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飲食觀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蘇軾作為北宋著名文學家,在他一生中,曾寫下許多與飲食相關的作品,其飲食書寫橫跨詩、文、詞等不同文類。

這些作品在後世廣為流傳,也使蘇軾的個人性格更為鮮明,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1.210)您好!臺灣時間:2022/08/2904:07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江梅綺研究生(外文):Chiang,Mei-Chi論文名稱:蘇軾飲食觀研究論文名稱(外文):AStudyofSu-Shi’sDietary指導教授:李貞慧指導教授(外文):Lee,Chen-Hui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學門:人文學門學類:中國語文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5畢業學年度:103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76中文關鍵詞:蘇軾、北宋、飲食、茶、酒外文關鍵詞:Su-shi、NorthernSongDynasty、diet、tea、wine相關次數: 被引用:9點閱:1299評分:下載:184書目收藏:1 蘇軾作為北宋著名文學家,在他一生中,曾寫下許多與飲食相關的作品,其飲食書寫橫跨詩、文、詞等不同文類。

這些作品在後世廣為流傳,也使蘇軾的個人性格更為鮮明,若要令人指稱中國古代美食家,蘇軾必定名列前茅。

然而,雖然蘇軾與飲食的連結印象千古不衰,後人對他的飲食理解卻相當片面,常僅止於幾道與蘇軾相關的菜餚。

但實際上,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飲食作品除了記錄新奇體驗,也經常與作者的生涯良窳、思想情致緊密結合,本文書寫的目的,即意圖藉由分析蘇軾飲食文本,追索蘇軾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飲食。

研究過程發現,蘇軾筆下飲食不單是美食,並且他對每一食類的態度各有差異。

同時,在每段生命時期過渡間,因際遇、疾病造成的困境,也使蘇軾面對飲食的視角逐漸變化。

而本文最終關懷,在於蘇軾如何藉由飲食之味體現其人生體悟,期待對飲食的探析能作為理解蘇軾的切面之一,使蘇軾面貌及其研究向度更趨豐富飽滿。

Su-shiisoneofthemostfamouswritersintheNorthernSongDynasty.Inhislife,hehadwrittenmanydiet-relatedworksacrossdifferentgenres,suchaspoetry,articles,lyricsandsoon.Theseworkswerewidelycirculated,andrevealapartofSu-Shi’spersonality.AmongtheallegedChinesegourmetsintheancienttime,Su-Shiiscertainlyoneofthem.However,mostpeopleonlyhavetheimpressionofafewdishesassociatedwithSu-Shi.Infact,asapartofdailylife,diet-relatedworksnotonlyrecordnewexperiences,butalsorevealthreadsofiterativedevelopment,andusuallyareconnectedwiththewriter'slifeandmentalexperiences.ThisstudyaimstoinvestigatetheroleofdietaryinSu-Shi’slifeviahisworks.ThestudyattemptstoarguewhatSu-Shiwantstoconveyinhisworks,arenotonlydelicacies,buthisattitudestowardeachkindofdiet.Su-Shi’sviewofdietaryconstantlychangedthrougheachcriticalperiodinwhichheexperienceddisease,starving,etc.Inconclusion,Su-Shi’sworksofdietaryreflecthisthinkingpatternaswellasattitudestowardthelife.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1第二節文獻回顧6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採用文本9第四節章節安排10第二章蘇軾飲食作品書寫背景第一節北宋以前文人之飲食書寫11一、先秦兩漢時期11二、魏晉南北朝時期17三、隋唐五代時期23四、北宋時期31第二節蘇軾飲食作品的時代意義35一、以俗為雅的表現形式35二、飲食創制促進概念傳播37第三節小結39第三章飲茶況味的推展脈絡第一節少年與茶結緣與品味的養成41一、名泉佐茶42二、烹煎有法44第二節茶中之樂45一、食罷睡後一盞茶45二、佳茶佐佳客46三、訪僧喫茶48第三節困境中的反思50一、薑鹽蜀故習50二、種茶之始52第四節社會面觀照53一、聖恩賜茶54二、關注社會民生56第五節小結59第四章飲酒況味的推展脈絡第一節少不善飲60第二節釀酒實踐與道教聯繫63一、態度轉變及自行釀酒63二、釀酒與道教的關聯67第三節酒中趣72第四節〈和陶飲酒〉中的生命思考75第五節止酒之未遂80第六節小結83第五章進食況味的推展脈絡第一節天生饞性85第二節懷思家鄉與南方珍異89一、懷思家鄉89二、南方珍異91第三節護生與養生97一、戒殺斷肉97二、養生服食100第四節耕食生涯師法淵明105第五節食類書寫中的飢飽意識與生命關懷110一、自身對飽的感受111二、自身對飢的感受114三、面對外在他人的飢飽117第六節人生之味的歸結123第七節小結129第六章結論131附論:蘇軾在不同文體中的飲食書寫狀況134參考資料163 參考書目一、蘇軾相關資料〔宋〕蘇軾撰,〔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2月初版,2009年5月重印。

〔宋〕蘇軾撰,〔明〕茅維編,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3月初版,2008年7月重印。

〔宋〕蘇軾著,李之亮箋注,《蘇軾文集編年箋注》,成都:巴蜀書社,2011年第一版。

〔宋〕朋九萬,《東坡烏臺詩案》,收入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蘇軾撰,〔清〕馮應榴輯注,黃任軻、朱懷春校點,《蘇軾詩集合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清〕梁廷枏,《東坡事類》,臺北:廣文書局,1991年7月再版。

凌琴如,《蘇軾思想探討》,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7年12月2版。

陳香,《蘇東坡別傳》,臺北:國家書店,1980年。

李一冰,《蘇東坡新傳》(全二冊),臺北:聯經出版,1983年。

鍾來因,《蘇軾與道家道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王水照,《蘇軾》,臺北:萬卷樓,1993年1月初版。

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編,《蘇軾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1刷。

王水照,《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1994年。

唐玲玲、周偉民,《蘇軾思想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

孔凡禮,《蘇軾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2月初版。

衣若芬,《蘇軾題畫文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王水照,《蘇軾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曾棗莊,《三蘇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曾棗莊主編,《蘇文彙評》,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0年1月。

曾棗莊主編,《蘇詩彙評》,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0年。

曾棗莊主編,《蘇詞彙評》,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0年。

李賡揚、李勃洋,《瀟灑人生:蘇軾與佛禪》,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曾棗莊等著,《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王靜芝、王初慶等著,《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學術研討會》,臺北:洪葉文化,2001年5月初版1刷。

鄒同慶、王宗堂著,《蘇軾詞編年校註》,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0月初版,2010年3月重印。

黃啟方,《東坡的心靈世界》,臺北:學生書局,2002年10月初版。

楊存昌,《道家思想與蘇軾美學》,濟南:濟南出版社,2003年10月。

張惠民、張進,《士氣文心:蘇軾文化人格與文藝思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年3月2刷。

王水照、朱剛,《蘇軾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2刷。

鄭芳祥,《出處死生──蘇軾貶謫嶺南文學作品主題研究》,四川:巴蜀書社,2006 年8月初版。

林採梅,《東坡瓊州詩研究》,臺北:花木蘭,2008年9月初版。

葉亮吟,〈實情與幻境──蘇軾辭賦創作篇章之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9年。

二、古籍〔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刻,《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清嘉慶刊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周〕管仲,《管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0年。

〔西漢〕司馬遷撰,《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西漢〕劉向集錄,《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西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黃懷信整理,《尚書正義》,上海:上海古籍,2007年12月。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整理本,臺北:古籍,2001年10月。

〔東漢〕毛氏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8年。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圈點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東晉〕葛洪,《神仙傳》,《百部叢書集成初編第13輯˙夷門廣牘》,板橋:藝文印書館,1966年。

〔東晉〕葛洪,陳飛龍註譯,《抱朴子內篇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

〔東晉〕陶淵明,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東晉〕陶淵明,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梁〕劉勰,笵文瀾註,《文心雕龍》,臺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

〔唐〕李延壽撰,《南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唐〕陸羽《茶經》卷上,百川學海本,《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百部叢書集成˙94輯˙畿輔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筆記小說大觀˙十七編》,臺北:新興出版社,1977年。

﹝唐﹞楊曄,《膳夫經》,《叢書集成續編86,應用科學類》,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唐〕王燾,《外臺秘要》,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年。

〔唐〕張鷟,《朝野僉載》,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2013年5月第2次印刷。

〔南唐〕沈汾,《續仙傳》,《百部叢書集成初編第13輯˙夷門廣牘》,板橋:藝文印書館,1966年。

〔後晉〕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年。

〔宋〕李昉,《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宋〕蘇洵,《嘉祐集》,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宋〕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百部叢書集成˙初編˙第22輯˙津逮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王應麟,《玉海》,臺北:華文書局,1967年3月再版。

〔宋〕王禹偁,《小畜集》,《四部叢刊初編縮本》,臺北:藝文出版社,1975年。

〔宋〕林洪,《山家清供》,《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專號─飲食編9》,臺北:東方文化,1975年。

〔宋〕竇苹,《酒譜》,《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專號─飲食編2》,臺北:東方文化,1975年。

〔宋〕朱肱,《北山酒經》,《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專號─飲食編2》,臺北:東方文化,1975年。

〔宋〕陳元靚,《歲時廣記》,《筆記小說大觀˙二十編》,臺北:新興出版社,1977年。

〔宋〕韓彥直,《橘錄》,《筆記小說大觀˙九編》,臺北:新興出版社,1977年。

〔宋〕蔡襄,《荔枝譜》,《筆記小說大觀˙九編》,臺北:新興出版社,1977年。

〔宋〕孟元老撰,鄧之誠注,《東京夢華錄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月初版,2004年12月第2次印刷。

〔宋〕祝穆,《古今事文類聚》,《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書局,1983年。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漢京文化,1983年。

〔宋〕方勺,《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羅大經撰,王瑞來點校,《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8月。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宋〕蔡襄,《荔枝譜》,《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卷十七,《叢書集成新編8˙總類》,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宋〕費袞撰,金圓校點,《梁谿漫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8月。

〔宋〕周去非,《嶺外代答》,《中國近代小說史料續編20》,臺北:廣文書局,1987年。

〔宋〕蘇轍撰,曾棗莊等校點,《欒城集》(共三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宋〕釋道原編,《景德傳燈錄》,臺北:彙文堂出版社,1987年。

〔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卷六,《中國近代小說史料續編20》,臺北:廣文書局,1987年。

〔宋〕孫紹遠,《聲畫集》,《叢書集成續編˙100˙藝術類》,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宋〕秦觀,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4月。

〔宋〕歐陽修著,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3月第一版,2009年1月北京第2次印刷。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宋〕呂希哲,《呂氏雜記》,《全宋筆記》第一編˙十,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宋〕王鞏,《隨手雜錄》,《全宋筆記》第二編˙六,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宋〕朱彧,《萍洲可談》,《全宋筆記》第二編˙六,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宋〕趙令畤,《侯鯖錄》,《全宋筆記》第二編˙六,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徐時儀整理,《全宋筆記》第二編˙十,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宋〕葉夢得,徐時儀整理,《避暑錄話》,《全宋筆記》第二編˙十,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宋〕徐度,《卻掃編》,《全宋筆記》第三編˙十,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全宋筆記》第五編˙三,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宋〕司馬光,《司馬光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

〔元〕脫脫等撰,《宋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元〕德輝編,李繼武校點,《敕修百丈清規》,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清〕俞琰輯,易縉雲、孫奮揚合註,《歷代詠物詩選》,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清〕聖祖御定,《全唐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清〕董誥等奉勒撰,《全唐文》,臺北:大通書局,1979年。

〔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臺北:萬卷樓,2007年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三、近人著作(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列)(一)專書1、文學類[日]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社,1977年。

繆鉞,葉嘉瑩合撰,《靈谿詞說》,臺北:國文天地,1989年12月初版。

張高評,《宋詩之傳承與開拓》,臺北:文史哲,1990年3月初版。

廖國棟,《魏晉詠物賦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1991年2月第一版。

呂正惠、蔡英俊主編,《中國文學批評》第一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8月初版。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學宋代文化研究資料中心合編,《宋代文化研究》(第二集),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

張高評編,《宋詩綜論叢編》,高雄:麗文文化,1993年10月初版。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1994年8月。

張高評,《宋詩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文化,1995年。

王水照主編,《宋代文學通論》,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1998年。

曾棗莊、舒大剛著,《北宋文學家年譜》,臺北:文津,1999年。

許總,《宋詩》,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

李春青,《宋學與宋代文學觀念》,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01年。

莫礪鋒,《唐宋詩論稿》,瀋陽:遼海出版社,2001年10月。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2002年。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2月。

蔡振楚,《中國文學批評史》,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

曾棗莊,《宋文通論》,上海:上海人民,2008。

張培鋒,《宋詩與禪》,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11月。

蔡瑜,《陶淵明的人境詩學》,臺北:聯經出版,2012年。

黃巧妮,《陶淵明飲酒詩之意象研究》,《古典詩歌研究彙刊》,新北市:花木蘭文      化出版社,2012年3月。

2、歷史文化、宗教類中華書局主編,《中國歷代食貨典》,臺北:中華書局,1970年。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臺北:正中書局,1978年4月12版。

方豪,《宋史》,臺北:華岡出版,1979年。

李春棠,《坊牆倒塌以後──宋代城市生活長卷》,湖南:湖南出版社,1993年3    月。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1994年8月初版。

任崇岳,《中國社會通史˙宋元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2月。

姚瀛艇,《宋代文化史》,臺北:聯經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

李權時,《嶺南文化》,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徐吉軍、方建新等著,《中國風俗通史˙宋代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年11月。

羅中峰,《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臺北:洪葉文化,2001年。

劉金柱,《唐宋八大家與佛教》,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伊永文,《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宋代城市風情圖記》,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    月。

馬斗成,《宋代眉山蘇氏家族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5月。

黃夏年主編,《禪文化》(第一輯),鄭州:中州古籍,2011年4月。

彭梅芳,《中唐文人日常生活與創作關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

3、政治、經濟類[日]衣川強著,鄭樑生譯,《宋代文官俸給制度》,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    年1月初版。

朱重聖,《北宋茶之生產與經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鄧小南,《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

李華瑞,《宋代酒的生產和征榷》,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白鋼主編,朱瑞熙著,《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12月。

梁庚堯,《宋代社會經濟史論》(全二冊),臺北:允晨文化,1997年。

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9月。

鄭海峰,《中國古代官制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

葉燁,《北宋文人的經濟生活》,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8年8月初版。

程民生,《宋代物價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4、飲食類專書郭泮溪,《中國飲酒習俗》,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林正秋等,《中國宋代菜點概述》,北京:中國食品出版社,1989年。

王仁湘、楊煥新,《飲茶史話》,臺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林正秋,《中國飲食大辭典》,浙江:浙江大學,1991年。

王從仁,《玉泉清茗:中國茶文化》,上海:古籍,1991年。

張遠芬主編,《中國酒典》,貴陽:貴州人民,1991年。

王玲,《中國茶文化》,北京:中國書店,1992年。

林乃燊,《中國飲食文化》,臺北:南天書局,1992年。

林超,《杯裡春秋──酒文化漫話》,廣州:花城出版社,1992年。

傅允生、徐吉軍、盧敦基,《中國酒文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

錢時霖,《中國古代茶詩選》,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陳偉明,《唐宋飲食文化初探》,北京:中國商業,1993年。

王學泰,《華夏飲食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王仁湘,《飲食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劉揚忠,《詩與酒》,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熊四智,《中國飲食詩文大典》,山東:青島出版社,1995年5月。

陳偉明,《唐宋飲食文化發展史》,臺北:學生書局,1995年5月初版。

(據原作    者《唐宋飲食文化初探》稍加增補為繁體版)向春陽等編著,《酒文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

朱自振,《中國茶酒文化史》,臺北:文津,1995年。

沈松茂主編,《中國飲食研究論文專集》(三),臺北:中國餐飲學會,1996年。

石韶華,《宋代詠茶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張哲永,《中國風情的飲食風俗》,臺北:弘文出版社,1997年。

龔鵬程,《飲食男女生活美學:從生命的學問到生活的學問》,臺北:立緒文化,    1998年9月初版。

林乃燊,《飲食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林水福、焦桐主編,《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    北:時報文化,1999年。

沈冬梅,《宋代茶文化》,臺北:學海出版社,1999年。

阮浩耕等,《中國古代茶葉全書》,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1999年。

徐海榮主編,《中國飲食史》(全六冊),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年。

賴功歐,《茶哲睿智: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北京:光明日報,1999年。

唐振常,《中國飲食文化散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2月初版。

張玉欣總編,《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飲食文化基    金會,2000年。

黃志根主編,《中華茶文化》,杭州:浙江大學,2000年。

王仁湘,《飲食之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為原作者《飲食與中    國文化》繁體版)朱世英、王鎮恆、詹羅九主編,《中國茶文化大辭典》,北京:漢語大辭典出版社,    2002年.王仁湘,《珍饈玉饌:古代飲食文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李莫森,《詠茶詩詞曲賦鑒賞》,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

王學泰,《中國飲食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鄭培凱、朱自振主編,《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全二冊),香港:商務印書館,  2007年3月。

陳素貞,《北宋文人的飲食書寫──以詩歌為例的考察》(全二冊),臺北:大安出    版社,2007年6月。

林珍瑩,《唐代茶詩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2007年。

林淑桂,《唐代飲酒詩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2007年。

沈冬梅,《茶與宋代社會生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

焦桐主編,《味覺的土風舞》,《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二魚文化,2009年3月。

王秋桂,《飲食文化綜論》,臺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09年。

蒲慕州,《飲食傳播與文化交流》,臺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09年。

姚國坤、朱紅櫻、姚作為著,《茶風茶俗茶文化》,臺北:知青頻道出版有限公司,  2009年。

劉樸兵,《唐宋飲食文化比較研究:以中原地區為考察中心》,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2010年11月。

姚偉鈞等著,《中國飲食典籍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俞為潔,《中國食料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楊東甫、楊驥編著,《中國古代茶學全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1年。

楊東甫,《茶文觀止:中國古代茶學導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1年。

趙榮光主編,姚偉鈞、劉樸兵、鞠明庫著,《中國飲食典籍史》,《中國飲食文化    專題史》叢書,上海:上海古籍,2011年12月第1版。

(二)學位論文羅鳳珠,《蘇軾黃州詩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年。

楊珮琪,《蘇軾杭州詩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楊麗玲,《蘇東坡詠物詞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劉樸兵,《北宋時期中原地區的飲食文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    論文,2001年。

呂瑞萍,《宋代詠茶詞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蔡秀敏,《唐代敦煌飲食文化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鄧瑞卿,《蘇軾儋州詩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    士論文,2002年。

李貞慧,《蘇軾「意」、「法」觀與其「古文」創作發展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王啟屏,《宋代的食羊文化──兼論宋代飲食文化的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7月。

方宇蓓,《中國古代文論中「味」之審美義涵探究─以先秦至隋唐為研究範圍》,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3年。

侯月嬌,《宋代茶酒文化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    論文,2003年。

余玥貞,《唐宋時期的茶知識與飲茶文化》,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004年廖怡甄,《東坡酒詩意象研究─以黃州、惠州、儋州詩作為研究中心》,臺北:華    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游顯惠,《陶淵明飲酒詩及其生命意涵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    職進修碩士論文,2006年。

巫沛穎,《論蘇軾黃州詩的禪悅與詩情》,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7年6月。

黃信榮,《蘇軾茶文學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2007年。

許育喬,《東坡詞酒意象探析》,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    文,2008年。

柯淑萍,《北宋東京的食文化論述:以《東京夢華錄》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    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林鴻偉,《北宋文人飲食觀流變》,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林麗玲,《蘇軾詠茶詩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9年。

許芳滋,《宋代夜市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9年。

張瑋儀,《元祐遷謫詩作與生命安頓》,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  年。

徐承瑜,《從《論語》看孔子的飲食觀》,臺中: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9    年。

李天祥,《蘇軾的「寄寓」與「懷歸」──以時間、空間為主軸的考察》,臺北: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周亞青,《蘇軾飲食書寫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文教學碩士論    文,2010年。

邱麗清,《蘇軾詩歌與北宋飲食文化》,西安:西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10年。

楊玉琴,《蘇軾寓惠生活研究》,臺南:臺南大學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謝佳妤,〈蘇軾備荒賑災研究〉,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林馨儀,《中國傳統養生──以北宋蘇軾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2011年。

劉幸枝,《蘇軾嶺南記遊詩文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年7月。

徐嫈嫇,《蘇東坡文集之飲食文化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2年6月。

張曉月,《蘇軾貶謫時期飲食書寫之道家思想研究》,屏東: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    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7月。

蔡宗翰,《蘇東坡詠茶詩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三)期刊論文禚夢庵,〈蘇東坡詩文與中國文化〉,《中外雜誌》,1976年4月第19卷第4期,    頁81。

鄧廣銘,〈談談有關宋史研究的幾個問題〉,《社會科學戰線》第2期,1986年,    頁137-144。

李長有,〈中國周代飲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6卷第1期,1990  年2月,頁44-46。

黃寬重,〈蘇東坡貶謫黃州的生活與心境〉,《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第1期,1990  年4月,頁44-49。

劉建剛,〈文人與茶〉,《中州今古》第4期,1990年。

劉玉才,〈茶禪一味:淺談茶與佛教〉,《國文天地》第6卷第6期,1990年,頁44-47。

楊惠南,〈禪宗的思想與流派〉,《國文天地》第7卷第2期,1991年7月,頁15-20。

黃啟方,〈東坡酒量〉,《國文天地》,1992年2月,頁21-25。

吳濤,〈北宋東京的飲食生活〉,《史學月刊》第2期,1994年,頁22-29。

劉揚忠,〈酒趣˙詩心──從蘇軾的飲酒看其文化性格〉,《湖北大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第3期,1994年,頁84-88。

梁建民,〈從蘇軾看宋代酒文化〉,《咸陽師專學報》(綜合版)第9卷第4期,1994  年,頁37-41。

陳應鸞,〈「詩味」論之成因試探〉,《文學理論研究》第1期,1995年,頁16-23。

姚偉鈞,〈宋代開封飲食生活的歷史考察〉,《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4期,1995年,頁58-61。

劉學忠,〈從酒到茶──古代文人的人格演變縱探〉,《阜陽師院學報》第4期,    1995年,頁28-33、53。

劉少雄,〈東坡黃州文散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3期,1995年,頁143-158。

龔鵬程,〈酒食貞吉:儒家的飲饌政治學〉,《鵝湖》第23卷第9期(總號273),    1996年3月,頁7-18。

冷輯林、樂文華,〈論兩宋都城的飲食市場〉,《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28卷第1期,1997年3月。

楊勝寬,〈蘇軾躬耕的苦與樂〉,《樂山師專學報》第1期,1997年,頁14-20。

賴功歐,〈《苕溪漁隱叢話》所記蘇軾與茶〉,《農業考古》第4期,1997年,頁256-259。

吳華陽,〈「茶雨」與「雪乳」:蘇軾〈汲江煎茶〉詩異文析釋〉,《臺北科技大學    學報》第32之1期,1999年3月,頁569-582。

華獻,〈古籍中的飲食文化〉,《華夏文化》第2期,1999年,頁50-51。

丁以壽,〈中國飲茶法源流考〉,《農業考古》第二期,江西省社會科學院,1999    年,頁120-125。

王水照,〈走近「蘇海」──蘇軾研究的幾點反思〉,《文學評論》第3期,1999    年,頁135-141。

姚偉鈞,〈宋代宮廷飲食略說〉,《中國典籍與文化》第4期,1999年,頁107-109。

金燕,〈北宋都城商業經濟繁榮的原因及狀況〉,《安順師專學報》第2卷第1期,    2000年3月,頁70-73。

陳新雄,〈蘇詩賞析:汲江煎茶〉,《國文天地》第16卷第3期(總號183),2000    年8月,頁58-60。

夏太生,〈宋詞與酒〉,《溫州大學學報》第2期,2001年5月,頁72-73、80。

朱振藩,〈學士老饕蘇東坡〉,《歷史月刊》,2001年7月號,頁57-62。

黃修明,〈飲食文化與中國古代社會政治〉,《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總22卷第12期,2001年12月,頁128-135。

張進、張惠民,〈蘇軾與酒、茶文化〉,《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第30卷第4期,2001  年12月,頁113-120。

楊子江,〈「詩味論」的蘊涵與嬗變〉,《北方論叢》第2期,2001年,頁78-82。

康保苓、徐規,〈蘇軾飲食文化述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2    卷第1期,2002年1月,頁97-103。

吳華陽,〈「枯腸未易禁三碗」:蘇軾〈汲江煎茶〉詩句析釋〉,《臺北科技大學學    報》第35之1期,2002年3月,頁569-582。

孟慶茹、索燕華,〈《詩經》與酒文化〉,《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    3期,2002年9月,頁52-55。

黃修明,〈酒文化與中國古代社會政治〉,《中華文化論壇》第2期,2002年,頁127-131。

華國樑,〈從「兩夢」看北、南宋都城飲食風俗的異同〉,《揚州大學烹飪學報》    第4期,2002年,頁3-7。

趙睿才、張忠綱,〈中晚唐茶、詩關係發微〉,《文史哲》,2003年第四期,頁140-144。

姚偉鈞,〈從古籍探尋中國飲食文化的起源〉,《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10    卷第1期,2004年2月,頁27-31。

侯彥喜,〈宋代飲食文化初探〉,《開封大學學報》第18卷第1期,2004年3月,頁13-19。

王良友,〈也探《詩經》酒文化〉,《修平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2004年3月,頁79-92。

許東海,〈蘇軾飲食賦之困境觀照及其文類書寫策略〉,《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第6期,2004年12月,頁101-124。

陳望衡、黃沁茗,〈味覺與中國傳統美學〉,《武漢大學學報》第57卷第1期,    2004年,頁62-66。

牛咏梅,〈淺談北宋東京城的商業面貌〉,《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9月第    20卷第3期,頁77-79。

萬偉成,〈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蘇軾詩酒人生的哲學詮釋〉,《佛山科學    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3卷6期,2005年11月,頁43-47。

張蜀蕙,〈北宋文人飲食書寫的南方經驗〉,《淡江中文學報》第14期,2006年6    月,頁133-175。

韓麗霞,〈超然心態與蘇軾黃州文學創作〉,《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4期,2006年8月第32卷,頁27-29。

金文凱,〈淺談蘇軾的詠茶詩詞〉,《三明學院學報》第23卷第3期,2006年9    月,頁291-295。

王立、郝明,〈唐代飲食爭競豪俠的文化風神略論〉,《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8卷第6期,2006年12月,頁53-58。

胡長春,〈中國文人與茶文化〉,《農業考古》第2期,2006年,頁26-30。

劉文剛,〈漫話蘇軾與飲食文化〉,《文史雜誌》第2期,2006年,頁43-45。

邱健、梁新興,〈《詩經》中的飲食文化〉,《許昌學院學報》第4期,2006年,頁45-47。

馬健,〈一曲新詞酒一杯──宋詞中的酒文化〉,《科技信息》第9期,2006年。

王惠,〈試論宋代飲食文化〉,《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1卷第1期,2006年。

江雅茹,〈試探《詩經》中所見之食物(上)〉,《孔孟月刊》第45卷第5、6期,    2007年2月,頁10-13。

江雅茹,〈試探《詩經》中所見之食物(下)〉,《孔孟月刊》第45卷第7、8期,    2007年4月,頁10-13。

龔永新,〈蘇軾美茶思想的理解與闡發〉,《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    第4期,2007年8月,頁116-118。

朱安義,〈蘇軾飲酒探因〉,《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3卷9期,2007年9月,頁33-34。

張玉芳,〈從來佳茗似佳人──論蘇軾詠茶詩詞的開拓與新變〉,《元培學報》第    14期,2007年12月,頁37-60。

陳素貞,〈對話與分享──北宋飲食詩歌情調與意趣的轉變〉,《飲食文化》第3    卷第1期,2007年,頁41-80。

陳瑜、杜曉勤,〈宋代文人茶的人生之樂〉,《文史知識》第12期,2007年,頁91-97。

陳瑜、杜曉勤,〈唐宋文人茶的文化意蘊及其形成過程〉,《清華大學學報》(哲學    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6期,2007年,頁35-44。

李貞慧,〈蘇軾詩在北宋末年的流傳及其意義──以東坡詩註及宋人詩話為中心的觀察〉,《清華中文學報》第一期,2007年9月,頁133-169。

孫德春,〈酒乃”釣詩勾”──簡論酒與蘇軾的關係〉,《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22卷第3期,2008年6月,頁93-95。

侯彥喜、梁留科,〈北宋時期開封飲食文化繁榮機理分析〉,《商業研究》第374    期,2008年6月,頁202-205。

張志烈,〈東坡詞與中國酒文化〉,《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5期,  2008年9月,頁144-148。

劉樸兵,《略論唐宋飲食文化的差異》,《殷都學刊》,2008年03期,頁50-54。

于海平,〈唐宋時期江南手工業發展的原因探析〉,《東南文化》第2期,2008年,頁43-46。

黃建華,〈茶與唐宋文人的精神溝通〉,《農業考古》第6期,2008年,頁167-170。

頤禎,〈宋代飲食:於雅俗間變化〉,《時代教育(先鋒國家歷史)》第6期,2008   年,頁88-89。

瞿姝寧,〈北宋城市的飲食新變化─飲食文化與時代風尚的互動〉,《大眾文藝》    第9期,2008年,頁112-113。

蔡毅,〈酒中趣——略談酒與中國文化精神〉,《文化遺產》,2008年02期,頁99-108。

鐘文伶,〈蘇軾茶詞析論〉,《景文學報》第19卷第1期,2009年2月,頁59-75。

王凱旋,〈漢代飲食漫話〉,《歷史月刊》第258期,2009年7月,頁59-64。

孫淑華、廖志炎,〈試論李白和蘇軾的月與酒意象的異同〉,《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第30卷第9期,2009年9月,頁26-28。

莊舒卉,〈淺談蘇軾食之藝術〉,《崇仁學報》第3期,2009年11月,頁103-109。

劉樸兵,〈略論宋代中原地區與南方的飲食文化交流〉,《歷史教學》,2009年第8    期,頁16-21。

劉維鋒、趙舒華,〈宋代士大夫階層的飲食生活和飲食觀〉,《山東省農業管理幹    部學院學報》第23卷第6期,2009年,頁131-132。

潘學軍,〈蘇東坡與他詩中的飲食〉,《綿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12期,2009     年,頁92-95。

姜越,〈酒與中國文化〉,《學習月刊》第18期,2009年,頁47。

李靚,〈論蘇軾的酒詩創作及其原因〉,《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2卷1期,2010  年2月,頁12-16。

林宜陵,〈蘇軾惠州時期飲食重蔬食因素探論〉,《東吳中文學報》第19期,2010    年5月,頁213-230。

蕭欣浩,〈從飲食詩看蘇軾的貶謫生活〉,《揚州大學烹飪學報》第27卷第4期,    2010年,頁20-23、43。

莫礪峰,〈飲食題材的詩意提升:從陶淵明到蘇軾〉,《文學遺產》第2期,2010    年第2期,頁4-15。

余悅、陳玲玲,〈唐宋茶詩哲理追求綜論〉,《農業考古》第5期,2010年,頁153-170。

王麗麗,〈宋代社會的奢靡之風〉,《學理論》第5期,2010年,頁94-95。

洪麗玫,〈蘇軾早期飲食文學與仕宦關係之探究〉,《藝見學刊》第2期,2011年    10月,頁23-35。

施由明,〈論茶與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農業考古》第2期,2011年,頁24-29。

李成江,〈《東京夢華錄》與東京的夜市〉,《文學教育》第3期,2011年,頁31。

吳琳,〈從詩詞的角度審視宋代都市人文景觀〉,《城市觀察》第3期,2011年,頁183-192。

陳金英,〈北宋茶俗掠影──以蘇軾茶詞為主的探討〉,《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第三十八期,2012年3月,頁205-234。

張建東,〈羊大則美宋代飲食文化中「尚羊」習俗略探〉,《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2年01期,頁26-31。

劉樸兵,〈略論《敕修百丈清規》中的禪茶制度〉,《農業考古》,2013年02期,頁238-242。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唐代敦煌飲食文化研究 2. 蘇軾嶺南詩研究 3. 北宋士大夫的宦遊生活-蘇軾個案研究 4. 東坡詞酒意象探析 5. 宋代茶酒文化之研究 6. 北宋「平淡」文學觀之研究 7. 蘇軾飲食書寫研究 8. 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行為研究 9. 北宋文人飲食觀流變 10. 中國傳統養生-以北宋蘇軾為例 11. 蘇軾《艾子雜說》研究 12. 茶與酒中微量元素濃度探討與環境之相互關係 13. 北宋墨竹繪畫研究 14. 北宋茶之生產、管理與運銷(上冊) 15. 蘇軾備荒賑災研究   1. 李長有,〈中國周代飲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6卷第1期,1990 2. 李長有,〈中國周代飲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6卷第1期,1990 3. 禚夢庵,〈蘇東坡詩文與中國文化〉,《中外雜誌》,1976年4月第19卷第4期, 4. 禚夢庵,〈蘇東坡詩文與中國文化〉,《中外雜誌》,1976年4月第19卷第4期, 5. 18、鍾安榮,民國84年12月,「基本放款利率與授信價格合理化」,產業金融季刊,p30-33。

6. 18、鍾安榮,民國84年12月,「基本放款利率與授信價格合理化」,產業金融季刊,p30-33。

7. 14、葉雲鎮,民國81年9月,「銀行放款業務在今日所面臨之課題—對有關金融機關放款之收益性、安全性以及基本放款利率訂定方式之建言」,基層金融,p265-269。

8. 14、葉雲鎮,民國81年9月,「銀行放款業務在今日所面臨之課題—對有關金融機關放款之收益性、安全性以及基本放款利率訂定方式之建言」,基層金融,p265-269。

9. 8、莊武仁黃尹亭,民國82年12月,「台灣貨幣市場利率期限結構模型之實證研究—SR和DSR模型適用性之比較分析」,臺灣銀行季刊,p55-85。

10. 8、莊武仁黃尹亭,民國82年12月,「台灣貨幣市場利率期限結構模型之實證研究—SR和DSR模型適用性之比較分析」,臺灣銀行季刊,p55-85。

11. 5、吳英花、楊志遠,民國87年9月,「銀行貸款證券化業務之研究」,產業金融季刊,第100期,P54-88。

12. 5、吳英花、楊志遠,民國87年9月,「銀行貸款證券化業務之研究」,產業金融季刊,第100期,P54-88。

13. 2、李儀坤,民國82年5月,「英國金融證券化實務」,財稅研究25卷第3期,p41-61。

14. 2、李儀坤,民國82年5月,「英國金融證券化實務」,財稅研究25卷第3期,p41-61。

15. 洪麗玫,〈蘇軾早期飲食文學與仕宦關係之探究〉,《藝見學刊》第2期,2011年   1. 蘇軾貶謫時期飲食生活書寫 2. 蘇軾飲食書寫研究 3. 蘇軾飲食書寫之研究 4. 蘇軾貶謫時期飲食書寫之道家思想研究 5. 蘇軾飲膳文學美感研究 6. 蘇東坡文集之飲食文化研究 7. 中國傳統養生-以北宋蘇軾為例 8. 蘇軾文學與佛禪之關係--以蘇軾遷謫詩文為核心 9. 蘇軾文學作品中的儒釋道精神 10. 生命定位與自覺書寫──蘇軾《和陶詩》研究 11. 蘇軾詩的疾病書寫研究 12. 蘇軾黃州與嶺南時期詩歌審美意識研究 13. 蘇軾詩莊子用典之接受研究 14. 蘇軾行旅詩研究 15. 蘇軾文學作品中的「遊」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