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是一種禪定狀態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觀音菩薩的三摩地門:觀察一切世界三摩地。

觀音菩薩不單單這一種三摩地門,還有很多三摩地門。

今天專門解釋:觀察一切世界三摩地。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三摩地是一種禪定狀態 2020-12-19文殊經函與文殊智慧劍 觀音菩薩我們經常看一些佛經,佛經裡面經常提到一個專業術語:三摩地。

剛開始,我也不懂這三摩地什麼意思?後來,我慢慢思考,最後,領悟出來,三摩地就是一種菩薩的禪定狀態。

觀音菩薩《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裡面,除蓋障菩薩問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有何三摩地門?釋迦牟尼佛回答除蓋障菩薩:善男子,彼菩薩其三摩地門,所謂觀察一切世界三摩地……很多三摩地。

我就不一一列舉出來。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是《經臧》不是《論臧》,所以佛與菩薩一問一答。

觀音菩薩《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中說:觀音菩薩具有:觀察一切世界三摩地。

這句話什麼意思,我解釋一下。

三摩地是一種菩薩的禪定狀態,如海菩薩行包括六度: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禪定度,般若度(智慧度)。

其中就有禪定度。

觀音菩薩種子字藏文:舍十一面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的三摩地門:觀察一切世界三摩地。

觀音菩薩不單單這一種三摩地門,還有很多三摩地門。

今天專門解釋:觀察一切世界三摩地。

就是當觀音菩薩進入一種禪定狀態的時候,就可以觀察到一切世界,一切世界包括十法界,十法界:佛佛界,菩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天人法界,阿修羅法界,人間法界,畜牲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

佛經複雜,就一句話,需要解釋這麼多的意思出來。

十一面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的觀察一切世界三摩地,就是當觀音菩薩進入一種三摩地門的禪定狀態時,可以觀察到十法界的所有世界與十法界所有的衆生與十法界的一切事情。

所謂三摩地,就是菩薩的一種禪定狀態,菩薩進入一種甚深的禪定狀態,時間長的話,可能幾十年都不出禪定,一直入禪定之中,時間短的話,幾個小時就出禪定。

我們普通人,也經常講自己坐禪,入禪定狀態,與菩薩根本不能比,普通人其實根本入不了真正的禪定狀態。

所以,我經常說,很多人談佛法理論頭頭是道,其實,很多人根本沒有真正入門。

都是紙上談兵。

三摩地或叫三摩地門,菩薩入三摩地,就是菩薩進入一種甚深的禪定狀態,三摩地就是進入禪定狀態的意思。

相關焦點 長久居於深山勝靜處,自然生起禪定三摩地 如果在商業社會忙於衆多散亂的商業事務與衆人來來去去,整天搞社交活動,經常這樣忙碌,無修持禪定無有利益,修習禪定,需要放下一切瑣事雜事,最好居住岩洞,捨棄人間世間的愛情婚姻金錢財富,在人煙稀少的山洞精勤修持禪定。

禪定在佛教中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何謂禪定?禪,爲梵語dhya^na之音譯;定,爲梵語sama^dhi之意譯。

禪與定皆爲令心專注於某一對象,而達於不散亂之狀態,梵漢並稱作禪定。

又色界之四禪與無色界之四定,合稱四禪八定。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與坐禪同義。

「禪定」是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 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師禪與佛祖禪的區別。

言思維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維研修爲因,得以定心,故謂之思維修。

言靜慮者是依體立名。

其禪那之體,寂靜而具審慮之用者,故謂之靜慮。

靜即定,慮即慧,定慧均等之妙體曰「禪那」。

也就是佛家一般講的參禪。

虛靈寧靜,把外緣(外在事物)都摒(bing)棄掉,不受其影響;把神收回來,使精神返觀自身(非肉身)即是「禪」。

禪定|禪定是什麼? 修行禪宗的法門,就是在修習禪定。

只是,因爲禪宗後來也分了一些流派,並非完全是達摩祖師、六祖所傳授的法門。

個人修習禪定,則是通過研讀《六祖壇經》,來感悟、實修六祖惠能所教授的方法。

修習禪定,是要能夠在當下明心見性。

什麼是禪定呢?惠能的原文是,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外禪內定,是爲禪定。

《坐忘論》與佛教禪定止觀法門---包其銳 禪定止觀是佛教十分重要的修行法門。

「禪」是梵語dhyāna(音譯「禪那」)的略稱,漢譯是思維修、靜慮、攝念,即冥想的意思。

與禪的涵義相應的梵語還有Samādhi,音譯三摩地、三昧等,漢譯作定、等持等。

「定」是令心神專一,不散不亂的精神作用,或指心神凝然不動的狀態。

一般說來,定是修得的,是禪修的結果。

在中國有時「禪」也當作定的一個要素,被攝於定的概念之中。

道家丹功和佛家禪定功,有哪些異同? 禪是梵文「禪那」的音譯略稱,意譯很多,有思維修、靜慮、靜定等,還有三昧、三摩地、三摩啊多等有同音譯名詞。

凡是顯教(除中國的禪宗修祖師禪外)都修如來禪,如俱舍宗、成實宗、律宗、法性(三論)宗、法相(唯識)宗、法華(天台)宗、淨土宗、華嚴宗等。

凡是密教都修祕密禪。

如來禪大體可分四種禪,有漏禪、亦有漏亦無漏禪、無漏禪、非有漏非無漏禪。

佛教活的禪定和死的禪定,有什麼區別? 禪坐不僅是無念的安定,而是一種敞開的覺知,寧靜清明的覺察。

爲了讓不熟悉佛教的朋友也理解,就引用一本非佛教的暢銷書籍來談論禪定。

《當下的力量》一書,紅極一時,作者埃克哈特被公認的開悟。

他所提到的當下,我在文章《真的當下不在世界中》已經解釋過。

埃克哈特提出很多覺察技巧,包括關注呼吸,關注開門的聲音,走路的動作,身體的感受,以及只關心當下,目的是什麼? 禪定基礎:安住心和近住心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禪定基礎:九住心的第三住心和第四住心,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與以往不同的是,此住心時,散已能斷,住時長,散時短,住多散少,基本處於穩定狀態,如心得安,故名「安住」。

《菩提道次第廣論》雲,安住者,謂由忘念向外散時,速知散已,還復安置前所緣境,如云:散亂速覺了,還安住所緣。

《六門教授習定論》雲,若依託此,有亂心生更覆審察緣境而住,名爲覆審住。

六祖壇經|修習禪定 所以要如何修行禪定呢?惠能說,外離相爲禪,內不亂爲定。

如果外有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

如果見境思境即亂,見諸境心不亂是真定。

所以禪定,就是外禪內定,外離相是禪,內不亂是定。

《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

」 感悟壇經|禪定之心 《壇經》中有記載六祖惠能教授如何修習禪定。

當下在禪定中,當下就是明心見性。

那禪定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按照惠能所教授的內容,禪定是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

這樣對於一切相,是於相而離相的狀態,不會執著於相,這樣是禪。

能夠觀照一切相的本心是無生無滅,無動無亂的,這樣是定。

「禪定」是個有點神祕化的概念,跟「神通」會有必然的聯繫嗎 其實從大目犍連最後的遭遇示現,可以知道「神通」只是一種方便之說,並非佛法的精髓,是佛陀也不鼓勵去追求的東西。

對「神通」有看法,或許會影響一些佛家弟子的宗教情感,所以姑且說有「神通」的方便吧,如果「禪」跟「神通」會有必然的聯繫,那麼大目犍連的「神通」就該當是從「禪定」中修習得到的。

那麼大目犍連修習的是哪個圓通法門呢?會是禪定嗎? 行禪功(自性功法)——修習禪定的一種簡單有效法門 朱老師:放開去練,不管它,外部形態其實就是我們體內的狀態,有諸內必形於外,它通過各種方式,直的、側的、正的、斜的、拐彎、轉圈、退步、甩手、跺腳、拍打、托舉、爬行等等,去調整我們體內的五臟六腑、經絡氣血、身心平衡。

這也是一種修禪定的方法,在佛家講叫動中禪,但很多修佛法的人,他們的動中禪跟這還是有區別的,他們是繞塔或是跑香,是一種固定行程模式,固定模式下的修煉修行很難修出真性,修出實相。

你內在的自由,不依賴於外在的條件|覺醒電影《三摩地》 》1&2《三摩地》第一部自我的幻象三摩地是古代梵文的詞彙,現代詞彙無一可等同於其意涵。

21世紀最受推崇的現代覺醒電影《三摩地》 文章:冥想生活藝術匯三摩地1(自我幻相)2017三摩地2(非你所想)2018三摩地3(無路之路)2020導演:丹尼爾.施密特(DanielSchmidt)類型:紀錄片圖/丹尼爾創立的三摩地中心2009年,由他製作的第一部叫做《內在世界外在世界》的電影,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 朱清時先生:禪定深度開發意識 禪修與腦科學問:如何用現代的科學語言來解釋禪定或三摩地?答:用心理學的語言,它們是人生的最優體驗,與「心流」是相通的。

問:心理學中的「心流」是什麼?答:它是人生本能的最優體驗狀態,這時的人感覺最快樂,做事有顛峯績效。

莊子講的「庖丁解牛」處於這種狀態,飛馳的賽車手和即興演奏的鋼琴師也處在這種狀態。

其實無論處境多麼不堪,一個人仍然可以通過主觀獲得最優體驗。

禪定必靠打坐姿勢,修行必經禪定 禪定必靠打坐姿勢,修行必經禪定,大乘小乘也不矛盾。

李淵回原創,文化,國學,儒釋道。

導語:目前只講禪定這個「禪」,不講禪宗那個「禪」。

禪宗目前已經基本斷了,只剩下一個軀殼,而沒有實質之精神。

而且,禪宗的問題更爲複雜,我們目前暫且不談!我現在要談的是禪定,禪修的那個禪。

朱清時校長:用禪定深度開發自己的意識 像用科學儀器可以延伸五官,藉助禪定能夠深度開發意識,使你做意識的主人。

禪修與腦科學問:如何用現代的科學語言來解釋禪定或三摩地?答:用心理學的語言,它們是人生的最優體驗,與「心流」是相通的。

 問:心理學中的「心流」是什麼? 禪定能療愈身心疾病,這才是禪定的真相 佛教中的禪定修煉和宗門戒律都是治理身心健康的方法,禪定與中醫靜坐有所交集,作爲治療情志疾病的一種有效方法,與中醫養生學相結合來治療情志疾病。

平和的心境是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可以應用佛教中修習禪定的方法使內心歸於靜止,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

其次是佛教的參禪可以歸爲一種靜功,長期修煉有益於身心健康,佛教中這些調整內心的修煉方法,在長期的修煉實踐中,經過歷代醫家的整合與創新,已經歸納進中醫養生學之中的內容里而不是僅作爲佛教中出家僧人所獨有修煉的法門。

進入到禪定的體驗,你可能不止一次的經歷過 經常打坐禪修的朋友們會提到這樣一個問題:進入到禪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其實打坐一段時間後,是會進入到禪的狀態,這個狀態在一念斷滅另一念未起之即,或許只是1秒鐘的時間,只要有念頭的轉換,它就曾經來過,所以,我們不是沒有過體驗,而是不曾靜定下來去留意觀察自己的念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