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和“斯密悖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亞當•斯密一生中寫過兩部重要著作,一是《國富論》,二是《道德情操論》,前者奠定了現代經濟學的根基,後者成為道德哲學史上不朽的經典之作,而前書中利己主義的人性 ... 隨時查.隨時看,你的隨身圖書館已上線! 立即使用 DOI 是數位物件識別碼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簡稱, 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 每個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 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

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華藝DOI註冊中心 ( doi.airiti.com ) 。

ACI: 數據來源:AcademicCitationIndex,簡稱ACI 臺灣地區最大的引用文獻資料庫,目前收錄臺灣地區所出版的人文學、社會學領域學術期刊,穩定出刊中的期刊總量約400種,若包含已收錄但後續停刊的期刊,總期刊量超過500種,每年定期公布收錄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Factor)等指標給大眾,並可提供專家學者免費進行學術研究使用。

影響指數(ImpactFactor):某一期刊前兩年產出的論文,在統計年平均被引用的次數。

公式:(前兩年發表論文在統計年的被引用次數)÷(前兩年論文產出論文總篇數) 例如:2010年之影響係數(2011年呈現) 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15篇,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20次 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16篇,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30次 → 2010年的影響係數 =(20+30)÷(15+16)≒1.61 什麼是預刊文章? 為提供讀者最前線之學術資訊,於期刊文獻獲同意刊登後、紙本印製完成前,率先於網路線上發表之文章即為預刊文章。

預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頁次及出版日期資訊,但可藉由DOI號識別。

DOI號是文獻的數位身份證字號,不論預刊或正式出版皆不會改變,讀者可點擊DOI連結,或於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連結到文獻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預刊文章? 請使用預刊文章的線上發表日期及DOI號來引用該篇文獻。

引用範例(視不同引文格式規範可能有所差異): 作者姓名。

文章篇名。

期刊名稱。

YYYY/MM/DD線上預先發表。

doi:DOI 號 來源資料 學術月刊 2004卷11期(2004/11/01) 從社會歷史語境看中國旅游的發展流變及其特點 政治發展視野中現代政治文明間的“對話” 協調機制演進和企業組織的起源 論經濟學的道德中性與經濟學家的道德關懷-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和“斯密悖論” 《野草》別解 彌陀淨土理念:淨土宗與其他重要宗派終極信仰的共同基礎 文本感知:非體驗小說的美感形態與生成機制 胡風編輯策略中的“異端”因素 從先秦濮越文化信息解日本古代國名 長青企業:經濟學視角的分析 P39-45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訂閱目次 書目管理工具 書目匯出 加入收藏 加入購物車 E-mail給朋友 列印書目 相關連結 問題回報 購買單篇 全文下載 論經濟學的道德中性與經濟學家的道德關懷-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和“斯密悖論” MoralNeutralityofEconomicsandMoralSolicitudeofEconomists:AdamSmith'stheTheoryofMoralSentimentsand"SmithParadox" 王曙光(Shu-GuangWang) 學術月刊 ; 2004卷11期(2004/11/01) , P39-45 簡體中文 斯密悖論;道德中立;價值判斷;同情心;利己主義;Smithparadox;moralneutrality;valuejudgment;sympathy;egoism 分享到 摘要 │ 文章國際計量 摘要 〈TOP〉 亞當•斯密一生中寫過兩部重要著作,一是《國富論》,二是《道德情操論》,前者奠定了現代經濟學的根基,後者成為道德哲學史上不朽的經典之作,而前書中利己主義的人性假設和後書中人類同情心的人性假設歷來被視為斯密經濟哲學和道德哲學中互為矛盾的悖論。

本文從經濟學的價值判斷出發,探討了經濟學的道德中立姿態和經濟學家的道德關懷問題,剖析道德研究在經濟學中的科學定位,並進而由對《道德情操論》中四個關鍵詞的梳理,從斯密自身的邏輯闡釋了長期糾結學界的所謂“斯密問題”,從而達成了斯密體系中兩種看似相悖的人性假設的和諧統一,完成由“自我贊同”向“社會贊同”的過渡。

並列摘要 〈TOP〉 AdamSmithhastwoimportantworks,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Theformerhadlaidafoundationformoderneconomics,whilethelaterbecameanimmortalclassicinthehistoryofmoralphilosophy.Thehypothesisofegoisthumannatureintheformerandthehypothesisofsympathetichumannatureinthelatterhavebeenconsideredasaparadox,whichiscontradictorybetweenSmithsphilosophyofeconomyandhisphilosophyofethics.Startingfromeconomicalvaluejudgment,thisarticleprobesamoralneutralityofeconomicsandthemoralsolicitudeofeconomists,givesananatomytothescientificpositionofmoralstudiesineconomics.ByfurtherorganizingofthefourkeywordsinTheTheoryofMoralSentiments,theauthorelucidatesfromSmithsownlogictheso-calledSmithmishapwhichentanglesthescholarsforquitealongtime.Asaresult,aharmonicunityofthetwoseeminglyparadoxicalhypothesesinSmithssystemhasbeenreached,andatransitoryfromself-agreementtosocialagreementhasbeencompleted. 文章國際計量 〈TOP〉 E-mail : 文章公開取用時,將寄通知信至您填寫的信箱地址 E-mail : 購物車中已有多篇文章,請問是否要先清除,或一併加入購物車中購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