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諸神-家居保護神(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廁神 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司廁之神,亦稱紫姑。

但民間傳說及有關記載不一。

《白澤圖》 雲:“廁之精名曰依倚。

... 是中國福建泉州三邑南安的鄉土神,又稱「保安尊王」。

道教諸神-家居保護神(三) 中華道教諸神 中華始祖神 福運財神 和合姻緣之神 子孫娘娘 家居保護神 道教祖師真人 道教護法神將 道教行業祖師 廁神 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司廁之神,亦稱紫姑。

但民間傳說及有關記載不一。

《白澤圖》雲:“廁之精名曰依倚。

”《雜五行書》雲:“廁神名後帝。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同此說,卷五記陶侃如廁,遇廁神後帝指示其未來事。

唐牛僧孺《幽怪錄》雲:“廁神名郭登。

”蓋六朝時,廁神尚無一致的說法。

此後,由於民間信仰紫姑的流行,逐漸共稱紫姑為廁神。

廁神每當上元節的時候,居家婦女便要迎廁神。

說起來風俗很奇怪,節前的一天,鄧糞箕一隻,飾以釵環,簪以花朵,另用銀釵一隻插箕口,放在坑廁側設供。

同時另設供案,點燭焚香,讓小 兒輩對它行禮。

廁神也叫紫姑神(後世亦稱坑三姑娘),六朝時已有信仰。

在《顯異錄》中說,紫姑是萊陽人,叫何媚,被李景納為妾,遭到李景妻子的嫉姤。

在正月十五那天,被殺死在廁所。

後來天帝憫之,把她任命為廁神。

名為廁神,但紫姑並非主廁事,而是能先知。

所以,民間多以箕帚、草木或筷子,著衣簪花,請神降附。

婦女們就把自己的心事向其訴說,或代自己未出嫁的女兒祈禱。

保生大帝 為中國閩南(泉州、漳州、廈門)地區及台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

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夲」音ㄊㄠ滔非「本」字),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山採藥時,失足墜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

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積善里(今屬漳州市龍海縣角美鎮)。

祖籍泉州府安溪縣石門。

李光地《吳真人祠記》說:「吾邑清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門。

吳真人者,石門人也,鄉里創廟立祀,子孫聚族山下,奉真人遺容。

」 父名吳通,母為黃氏,貧病早逝。

吳夲初習捕蛇、採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名逐漸傳播民間,宋朝楊志《青礁慈濟宮碑》記載其逝世後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供奉為地方神祇,於青礁龍湫坑畔建立「龍湫庵」奉祀,為廟祀之始。

宋朝楊志《青礁慈濟宮碑》記載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吏部尚書顏師魯奏准朝廷於青礁建廟,因此成為官方認可之正神信仰,青礁為吳夲生前煉丹施藥、羽化之處;莊夏《白礁慈濟宮碑》亦記載:歲在辛未(1151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肇剏祠宇,說明了白礁的建廟年代。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賜廟額「慈濟」。

因神蹟傳說流布,及歷代朝廷追封,遂成為閩南地區重要民間信仰。

而隨同安移民遷徙,也成為台灣、東南亞同安籍人士信奉的鄉土保護神。

廣澤尊王 是中國福建泉州三邑南安的鄉土神,又稱「保安尊王」。

俗稱「郭相公」、「郭聖公」、「郭聖王」、「郭姓王」、「翹腳王」、「聖王公」等。

廣澤尊王的護法神為陳欽差和黃太尉。

傳說,廣澤尊王本是一位名叫郭洪福的牧童,生於後唐同光元年二月廿二。

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小溪場金谷人。

是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他七歲喪父,家境貧寒,幫忙地主放牧。

楊姓地主欲遷徙祖墳,請了一位風水師擇地。

但地主吝嗇,風水師受到地主侮辱後,便不幫地主擇吉地,反而將吉地告訴了郭姓牧童。

牧童將父親的遺骨葬在吉地之後,就和母親到福建泉州南安詩山落腳。

他日夜在山上打坐修煉,因為父墳風水的庇蔭及自身努力,終於打坐時得道升天,牧童的母親看到他兩腳盤著腿飛昇,於是去拉他的左腳,想阻止他離去,他左腳被拉下來,但依然成仙。

故其造像為一腳盤腿,一腳下垂的「翹腳」造型。

成仙後,郭經常顯示神蹟,受到歷代皇帝尊封。

宋高宗時,尊王滅火救駕有功,第一次受封;其後宋寧宗、宋理宗都曾敕封,宋寧宗並封其父母為「太王」、「太妃」。

傳說清朝雍正帝尚未登基時,得了天花,夢見一自稱泉州郭乾的少年送來「降痘丹」。

夢醒,果然病癒,後得知乃廣澤尊王顯靈,逐加封為「保安廣澤尊王」。

在清朝同治年間,累積封號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每年舊曆八月,閩南泉州安溪縣祭拜廣澤尊王的祖墳,對尊王先人表示敬意。

「封塋祭祖」時,先祭地主「楊公墓」,以示不忘故主初恩。

之後信眾祭拜尊王祖墳。

廣澤尊王得道升天之後,娶妻妙應仙妃,生了十三個兒子,號稱「十三太保」。

開漳聖王 開發中國福建漳州地區的功臣,人民感念其恩澤故建廟祭拜。

本名陳元光,又稱威惠聖王、聖王公、威烈侯、陳聖王等。

關於陳元光的傳說有三,其一是陳元光為唐僖宗時進士,率軍平定漳州一帶住民反抗,並大力經營開發,死後被封為威惠聖王,成為地方保護神;其二是陳元光之父陳政,為唐末衛戍福建將軍,病歿由陳元光奉旨接父職,平定潮州盜匪後,上〈建州縣表〉呈請在潮州與泉州間設置漳州,經陳元光開發,使漢人於漳州地區得以立足;其三是陳元光為五代閩國王審知之大將,開拓龍溪、漳浦、南靖、長泰、平和、詔安、海澄等七縣,設置漳州府於龍溪,帶領漢人移居,死後被當地人民供奉為開漳聖王。

清代中國福建、廣東的移民大量移至臺灣後,開漳聖王變成來臺漳州人的祖籍神,同時 也為臺灣陳姓人士所祭祀。

全臺以開漳聖王為主神的廟宇有60餘座,以宜蘭縣比例最多,可代表早期漳州人入墾分布區域的情形。

清代械鬥風氣盛行時,開漳聖王常被漳州人視為與其他族群抗爭時的保護神。

描寫基隆地區漳泉械鬥死傷慘重的俗諺「尫公無頭殼,聖公無手骨」中,「尫公」為泉州人供奉的保儀大夫,「聖公」即是開漳聖王。

開漳聖王誕辰為農曆二月十五日舉行開漳聖王祭。

祝融 本名重黎,中國上古帝王,以火施化,號赤帝,後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時三皇五帝五帝之一,葬衡陽市南嶽區。

據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衡山,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相傳名為《九天》,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



另一說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黃帝賜他姓“祝融氏”。

在日常用語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詞。

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之陽,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嶽最高峰稱為祝融峰。

祝融氏與伏羲氏(日)、女媧氏(月)、共工氏(水)同時,是崇拜自然中日、月、水、火的氏族。

比神農氏(牛)、軒轅氏(猿)、三苗氏(蛇)、有熊氏(熊)、有虞氏(騶吾)、有媯氏(龜)等動物圖騰的氏族還要早。

祝融八姓: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

談起南海神廟的建立,人們自然會問起南海神的名字。

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書稱其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簡稱。

其實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