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獻陵 - 求真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墓主簡介 · 獻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熾(洪熙)和皇后張氏的陵寢,就位於天壽山西峰之下,長陵的旁邊,封閉沒有開放。
· 明仁宗是明成祖朱棣長子,生母徐皇后為徐 ...
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目錄
1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墓主簡介
2.1誠孝昭皇后
2.2恭肅貴妃郭氏
3營建歷史
3.1重整修繕
4陵寢格局特色
5精彩視頻
6參考文獻
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
159.65.11.210
建立帳號登入
工具
閱讀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獻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 搜尋
明獻陵
圖片來自我愛歷史網
明獻陵,是明十三陵之一,明仁宗朱高熾(洪熙帝)的陵墓,陪葬恭肅貴妃郭氏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
明仁宗登基後僅八個月,一病不起,於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心臟病發於欽安殿駕崩。
後諡「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
[1]
目錄
1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墓主簡介
2.1誠孝昭皇后
2.2恭肅貴妃郭氏
3營建歷史
3.1重整修繕
4陵寢格局特色
5精彩視頻
6參考文獻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級別:世界文化遺產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所在:中國北京市昌平區
分類:古墓葬
時代:明
編號:1-178
登錄:1961年
墓主簡介
獻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熾(洪熙)和皇后張氏的陵寢,就位於天壽山西峰之下,長陵的旁邊,封閉沒有開放。
明仁宗是明成祖朱棣長子,生母徐皇后為徐達之女。
明仁宗朱高熾,成祖長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初一日生於安徽鳳陽;二十八年(1395年)閏九月二十一日,冊立為燕王世子。
永樂二年(1404年)四月四日,立為皇太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洪熙。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逝於飲安殿,享年48歲。
諡「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九月六日葬獻陵。
誠孝昭皇后
誠孝昭皇后張氏,仁宗元配,永城人,指揮使贈彭城侯張麒之女。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樂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
仁宗即位,冊立為皇后。
宣宗即位,尊為皇太后。
英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
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諡「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
」葬獻陵。
恭肅貴妃郭氏
恭肅貴妃郭氏(14世紀年不考-1425年),中國古代明朝皇族女性,明仁宗的寵妃,明朝開國功臣之一郭英的孫女。
郭氏是明仁宗在太子府的妾,生有三子。
1409年生第八子朱瞻塏、1411年生第九子朱瞻垍、1417年生第十子朱瞻埏。
明仁宗在1424年即位,封她為貴妃。
營建歷史
獻陵的營建是在仁宗死後開始的。
仁宗臨終曾遺詔:「朕既臨御日淺,恩澤未浹於民,不忍重勞,山陵制度務從儉約。
」
宣宗朱瞻基即位後,遵照仁宗遺詔營建獻陵。
他召尚書蹇義、夏原吉至皇宮,對他們說,國家以四海之富葬其親,豈惜勞費?然古之聖帝明王皆從儉制。
作為孝子也只是想使親人體魄永久保存,並不想厚葬。
秦、漢時期厚葬的弊病,足為明戒。
何況皇考遺詔從儉建陵,天下共知,今建山陵,我認為應遵皇考先志,卿等以為如何?蹇義等回答說:聖見高遠,發於孝誠,這是對千秋後世都有益處的事。
於是,宣宗親定陵園規制,並委派成山侯王通、工部尚書黃福總理修陵事宜。
從洪熙元年七月興工,到八月玄營落成,埋葬仁宗,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
地面建築也陸續營建。
八月,行在工部奉命營建門樓、享殿、左右廡配殿和神廚。
正統七年(1442年)十二月建造明樓,次年三月,陵寢建築全部完工。
參加陵園營建的有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統領的萬名軍士,南京海船廠附近江北府衛旗軍工匠118000人,以及河南、山東、山西、直隸、鳳陽、大名等府州徵調的民夫5萬人。
重整修繕
獻陵的陵寢建築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間曾得到修繕。
在該次修繕中。
明樓,外形未改,但內部木構梁架改成為條石券頂結構。
方城下的甬道被封死,右側增築了一道可由方院上登寶城的礓石察路。
兩龐配殿及神廚等附屬建築大多被拆。
祾恩門則縮小了間量,且頂部由歇山式改成了硬山式。
神功聖德碑亭被拆除了四壁,僅於台基之上,石碑的四周砌以齊胸高的宇牆。
以後祾恩殿、祾恩門又相繼在清末民初時毀壞。
日軍侵華期間,為修炮樓取磚,第一進院落的圍牆及祾恩門、祾恩殿的山牆又被拆毀。
現除寶城、明樓及第二進院落陵牆經修繕保存較好外,其第一進院落的建築已全成遺址。
陵寢格局特色
建成後的獻陵,陵寢制度確實比較儉樸。
其神道從長陵神道北五空橋北分出,長約1公里。
途中建有單空石橋一座。
路面為中鋪城磚,兩側墁碎石為散水,十分儉樸,並且沒有單獨設置石像生、碑亭(現存碑亭為嘉靖年間增建)等建築。
陵宮建築與長陵比較,同樣非常儉樸。
其朝向為南偏西200占地僅4.2萬平方米左右。
其陵殿、兩廡配殿、神廚均各為5間,而且都是單檐建築;門樓(祾恩門)則僅為3間;方城、明樓不僅不像長陵那樣高大,而且城下券門改為更簡單的直通前後的形式。
照壁則因之不設於券洞內而設於方城之後,墓冢之前。
上登明樓的礓石察量路則改為設於寶城之內的方城左右兩側。
由於獻陵陵制不追求奢華,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時有「獻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說,它為此後的明陵建築樹立了楷模。
明獻陵還有一個特點,這就是祾恩殿和方城明樓在院落上彼此不相連屬。
前面以祾恩殿為主,建有一進院落,殿前左右建兩廡配殿和神帛爐。
院的正門,是祾恩門,也即陵園的大門,門前出大月台,院後設單座門一道。
後面以寶城、明樓為主,前出一進院落。
院內建兩柱欞星門、石供案。
院門為三座單檐歇山頂的琉璃花門。
二院之間,隔一座小土山。
那麼,選擇中隔小山這種布局的原因是什麼呢?原來,這與陵園的風水有關。
獻陵寶城前的這座小山,名為玉案山,它從陵園左側延伸而來,是獻陵的龍砂。
因其屈曲環抱陵前,所以,又是獻陵的近案。
風水中,「龍喜出身長遠,砂喜左右迴旋」,「龍虎環抱,近案當前」,當論內明堂格局。
獻陵玉案山以及龍砂、虎砂和來山範圍內的小格局,正是風水術士們的內明堂格局。
所以,修建獻陵時只在明堂範圍之內修建了寶城、明樓和一進院落。
而將舉行祭祀儀式的梭恩殿修在了玉案山前。
經過這樣的經營設計,不僅解決了獻陵明堂地域面積小,建不下寶城和前面兩進院落的問題,維護了「龍砂不可損傷」的風水信條,而且使陵園山重水複、殿台參差,形成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和諧統一的美。
使幾何形體陵園建築在山、水、林木的映襯下,更加錯落有致。
這是迷信的封建帝王和風水術士們所不能預想的。
精彩視頻
朱元璋孫子的陵墓,明獻陵遭破壞後只剩下後面的一個院了
參考文獻
↑明獻陵明十三陵裡面最樸素的存在朱高熾天稟純明恭檢愛民,每日頭條,2018-05-16
取自"https://www.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明献陵&oldid=2622848"
分類:790文物考古總論
此頁面最後編輯於2021年4月19日(週一)22:31。
個監視中的使用者
隱私政策
關於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服務條款
手機版檢視
延伸文章資訊
- 1明獻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洪熙帝)的陵墓,位於北京昌平區。明仁宗是明成祖朱棣長子,生母徐皇后為徐達之女。 明仁宗登基後僅八個月,一病不起,於洪熙元年(1425年)五 ...
- 2獻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獻陵,可以指:. 唐獻陵:唐高祖李淵陵墓;; 西夏獻陵:西夏惠宗李秉常陵墓;; 金獻陵:金穆宗完顏盈歌陵墓;; 明獻陵:明仁宗朱高熾陵墓;; 清獻陵:清朝末代皇帝溥儀 ...
- 3獻陵[明] - 中文百科知識
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陵墓,位於北京昌平,葬有洪熙皇帝朱高熾,明成祖長子,生母徐皇后為徐達之女。 洪熙皇帝登基後僅八個月,一病不起,於洪熙元年(1425)五月,心臟病 ...
- 4明獻陵明十三陵裡面最樸素的存在朱高熾天稟純明恭檢愛民
明獻陵,位於天壽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朱高熾和皇后張氏的陵寢,是明十三陵之一。營建是在仁宗死後開始的。建成後的獻陵,陵寢制度確實比較 ...
- 5明獻陵 - 華人百科
明獻陵是中國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和皇後張氏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是明十三陵之一。中文名稱明獻陵外文名稱Ming Xian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