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唐朝絲綢之路發展中外文化交流的影響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已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高度文明,使得中華文明在近代史以前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因此有人說古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主要是從東方向西傳播,是單向流動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淺談唐朝絲綢之路發展中外文化交流的影響 2020-08-21紫薇文史 在古代交通史上,歐亞大陸間有一條東起中國長安(或洛陽),橫穿中亞大陸,西至地中海沿岸各國,綿延7000多公里,連接中國與希臘羅馬文明的經濟文化交往要道——絲綢之路,簡稱絲路。

開明的君主,寬鬆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再加上言論高度自由,極大的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吸引著無數的商人、學者前來訪問經商。

一、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絲綢文化的發展,唐代絲綢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回流性特點絲綢之路的影響「絲綢之路」開通後,首先是中國絲綢文化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世界上的一些國家,爲一些國家創建了絲綢文化。

後來,通過「絲綢之路」外傳的,不僅僅是中國的絲綢文化,還有中國的科技和其他文化藝術,從而對世界上的一些國家的科技、文化,文學藝術及生活方式等等方面都產生了影響。

中國陶、瓷器及其技術的外傳,也促進了西方陶瓷器的發展。

再如,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受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影響比較大,這種影響涉及到這些國家的絲綢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文學藝術、意識形態乃至政治經濟等等許多領域,直到現代,在日本和朝鮮等國家,還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一些跡象。

目前國內大多數研究集中於論述外來物品對唐朝生活等方面的影響,卻沒有系統的闡述其對唐代文明及整個中華文化所帶來的影響。

國富民安,是唐朝社會繁榮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言論開放,更是彰顯了大唐氣象。

絲綢,是中國古代衆多的偉大發明之一。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已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高度文明,使得中華文明在近代史以前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因此有人說古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主要是從東方向西傳播,是單向流動過程。

在這流程中絲綢、茶葉、瓷器、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羅盤都傳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和技術也在這一流傳中源源不斷地傳到了中國。

唐朝統治者開放的政治態度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因此在外交上表現的極爲開放,一直自信地奉行「中國既安,卷夷自服」的方針。

對外商及來華使者的態度上也始終以懷柔爲主,這些政策的實行有效的促進了中外文化貿易發展,吸引了胡人來華經商,從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自秦漢時期開始,我國歷代封建統治者均實行「重農抑商」政策,作爲我國封建專制統清思想的核心和主要部分,其爲封建社會的穩定和延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而到了唐代,由於統治者開放的民族政策,開放包容的心態,「華夷一家」的觀念在社會上普遍流行,天下一家的觀念深入人心,這就爲胡風文化的流行提供了土壤,人們不再獨尊華夏文明,而是積極吸取其他文化中可以爲我們所用的東西,使得其他地區的文明在中原地區傳播擴散得到了可能。

因此古代社會在處理民族關係時,不同程度的踐行著「華夷之辨」、「用夏變夷」的民族思想。

除此之外,皇帝還經常發布詔令,禁止地方官員敲詐勒索外商,禁止地方官員對外商徵收各種雜稅。

而某些開明的地方官,也會主動廢除一些對外商不利的陳規陋習,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外商的利益,吸引了外商來華貿易。

隨著上外貿易的擴大,唐朝還專門設立了管理上外貿易機構-市舶使,這也是我國歷史上設立最早的上外貿易管理機構,有效保護了上外貿易的順利進行。

絲綢文化對漢文化的影響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對其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生老病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等的態度以及在這些方面所採取的形式。

中國人有獨特的傳統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形成,原因是很多的,絲綢文化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的影響,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唐之前的歷代中,華夷之間區別非常明顯,由於我國地域廣闊,民族衆多,而占據中原腹地的華夏民族無論從文化藝術上,還是從勞動工具等方面均領先於周邊地區,特別是受到儒家思想影響,民族意識尤爲強烈。

絲綢文化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些情況,也表明絲綢文化對娛樂文化產生廣泛的影響,絲綢文化對娛樂文化的影響,還表現在通過絲綢之路傳入的外國娛樂文化使中國娛樂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形式。

例如,從外國傳入的雜技藝術、音樂藝術、繪畫雕刻藝術等等,都曾對中國的雜技、音樂,繪畫雕刻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豐富了中國娛樂文化的內容和形式。

二、唐朝統治者開放的心態,使得「絲綢之路」的蓬勃發展,奠基了從政治到經濟上的民族基礎大量移民的湧入,民間交往頻繁隨著商貿活動的頻繁,唐朝交通也隨之卷通八達,像安息、于闐這樣曾經的偏遠荒蠻之地,不僅成爲中西方交往的重要咽喉,也成爲東西方文明的交匯地。

唐朝大一統局面的出現,政清上和經濟上的繁榮穩定,都使得唐朝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來維持陸路以及水陸交通,同時也造就了空前繁榮、強盛的大唐王朝。

陸路和水陸交通的發達成爲唐代中外經濟貿易頻繁的一個有力支撐,將中原地區與西域地區,以及更遠的歐亞乃至歐陸地區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對於胡風文化的盛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陸路和上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將中國本土與西域、中亞乃至歐洲等地區緊密聯繫在一起,商品貿易交流異常頻繁,因而新聞傳播也變得異常活躍。

無論是官方使節的往來、留學生的派遣或是民間自發進行的交流活動,說到底都是人的活動,他不是僵化的東西,而是活的,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的東西,正是由於交往地域的範圍的廣泛、人員的複雜以及物品的繁盛,才共同組成了「西域燈輪千影」,「異國名香滿袖薰」的開放圖景,也才成就了歷史上的大唐盛世。

商品交易對唐朝社會的影響商品貿易是一種最直接也是影響最深遠的文化傳播方式之一。

商品貿易是經濟活動,同時也是文化交流。

商人往往逐利而居,長安繁榮的經濟,政清的穩定,以及開放包容的心態,使得唐朝上至皇室貴族,下至普通百姓對於異國珍寶均十分喜愛,以追逐奇異珍寶爲樂趣,因而絲綢之路來往的商人日益增多。

商品貿易作爲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攜帶本國特色的商品來到中國,他們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商品身上所蘊含的特殊的文化符號,這種物化的精神產品伴隨著商品進入市井百姓家中,人們由開始的陌生觀望到好奇,最後追逐外來商品成爲了一種風尚,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十分深遠。

文化是人類適應環境、改造環境的產物,生活環境的不同導致文化也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們創造了豐富而多彩的文化,構成了我們的文化統一體。

中國是古代文明的創造者之一,爲世界古代文明做出貢資獻。

有不少西南海上的民族,在中古時期,還處在原始社會狀態,但是一經與中國的高度文化相接觸,便很快地前進,因而,絲綢之路對中國及各民族的歷史發展,都是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的。

參考文獻:《絲綢之路》《中國古代史》《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絲綢之路研究叢書》 相關焦點 絲綢之路暢通,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絲綢之路暢通,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從太宗晚年到高宗初年,唐朝解決了西突厥問題,絲綢之路暢通了。

從長安安遠門(西門)往西,穿過河西走廊和新疆,直抵中亞和西亞的路線,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大道,也是商旅貿易的通路。

初中中國古代史知識點梳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唐朝時,爲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爲"遣唐使"。

  1、背景: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頻繁。

  2、目的: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

  3、影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曆法、文字、典籍、制度、書法藝術、建築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上回我們說到唐朝的民族關係,即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之間的關係,這回則重點說說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與日本唐朝時期,日本派遣使節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這些使節在當時稱爲「譴唐使」。

他們把中國先進的制度、天文曆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築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比如參照中國漢字草書和楷書偏旁的基礎上,日本人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等;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長安城等。

唐朝的絲綢之路,開創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盛世,葡萄酒也來到中國 絲綢之路開始更爲暢通,這條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之路更爲蓬勃發展。

當時絲綢之路主要有三條道路,據《隋書·斐知傳》記載,這三條路分別是:到了唐朝時期、絲綢之路發展到了新的時期。

唐朝初期,西域雖大但都在突闕的控制之下,但西域各國國王都派吏者或者親自到長安,表示歸附,因此唐朝初期很快就恢復了絲綢之路的交通。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伊吉城主歸附於大唐,大唐便在此設立伊州,控制了西域北道。

中外交流的橋樑,以嚴格的律法爲基礎,保障唐朝絲綢之路平穩運行 在絲綢之路的發展之下,邊關貿易也頗有規模。

商人帶著商品在這條連接中國東西方經濟與文化交流的通道上相互傳遞。

但中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並不是混亂沒有章法的,東西方是進行合理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往來貿易。

而在這其中,唐朝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正是法律的作用下,讓這條商貿之路在官府與商人的共同維護下得到了保障。

吐蕃絲綢之路與文化交流 通過絲綢之路從唐朝傳入吐蕃的不僅有大量的物品,還有中原的物種和先進的生產及其工藝技術。

物質的交流是絲綢之路的外在形式,精神和思想文化交流則是絲綢之路的本質內涵。

吐蕃絲綢之路不僅連接著中原與青藏高原,爲高原文明的發展興旺提供充足的能量,也在中原地區文明與南亞文明、中亞西亞文明的交流中發揮了紐帶作用。

古絲綢之路,歐亞文化交流的橋樑,對古今中國的深遠影響 絲綢之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很早我們就從歷史書里聽過它了。

提起絲綢之路,大多數人眼中的絲綢之路就是陸地上絲綢之路,但是完整的絲綢之路不僅僅有陸地上的,還包括海上的。

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影響源遠流長,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還爲中國走向國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帶一路:中外文化交流史 ——李克強  ★絲綢之路的精神則是貫穿了全書的重要線索……海陸兩條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輸往沿途各國,帶去了文明和友好,也帶回來「西域」與「西洋」的物產和文化……我們要深刻理解「一帶一路」戰略,就不能不認真學習兩千多年來的中外文化交流史。

絲綢之路的宗教交流與現實影響 探究古今絲綢之路的意義,離不開宗教信仰這一獨特層面。

從絲綢之路與宗教的歷史關係來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絲綢之路充滿了宗教的傳播和交流,這種歷史積澱亦已形成其巨大的現實影響。

隨著絲綢之路的貫通,各種宗教在其沿線傳播交流,形成有著濃厚宗教蘊涵的地域特色及文化傳統,影響到其相關人羣的生活、信仰、結社和思維。

元朝時期,中外文化貿易交流空前繁榮的歷史成因探析 這種大統一的局面有利於國內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文化科學技術的提高,各民族之間的互相融合和聯繫;同時由於綜合國力提升,科技進步和文明程度較高,受到世界各國矚目,元朝加強對外開放,使中外文化貿易交流達到了空前繁榮。

唐代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新格局:範圍之廣、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唐代是一個開放型的社會,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和唐朝往來的國家甚多。

因而,唐朝時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唐朝成了亞洲各國經濟文化往來的中心。

隨著國際交往的活躍,唐朝的對外交通很發達。

在陸路方面,往西由長安經過甘肅和新疆,可到中亞、西亞和巴基斯坦、印度;往東由河北經遼東可到朝鮮半島。

古史新話:唐朝這樣通過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在經濟文化上影響至今 其後,德國學者赫爾曼將絲綢之路的終點延伸到敘利亞(該地後併入羅馬帝國版圖),確定了絲綢之路的基本內涵,即它是中國古代經過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至歐洲、北非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道。

隋唐時期,經濟繁榮,文教昌明。

此間,不僅是陸上絲綢之路全面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且是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興盛的重要時期。

古絲綢之路:聯通中外互通有無的重要紐帶 絲綢之路的形成,有力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對促進沿線國家經濟文化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在開展長距離的以絲綢爲主的貿易活動的同時,也對人類歷史文化的發展產生過不可估量的影響。

 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當時的元朝的半途空前的擴張,西征至羅馬,行程橫跨亞歐的大帝國,而絲綢之路轉變爲帝國版圖內部的交通線,大量關卡被摧毀,通行便捷,但此時的絲路不再以商人爲主,也多有以宗教信仰與文化交流爲使命的人羣遷移。

明清時期,受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絲綢之路日漸沒落。

唐朝文化的發展,離不開這四個原因 唐朝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最繁華的朝代之一,也是當時候世界文化中心,那麼盛唐時期,由於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又爲唐朝的文化傳播起到了非常充足的促進作用。

那麼在唐朝時期,由於政治經濟和文化各方面都比較發達,當時候中外文化交流也非常頻繁,特別是唐王朝包容的文化政策,使得當初的長安城爲了國內外各民族交流的中心。

古代中外文明交往 (4)絲綢之路有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2014年,陸上絲綢之路成爲世界文化遺產。

影響(1)絲綢之路成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

(2)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有利於拓展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空間,推動西部各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強我國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2)它不僅是一條交通線,同時向我們昭示了一種對外開放的精神。

唐朝歷史篇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著名人物(下) 唐朝時候,我國和印度的友好關係也得到進一步發展。

唐太宗時著名高僧玄奘,是發展唐朝和當時印度次大陸各國友好關係的傑出人物。

玄奘俗姓除,生於596年,十三歲時削髮爲僧。

到唐朝初年,已經成爲博學的佛教界的知名人物。

絲路明珠:中外交流與敦煌文化 絲路明珠:中外交流與敦煌文化2015-10-2612:21作者:丘濂來源:三聯生活周刊2015年第43期 古代「絲綢之路「「對中國的影響 「絲綢之路」是指起源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歐洲、非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是指陸上的絲綢之路,廣義上又分爲陸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的絲綢之路。

陸上的「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和陸上的「絲綢之路」。

唐朝歷史篇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著名人物(中) 以後十幾年,鑒真曾雲遊長安、洛陽等唐帝國文化中心,得到許多當時學問僧的教誨,所以無論在文化修養和佛學方面,都具有極高的水平。

中年時期,鑒真成爲江淮一帶佛教界的領袖人物。

公元742年,日本僧人榮睿、普照、玄朗等一行到達揚州,訪謁鑒真,向鑒真提出邀請他去日本講學的要求,鑒真表示了前往的意願。

歷史上的草原絲綢之路:爲何會在遼代發展到頂峯,產生了哪些影響 「草原絲綢之路」在遼代達到了頂峯隨著中西方交流的不斷加深,「草原絲綢之路」在唐代已經很繁盛,但是在唐朝衰微以後,我國東北的契丹族迅速崛起,於907年建立了契丹王朝,之後通過南討、北伐、東征,控制了北方草原,衆多少數民族(回鶻、室韋等)多爲其征服,特別是在得到燕雲十六州之後,契丹帝國成爲包納長城內外,兼具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帝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