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時節在迎春儀式上“打春牛”,又稱為鞭春。漢族民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焚香叩頭之外,還要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這土牛被稱為“春牛”,“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

“打春牛”從打土牛開始,過了 ... 打春牛 立春時節在迎春儀式上“打春牛”,又稱為鞭春。

漢族民俗,流行於中國許多地區。

“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塑成。

身高4尺,長8尺,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

立春前一日,人們到先家壇奉祀,然後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

男女老少牽“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豐年。

解放前後又出現了“打春牛”的耕作戲,一人系犁,一人掌犁,邊耕邊舞,或游於鄉間,或演出於舞台,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簡介打春牛漢族剛時舊俗。

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

“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塑成。

身高4尺,長8尺,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

立春前一日,人們到先家壇奉祀,然後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

男女老少牽“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豐年。

立春的習慣叫法是“打春”,“打春”的前一天叫“迎春”。

過去,“打春”這天還有“打春牛”的習俗。

傳說傳說神農氏嘗百草、分五穀,開始了農業,三皇五帝,都很重視農業,到周朝的時候,務農的事被提到朝議上,一面制歷,一面責令地方官每年舉行一次迎春的儀式。

農為百業之本,春為一歲之首,這“迎春”的儀式,當然要隆重了。

立春的前一天,各地的官吏們都要洗澡,穿素服,不坐轎子不騎馬,步行到郊外,聚集鄉民,設桌上供。

焚香叩頭之外,還要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這土牛被稱為“春牛”,“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

“打春牛”從打土牛開始,過了許多年,土牛又換成紙牛,一個紙糊的牛裡面裝上五穀,被當作“春牛”,在迎春會上讓“勾芒神”舉鞭狠打,牛被打倒,紙被打爛,裡面的五穀流出來,這象徵著打出一年的五穀豐登。

又過了許多年,紙春牛又換成了真春牛。

據說是有個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貶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之日,他看到地方官在效外聚眾舉行迎春儀式,“勾芒神”正在用勁鞭打紙春牛,他覺得可笑,於是寫了半首詩,題名叫《春牛榜子》,詩寫道:不得職田飢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他上任以後,認真地關心起農事來,常常脫去官服,走到田間,跟農民一起談桑論麻,還親自跟老農學乾農活。

他上任後的第一個春天,就把“迎春”的儀式挪在“立春”那天,既不壘土牛,也不糊紙牛,搬來了犁杖,牽來了黃牛,讓衙役們弄個竹筒子扎在地上,裡面裝個絨雞毛,看看究竟是什麼時候立春。

常言說,立春時刻陽氣升,他守著竹筒等著,等到立春的時刻到了,只見那絨雞毛輕輕地向上浮動,徐徐地出了竹筒,輕飄飄地上天了。

就在那雞毛輕輕地飄出竹筒時,他迎天抽了個響鞭。

牛走了,犁動了,春耕開始了,他犁了一遭又一遭,直犁到日頭落山時才回到衙門。

晚上,他詩興大發,提筆在上年寫的半首《春牛榜子》詩下邊,又添了兩句:歲首常思盤中餐,脆鞭一響打出春。

從這以後,人們就把立春這天叫“打春”。

據說自西周時期興起,歷代沿襲,唐宋尤盛,至今已有3000多年。

這種習俗,一般以四人抬泥塑春牛為象徵,由春官執鞭,有規勸農事、策勵春耕的含義,也是喜慶新春、聚會聯歡的形式。

這儀式發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據清人的《燕京歲時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至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男人們“鞭春”時,女人們“戴春”,她們頭戴色彩艷麗的純幡,也用裁剪的春燕、春蝶做飾物,老人和孩子則不忘“咬春”,也就是吃春卷、春餅。

從這種祖祖輩輩延續不斷的迎春活動中,人們得到一種生命活力的釋放,更獲得一種民族文化的認同。

製作製作春牛時很有講究,春牛的牛身長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365天;牛尾長一尺二寸,象徵一年12個月;四蹄象徵四季;柳條象徵春天;同時柳條鞭子長二尺四寸,代表24個節氣。

、照片記錄此照攝於1911年的川西鄉村,記錄了農俗“打春牛”場景。

照片中,春牛頭碩體肥,耳尖目圓,呈非牛非馬相,樸拙可愛,春童更是憨態可掬。

打春牛,意在喚醒冬閒的耕牛,以備春耕,並寄託著對豐收的期盼。

數千年間,此俗得官方之助,遍布全國,是自然經濟、農業立國意識的反映。

古典詩詞觀小兒戲打春牛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詩詞小兒著鞭鞭土牛,學翁打春先打頭。

黃牛黃蹄白雙角,牧童緣蓑笠青篛。

土脈應雨膏,不似今看樂。

兒聞年登喜不飢,牛聞年登愁不肥。

麥穗即看雲作帚,稻米亦復珠盈斗。

大田耕盡卻耕山,黃牛從此何時閒?作者簡介楊萬里(1127-1206年),漢族,字廷秀,號誠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

南宋傑出的詩人。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中進士。

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

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

考證“打春牛”不能算是民俗。

如果沒人組織,明天它可能就消亡了,什麼是民俗?民俗是不需要誰來推動的,比如春節回家,不論多么困難,大家還是自發地去做,這才是民俗。

作為活動,可能它是成功的,搞得很熱鬧。

但它不能算“民俗”,因為普通人參與不進來,只是看看熱鬧。

此外,它與傳統記載不符,過去“春牛”是從東直門進北京的,要舉行一系列的祭祀和展示活動,非常莊重,如今變得太娛樂了。

相關詞條 壯族春牛舞 壯族春牛舞是壯族人民在每年舉行的、具有濃厚民俗風情的祈福活動。

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藝術形式多種多樣,極富特色。

春牛舞,也叫舞春牛。

春牛舞習俗,一般只... 遺產信息   背景資料   簡介   區別   神話 春牛 春牛,立春節的漢族傳統風俗之一。

立春日勸農春耕的象徵性的牛,用泥捏紙粘而成,也叫“土牛”。

古時習俗,在“立春”日要進行迎春儀式,由人扮成主管草木生長的“... 基本內容   春牛舞的傳說 內鄉縣衙歲時節令打春牛 “打春牛”這一活動,源於周代《禮記·月令》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氣”之說。

這一活動固定於立春之日,始於漢代。

其後歷代都有關於制土牛的記載。

目前,全國各地僅... 簡介   詳情   現狀 南寧壯族春牛舞 南寧壯族春牛舞繼2008年4月列入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又於今年3月向自治區文化廳上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申報書,受到了專家組的一致好評。

遺產信息   簡介   淵源   組成部分   服飾 《觀小兒戲打春牛》 《觀小兒戲打春牛》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春牛舞 春牛舞是一種運用採茶舞的表演形式,利用當地的民歌唱腔,借鑑師公的唱贊形式的綜合表演。

舞春牛舊時為官方舉辦的春耕春播儀式,縣衙舉辦這個活動,寓意是春耕即開... 簡要介紹   歷史淵源   表演方法   藝術特色 觀小兒戲打春牛 作者宋楊萬里詩詞正文小兒著鞭鞭土牛,學翁打春先打頭。

黃牛黃蹄白雙角,牧童緣蓑笠青篛。

今年土脈應雨膏,去年不似今看樂。

兒聞年登喜不...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迎春牛 迎春在迎春中,泥塑或紙紮的春牛是不可或缺的。

春牛原先都是泥塑的,又稱土牛。

”打春打春是迎春活動的高潮,又稱“鞭春牛”、“鞭春”等。

概述   習俗由來   基本程式   春牛圖 相關搜尋二十四節氣趕屍天曆衣物去污指南契兄弟鼓子秧歌威廉·莎士比亞蘆葦舞節冬至打春牛孫陶鎮收繼婚節氣立春異性混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結婚元旦七夕節翻屍節春牛熱門詞條internetTentfcYAM天空五仁月餅侯君集商業模式創新大安森林公園太平公主祕史巨蟹座個性庫藏股彈珠人eS怪獸軍閥悅翔搖滾時代會計學根瘤菌活性碳秋日繼承權脊椎骨貓和老鼠四川方言版這個是殭屍嗎韓國音樂AACcoachUltimate傳輸線奇幻世界島田紳助想你想你排卵探戈汪圓圓泰國紅衫軍浣腸瀘州老窖番茄看板硝酸鉀神域葡萄柚蔓花生食尚anniversaryMaryAnn北川景子小兒唐氏綜合徵溫暖破壞獸舅媽陳怡嘉打春牛@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