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二單元: 兩漢及魏晉思想5. 方東美,《中國哲學十八講》(台北:里仁書局, 6.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第四章,「漢代自然科學 ... 學期別:982課程名稱:015097-0中國學術思想史 中國學術思想史課程大綱 課程編號:015097 任課教師:周昌龍教授 研究室︰綜合教學大樓A523室 聯絡電話:內綫3800或2731手機0922424394 訪談時間:周三2-4pm華語所所辦 教學目的: 本課程為碩士班必選課,課程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中國學術思想發展上之重要議題,並養成參與議題討論之研究能力及視野。

上課方式: 上課採討論方式,課綱所列各單元之閱讀材料,均須於上課前熟讀。

考核方式: 期中及期末分別繳交閱讀心得各1篇,每篇不少於10000字,各佔30%,平時出席率及討論之表現佔40%。

課程綱要: 第一單元:先秦思想 閱讀: 1. 李學勤,〈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發現〉、〈荊門郭店楚簡中的子思子〉;龐樸,〈孔孟之間:郭店楚簡中的儒家心性說〉。

均見姜廣輝主編,《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2. 許倬雲,《西周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第三章,「克商與天命」,頁71-106。

3. 任繼愈,《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985,1990),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易經和洪範的思想」,頁16-24。

又,同書第九章,「易傳的辯証法思想」,頁208-217。

附讀: 樓宇烈,〈易卦爻象原始〉,見氏著,《温故知新:中國哲學研究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頁101-124。

4. 王叔岷,《先秦道法思想講稿》(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1992),拾叁,「法家三派重勢之慎到」,頁173-192。

第二單元:兩漢及魏晉思想 5. 方東美,《中國哲學十八講》(台北:里仁書局, 6.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第四章,「漢代自然科學方法論及其與哲學的相互影響」,頁94-120。

7.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台北:里仁書局,《魏晉思想乙編三種》,1995),一,「讀人物志」,頁。

8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第六章,「郭象和魏晉玄學的方法」 第三單元:唐宋思想 9.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第23章「我佛二空境(中)」,頁455-469。

及,第24章「我佛二空境(下)」,頁470-486。

10. 印順,《中國禪宗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第六章,「壇經之成立及其改變」,頁191-225。

11. 牟宗三,《心体與性体》(台北︰正中書局,1968,1973),第一冊第二章「別異與簡濫」,頁61-114。

12. 荒木見悟,《佛教與儒教》(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第三章,「朱子的哲學」,頁132-257。

(共10節) 第四單元:明清思想 13.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七章,「良知與致良知」,頁160-192。

14. 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之曲折與展開》,(中譯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編第二章,「理觀的再生」,頁111-170。

15.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六章,「」 16. 余英時,〈清代學術思想史重要觀念通釋〉,見氏著,《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

頁405-48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