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 民初思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
... 8、有很多風景禪詩,是描寫與僧人相關的題材,這些禪詩都富于空靈的意境和禪趣。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譯文] 你戴一頂斗笠,披一身斜陽,獨自歸向那遠遠的青山。
[出典] 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 注: 1、《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歸遠。
2、注釋: 靈澈:人名,當時著名詩僧。
本姓湯,字澄源,生于會稷,與劉長卿友善。
他自幼出家為僧,后從嚴維學詩,與僧皎然游,為時人所重。
元和十一年(861)卒。
《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
詩題一作“送靈澈。
”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竹林寺:一稱“鶴林寺”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南黃鶴山上。
蒼蒼:深青色。
這里指蔥籠的樹色。
杳杳(yǎo):隱約,深遠的樣子。
荷(hè):背、負。
杳杳:深暗的樣子,這里指天邊的暮色。
荷笠:背著斗笠。
帶斜陽:映照在夕陽中。
青山獨歸:即獨歸青山。
3、譯文1: 在蒼翠的竹林寺院中,遠遠傳來深沉的晚鐘。
他身背斗笠披著晚霞,獨自歸向青山最深處。
譯文2: 好似墨青色隱隱鋪蓋著曲徑通幽的竹林寺,神秘的色彩在悄悄氤氳,陣陣沉重的晚鐘飄渺在自然的屏障中,隨風驅散,給人恍若隔世的感覺。
我背著輕巧的斗笠,任晚風斜陽柔柔撫摸我的青絲。
向遠處眺望,連綿起伏的青山外,遙遙的遠行人,那晚霞的光填補了我傷感的心。
青蒼的竹林寺,近晚時傳來深遠的鐘聲。
你背著的斗笠還帶著夕陽,獨自歸向遠方的青山。
譯文3: 在蒼茫深邃的山林中座落著竹林寺,從那里縹縹緲緲地傳來了暮鐘聲。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靈澈背著斗笠,披著夕陽的余輝,獨自向遠方的樹木蔥籠的深山走去。
4、劉長卿生平見劉長卿生平見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5、 靈澈上人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俗姓湯,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出家的本寺就在會稽云門山云門寺。
竹林寺在潤州(今江蘇鎮江),是靈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
它即景抒情,構思精致,語言精煉,素樸秀美,所以為中唐山水詩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蒼蒼山林中的靈澈歸宿處,遠遠傳來寺院報時的鐘響,點明時已黃昏,仿佛催促靈澈歸山。
后二句即寫靈澈辭別歸去情景。
靈澈戴著斗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
“青山”即應首句“蒼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
“獨歸遠”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結出別意。
全詩表達了詩人對靈澈的深摯的情誼,也表現出靈澈歸山的清寂的風度。
送別往往黯然情傷,但這首送別詩卻有一種閑淡的意境。
劉長卿和靈澈相遇又離別于潤州,大約在唐代宗大歷四、五年間(769—770)。
劉長卿自從上元二年(761)從貶謫南巴(今廣東茂名南)歸來,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悶。
靈澈此時詩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潤州逗留后,將返回浙江。
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可以殊途同歸,同有不遇的體驗,共懷淡泊的胸襟。
這首小詩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境界。
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
但這幀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以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盡。
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鐘,觸動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
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
他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而由于同懷淡泊;他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由于趨歸意同。
這就是說,這首送別詩的主旨在于寄托著、也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
十八世紀法國狄德羅評畫時說過:“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時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盡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會有足夠的景色。
”(《繪畫論》)此詩如畫,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繪畫,景色的優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6、借景抒情的,如唐詩人劉長卿虛處藏神、用筆神妙的五絕《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
但這幅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憑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盡。
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鐘,觸動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
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
他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而由于同懷淡泊;他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由于趨歸意同。
也就是說,這首送別詩的主旨在于寄托著、也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了一種閑淡的意境。
此詩如畫,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畫,景色的優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7、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劉長卿《送靈澈》 陽光終于累了,疲憊不堪地收拢起曬了一天的網,倚在一座山峰的肩膀上,望著山谷里一束黃昏的炊煙出神。
大山深處的竹林寺,掩映在蒼翠的山林之中,被一層淡淡的霧靄涂上了隱隱約約的金輝,仿佛佛祖的降臨。
天庭的鐘聲,從遠遠的山上飄來,流水一樣襲過人間。
一只停在麥穗上的小鳥,抬起頭,側耳細聽了一會,然后望了望天,望了望身后的田野,脆脆地打了聲口哨,展開翅膀,朝著向晚的山中飛去。
哪一棵樹的葉片之間,張著兩雙慈愛的眼睛,在祈禱它平安歸巢?茶亭里的兩個人,停下手中的棋子,終止了楚河漢界的進進退退。
僧人斜披斗笠,扛一身夕照,拖著長長的影子踏上了歸程。
他孤單的背影,在詩人牽掛的目光中,漸漸溶入了青郁的深山。
許多事情,并不需要結果。
就像今天,一位僧人和一位詩人、從早晨下到傍晚的一盤棋,不輸也不贏,與世事無關。
唯留下一山的空靈淡遠,點綴在綠水青山,充滿著禪意。
8、有很多風景禪詩,是描寫與僧人相關的題材,這些禪詩都富于空靈的意境和禪趣。
如有“五言長城”美譽的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與高僧靈澈上人(為唐代著名詩僧)有著真摯的友誼,其詩《送靈澈上人》云:“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靜穆渾厚的晚鐘聲從蒼茫山林中的竹林寺遠遠地傳來,是靈澈禪師該回寺的時候了。
斜陽夕照中的禪師帶著竹笠,獨自在綠樹青山中漸漸遠去。
全詩精美如畫,靈澈禪師清寂安詳的風范與優雅的詩隋畫意完美地水乳交融。
宋朝南岳衡山僧人文政詩:“山鳥無凡音,山云無俗狀。
引得白頭僧,時時倚藜杖。
”山野中的鳥兒婉囀的歌聲清幽絕俗,在千峰萬壑間舒卷自如的白云無塵俗之狀,使得在遠離塵囂的山寺里清凈修行的白發老僧,時時倚杖佇立欣賞,怡然自得。
在心無俗慮的修道者的心目中,外境也是那么的清凈脫俗。
9、“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 “那蒼蒼竹林中遠遠傳來的寺院報時的悠悠鐘響啊,為何如此急著催促靈澈歸山啊!”遙望著好友靈澈頭戴蓑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深處走去,越來越遠…… 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鐘,觸動詩人的情思;這竹林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
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
然而,他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因同懷而淡泊;他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悵惋,因趨歸而意同。
“鳳凰涅磐而重生!”詩人雖未有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大灑脫,但歷經著坎坷的人生旅途,不遇而閑適,失意也淡泊,在苦悶中找到了一絲豁達,一份釋懷。
是鳳凰島上的蒼松,雖飽經風霜,但仍執著的挺立著;是島上的野鶴,雖形單影只卻自在安閑。
10、讀唐代禪家山水詩人的篇什,我們會感覺到,孤獨又孤寂的身影,若隱若顯地時時在山澗水濱游蕩,那也就是詩人心靈的投影了。
劉長卿《道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這是一位僧人嗎?既是也不是。
山澗竹林,晚鐘夕陽,小徑上帶笠的影子其實是詩人自己呢。
孤獨既然是人性的流露,所以要寫出佛心與禪意,也就只能通過山水自然的刻畫,在寧靜和淡遠中表現出人的獨立身影,這里有某種自傲,也有淡淡的哀愁。
11、等是有家歸未得。
熟讀的劉長卿的一首五言絕句,《送靈澈上人》,橫上心頭。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長云叆叇,夕陽散彩,金光如霧,如煙,自西天斜斜地射過來,籠著長亭,古道,蓁蓁莽莽。
那孤獨的遠行人,衲衣,草屨,荷笠,棄了京華冠蓋,軒冕,芳菲綺陌——揮別了相知的友人,在落日熔金的時辰。
隱隱地聽到蒼蒼竹林寺,那杳杳的鐘聲,在斜陽暮色里,山長水闊的,召喚。
獨自踏上歸途,毅然決然,向著那蒼郁蔥翠的遠山。
意念中的遠山,必然不是岱華恒(蘅)嵩,它超越凡塵,云霞明滅,偶露崢嶸。
奔赴,必然是破缽芒鞋的孤獨行旅。
亦如,我這田園牧歌式的鄉居的懷戀。
*
莊燦煌的博客2013-09-1021:14:13
[新一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舊一篇]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相關閱讀
宮怨
太夢幻了!長曝光拍下的螢火蟲
一位醫生的實話:我為什么不體檢?
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中國:一個世紀的革命》(China-ACenturyofRevolution)被歷史踐踏的人們
打造男孩心中的夢想臥室(組圖)
視頻:此花,三千年一開,見者有福!
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如何去除蔬菜上的農藥
推薦文章
趣讀史記:貫高:活有活的理由,死有死的追求
揭秘古人微小說:寥寥數字奧妙難窮
老舍:抬頭見喜文末有彩蛋
論中國統一戰線學科性質的三個基本點
初中語文“以訓練為主的教學基本模式”教改實驗初探
楊濤:警惕中國淪為“警察國家”
哲人看到的是什么 ——關于柏拉圖哲學中“觀照”問題的辨析
獲蘋果全球推薦近300次的《Deemo》如何設計美術細節游戲葡萄
【我愛廈門】100年前的廈門是什么樣,小伙伴必須來感受下~~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延伸文章資訊
- 1心冥空無跡寄文字
《唐才子傳》稱靈澈[初居嵩陽蘭若],蓋因劉長卿有<送靈澈上人歸嵩陽蘭若>之作, ... 靈澈學於神邕,神邕本為江南有名詩僧,於弘揚禪律之外復從事詩歌創作,並多與江.
- 2禪海拈詩-禪詩百粹 - 第 125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而靈澈則予以落實至個人的開悟,未回應趙州的答話嗎?禪趣僧人問祖師西來意,靈澈回答的是他住山和參訪的求法和得法的實況,表明了西來意何必問呢,全在自己的作為而領會。
- 3送靈澈【唐詩精選】 - YouTube
- 4六首最經典的禪詩,讓忙碌的心靈得享片刻寧靜 - 每日頭條
青蒼的竹林寺,近晚時傳來深遠的鐘聲。背著斗笠披著斜陽,獨回青山漸行漸遠。這首小詩記敘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構思精緻,語言 ...
- 5唐代詩僧靈一和靈澈的詩歌 - 千佛山
他還跟劉禹錫,劉長卿,皇甫曾作朋友,都是作官寫詩的名詩人,像劉長卿有一首五言絕句:”送靈澈「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