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路》:漫漫長路父子情 - 開到荼蘼花事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我必須要說柯曼.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的《長路》是一本很特別的小說,和過往的閱讀經驗相比,有著極大的不同;而閱讀過程中的沉溺和悸動 ... 開到荼蘼花事了 跳到主文 我們都只是這塊土地上經過的人。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部落格全站分類:藝文情報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n03Tue201420:38 《長路》:漫漫長路父子情   首先,我必須要說柯曼.麥卡錫(CormacMcCarthy)的《長路》是一本很特別的小說,和過往的閱讀經驗相比,有著極大的不同;而閱讀過程中的沉溺和悸動,以及闔上書本後的餘味,卻又讓我難以忘懷。

我想,《長路》在我的心目中已經占了一席經典之位吧。

一本現代小說通常具備了幾項要素:主題、人物、情節、時間、地點及場景、結構。

主題需明確清楚,讀者才能了解作者試圖告訴我們什麼;有了人物、時間、地點及場景,才有辦法產生出一個個事件,然後累積為情節,因而構築為小說本身。

然而,《長路》沒有明確點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及地點等背景資料;且雖有人物,卻沒有名字,通篇文章只見「他」、「我」、「她」、「男人」、「孩子」、「爸爸」、「媽媽」等稱呼,而主要角色就是兩個人:「父親」及「兒子」。

「萬物都失去了基底,在由殘灰構成的大氣中頓失所依,只能靠呼吸、顫抖與信仰存續生命。

」、「陰鬱天色背後,看不見晦暗日光流轉。

」、「世界凝縮到只剩原始、易辨析的核心元素,萬物名號隨實體沒入遺忘;色彩,飛鳥,食物,最後輪到那些,人們一度信以為真的事物。

」從這幾段敘述中,我們就能猜想出小說中世界的樣貌。

《長路》是作者柯曼.麥卡錫在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沉澱思索之下,獻給年僅八歲的兒子的作品。

也難怪整體氛圍讓我不禁聯想到諸如《28天毀滅倒數》(28DaysLater,2003)及《活屍日記》(DiaryoftheDead,2007)等的災難僵屍電影:世界頓時成了一片荒蕪廢墟,多數人類及其他生物蒸發似的消失無蹤,房屋傾頹、汽車雜亂無章地橫置路上,彷彿末日到來般荒涼虛無。

在這樣的絕境之下,人性會如何發展?我們又該信仰什麼?父親獨自帶著兒子向南方踽踽前行,因為北方的冬季會奪走他們的性命,而且他們必須找尋食物以維持生命。

父親之於兒子,兒子之於父親,彼此皆是對方不可缺少的依靠。

「他僅能確知,那孩子是他生存的保證;他說:若孩子並非神啟,神便不曾言語。

」兒子是父親唯一的生存目的,甚至地位比神還崇高,因為在這樣孤絕的環境中,神的存在就像一切事物頹敗煙滅,只有兒子是他唯一能傾注全部關愛的人。

行文間不斷出現「他講故事給孩子聽」、「他緊抱著孩子」、「男人坐著,雙手環抱孩子,試圖為他取暖」等的描述,在在皆充分展現出父親對兒子的呵護關愛之情,種種細微的小動作,卻在讀者心中累積發酵為滿滿的感動。

而兒子也對父親百般親暱依賴。

兒子問父親:「如果我死了,你會怎麼樣?」父親答道:「如果你死了,我也會想死。

」兒子又問:「所以我們還是可以在一起?」父親回說:「對,我們還是可以在一起。

」一問一答之間,兒子流露出童貞單純的願望:永遠和父親一起走下去。

因為他害怕獨自一人面對這荒蕪的世界,因為他不知道該走向何處,因為他還沒學會該如何在這亂世中保護自己;而父親是他的臂膀,是他的暖爐,是引領他繼續前行的動力及明燈。

父親及兒子互為對方而存在:父親讓兒子能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朝著未知的漫漫長路走下去;兒子則讓沉溺於過往的父親跳脫夢境,正視眼下的一切及需要他的兒子。

親情羈絆之深,至此已不需言語便能深切地傳達出來。

「長路」(TheRoad)除了是小說故事中,父親帶著兒子前往南方海濱避寒的道路,更象徵著兒子人生的道路。

在這條人生道路上,父親扮演的僅是領導者的角色,因此最後父親染病去世,獨留兒子一人繼續前行。

「你得自己走下去,他說,我不能陪你了,但你要繼續走。

你不知走下去會遭遇什麼,但我們一向幸運,所以你自己也能交上好運。

走下去你就懂了,沒關係。

」縱使兒子有多不捨父親的退場,他還是得面對現實,因為他還有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而父親則從實際的依靠昇華為心靈的寄託。

「魚背上彎折的鱗紋猶如天地變幻的索引,是地圖,也是迷津,導向無可回返的事物,無能校正的紛亂。

」兒子將來還會遇見更多的障礙,也會在更多的人與人之間轉移來去,他只能選擇背轉過身,踱回大路持續前行。

《長路》的描述十分洗練深沉,文字詞彙的運用也充滿詩意,與一般的通俗小說有著很大的差異。

然而,在不算長的一百頁(試讀本總頁數)裡,作者柯曼‧麥卡錫成功書寫出感人卻不煽情,深刻且雋永的父子之情。

《長路》肯定是一本值得在人生各個階段中,一讀再讀,且能引發出不同體會的好書。

【作者簡介】柯曼.麥卡錫(CormacMcCarthy,1933-),於美國羅德島出生,原名查爾斯.麥卡錫(CharlesMcCarthy)。

曾獲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文學獎(英國歷史最悠久之文學獎)、美國國家書卷獎、美國國家書評人獎、普立茲文學獎、鵝毛筆獎等眾多獎項,有「海明威與福克納的唯一後繼者」之美譽。

1965年於藍燈書屋出版第一本小說《TheOrchardKeeper》(此書編輯正是與福克納長期合作的AlbertErskine),其後陸續出版《OuterDark》、《ChildofGod》、《Suttree》等,皆獲好評。

1992年出版的「邊境三部曲」(BorderTrilogy)」首卷《所有漂亮的馬》(AllthePrettyHorses),獲得大眾讀者的廣泛注意,將麥卡錫推向暢銷作家之林。

生性低調的他,也在此時首度接受媒體專訪。

2006年,《紐約時報》將「邊境三部曲」列為美國近25年來最優秀的小說作品;於該年度出版的感人力作《長路》亦大受矚目,不但囊括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文學獎、普立茲小說獎、美國鵝毛筆獎等重要文學獎,並由數十家國際媒體及歐普拉讀書俱樂部選為好書。

【書籍資料】原文書名:TheRoad作者:柯曼.麥卡錫(CormacMcCarthy)譯者:毛雅芬出版社:麥田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1734361 文章標籤 小說 美國 長路 柯曼麥卡錫 CormacMcCarthy 末路浩劫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藝文評論個人分類:青春/成長上一篇:《默默地我相信天使》:天使,真的存在嗎? 下一篇:【放映週報】《不能沒有你》:今年,不能沒有這部電影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映画】觀影心得(9) 中國/香港/台灣(61)美國/加拿大(66)日本/韓國(39)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尼(10)法國/德國/奧地利/瑞士/荷蘭(34)希臘/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7)其他(19)丹麥/芬蘭/挪威/冰島/瑞典(11)英國/愛爾蘭(15) 【音楽】視聽幻覺(2) MV(1)演唱會(2) 【本】讀書筆記(11) 華文創作(12)經典文學(5)奇幻/冒險(26)科幻(18)恐怖/驚悚(24)懸疑/推理(52)愛情/羅曼史(11)青春/成長(11)溫馨/療癒(21)社會/歷史/傳記(29)生活/旅遊/其他(14) 【舞台】舞台記事(2) 聽演講(1)感受現代舞(1) 最新文章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2九月(2) 2022八月(1) 2022七月(2) 2022五月(2) 2022四月(1) 2022一月(1) 2021十二月(1) 2021九月(2) 2021八月(2) 2021六月(2) 2021三月(2) 2021二月(1) 2020九月(2) 2020八月(1) 2020七月(2) 2020六月(1) 2020五月(2) 2020一月(1) 2019十一月(1) 2019十月(1) 2019九月(1) 2019七月(2) 2019六月(1) 2019五月(1) 2019四月(2) 2019三月(2) 2019二月(1) 2019一月(2) 2018十二月(1) 2018十一月(2) 2018九月(1) 2018七月(2) 2018五月(1) 2018四月(1) 2018二月(1) 2018一月(1) 2017十二月(1) 2017十一月(1) 2016十一月(1) 2016九月(1) 2016八月(2) 2016七月(1) 2016六月(3) 2016五月(3) 2016四月(1) 2016三月(3) 2016二月(2) 2016一月(5) 2015十二月(3) 2015十一月(2) 2015十月(2) 2015九月(3) 2015八月(2) 2015七月(4) 2015六月(3) 2015五月(3) 2015四月(3) 2015三月(2) 2015二月(3) 2015一月(2) 2014十二月(6) 2014十一月(4) 2014十月(5) 2014九月(5) 2014八月(5) 2014七月(1) 2014六月(324) 2014五月(21) 2014二月(11)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最新留言 新聞交換(RSS)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