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未來該繼續維持君主制嗎?聽聽經濟學人怎麼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當英國王室歷經重要時刻,也會有一陣「英國皇室是否仍應存在」的辯論產生。

標籤: 世襲, 伊莉莎白二世, 元首, 共和, 君主制, 大英國協, 女王, 皇室,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日本版新上線EnglishEdition簡體/正體2015/10/01,國際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mlkj1984年出生於台北。

閒暇時喜歡翻譯、分享經濟學人觀點,經營無主題部落格mlkj24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ElizabethII),在9月9日那天,以在位23,226天的記錄,超越維多利亞女王,成為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

女王1952年2月即位(不過到了1953年6月才接受加冕)時,大英帝國還在非洲擁有廣大的殖民地、馬來西亞也尚未獨立。

六十多年過去,國際局勢變化萬千,不變的是伊莉莎白二世依舊是聯合王國的女王,也還是大英國協名義上的元首。

而每當英國王室歷經重要時刻,也會有一陣「英國皇室是否仍應存在」的辯論產生。

縱然這些辯論,最終會因為皇室的高人氣,僅剩下參考作用。

比如說2013年的一份民調顯示,僅有17%的民眾認為,在女王過世或退位後,英國應該採用共和體制。

而有超過一半(53%)的民眾認為,沒有皇室的話,英國會變得更糟。

無論如何,這是政治體制的有趣議題。

《經濟學人》整理了對英國君主制的想法,包含「贊成延續君主制」、「反對延續君主制」、「延續君主制,但需適度改革」三種,筆者簡單整理如下:反對派民主、用人唯才的體制,縱使不是最好,也是最不差的國家運行模式。

但由世襲的君主擔任國家元首,顯然不符合這個條件。

縱使伊莉莎白二世不使用理論上擁有的權力(如宣戰、簽約等),但君主制的壞處是,你永遠不知道即位的人是甚麼樣子。

就算是個爛咖,也沒有任期限制。

此外,當一國的元首,不是因為聲望或才華,而是因為出身獲得的地位,就很難擺脫外界對於英國階級固化的標籤。

贊成派跟據民調,英國人對皇室的好感,數十年如一日。

除非能證明皇室的存在有很大的傷害,且建立共和的好處大於君主制(但這又很難實證),否則去更動現有的體制,實在多此一舉。

階級也不是共和國出現,就會自行消失的東西,難道美國就沒有嗎?而一些北歐君主制的國家,如丹麥、瑞典,也相當用人唯才、相當民主。

說皇室花費太高?但皇室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對外國觀光客的吸引力,也相當可觀,更別提皇室成員出訪時所帶來的無形利益了。

在幾乎所有民選元首都會遭到國內約半數人憎惡的今日,有個最大公約數的女王,對英國來說也不是壞事。

適度改革派如果是從零產生的新國家,當然君主制不會是選項之一。

但考慮到聯合王國的歷史,君主制在理智上不合理的事實,不代表君主制沒有穩定作用。

但要維持英國的君主政體,並不表示就得保持現在的形式。

保留王位,但改變憲政基礎,也許是個好的推行方向。

比如說比利時的憲法中,規定主權屬於全體人民;國王/女王是屬於「比利時人」的國王,而非屬於「比利時」的國王──成為國君並不是一種權利,而是宣誓要「捍衛人民的憲政」,才有成為國君的資格。

就筆者在英國求學不算長的經驗中,跟英國人對話的體驗:在英格蘭、威爾斯一帶,年齡層越高,對皇室的任同度越高。

年輕一輩的想法,多趨近「很花錢,不過沒甚麼大壞處的話,留著也是英國特色的一部分」。

蘇格蘭人似乎事不關己(但偏向些許不屑),北愛爾蘭出了新教區,為了自身安全,還是別提的好。

題外話:筆者在倫敦時曾有機會跟女王近距離接觸。

女王當時準備參加倫敦政經學院(LSE)新學術大樓(NewAcademicBuilding)的落成式,不過身為研究生的筆者過於懶惰,沒有早起,錯失親眼目睹女王的機會,現在想起來是有些可惜。

看板上寫著歡迎女王陛下以及愛丁堡公爵殿下|PhotoCredit:JeanHo女王在台上,旁邊是時任倫敦政經學院校長的SirHowardDavies,後來因收受格達費捐款問題下台|PhotoCredit:JeanHo責任編輯:翁世航核稿編輯:楊士範 最新發展:明明是「富二代」,為何英國人那麼尊重王室?3年前BBC主播報凱特預產期「突發消息」:我不知道這新聞有啥重要4年前粗言辱罵小王子惹批評,英國文化協會職員︰皇室不應存在於現代民主社會5年前Tags:世襲伊莉莎白二世元首共和君主制大英國協女王皇室英國階級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無定界、斬件上、避規管:明日大嶼環評鬼祟開工了1則觀點鄧佳華出演國產A片《華根初上》,群眾心態反映了台灣社會最醜陋的一面1則觀點【TNL本週沙龍議題】你贊成新竹縣市合併成為「第七都」嗎?1則觀點阿德勒才沒有這樣說:「社會惰化」並非來自阿德勒心理學,但可以從大師理論中找到解方1則觀點立院三讀父母可「同時請領」育嬰留停津貼,勞動部估每年1.4萬人受惠、每人可領10萬元1則觀點女性產檢假、配偶陪產假加碼至7日,雇主不給假最高罰30萬、公布機構與負責人姓名2則觀點當酒喝到某個程度,產生生理病變以後,只有「罰和關」當事人是不會怕的1則觀點重大民生議題不能單純以「是或否」來決定,德國至今沒有中央層級的公投3則觀點《我們,MZ新世代》:為什麼八年級生堅持準時下班、用斜槓代替升職?1則觀點與核廢料比鄰40年:25.5億元是補償金,還是買斷蘭嶼人世世代代的命運?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