幻小說選I》,台北:知識系統,1985。
張系國,《當代科幻小說選II》,台北:知識系統,1985。
許順鏜,《傀儡血淚及其他故事》,台北:蓋亞,2020。
提子墨,《浮動世界》,台北:要有光,2020。
黃海,《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台北:五南,2007。
黃海,《銀河迷航記》,台北:知識系統,1985。
楊勝博,《幻想蔓延:戰後台灣科幻小說的空間敘事》,台北:秀威,2015。
葉李華,《時間遊戲》,台北:知識系統,1990。
葉言都,《綠猴劫(《海天龍戰32年紀念新版》)》台北:時報,2020。
本次企劃由文化部贊助執行。
文章資訊
作者
蘇庭頡
刊登專欄
人人話經典
刊登日期
2020-12-12
文章分類
說書
標籤
閱讀
科技
文豪
20世紀
相關故事
#閱讀
#科技
#文豪
#20世紀
2020-12-12
說書
【人人話經典】科技真的會毀滅人類嗎?《科學怪人》對現代社會的反思
2020-10-31
說書
【人人話經典】《科學怪人》的美麗與哀愁:瑪麗.雪萊筆下的怪物,與它背後隱藏的女性視角
人人話經典
2021-10-21
故事
納粹火咒、戰火燎及、蓄意縱火⋯⋯歷史上,焚毀圖書館的一百種方式
摧毀圖書館是一種恐怖主義。
書堪稱一種文化DNA,暗藏著整個社會的屬性和知識。
毀書無異於對該文化判重刑,比死更嚴重,簡直像文化從來不曾出現過。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灣科幻文學簡史 - 星客
迄至目前,可以數得出長期寫作的科幻作者不超過十人,張曉風雖然發表過三篇科幻小說,但她並非專業科幻作家。 ... 因此,在台灣真正數得出的長期科幻作者大概只有:倪匡、張 ...
- 2臺灣科幻小說選 - 博客來
- 3台灣戰後科幻文學的新先聲 〈五十年後寶島奇談〉 - 風傳媒
一前言對於臺灣最早的科幻文學作品,黃美娥曾考證有臺灣日治時期作家鄭坤五僅有手稿且並未公開發表過的〈火星界探險奇聞〉,該小說被視為「臺灣本土 ...
- 4世紀末到世紀初的台灣科幻(一):文學獎與科幻小說的交互作用
文/楊勝博,故事雜食者,喜歡閱讀科幻、推理與奇幻小說,影集、電影、 ... 因為,從70 年代開始,台灣科幻作家,基本上都是站在倪匡科幻的對立面, ...
- 5【人人話經典】超越時空,放眼未來 臺灣科幻小說與現實脈動
此時臺灣的科幻小說創作,雖然上個世代的作家如黃海、張系國等人依舊創作不輟,仍彷彿 ... 向鴻全,《台灣科幻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