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飛(?-221年),字益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亦是劉備的主要親信之一,與關羽並稱「萬人敵」。

張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張飛宜都太守車騎將軍、假節、領司隸校尉、西鄉侯國家東漢→蜀漢時代東漢→三國主君劉備姓張姓名飛字益德封爵新亭侯→西鄉侯封地新亭→西鄉縣出生不詳東漢河北涿州(今河北省涿州)逝世蜀漢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蜀漢益州閬中(今四川省閬中市)諡號桓侯靈應王(前蜀加封)武義忠顯英烈靈惠助順王(元朝加封)。

墓葬張桓侯廟(頭顱)張桓侯祠(身體) 親屬 妻 夏侯氏 子 張苞西鄉侯張紹 女 敬哀皇后張皇后 其他親屬 孫:張遵 張飛正體字張飛簡化字张飞標音官話(現代標準漢語)- 漢語拼音ZhāngFēi- 威妥瑪拼音Chang1Fei1- 國際音標[tʂɑ́ŋ féɪ]閩語- 白話字TiunHui- 台語羅馬字拼音TiunnHui粵語- 粵拼Zoeng1Fei1- 耶魯拼音JēungFēi 張飛(?-221年),字益德[1][注1],東漢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亦是劉備的主要親信之一,與關羽並稱「萬人敵」[2]。

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遇刺身亡,蜀漢追諡桓侯,是為西鄉桓侯。

元朝加封為武義忠顯英烈靈惠助順王[3]。

陳壽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將張飛與關羽、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中又將該五人並稱「五虎上將」,隨著民間劇目的發展,便廣為世人所知。

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粗獷剛烈好酒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於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目次 1生平 1.1早年經歷 1.2據水斷橋 1.3奪取荊益 1.4東征遇害 2追封 3人物 4家庭 4.1妻 4.2子女 4.3孫 5評價 5.1時人評價 5.2後人評價 5.3軼聞 6民間藝術 6.1三國演義 6.2墓葬及信仰 6.3表字 6.4工書畫 6.5饅頭 6.6坐騎 6.7影視 6.8遊戲 6.9動漫作品 6.10戲曲 6.11飲食 7注釋 8參考資料 9外部連結 生平[編輯] 早年經歷[編輯]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與關羽在涿郡跟隨劉備起兵,隨從周旋,不避艱險。

關羽年長張飛數歲,張飛事之如兄。

劉備領平原相,關羽、張飛皆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漢獻帝興平元(194)年,劉備領徐州牧,以張飛為司馬。

建安元年(196年),左將軍袁術不忿劉備據有徐州,自淮南來攻,兩軍在盱眙、淮陰相持,張飛留守下邳。

下邳相曹豹與張飛不和,勾結當時正寄寓在徐州的奮武將軍呂布襲取下邳。

張飛殺曹豹,引起丹楊兵叛變,中郎將許耽開門引呂布入城。

劉備將士在前方聽說家屬被俘,軍無戰心,不得已而投降呂布。

[4]呂布將劉備安置在小沛,而劉備兵力逐漸恢復到萬餘人,引起呂布警覺,於是再次進攻劉備,劉備西奔司空曹操。

曹操表薦劉備為豫州牧,讓他繼續在小沛牽制呂布。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東征,消滅呂布,表薦劉備為左將軍,關羽、張飛為中郎將。

[5]劉備與車騎將軍董承等受漢獻帝衣帶詔,密謀誅殺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僭號稱帝的袁術因為勢力衰弱,打算北投堂兄大將軍袁紹,劉備主動請纓去徐州截擊袁術,會袁術病死,所部依附廬江太守劉勛。

於是劉備在下邳殺死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身還小沛。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東征,劉備戰敗,北投袁紹,關羽被俘,後逃歸劉備。

史書並未記載張飛是否曾與劉備失散或重聚,只知同年張飛在譙郡遇到曹操大將夏侯淵的侄女並納為妻室。

[6]曹操隨後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

據水斷橋[編輯] 日本浮世繪里的張飛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劉表,會劉表病死,少子劉琮投降曹操。

劉備自樊城經襄陽南下江陵,諸葛亮勸劉備襲取襄陽,被劉備拒絕。

曹操抵達襄陽,聽說劉備已經南下,立即派出曹純率領五千精騎追擊,一日一夜追出三百餘里,在當陽長坂坡追上劉備,劉備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亡。

張飛奉命率二十騎斷後,趙雲則保護甘夫人和阿斗慢行。

張飛依仗地勢,據水斷橋,嗔目橫矛,咆哮道:「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我就是張益德,放馬過來決一死戰!)」,吼聲震天。

因張飛素有勇名,敵軍內無人敢於向前,劉備等人得以順利撤退至漢津[7],與關羽船隊會合,然後抵達夏口,會合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

劉備以諸葛亮為使,聯合割據江東的討虜將軍孫權,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曹操留行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於江陵,使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然後北還。

赤壁之戰中,劉備、關羽、張飛的戰鬥力給討虜將軍帳下左部督周瑜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之後給孫權的上書中稱「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8];然而早在赤壁之戰前,曹操的謀士奮武將軍程昱就已經盛稱「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了。

[9] 奪取荊益[編輯] 赤壁之戰後,劉備南征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皆降。

江陵之戰時由於吳將周瑜圍困江陵日緊,而關羽又斷絕北道,曹仁、徐晃放棄江陵突圍。

當時劉備派張飛率領一千人追隨周瑜作戰,換來周瑜兩千人馬跟隨關羽用來堵截曹仁後方[10]。

戰後劉備封拜元勛,以關羽為蕩寇將軍、襄陽太守,張飛為征虜將軍、宜都太守,封新亭侯,其間宜都實為孫權勢力範圍,所以張飛只是可能駐於江北或劉備大本營公安而已。

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趙雲為牙門將軍。

建安十五年(210年),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周瑜病死,孫權為減輕軍事壓力,採納贊軍校尉魯肅的建議,將江陵轉讓劉備,張飛轉任南郡太守。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受益州牧劉璋之邀入蜀,幫其消滅割據漢中的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張魯。

劉備北駐葭萌,次年與劉璋反目,召諸葛亮、張飛等夾攻益州。

張飛溯流西上,所向披靡,在江州生擒巴郡太守嚴顏。

張飛叱責嚴顏:「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嚴顏回答:「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張飛大怒,命左右牽去砍頭,嚴顏臉色不變,說:「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張飛大為欽佩,於是釋放嚴顏,待為上賓。

張飛隨後從墊江西上,與劉璋領帳下司馬張裔戰於德陽,張裔敗退,張飛追至成都,與劉備會合。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投降,益州平定。

[11]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索要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許,孫權便自行委任官吏,遭關羽全部驅逐。

孫權大怒,遣廬江太守、偏將軍呂蒙督兩萬人攻取三郡,使漢昌太守、橫江將軍魯肅率萬人在巴丘牽制關羽,自己則在陸口調度諸軍。

劉備率五萬人到公安,遣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

兩軍尚未開戰,魏公曹操已經攻占漢中,張魯南逃巴中。

劉備急忙與孫權議和,轉讓長沙、桂陽,孫權返還零陵。

劉備回到江州,遣護軍、偏將軍黃權率兵救援張魯,而張魯已經投降曹操。

曹操北還,留征西將軍夏侯淵、平狄將軍張郃守漢中,張郃則不斷從巴西擄掠百姓,強迫遷徙到漢中。

劉備於是以張飛領巴西太守,命其進兵宕渠,在巴西之戰中擊退張郃。

當時兩軍相持五十餘日,張飛率精兵萬餘人從小道進攻張郃,山道狹窄,首尾不能相救,張郃大敗,僅帶十餘人棄馬爬山逃回漢中。

[12]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進攻漢中,分遣張飛、平西將軍馬超、將軍吳蘭等攻取武都。

曹操遣都護將軍曹洪救援。

張飛揚言要截斷曹洪後路,騎都尉曹休指出此是疑兵之計,勸說曹洪立即進攻吳蘭,即大敗吳蘭[13],張飛、馬超退回漢中,吳蘭被陰平氐人強端殺害。

[14]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定軍山與夏侯淵對峙,討虜將軍黃忠推鋒必進,陣斬夏侯淵。

魏王曹操自長安來援,劉備拒不出戰,曹操將士逃亡日益增多,不得不放棄漢中。

[15]劉備隨即在漢中自稱大司馬、漢中王,以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馬超為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假節[16];黃忠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不久,關羽北伐曹操,而孫權偷襲南郡,關羽撤軍,所部潰散,在臨沮被孫權擒獲,獻首曹操。

東征遇害[編輯] 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劉備稱帝,改元章武。

策諸葛亮為丞相,假節錄尚書事;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

[17] 張飛素來善待士人而不體恤兵士,劉備時常告誡他:「你對手下士卒刑罰過重,經常鞭打他們,又把他們留在身邊侍奉你,這樣做日後必成禍患。

」張飛聽過後仍不悔改。

不久,劉備出兵東征吳王孫權以報關羽之仇,命張飛率萬人自閬中至江州會合。

臨出發前,張飛被帳下將領張達、范彊殺害,兩人帶其首級東奔孫權。

張飛營中都督立即表報劉備,劉備聽說是張飛營都督上表,就猜到張飛已經死了,嘆息說:「噫!飛死矣。

」傷心欲絕。

[18] 追封[編輯] 京劇裡的張飛(正中) 蜀漢景耀三年(260年),追諡關羽「壯繆侯」,張飛「桓侯」,馬超「威侯」,黃忠「剛侯」;追賜軍師中郎將龐統關內侯爵位,諡「靖侯」。

前蜀天漢元年(917年)(其時前蜀改國號為漢)正月,封張飛為靈應王。

元順帝至元六年(1340年),加封張飛為武義忠顯英烈靈惠助順王。

清代嘉慶帝將「閬中張飛祠」列入「四川省春秋祀典」,成為官方祭祀的大神。

人物[編輯] 頤和園長廊彩繪:卒為帳下范疆、張達所刺殺。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敵,為世之虎臣,羽報效曹操、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皆以短取敗,屬世之常道。

劉備曾勸告張飛道:「卿刑殺旣過差,又日鞭檛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你刑罰殺戮太過度,又常日鞭韃健兒,卻又置他們於左右,這是取禍之道呀。

)」卒為帳下范彊、張達所刺殺。

與關羽不同的是,關羽重視武人、輕視士大夫;張飛輕視武人,喜愛結交士大夫。

家庭[編輯] 妻[編輯] 夏侯氏:為夏侯淵侄女,夏侯霸堂妹[19]。

夏侯氏在十三、四歲時出外砍柴,被張飛擄走,張飛認為她是良家婦女,遂納為妻室。

生有兩女,其長女為劉禪皇后[6]。

子女[編輯] 張苞:張飛長子,早逝,但有一子張遵。

《三國演義》中虛構其參與諸葛亮北伐,墜崖傷重而亡。

張紹:張飛次子,官至侍中、尚書僕射。

敬哀張皇后:張飛長女,蜀漢章武元年(221)納為太子妃,建興元年(223)立為皇后,建興十五年(237)薨。

張皇后:敬哀皇后之妹,建興十五年(237)入為貴人,延熙元年(238)立為皇后。

蜀漢滅亡後,隨劉禪東遷洛陽,稱「安樂公夫人」。

孫[編輯] 張遵:張苞之子,官至尚書。

隨都護、衛將軍諸葛瞻與征西將軍鄧艾戰於綿竹,臨陣歿。

評價[編輯] 時人評價[編輯] 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

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劉備:「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以君忠毅,侔蹤召虎,名宣遐邇,故特顯命,高墉進爵,兼司於京。

其誕將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稱朕意焉。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傅幹:「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楊戲:「關羽、張飛,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

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

交待無禮,並致姦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劉巴:「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諸葛亮謂巴曰:「張飛雖實武人,敬慕足下。

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郭嘉:「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

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程昱:「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董昭:「劉備勇而志大,關羽、張飛為之羽翼,恐備之心未可得論也!」(《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劉曄:「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

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

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

今不取,必為後憂。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袁准:「張飛、關羽與劉備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 後人評價[編輯] 「值天下大亂,(劉)遐為塢主,每擊賊,率壯士陷堅摧鋒,冀方比之張飛、關羽。

」(《晉書·劉遐傳》) 「(閻)負、(梁)殊曰:『驍勇多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萬人之敵者,則前將軍新興王飛,建切將軍鄧羌,立忠將軍彭越,安遠將軍范俱難,建武將軍徐盛。

』」(《晉書·苻生載記》) 「李庠,字玄序,特第三弟也。

少以烈氣聞。

趙廞深器之,與論兵法,無不稱善,每謂所親曰:『李玄序蓋亦一時之關、張也。

』」(《晉書·李特載記》) 「傉檀曰:『吾今新牧貴州,懷遠安邇之略,為之若何?』(宗)敞曰:『涼土雖弊,形勝之地,道由人弘,實在殿下。

段懿、孟禕,武威之宿望;辛晁、彭敏,秦、隴之冠冕;斐敏、馬輔,中州之令族;張昶,涼國之舊胤;趙昌、張穆、邊憲、文齊、楊班、梁崧、趙昌,武同飛、羽。

』」(《晉書·禿髮傉檀載記》) 李暠:「詠群豪之高軌,嘉關張之飄傑,誓報曹而歸劉,何義勇之超出!據斷橋而橫矛,亦雄姿之壯發。

」(《晉書·列傳第五十七》) 「史臣曰:『長孫肥結髮內侍,雄烈知名,軍鋒所指,罔不奔散,關、張萬人之敵,未足多也。

』」(《魏書·長孫肥傳》) 「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

」(《魏書·楊大眼傳》) 「賊以延伯眾少,開營競追,眾過十倍,臨水逼蹙。

(蕭)寶夤親觀之,懼有虧損。

延伯不與其戰,身自殿後,抽眾東渡,轉運如神,須臾濟盡,徐乃自渡。

賊徒奪氣,相率還營。

寶夤大悅,謂官屬曰:『崔公,古之關、張也。

今年何患不制賊!』」(《魏書·崔延伯傳》) 「薛彤、(高)進之並道濟腹心,有勇力,時以比關羽、張飛。

』」(《宋書·檀道濟傳》) 「朱異之徒,積受金貝,遂使咸稱胡、趙,比昔關、張,誣掩天聽,謂為真實。

」(《粱書·列傳第五十》) 「又有西域胡,妙於弓矢,弦無虛發,眾軍尤憚之。

及將戰,(吳)明徹謂摩訶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有關、張之名,可斬顏良矣。

』摩訶曰:『願示其形狀,當為公取之。

』明徹乃召降人有識胡者,雲胡著絳衣,樺皮裝弓,兩端骨弭。

明徹遣人覘伺,知胡在陣,乃自酌酒以飲摩訶。

摩訶飲訖,馳馬沖齊軍,胡挺身出陣前十餘步,彀弓未發,摩訶遙擲銑鋧,正中其額,應手而仆。

」(《陳書·蕭摩訶傳》) 「武人略陽垣歷生、襄陽蔡道貴,拳勇秀出,當時以比關羽、張飛。

」(《南史·文惠太子傳》) 「(從弟京杲)後從李光弼出井陘,督趫盪先驅,戰嘉山尤力,(唐)肅宗異之,召見曰:『黥、彭、關、張之流乎!』」(《新唐書·辛雲京傳》) 「金將時全、合連、孛術魯答哥率細軍及眾軍三道渡淮,涉以合連善戰,乃命張惠當之。

惠,金驍將,所謂『賽張飛』者,既歸宋,金人殺其妻,所部花帽軍,有紀律,它軍不及也。

惠率諸軍出戰,自辰至酉,金人大敗,答哥溺死,陷失太半,細軍喪者幾二千。

」(《宋史·賈涉傳》) 「齊孫臏晏嬰、晉程嬰公孫杵臼、燕樂毅、漢曹參陳平韓信周亞夫衛青霍去病霍光、蜀昭烈帝關羽張飛諸葛亮、唐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李靖李績尉遲恭渾瑊段秀實等,皆勛德高邁,為當時之冠。

」(《宋史·志第五十八·禮八》) 「關羽則為仇國所禽,張飛則遭帳下所害。

凡此名將,悉皆人雄。

」(《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 「關張比疆治,將相俱和同。

」(《梁父吟》) 「將作大匠、屯騎校尉朝那侯青,武邑人也。

機巧有算略,驍勇善騎射,所在先登陷陳。

慕容俊擬之張飛。

」(《十六國春秋·前燕錄》) 「楚、漢未分,絳、灌所以宣力;曹、劉競逐,關、張所以立名。

然則名立資草昧之初,力宣候經輪之會,攀附鱗翼,世有之矣。

」(《隋書·列傳第二十九》) 「公結髮戎旅,妙善孫吳。

如雲如鳥之形,因山背水之勢,莫不深明權變,躬先士卒。

雙鞬並帶,二戟兼提。

滕灌之驍雄,關張之勇扞,復見於茲矣。

」(《大周使持節少傅大將軍大都督恆夏靈銀長五州諸軍事恆州刺史普安壯公墓志銘》) 「爾久從征伐甚有戰功語其威名乃關張之比也。

」(《冊府元龜·誡勵》) 「衛尉卿兼檢校左金吾衛大將軍涼國公李延昌,克樹勛庸,遍該韜略,關張萬人之敵,勇不顧身;程李二將之名,忠於衛主。

」(《冊府元龜·備御》) 「蜀之乃祖乃父,或士或人,而皆內稟忠貞,外資驍果,武負關張之氣,文傳揚馬之風,迎大駕以涉岷峨,合諸軍而定關輔忠氣冠乎日月,勳業著乎山河,凡在幽遐,皆所傳達。

」(《冊府元龜·傳檄》) 「關羽、張飛,爪牙悉標於西廡。

威生戶牖,武耀庭除。

」(《蜀先主廟記》) 「乃若關雲長、張益德,雖曰萬人之敵,而程昱等輩奇之,然功業之著見者蓋鮮矣。

」(《十先生奧論注》) 「楚、漢未分,絳、灌所以宣力;曹、劉競逐,關、張所以立名。

然則名立資草昧之初,力宣候經輪之會,攀附鱗翼,世有之矣。

」(《隋書·列傳第二十九》) 「大周天授元年,拜公為鎮軍大將軍,行左豹韜衛大將軍。

□壇受策,禮逾韓信;野戰頻勝,事逸張飛。

」(《大周故鎮軍大將軍高君墓志銘並序》) 張輔:「張飛關羽,皆人傑也。

」(《名士優劣論》) 葛洪:「咸謂勇力絕倫者,則上將之器;洽聞治亂者,則三九之才也。

然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而皆喪元辱主,授首非所。

」 石重貴評張彥澤:「猛若關張,氣吞荊聶,薦膺委寄,每著勤勞。

鳴鏑離弦,既得吟猿之妙;青萍出匣,久彰斷兕之名。

營陣之間,皆推果毅。

」(《親征契丹命將制》) 常璩:「初,飛勇冠三軍,與關羽俱稱萬人之敵。

羽善待小人而驕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是以皆敗。

」(《華陽國志·劉先主志》) 崔鴻:「劉淵別將劉翼,驍勇過人,能一手舉殿柱,跳過平陽門,時人擬之關張。

」(《十六國春秋》) 庾信:「昔者受律赤符,韓信當千里,治兵白帝。

張飛擬萬人,皆比於今日,公之謂也。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銘》) 王勃:「以先主之寬仁得眾,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諸葛孔明管、樂之儔,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幾有濟矣。

」(《三國論》) 李德裕:「忻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李丕,幼而倜儻,長負不羈,才耀奇而穎出,智釋結而解,禦侮是寄,益德冠於三軍,騷動得人,劇孟雄於一敵。

」(《授李丕汾州刺史制》);「蜀先主與關羽、張飛同臥起,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

皆用此道,故能成功。

夫御英傑,使猛將,與見道德之人,接方正之士不同也,不可以繁禮飾貌,以浮辭足言,宜洞開胸懷,令見肝肺。

氣懾其勇,恩結其心,雖踞洗召之,不為薄矣。

祿山,夷狄之譎詐者也,非將門英豪,草萊奇傑,其戰鬥之氣,擊刺之才,去關、張遠矣!」(《英傑論》) 殷堯藩:「威名垂萬古,勇力冠當時。

回首三分國,何人賦黍離。

」(《張飛廟》) 徐夤:「雖倚關張敵萬夫,豈勝恩信作良圖。

能均漢祚三分業,不負荊州六尺孤。

綠水有魚賢已得,青桑如蓋瑞先符。

君王幸是中山後,建國如何號蜀都。

」(《蜀》) 杜甫:「孰與關張並,功臨耿鄧親。

應天才不小,得士契無鄰。

」(《謁先主廟》) 李亨:「自凶狂構禍,區宇未寧,蘊忠貞以立身,資義勇而成務。

加其識度宏遠,謀略沖深。

張飛乃萬人之敵,卻縠是三軍之帥。

」(《命郭子儀充東京畿等道元帥詔》) 楊炯:「攻城野戰,張飛、關羽;奇策密謀,荀攸、賈詡。

」(《瀘川都督王湛神道碑》)、「陶公相宅,郭璞占墳。

麵丹鳳而背元龜,兆青烏而徵白馬。

三百篇之後,卜筮何從?二千石之榮,子孫無替。

長男仁叡、男中仁楷、少男仁護、仁昉等,或體窮三變,藩、陸不足以昇堂;或力敵萬夫、關、張不足以扶轂。

」(《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 唐僖宗:「前左武軍大將軍宋皓,負關張勇智,有韓白英雄,累著戰功,再居環衛。

」(《討王郢詔》) 陳淵:「當時先主得關張,能使西川弱勝強。

」(《默堂集·卷九》) 張士貴:「乃絳州義軍都頭目薛懷玉也。

此人勇若關張,智同伊尹,堪當大用。

」(《薛仁貴征遼事略》) 貫休:「龔遂劉寬同煦嫗,張飛關羽太驅馳。

」(《賀鄭使君》) 岑參:「虜騎無數來,見君不敢當。

漢將小衛霍,蜀將凌關張。

」(《東歸留題太常徐卿草堂》) 趙蕤:「(虞世南)曰:彼孔明者,命世之奇才,伊呂之儔匹,臣主同心,魚水為譬,但以國小兵弱,斗絕一隅,支對二方,抗衡上國;若使與曹公易地而處,騁其長算,肆關、張之武,盡諸葛之文,則霸王之業成矣。

」(《長短經》) 王鎔:「早綰父兵,夙知軍志。

張飛之敵,每說無前。

魏萬之名,咸言必大。

」(《薦王師範表》) 張說:「思齊忠壯而異材,求之古人,張飛、許褚等也。

」(《舉陳光乘等表》) 崔致遠:「然必願劍拂狼星,旗迎聖日,終繼張飛之拒後,不慚聶叔之致師。

」;「軍名定難,雅稱關張之聲;縣號宜君,克符堯舜之德。

」(《賀殺黃巢賊徒狀》);「斯乃司徒相公鏡於心而寬兮綽兮,枰於事而無偏無黨,網羅雋彥,籠罩驍雄,於儒則沈謝呈才,於武則關張效力。

」(《初投獻太尉啟》);「所謂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絳灌亦一時俊傑,關張非累世勛庸,鏤姓名於金鼎玉鍾,飾儀形於雲台煙閣,永言盡美,孰敢爭先?」(《徐州時溥司空·第二》) 桑叔文:「漢有汲黯,當朝為之正色。

若非功高衛霍,名比關張,孰能有此榮貴。

」(《唐故淮南節度討擊副使光祿大夫試殿中監兼泗州長史上柱國北平縣開國伯田府君墓志銘》) 徐鉉:「唐室崩離,諸侯角逐。

吳武王奮桓文之舉,我先君效關張之用。

摧(生字「亠凶」,即腦字無月)略地,所向無前。

功加於時,慶鍾於後。

」(《洪州豐城縣李司空碑文》) 孔平仲:「狄青字漢臣。

元昊叛,屢將兵出戰,四年間大小二十五陣,八中流矢,人呼『狄天使』,上觀其儀表曰:『朕之關張。

』」(《孔氏談苑》) 曹勛:「帝謂關張勇,氣吞豺虎群。

忠誠昭白日,始卒翊明君。

滅沿台躔耀,哀榮鳳口墳。

傳家有賢嗣,淚血入江雲。

」(《楊和王挽章五首》) 曾鞏:「侯以智勇為將,號萬人敵。

當蜀之初,與魏將張郃相距於此,能破敵軍,以安此土,可謂功施於人矣。

其歿也,又能澤而賜之,則其食於閬人不得而廢也,豈非宜哉?。

」(《元豐類稿·閬州張侯廟記》) 岳飛:「一死何足道,要使後世書策知有岳飛之名,與關張輩功烈相仿佛耳。

」(《金駝續編·卷二十八》) 陳子微:「廈傾木不支,鼎重足先折。

關張不終身,儀秦亦無舌。

」(《本堂集·卷二十九》) 劉知幾:「關張以傲誕為將,桑霍以滿盈居職。

」(《思慎賦》) 員興宗:「吾鄉所遣騎,乃探騎耳。

豈人人關張乎!」(《九華集·卷二十四》) 綦崇禮:「以頗牧之才,關張之勇,盡護諸將,獨殿一方,鏖兵苦戰,則大敵為殱,據險守堅,則嚴師莫犯。

」(《北海集·卷十一》) 李廌:「駢英雄則關張奮其武,登雋良則龐蔣善其職。

」(《濟南集·卷五》) 黃履翁:「古之烈士才略,則向寵、柳渾、蔡道貴、鮑昭。

或曉暢軍事,料敵萬里;或勇比關張,或治績顯太原。

」(《古今源流至論·別集卷四》) 汪藻:「決勝重圍,飛、羽有萬人之敵。

」(《浮溪集·韓世忠除兩鎮節度使制》) 楊萬里:「過威則離,張飛是也。

過強則驕,李光弼是也。

」(《誠齊易傳》) 徐夢莘:「(張)仲寶字子賢,有膂力,時人謂之小張飛子。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二》) 賈似道:「要知斗處關張勇,頭小牙長體似金。

」(《促織經·琵琶翅》) 陸游:「顏良文丑知何益,關羽張飛死可傷。

等是人間號驍將,太山寧比一毫芒。

」(《讀史》) 葉適:「(耿)豪雖凶粗不足取,而以關張比之,則又其細爾。

」(《習學記言·卷三十五》) 樓鑰:「荊門多古跡,義勇之士服習教法,持利兵以賈勇。

望高陽之長阪,其亦有慕張益徳之橫矛拒敵者乎!」(《荊門軍義勇甲仗庫記》) 蕭常:「羽飛萬人之敵勇有餘,而不知跡其行事。

皆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少恩,此其所以敗也。

」(《續後漢書》) 劉克莊:「骨已朽黃泉下,傳猶列青史中。

猛朴時來宰相,關張運去英雄。

」(《即事六言四首》) 陳元靚:「漢失其鹿,三分鼎峙。

爰佐昭烈,實惟車騎。

敵萬人,兵行九地。

睠是雄材,霸王之器。

」(《事林廣記後集》) 郝經:「羽、飛昭烈啑血起義,夙定君臣之分,期復漢室,百折興王。

闞如兩虎嘯風從龍,夾之以飛,雄猛震一世,號稱萬人敵。

羽報效於操,致書而去,飛瞋目橫矛,而與操決。

矯轎義烈,上通於天,漢於是乎不亡。

」(《續後漢書·卷十六》) 祖無擇:「蜀之諸將,惟飛最雄。

」(祖龍圖·《據水斷橋賦》) 馮夢龍:「釋嚴顏,誨馬超,都是細心作用,後世目飛為粗人,大枉。

」(《智囊•上智部•見大卷•030張飛》) 清代趙翼的《廿二史劄記》卷七關張之勇的部份,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羽、或關張用作皆為勇將代名詞的資料,並且認為「漢以後稱勇者必推關張」。

盧弼:「張飛屯固山,曹洪破吳蘭,飛退走。

是飛雖勇猛,亦時為強敵所敗也。

」(《三國志集解》) 軼聞[編輯] 南朝·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朱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蜀大將也』。

後被范強所殺,將此刀入於吳。

」此事純屬無稽之談,張飛封新亭侯時尚在荊州,身未嘗入蜀,何以便稱「蜀大將」?即身在蜀,亦當稱「漢將軍飛」。

民間藝術[編輯] 三國演義[編輯] 清代安順地戲面具張飛像 小說《三國演義》總成過往小說、戲曲、話本及民間傳說中張飛的故事,和史書中的張飛事蹟有所出入,如怒鞭督郵者實為劉備;長坂大哮嚇死夏侯傑是誇張手法;以至數戰呂布、古城聚義、獨取武陵、大戰馬超、使用蛇矛、身高樣貌,甚至張飛字「翼德」等都是虛構。

墓葬及信仰[編輯] 傳說張飛頭顱葬於重慶雲陽張桓侯廟(張飛廟),軀體葬於四川閬中張桓侯祠(漢桓侯祠)。

此外主祀寺廟尚有四川自貢桓侯宮、台灣台中市東興市場福興宮等,副祀寺廟則有四川成都武侯祠、台灣台北市北投行天宮、新北市三峽行修宮、桃園市大溪劉備廟等。

表字[編輯] 很多人誤以為張飛字翼德,以為這才跟飛字相協。

其實「益」是通假「鷁」,一種會飛的水鳥。

另外陳壽在《三國志》記載其表字「益德」有兩處,裴松之注亦有兩處,應為事實。

[20]近代學者任乃強注《華陽國志》亦認同此說[21]。

工書畫[編輯] 民間流傳張飛善書畫、善畫仕女圖,例如明《畫髓元詮》載:「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清《歷代畫徵錄》載:「張飛,涿州人,善畫美人」等,更有「三弟(張飛)畫美人,二哥(關羽)補竹」之說。

相關說法最早出自明朝人的筆記[22],並有一份查無原蹟的石刻拓文傳世。

由於明朝上離漢朝已遠,史料不見於唐宋,而明人偽作之風又盛,缺乏實證下史家對此說多持否定態度,卻成為漫畫家、小說家熱衷的題材。

饅頭[編輯] 張飛帶兵征劉璋時製造。

又有一說,饅頭乃出自三國蜀漢諸葛亮[23]。

當時諸葛亮率軍南渡瀘水以討孟獲。

根據當地的習俗,大軍渡江之前必須以人頭祭祀河神。

諸葛亮遂命人以白麵裹肉蒸熟,代替人頭投入江中。

諸葛亮將其命名為「瞞頭」,即欺瞞河神之假頭之意。

另一說命名為「蠻頭」,蠻人之頭之意。

[24] 坐騎[編輯] 早在北宋·葉廷珪的《海錄碎事》中就記載張飛的馬名為「豹月烏」(《三國志補注》中亦有引用,稱出自《彙苑》[25])。

在許多明代文人的私人筆記著作中,曾提及張飛的坐騎名為「玉追」,而且還根據「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的句式,而傳有「人中有張飛,馬中有玉追」一語[26];據古時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習俗,「玉追」很有可能是「烏騅」(黑色的馬)音誤而成。

另外,在舊版小說中,張飛坐騎則為「閉月烏」。

影視[編輯] 《桃園三結義》(1968年,(台灣國益影業公司電影):由趙群飾演 《三國春秋》(1976年,麗的電視本港台電視劇):由郭峰飾演 《關公》(1992年,浙江華策影視電視劇):由王為念飾演 《三國演義》(1992年,中國中央電視台電視劇):由李靖飛飾演 《貂蟬》(2002年,陳家林執導電視劇):由李靖飛飾演 《三國英雄傳之關公》(1996年,中華電視公司電視劇):由崔浩然飾演 《超時空要愛》(1998年,黎大煒執導電影):由李綺虹飾演的Gigi,在跨越時空回到古代三國後化身張飛。

《呂布與貂蟬》(2001年,陳凱歌執導電視劇):由寇占文飾演 《武聖關公》(2004年,鄭克洪執導電視劇):由張友齡飾演 《見龍卸甲》(2008年,李仁港執導電影):由陳之輝飾演 《赤壁》(2008年,吳宇森執導電影):由臧金生飾演 《終極三國》(2009年,台灣八大電視劇):由博焱飾演 《越光寶盒》(2010年,劉鎮偉執導電影):由樊少皇飾演 《三國》(2010年,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製作中心電視劇):由康凱飾演 《回到三國》(2012年,無綫電視電視劇):由曾偉權飾演 《曹操》(2014年,胡玫執導電視劇):由李龍飾演 《武神趙子龍》(2016年,國建勇執導電視劇):由朱來成飾演 《終極三國》(2017年,中國優酷網路劇):由金中西飾演 《新解釋·三國志》(2020年,福田雄一執導電影):由高橋努飾演 《真·三國無雙》(2021年,周顯揚執導電影):由張建聲飾演 遊戲[編輯] 真三國無雙系列由掛川裕彥配音 吞食天地II赤壁之戰 三國戰紀 王者榮耀 神魔之塔(TowerofSaviors) 全軍破敵:三國 動漫作品[編輯] 張飛審瓜 《三國志》 《三國演義》 《三國志》(橫山光輝) 《天地吞食》(本宮宏志) 《蒼天航路》(王欣太) 《火鳳燎原》(陳某)、火鳳燎原外傳小說《翼德》(王貽興):設定為著名的桃園畫家,曾以繪畫之名畫製地圖,在諸葛亮出山前為劉備軍軍師,以「有勇無謀」見稱。

《幻想三國誌-天元靈心記-》 戲曲[編輯] 頤和園長廊彩繪:張飛夜戰馬超 中國傳統戲曲中張飛的角色,以《三國演義》的描寫而創作,臉譜勾成黑十字門蝴蝶臉。

蝴蝶有張「飛」、「翼」德之意。

而不同場合,張飛臉譜可以勾畫出笑面或是怒面;同時張飛的臉譜為黑臉而有豹頭環眼之態,加上大髯口,表現其兇猛、驍勇之相。

飲食[編輯] 張飛牛肉起源於四川閬中,當地回族群眾喜食牛羊肉,因牛肉熏制後呈外表黑色,內里紅色,故冠以張飛「面黑心紅」之形象而得名。

張飛豆乾起源於四川閬中,張飛鎮守閬中時,見閬苑山清水秀盛產一種米黃豆,遂用此豆加山泉製作豆乾,結果其味更佳。

此法後流傳於民間,製作的豆乾成為川北一絕,老百姓因感念張飛,便將此豆乾稱為張飛豆乾。

——豆乾口味獨特,色香味俱全。

張飛板麵起源於河南新野,在傳統的工藝上,通過精加工、揉條摔板的麵厚薄均勻,炸炒燜燉佐料而成。

注釋[編輯] ^(清毛綸、毛宗崗父子評改《三國演義》將字改為翼德,明嘉靖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萬曆金陵周曰校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萬曆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等都維持「益德」),很多人誤以為張飛表字「翼德」,以為「翼」才跟「飛」字相協。

但其實「益」是「鷁」的通假字,「鷁」是一種會飛的水鳥。

按《古人名字解詁》,第163頁說明:「張飛,字益德。

《春秋·僖公十六年》:「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

」杜預註:「鷁,水鳥,高飛遇風而退。

」 益,通假為「鷁」,以應「飛」字。

小說家不明古音,以為「益」與「飛」不協,故改「益」為「翼」。

《漢書·司馬相如傳》:「怠而後游於清池,浮文鷁,揚旌枻,張翠帷,建羽蓋。

」《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此遁於水也。

」《後漢書·馬融列傳》:「水禽鴻鵠,鴛鴦、鷗、鷖,鶬鴰、鸕、鷁,鷺、鴈、鷿輟,乃安斯寢,戢翮其涯。

」《易林》:「鷁飛中退,舉事不進,眾人亂潰。

」 參考資料[編輯]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關羽傳〉、〈法正傳〉均作益德,《三國志•魏書》〈呂布傳〉注引《英雄記》,《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引《吳錄》亦作益德 ^《三國志·魏書六·程郭董劉蔣劉傳》:昱料之曰:「...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

」 ^《新元史.卷87》封微子爲仁靖公,箕子爲仁獻公,比干爲仁顯忠烈公,加封漢張飛爲武義忠顯英烈靈惠助順王。

^《三國志·魏書六·呂布臧洪傳》注引《英雄記》:布水陸東下,軍到下邳西四十里。

備中郎將丹楊許耽夜遣司馬章誑來詣布,言「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

丹楊兵有千人屯西白門城內,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復更生。

將軍兵向城西門,丹楊軍便開門內將軍矣」。

布遂夜進,晨到城下。

天明,丹楊兵悉開門內布兵。

佈於門上坐,步騎放火,大破益德兵,獲備妻子軍資及部曲將吏士家口。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計,曹公拜飛為中郎將。

^6.06.1《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注引《魏略》:建安五年,時霸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

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

故淵之初亡,飛妻請而葬之。

及霸入蜀,禪與相見,釋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

」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

」厚加爵寵。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

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

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

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國志·蜀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逕自北歸...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

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

^《三國志》卷54注引《吳錄》曰:備謂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

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人截仁後,仁聞吾入必走。

」瑜以二千人益之。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

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

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

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蒙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

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

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劉備遣將吳蘭屯下辯,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爲騎都尉,參洪軍事。

太祖謂休曰:「汝雖參軍,其實帥也。

」洪聞此令,亦委事於休。

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後。

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

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

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

」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

^《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二十二年...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二十三年...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

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曹公自長安舉眾南征。

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

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先主為漢中王,拜飛為右將軍、假節。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

^《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飛猶不悛。

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

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

」追諡飛曰桓侯。

^《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注引《魏略》:初,建安五年,時霸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

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 ^《關羽傳》諸葛亮書:「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法正傳》〈箋〉:「今張益德數萬之眾」《呂布傳》注引《英雄記》:備中郎將丹楊許耽夜遣司馬章誑來詣布,言「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

……」《周瑜傳》注引《吳錄》:備謂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

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人截仁後,仁聞吾入必走。

」瑜以二千人益之。

^《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卷六⚫劉先主志》:同郡張飛益德,〈元豐、嘉泰、錢、《函》、廖本並同《三國志》作「益德」。

吳、何、王、石本作「翼德」。

張佳胤改也。

《通鑑》亦作「益德」。

當作「益」。

〉 ^楊慎《升庵詩話》卷十:「涪陵有張飛《刁斗銘》,其文字甚工,飛所書也。

」 ^《誠齋雜記》:孔明徵孟獲。

人曰:「蠻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則出兵利。

孔明雜以羊豕之內,以麵包之,以像人頭。

此為饅頭之始。

」 ^郎瑛《七修類稿》卷四十三: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徵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

今訛而為饅頭也。

^清‧杭世駿《三國志補注》卷五:《彙苑》:豹月烏,張飛馬。

見《海錄碎事》。

^《天中記》卷五十五:玉追,張飛有馬號玉追,時歌曰:「人中有張飛,馬中有玉追。

」;《太平寰宇記》:江夏白馬廟,耆舊雲飛之靈也。

西晉·陳壽著、劉宋·裴松之注《三國志》 清·趙翼撰《廿二史札記》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張飛(分類) 官銜 前任:首任 蜀漢車騎將軍221年—221年 繼任:不明下一位可考者劉琰 前任:首任 蜀漢司隸校尉221年—221年 繼任:諸葛亮 蜀漢五虎將 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閱論編陳壽著《三國志》立傳人物魏書卷1武帝紀曹操卷2文帝紀曹丕卷3明帝紀曹叡(秦朗・夏侯獻)卷4三少帝紀曹芳・曹髦(王經・成濟)・曹奐卷5后妃傳武宣卞皇后・文昭甄皇后・文德郭皇后・明悼毛皇后・明元郭皇后卷6董二袁劉傳董卓(李傕・郭汜・馬騰・韓遂)・袁紹(袁譚・袁熙・袁尚・高幹・麴義・淳于瓊・顏良・文醜・沮授・田豐・逢紀・審配・郭圖・辛評)・袁術・劉表(劉琦・劉琮・蔡瑁・黃祖・蒯良・蒯越)卷7呂布臧洪傳呂布(張邈・陳宮・高順・陳登)・臧洪(陳容)卷8二公孫陶四張傳公孫瓚(劉虞)・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公孫淵)・陶謙・張楊(眭固)・張燕・張繡・張魯(閻圃)卷9諸夏侯曹傳夏侯惇(夏侯楙・韓浩・史渙)・夏侯淵(夏侯霸)・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肇)・曹真(郝昭)・曹爽(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桓範)・夏侯尚(夏侯儒)・夏侯玄(李豐)卷10荀彧荀攸賈詡傳荀彧・荀攸・賈詡卷11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袁渙・張範(張承)・涼茂・國淵・田疇・王脩・邴原・管寧(王烈・張臶・胡昭・焦先)卷12崔毛徐何邢司馬傳崔琰(孔融・許攸・婁圭)・毛玠・徐奕・何夔・邢顒・鮑勛(鮑信)・司馬芝卷13鍾繇華歆王朗傳鍾繇(鍾毓)・華歆・王朗(王肅)卷14程郭董劉蔣劉傳程昱(程曉)・郭嘉・董昭・劉曄・蔣濟・劉放(孫資)卷15劉司馬梁張溫賈傳劉馥(劉靖)・司馬朗・梁習・張既(張緝)・溫恢・賈逵(李孚)卷16任蘇杜鄭倉傳任峻(棗祗)・蘇則・杜畿(杜恕・杜預)・鄭渾・倉慈卷17張樂于張徐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朱靈)卷18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李典・李通・臧霸(孫觀)・文聘・呂虔・許褚・典韋・龐德・龐淯・閻溫(張恭)卷19任城陳蕭王傳曹彰・曹植(楊修・丁儀・丁廙)・曹熊卷20武文世王公傳曹昂・曹鑠・曹沖・曹據・曹宇・曹林・曹袞・曹玹・曹峻・曹矩・曹幹・曹上・曹彪・曹勤・曹乘・曹整・曹京・曹均・曹棘・曹徽・曹茂・曹協・曹蕤・曹鑒・曹霖・曹禮・曹邕・曹貢・曹儼卷21王衛二劉傅傳王粲(王弼・吳質)・衛覬・劉廙・劉劭・傅嘏卷22桓二陳徐衛盧傳桓階・陳群(陳泰)・陳矯・徐宣・衛臻(衛茲)・盧毓卷23和常楊杜趙裴傳和洽・常林・楊俊・杜襲・趙儼・裴潛卷24韓崔高孫王傳韓暨・崔林・高柔・孫禮・王觀卷25辛毗楊阜高堂隆傳辛毗(辛敞)・楊阜(韋康)・高堂隆卷26滿田牽郭傳滿寵・田豫(鮮于輔)・牽招(牽弘)・郭淮卷27徐胡二王傳徐邈・胡質・王昶・王基卷28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王凌(令狐愚)・毌丘儉(胡遵)・諸葛誕(蔣班)・文欽・唐咨・鄧艾(州泰)・鍾會(諸葛緒)卷29方技傳華佗・杜夔・朱建平・周宣・管輅・朱鑠卷30烏丸鮮卑東夷傳烏丸・鮮卑・夫餘・高句麗・東沃沮・挹婁・濊・韓・倭蜀書卷31劉二牧傳劉焉・劉璋卷32先主傳劉備卷33後主傳劉禪卷34二主妃子傳先主甘皇后・先主穆皇后・後主敬哀皇后・後主張皇后・先主子永・先主子理・後主太子璿卷35諸葛亮傳諸葛亮(諸葛喬・諸葛瞻・董厥・樊建)卷36關張馬黃趙傳關羽・張飛(嚴顏)・馬超(馬岱)・黃忠・趙雲(陳到)卷37龐統法正傳龐統(張任)・法正(張松)卷38許糜孫簡伊秦傳許靖・糜竺(麋芳・士仁)・孫乾・簡雍・伊籍・秦宓卷39董劉馬陳董呂傳董和・劉巴・馬良(馬謖)・陳震(陳式)・董允(陳祗)・呂乂卷40劉彭廖李劉魏楊傳劉封(孟達)・彭羕・廖立・李嚴・劉琰・魏延・楊儀卷41霍王向張楊費傳霍峻(霍弋・羅憲)・王連・向朗(向寵)・張裔・楊洪(何祗)・費詩卷42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杜微・周羣(張裕)・杜瓊・許慈・孟光・來敏・尹默・李譔・譙周・郤正卷43黃李呂馬王張傳黃權(黃崇)・李恢・呂凱・馬忠・王平(句扶)・張嶷卷44蔣琬費禕姜維傳蔣琬(蔣斌・劉敏)・費禕・姜維卷45鄧張宗楊傳鄧芝・張翼・宗預(廖化)・楊戲 (費觀・何宗・輔匡・劉邕・張存・殷觀・習禎・吳懿・吳班・王甫・李邵・馬勛・龔祿・馮習・張南・傅肜・程畿)吳書卷46孫破虜討逆傳孫堅(孫朗)・孫策(孫紹)卷47吳主傳孫權卷48三嗣主傳孫亮・孫休・孫皓卷49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劉繇(劉基)・太史慈(太史享)・士燮卷50妃嬪傳吳夫人(吳景)・謝夫人・徐夫人(徐真・徐琨)・步夫人・王夫人・王夫人・潘夫人・全皇后・景朱皇后・昭獻皇后・滕皇后卷51宗室傳孫靜(孫暠・孫瑜・孫皎・孫奐)・孫賁(孫香)・孫輔・孫翊・孫匡・孫韶・孫桓(孫河)卷52張顧諸葛步傳張昭(張承・張休)・顧雍(顧邵・顧譚)・諸葛瑾(諸葛融)・步騭(步闡)卷53張嚴程闞薛傳張紘(張玄)・嚴畯・程秉・闞澤・薛綜(薛瑩)卷54周瑜魯肅呂蒙傳周瑜・魯肅・呂蒙(鄧當)卷55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陳表)・董襲・甘寧(蘇飛)・凌統(凌操)・徐盛・潘璋・丁奉(丁封)卷56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朱治・朱然(施績)・呂範(呂據)・朱桓(朱異)卷57虞陸張駱陸吾朱傳虞翻・陸績・張溫(張儼)・駱統・陸瑁・吾粲・朱據卷58陸遜傳陸遜(陸抗)卷59吳主五子傳孫登・孫慮・孫和・孫霸・孫奮卷60賀全呂周鍾離傳賀齊・全琮・呂岱・周魴・鍾離牧卷61潘濬陸凱傳潘濬・陸凱卷62是儀胡綜傳是儀・胡綜(徐詳)卷63吳範劉惇趙達傳吳範・劉惇・趙達卷64諸葛滕二孫濮陽傳諸葛恪・滕胤・孫峻(留贊)・孫綝・濮陽興(萬彧)卷65王樓賀韋華傳王蕃・樓玄・賀邵・韋昭・華覈維基文庫在線閱讀 閱論編羅貫中《三國演義》情節 桃園三結義 黃巾之亂 捉放曹 汜水關之戰 虎牢關之戰 三英戰呂布 文和亂武 襄陽之戰 孫策平江東之戰 曹操攻徐州之戰 曹操討伐袁術之戰 曹操迎天子 宛城之戰 下邳之戰 官渡之戰 過五關斬六將 馬躍檀溪 博望坡之戰 長坂坡之戰 夏口之戰 江夏之戰 三顧茅廬 隆中對 赤壁之戰 借荊州 長沙之戰 合肥之戰 益州之戰 潼關之戰 陽平關之戰 葭萌關之戰 漢中之戰 樊城之戰 夷陵之戰 諸葛亮南征 藤甲軍 石亭之戰 街亭之戰 六出祁山 罵死王朗 空城計 五丈原之戰 高平陵之變 王凌之亂 毌丘儉文欽之亂 諸葛誕之亂 甘露之變 姜維北伐 魏滅蜀漢之戰 鍾會之亂 晉滅吳之戰 人物真實人物 劉備 關羽 張飛 諸葛亮 趙雲 馬超 黃忠 姜維 魏延 龐統 劉禪 關平 關興 張苞 徐庶 法正 廖化 費禕 張翼 蔣琬 王平 簡雍 麋竺 麋芳 孫乾 嚴顏 楊儀 劉封 劉永 劉理 劉巴 李恢 馬謖 馬良 諸葛瞻 諸葛尚 諸葛均 李嚴 董允 鄧芝 向寵 吳懿 吳蘭 雷銅 趙廣 趙統 向朗 伊籍 尹默 黃權 呂凱 王甫 張嶷 陳式 吳班 朱褒 高定 曹操 曹丕 夏侯惇 夏侯淵 典韋 許褚 張遼 徐晃 張郃 曹仁 龐德 賈詡 郭嘉 荀彧 荀攸 李典 樂進 于禁 滿寵 曹休 曹彰 曹植 曹真 曹芳 曹叡 曹爽 曹昂 曹安民 曹純 曹泰 曹洪 夏侯威 夏侯惠 夏侯和 夏侯楙 夏侯霸 夏侯尚 夏侯玄 牛金 王朗 文聘 王雙 郝昭 程昱 朱靈 張虎 樂綝 臧霸 辛毗 陳矯 賈逵 馬遵 文欽 蔡瑁 韓浩 許儀 典滿 蔣濟 董昭 陳群 戴陵 毛玠 張允 王忠 劉岱 王粲 蔡邕 孫堅 孫策 孫夫人 孫權 周瑜 陸遜 太史慈 甘寧 呂蒙 黃蓋 周泰 凌統 丁奉 大喬 小喬 魯肅 韓當 程普 朱然 徐盛 潘璋 陳武 諸葛瑾 諸葛恪 虞翻 張昭 薛綜 蔣欽 董襲 全端 朱治 朱桓 馬忠 陸抗 張紘 孫匡 孫朗 孫峻 孫綝 孫亮 孫韶 孫休 孫桓 孫靜 孫賁 孫翊 步闡 朱異 呂範 步騭 吳景 陸凱 駱統 凌操 陸績 周魴 張溫 萬彧 濮陽興 朱據 滕胤 闞澤 顧雍 司馬懿 司馬師 司馬昭 司馬朗 司馬孚 司馬炎 司馬望 郭淮 鄧艾 鍾會 賈充 文鴦 諸葛誕 鄧忠 鍾繇 王濬 杜預 公孫淵 公孫恭 公孫康 公孫度 王經 王沈 王業 成濟 成倅 諸葛緒 漢靈帝 漢少帝 漢獻帝 張角 張寶 張梁 董卓 樊稠 李傕 郭汜 張濟 徐榮 李儒 華雄 胡軫 董旻 牛輔 王允 李蒙 李肅 呂布 陳宮 高順 魏續 宋憲 曹性 侯成 袁紹 袁熙 袁尚 袁譚 顏良 文醜 沮授 審配 田豐 高覽 郭圖 逢紀 淳于瓊 呂翔 呂曠 呂威璜 袁術 紀靈 何進 劉表 黃祖 劉琦 劉琮 蒯良 蒯越 蘇飛 孟達 霍峻 劉繇 嚴白虎 公孫瓚 公孫越 劉璋 張松 張任 董和 張魯 張衛 馬騰 韓遂 馬鐵 馬玩 楊秋 梁興 成宜 楊昂 楊任 韓玄 金旋 趙範 劉度 左慈 孟獲 華陀 于吉 韓馥 盧植 皇甫嵩 董承 張繡 段煨 張楊 朱儁 虛構人物 貂蟬 周倉 關索 程遠志 祝融夫人 帶來洞主 董荼那 阿會喃 金環三節 忙牙長 木鹿大王 朵思大王 兀突骨 孔秀 韓福 孟坦 卞喜 王植 秦琪 夏侯恩 武安國 淳于導 穆順 朱芳 張明 劉達 花永 寗隨 丘本 譚雄 鄧茂 南華老仙 裴元紹 蔡和 蔡中  改編(英語:Listofmediaadaptationsof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及派生作品電影 《定軍山》(1905) 《左慈戲曹(英語:TheWittySorcerer)》(1931) 《貂蟬(英語:DiaoChan(film))》(1938) 《貂蟬》(1958) 《貂蟬與呂布(英語:TiaoChan(film))》(1967) 《神通術與小霸王》(1983) 《三國志·英雄的黎明》(1992) 《三國志·長江的燃燒》(1993) 《三國志·遙遠的大地》(1994) 《諸葛孔明》(1996) 《一代梟雄曹操》(1999) 《三國之見龍卸甲》(2008) 《赤壁》(2008) 《關雲長》(2011) 《銅雀台》(2012) 《影》(2018) 《新解釋・三國志》(2020) 《真・三國無雙》(2021) 電視動畫 《三國志I(日語:三国志(日本テレビ))》(1985) 《三國志II飛翔的英雄們(日語:三国志(日本テレビ))》(1986) 《橫山光輝三國志》(1991) 《三國志·英雄的黎明》(1992) 《三國志·長江的燃燒》(1993) 《三國志·遙遠的大地》(1994) 《一騎當千》(2003) 《鋼鐵三國志》(2007) 《蒼天航路》(2007) 《三國演義》(2009) 《SD鋼彈三國傳BraveBattleWarriors》(2010) 《侍靈演武》(2016) 《三國演義(3D動畫)》(2017) 特攝 《夢想三國》(2016) 電視劇 《洛神》(1975) 《三國春秋》(1976) 《諸葛亮》(1985) 《諸葛亮》(1985) 《三國演義》(1994) 《三國英雄傳之關公(英語:GuanGong(TVseries))》(1996) 《醫神華佗》(2000年) 《呂布與貂蟬(英語:Listofmediaadaptationsof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2001) 《臥龍小諸葛》(2001年) 《貂蟬》(2002) 《武聖關公》(2002) 《洛神》(2002) 《終極三國系列》(2009·2017) 角色 劇集(英語:ListofK.O.3anGuoepisodes) 《三國》(2010) 《廉石傳奇》(2011) 《回到三國》(2012) 《新洛神》(2013) 《蒼生大醫》(2015) 《曹操》(2015) 《武神趙子龍》(2016) 《大軍師司馬懿》(2017) 《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2018) 《風起隴西》(2022) 電子遊戲 《三國志系列》 《三國志戰記》 《真·三國無雙系列》 《無雙OROCHI蛇魔》系列 《決戰II》 《三國群英傳系列》 《幻想三國志》 《軒轅劍外傳漢之雲》 《三國志武將爭霸》 《吞食天地》 《吞食天地II赤壁之戰》 《吞食天地》 《傲世三國》 《三國戰紀》 《傲世三國:赤壁之戰(英語:DragonThrone:BattleofRedCliffs)》 《三國霸業》 《三國霸業2》 《三國趙雲傳》 《三國趙雲傳之縱橫天下》 《三國之星海風雲系列》 《戀姬†無雙》 《全軍破敵:三國》 《赤壁》 《王者世界》 漫畫 《火鳳燎原》 《三國志》 《龍狼傳》 《三國英雄傳》 《吞食天地》 《蒼天航路》 《怪·力·亂·神(英語:Qwan)》 《一騎當千》 《超三國志-覇(英語:Lord(manga))》 《BB戰士三國傳》 《DRAGONSISTER!-三國志百花繚亂-(英語:DragonSister!)》 《魔法無雙天使衝鋒突刺!!呂布子》 《侍靈演武》 《天子傳奇7三國驕皇》 卡牌遊戲 《博圖三國志(英語:PortalThreeKingdoms)》 《三國志大戰》 《三國殺》 《三國殺Online》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DILA:A019600 FAST:1859803 HKCAN:9811115033303406 ISNI:0000000063816083 LCCN:n87862889 NTA:188291539 VIAF:72917480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张飞&oldid=71401958」 分類:​生年不詳221年逝世三國志立傳人物張飛東漢軍事人物蜀漢軍事人物三國遇刺身亡者河北人涿州人張姓諡桓建中古代名將六十四人隱藏分類:​含有明確引用中文的條目包含DDB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HKC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བོད་ཡིགCatalàکوردیDanskDeutsch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Français客家語/Hak-kâ-ngî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Jawa한국어NederlandsNorskbokmål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venskaไทย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