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量論略解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他把《集量論》的六門(實為六品,即現量品,為他比量品,觀喻似喻品,觀遮詮品,觀過類品)攝為四品,即為自比量品(自義比量),成立量士夫品(成量),現量品,為他 ...
釋量論略解序
法稱論師著
法尊法師譯編
序
《釋量論》,是西元七世紀印度因明學家法稱論師的一部量理論著。
據藏語系所傳法稱論師的量理著作共有七部,他繼承了因明學大師陳那菩薩的學說,並有所發展。
法稱論師的七部量理論著,一般成為因明七論,即(一)釋量論,(二)定量論,(三)正理滴論,(四)因滴論,(五)觀相屬論,(六)成他相續論,(七)諍正理論。
前三部為體,解釋陳那《集量論》的六門要義。
後四部側重解釋《集量論》部分之義。
如《因滴論》,側重解釋比量之量式因義;《觀相屬論》,側重解釋比量之量式各概念的關係、和合義及過類;《成他相續論》,側重論證他人之心理以成立唯識的道理;《諍正理論》,側重解釋為他比量,合稱為七部論釋。
並有天慧等所作若干注釋,迄今較完整地保存於藏文《丹珠爾》(論藏)之中。
《釋量論》,為七部釋論的廣論。
在西元十四世紀,宗喀巴大使在西藏創立了佛教格魯派僧侶學制之後,以拉薩格魯派(俗稱黃教)三大寺(甘丹、哲蚌、沙拉)為中心的顯教寺院,都把《釋量論》列為必修科目。
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如賈曹·達瑪仁欽(有譯為「盛寶」),克主·格蕾貝桑(有譯為「善賢」),根敦珠巴(有譯為「僧成」等,皆為《釋量論》作有注釋。
他們認為《釋量論》是研究法相,抉擇正見所必須研讀的論典,闡明了推理論證和衡量辯論正確與否所必須依據的思維規律。
《釋量論》,原為對陳那《集量論》的釋論。
他把《集量論》的六門(實為六品,即現量品,為他比量品,觀喻似喻品,觀遮詮品,觀過類品)攝為四品,即為自比量品(自義比量),成立量士夫品(成量),現量品,為他比量品(他義比量)。
法稱對《為自比量品》,自己作了注釋。
他認為分辨義理的是非,須賴於比量智,方能消弭邪智,最終獲得明辨是非的理智。
而比量智必須依靠正確的因,才能對所衡量的義理得到正確的瞭解。
他開宗以「宗法由彼因所遍,具此正因有三種,無則不生唯限此,似因則與此相違」一頌,概括敘述了正因的性相、數目所具有的有法和法的遍及關係,更指出具備此種遍及關係的唯有果因,自性因與不可得因(此譯名尚待斟酌)三種類型。
由此所謂遍及關係,不外依據客觀的因果關係和自性關係,建立對事理的表詮或遮詮。
這是立量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亦即因所必須具備的三相(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異品遍無性)。
法稱又簡約為宗法,隨遍,反遍的基礎所在。
據此,他認為沒有別立喻支的必要。
而檢查因相的正確與否,以同品有異品有,同品有異品無,同品無異品有,同品無異品無四句料簡即足。
代替了九句因。
凡此都是陳那《集量論》中,或引而未發,或發而未盡,含有批評意味的獨到之處,絕非只限於解釋原文而已。
在《成立量士夫品》中,法稱引《集量論》頌說:「歸敬為量利諸趣,示現善逝救護者,悲愍邪分別眾生,如實宣說成量理。
」前兩句頌文,攝為五義:謂成為量、利諸趣、示現、善逝、救護者。
其中《成為量》為抉擇之差別事,其餘四義為抉擇之差別法。
此依與頌文所敘次序相順而言,為流轉門;與其次序相逆而言,為還滅門。
何以要從此二門論述呢?一方面為了論證成為「量士夫」的一切智者,是遵行一定的方法逐步串習而成,以駁敵論者認為一切智為無因生;另一方面論證有由因所生之一切智,是因為見到果位自利利他圓滿,這就是先從流轉門論述的道理。
又為遮止故,從還滅門論證,以大悲心為成立「量士夫」的道理,推知以菩提心及加行圓滿證無我智慧,串習利他之行,乃為主要行為,從而又顯示了必須修持布施等六度。
總而言之,從流轉門的論述,旨在使人明了示現(佛),從何道修習而至。
從還滅門的論述,旨在使人明了最初抉擇四諦道理,方能證得功德圓滿。
如是從因圓滿到果圓滿,即自利利他皆圓滿者,才產生成為量之薄伽梵,也才是真正的「量士夫」。
對此作反覆的論證,其目的在於建立有前生後世的輪迴說,這是《釋量論》所要成立的核心命題。
在這品中,法稱還對印度順世派等認為沒有業果相續的說法,用較多的立破量式進行了批駁,以建立佛為量士夫。
在《現量品》中,論述「量」必須是新生,非虛誑的認識。
因為由它所認識的事物,唯有自相與共相,所以決定量也只有現量和比量。
現量,即現見的認識,比量,即推理比度的認識。
因為以自相為所現境之量,必是現量;以共相為所現境之量,必是比量。
既離分別又非錯亂之智,才可以叫做現量。
這分為根現量、意現量、自證現量、瑜伽現量四種。
在《為他比量品》中,旨在闡述所立量式之所以成為「真」必須具備的條件,以及似「宗、因、喻」所犯過類。
簡言之,《為自比量品》所論述的主要內容,為具三相的因,從而理解所立法。
而《為他比量品》,所抉擇的主要內容,為能立語,即通過立量形式,使人對立破得到正確的理解。
藏文文獻中,關於《釋量論》,尚有較重要的著作。
如法稱的《釋量論》第一品自注,天慧對《釋量論》的後三品釋等,以及西藏學者的不少注釋,應當全部譯出,始能窮源竟委窺其全豹。
再據以對邏輯學作比較研究,實屬重要的一項佛學研究工作。
本書譯者法尊法師,萃其一生精力,貢獻於漢藏佛典傳譯工作。
在垂暮衰病之日,猶能初步完成《釋量論》這一巨大著作的譯述,這種獻力於佛教的精神,是值得欽佩與學習的。
在法師譯傳這一著作的同時,我適擔任《藏漢大詞典》因明部分的編譯工作,每週審名定義盤根錯節之處,時想有機會能與之商榷。
沒有想到,在我前往參加大會的前夕,法師遽爾圓寂,未及最後謁見。
承佛教界同仁囑為本書作序。
淺學如我,愧何敢當。
勉就管見所及,撮述本書梗概,作為讀者研索的引線,藉志對譯者尊公的悼念之忱。
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年)元月楊化群謹序
延伸文章資訊
- 1「現量」、「比量」、「非量」的區別? -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比量在量的基礎上,其所具有的特點是,透過正確的原因,經由思考證達事物,其證達的方式並非清楚顯現境界,而是透過在心中形事物的行相—義共相而形成 ...
- 2釋量論
本書係針對新因明之創倡者陳那「集量論」而作之注釋書,全書將集量論所說之六品賅攝為四品,即:(一)為自比量品,又稱自義比量品,闡述立論者本人引生「比量智」所須 ...
- 3釋量論略解序
他把《集量論》的六門(實為六品,即現量品,為他比量品,觀喻似喻品,觀遮詮品,觀過類品)攝為四品,即為自比量品(自義比量),成立量士夫品(成量),現量品,為他 ...
- 4自义比量品 - 西园戒幢律寺
卷二自义比量品次解自义比量品。分二:一立自宗,二破异执。 初又分二:一、总说比量,二、别说自义比量。 今一、总说比量:言“比量二”.
- 5聖地文化影音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