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價值論 - MBA智库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勞動價值理論的先進性和局限性
勞動價值論
用手机看条目
扫一扫,手机看条目
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勞動價值論(Labortheoryofvalue)
目錄
1勞動價值論
2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的內容
3勞動價值理論的先進性和局限性
[編輯]勞動價值論
勞動價值論是關於商品價值由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所創造的理論。
勞動決定價值這一思想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配第提出。
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也對勞動價值論做出了巨大貢獻。
資產階級古典學派的代表亞當·斯密特別是李嘉圖對勞動形成價值的理論和價值量的分析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還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中的資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這一階級結構,並闡述了三者之間的階級矛盾。
由於他們是把資本主義這一制度和階級結構看作是當時最能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制度,所以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是無所顧忌的,從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結構。
但是隨著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鬥爭日益尖銳,他們的學生則越來越丟棄他們老師的科學性,把為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剝削關係作辯護當成自己的唯一任務了。
政治經濟學日益走向庸俗化。
否定勞動價值理論是其主要內容之一。
馬克思繼承了亞當·斯密、李嘉圖理論的科學成分,用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從根本上改造了勞動價值論,論證了它的歷史性質,併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科學地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以及後來的利潤、平均利潤理論,指出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和這種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發展的阻礙作用,從而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暫時性。
[編輯]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創立並完成的,包括以下內容:
(1)商品具有二重性,即價值和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具有不可比較性。
價值是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構成商品交換的基礎。
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等範疇,是馬克思用來說明商品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質。
以商品作為分析起點
關於以商品作為分析起點的原因,馬克思這樣寫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為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
”《資本論》的邏輯固然要以資本作為中心範疇,但決不能把資本作為邏輯起點。
因為資本本身就需要論證和說明。
“資本,如果沒有雇用勞動、價值、貨幣、價格等等,它就什莫也不是。
”資本就會成為不可理解的具體。
因此,要揭示資本這個具體豐富的許多規定的全部內容,科學的方法就是按照商品—貨幣—資本這樣的上升路線,從資本主義財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發,才能在後面的上升過程中把構成資本總體的各個環節和內部結構複製出來。
2使用價值及其特點
關於使用價值,馬克思是先從有用物的質和量的角度來講的。
他這樣寫道:“每一種有用物,如鐵、紙等等,都可以從質和量兩個角度來考察。
每一種這樣的物都是許多屬性的總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
發現這些不同的方面,從而發現物的多種使用方式,是歷史的事情。
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會尺度,也是這樣。
商品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於被計量的物的性質不同,部分是由於約定俗成。
”然後他用到了“使用價值”這個詞:“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
”
關於使用價值的特點,馬克思這樣寫道:“但這種有用性不是懸在空中的。
它決定於商品體的屬性,離開了商品體就不存在。
因此,商品體本身,例如鐵、小麥、金剛石等等,就是使用價值,或財物。
商品體的這種性質,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屬性所耗費的勞動的多少沒有關係。
在考察使用價值時,總是以它們的量的規定性為前提,如一打表,一碼布,一噸鐵等等。
商品的使用價值為商品學這門學科提供材料。
使用價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費中得到實現。
不論財富的社會的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的內容。
在我們所要考察的社會形式中,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5]”從這裡,我們可以總結出使用價值的幾個特點:首先,使用價值決定於商品本身的屬性;其次,使用價值同人取得它所耗費的勞動的多少沒有關係;第三,在考察使用價值時,總是以量的規定性為前提;第四,使用價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費中得到實現;第五,使用價值是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
3價值及其質和量
價值是馬克思在對交換價值進行分析後得到的一個概念。
他先講交換價值:“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係或比例,這個比例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斷改變。
因此,交換價值好象是一種偶然的、純粹相對的東西,也就是說,商品固有的、內在的交換價值似乎是一個形容語的矛盾。
”為瞭解決這個矛盾,馬克思決定“進一步考察這個問題。
”馬克思先從一種商品的角度來進行考察:“某種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誇特小麥,同x量鞋油或y量綢緞或z量金等等交換,總之,按各種極不相同的比例同別的商品交換。
因此,小麥有許多種交換價值,而不是只有一種。
既然x量鞋油、y量綢緞、z量金等等都是一誇特小麥的交換價值,那末,x量鞋油、y量綢緞、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夠互相代替的或同樣大的交換價值。
]”於是他得出了兩個推論:“第一,同一種商品的各種有效的交換價值表示一個等同的東西。
第二,交換價值只能是可以與它相區別的某種內容的表現方式,‘表現形式’。
”接著,馬克思又從兩種商品的角度進行了考察:“我們再拿兩種商品例如小麥和鐵來說。
不管二者的交換比例怎樣,總是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一定量的小麥等於若幹量的鐵,如1誇特小麥=a英擔鐵。
”由這個等式,馬克思又得出了一個推論:“它說明在兩種不同的物裡面,即在1誇特小麥和a英擔鐵裡面,有一種等量的共同的東西。
因而這二者都等於第三種東西,後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種物,也不是第二種物。
這樣,二者中的每一個只要是交換價值,就必定能化為這第三種東西。
”那麼,這“第三種東西”是什麼呢?馬克思首先排除了商品的天然屬性:“這種共同東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幾何的、物理的、化學的或其他的天然屬性。
商品的物體屬性只是就它們使商品有用,從而使商品成為使用價值來說,才加以考慮。
另一方面,商品交換關係的明顯特點,正在於抽去商品的使用價值。
在商品交換關係中,只要比例適當,一種使用價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種使用價值完全相等。
”而“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
可是勞動產品在我們手裡也已經起了變化。
如果我們把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抽去,那末也就是把那些使勞動產品成為使用價值的物體的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
它們不再是桌子、房屋、紗或別的什麼有用物。
它們的一切可以感覺到的屬性都消失了。
它們也不再是木匠勞動、瓦匠勞動、紡紗勞動或其他某種一定的生產勞動的產品了。
隨著勞動產品的有用性質的消失,體現在勞動產品中的各種勞動的有用性質也消失了,因而這些勞動的各種具體形式也消失了。
各種勞動不再有什麼差別,全都化為相同的人類勞動,抽象人類勞動。
”那麼,現在還剩下什麼?“它們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靈般的對象性,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即不管以哪種形式進行的人類勞動力耗費的單純凝結。
這些物現在只是表示,在它們的生產上耗費了人類勞動力,積累了人類勞動。
這些物,作為它們共有的這個社會實體的結晶,就是價值——商品價值。
”於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而價值的本質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接下來,馬克思談到了商品價值量的問題:“那麼,它的價值量是怎樣計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價值的實體’即勞動的量來計量。
勞動本身的量是用勞動的持續時間來計量,而勞動時間又是用一定的時間單位如小時、日等作尺度。
”為了避免誤解,他進一步寫道:“可能會有人這樣認為,既然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來決定,那末一個人越懶,越不熟練,他的商品就越有價值,因為他製造商品需要花費的時間越多。
但是,形成價值實體的勞動是相同的人類勞動,是同一的人類勞動力的耗費。
體現在商品世界全部價值中的社會的全部勞動力,在這裡是當作一個同一的人類勞動力,雖然它是由無數單個勞動力構成的。
每一個這種單個勞動力,同別一個勞動力一樣,都是同一的人類勞動力,只要它具有社會平均勞動力的性質,起著這種社會平均勞動力的作用,從而在商品的生產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例如,在英國採用蒸汽織布機以後,把一定量的紗織成布所需要的勞動可能比過去少一半。
實際上,英國的手工織布工人把紗織成布仍舊要用以前那樣多的勞動時間,但這時他一小時的個人勞動的產品只代表半小時的社會勞動,因此價值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
”由此,馬克思得出結論:“可見,只是社會必要勞動量,或生產使用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該使用價值的價值量。
在這裡,單個商品是當作該種商品的平均樣品。
因此,含有等量勞動或能在同樣勞動時間內生產出來的商品,具有同樣的價值量。
一種商品的價值同其他任何一種商品的價值的比例,就是生產前者的必要勞動時間同生產後者的必要勞動時間的比例。
‘作為價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勞動時間。
”接下來,馬克思又分析了影響商品價值量變化的因素:“如果生產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不變,商品的價值量也就不變。
但是,生產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每一變動而變動。
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
例如,同一勞動量在豐收年表現為8蒲式耳小麥,在歉收年只表現為4蒲式耳。
同一勞動量用在富礦比用在貧礦能提供更多的金屬等等。
金剛石在地殼中是很稀少的,因而發現金剛石平均要花很多勞動時間。
因此,很小一塊金剛石就代表很多勞動。
傑科布懷疑金是否按其全部價值支付過。
至於金剛石,就更可以這樣說了。
厄什韋葛說過,到1823年,巴西金剛石礦80年的總產量的價格還趕不上巴西甘蔗種植園或咖啡種植園一年半平均產量的價格,雖然前者代表的勞動多得多,從而價值也多得多。
如果發現富礦,同一勞動量就會表現為更多的金剛石,金剛石的價值就會降低。
假如能用不多的勞動把煤轉化為金剛石,金剛石的價值就會低於磚的價值。
”經過這樣的分析後,馬克思得出結論:“總之,勞動生產力越高,生產一種物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就越少,凝結在該物品中的勞動量就越小,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小。
相反地,勞動生產力越低,生產一種物品的必要勞動時間就越多,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大。
可見,商品的價值量與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量成正比地變動,與這一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地變動。
”
4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
馬克思認為,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他這樣寫道:“一個物可以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價值。
在這個物不是以勞動為中介而對人有用的情況下就是這樣。
例如,空氣、處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
一個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類勞動產品,但不是商品。
誰用自己的產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他生產的雖然是使用價值,但不是商品。
要生產商品,他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為別人生產使用價值,即生產社會的使用價值。
[而且不只是簡單地為別人。
中世紀農民為封建主生產作為代役租的糧食,為神父生產作為什一稅的糧食。
但不管是作為代役租的糧食,還是作為什一稅的糧食,都並不因為是為別人生產的,就成為商品。
要成為商品,產品必須通過交換,轉到把它當作使用價值使用的人的手裡。
]最後,沒有一個物可以是價值而不是使用物品。
如果物沒有用,那麼其中包含的勞動也就沒有用,不能算作勞動,因此不形成價值。
(2)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它強調勞動價值論中“勞動”二字的含義及其理論價值。
它強調和認可了勞動在創造社會財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確認了勞動是人類存在、發展的動力和條件。
它來源於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來源於馬克思對勞動大眾的關切和重視,與他一貫地以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經濟學研究的起點和終點的階級立場和思想方法一脈相承。
這是勞動價值論的精華部分。
在人類經濟思想發展史上,對什麼是“財富”經歷了一個曲折的探索過程。
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人們生產出來的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產品的具體的、直接的使用價值是財富的直接表現,人們既不追究“一般財富”的概念,也不存在一般的、普遍的、抽象的致富欲。
在資本主義早期階段,隨著交換範圍的擴大,隨著人們對原始資本積累渴望的日趨增長,有了“抽象的”以貨幣為目的的商人,開始把金銀貨幣當做財富的象徵,貨幣主義就是這種觀念在理論上的反映。
在這之後,又產生了分別把商業勞動、農業勞動、工業勞動作為創造財富的源泉的重商主義、重農主義和重工主義,他們雖然意識到了勞動在創造社會財富中所起的作用,但都不能從各種各樣的具體勞動中抽象出“勞動一般”,因而想不到探究如何增長一國財富這樣的問題。
只有到了斯密,才第一次從形式多樣、紛繁複雜的具體勞動中抽象出“勞動一般”這個範疇,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從流通領域轉到生產領域,並以探求一國財富如何增長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開創了現代意義上的真正的經濟學。
馬克思繼承了斯密在“勞動一般”問題上的貢獻,並且科學地闡釋了這項研究之所以能在斯密那裡取得重大進展的原因,即:人們之所以能夠對任何種類的勞動予以同樣看待,並且確立勞動在現代經濟運行中的作用,並不是聰明的人腦對由各種具體勞動組成的“具體總體”進行了總結和歸納,而是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勞動在現實中形成了一個十分發達的“總體”。
在社會經濟運動過程中,任何一種勞動已不再是支配一切的勞動,個人很容易從一種勞動轉到另一種勞動,特定種類的勞動對他們說來只是偶然的形式,因而是無差別的。
勞動已經不僅在範疇上,而且在現實中成了創造財富的一般手段,而不再是與具有某種特殊性的個人結合在一起的規定了。
它發生在資本主義社會,是現代經濟的產物,對現代社會開闢財富之門具有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認為,“勞動”、“抽象勞動”這些作為現代經濟學的起點的範疇的產生,是與以追求貨幣為目的的雇佣勞動制度的產生相聯繫的,它打開了現代勞動分工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之門。
因為,當工人可以在現實中,通過直接與貨幣相交換,把自己各種各樣的具體勞動轉化為被社會承認的抽象勞動的時候,工人就可以不關心自己所從事的“勞動的內容”和“活動的特殊方式”,“只要分工沒使勞動能力完全片面化”,工人對於使“自身勞動能力”得到發展的和“預示著”向“較好工資”方向的“任何改變,在原則上都是可以接受的,都是有準備的”。
因此,這將促進“勞動能力品種的發展”,促進“勞動種類”的形成和“工資方法的劃分”,促進新的勞動部門和新的勞動方式的建立,促進整個社會內部的分工和現代勞動體系的深化和發展。
所以,承認勞動價值論,承認勞動是創造價值的源泉,就為現代社會打開財富創造之門奠定了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與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今天人們生產產品、創造價值的勞動,不再是以生產簡單工具和簡單日常用品為基礎的、只需要很簡單的工藝流程就可以完成的簡單勞動,而是需要許多現代化的機器設備等資本要素的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複雜勞動,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鏈條也大大地拉長了。
但是,即使是最複雜的生產工具和機器設備,如果向前層層推移,最終都歸結於人類的活勞動,勞動在社會生產過程中仍然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勞動創造價值仍然是正確的。
(3)商品價值量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社會必要勞動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市場經濟發揮作用的方式和途徑
這部分主要是理解勞動價值論中“價值”二字的含義及其理論的和實踐的價值。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雖然是在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科學遺產的基礎上得來的,但對價值概念的內涵卻給予了極大的豐富和創新。
首先,與古典政治經濟學不同,馬克思認為價值是人類抽象勞動的凝結,這就揚棄了斯密的“勞動一般”在形式上、內涵上的模糊性和局限性,而把一切形式的人類腦力和體力的消耗都算在“勞動”範疇之內,保證了範疇使用的徹底性,擴大了“勞動價值論”的適用範圍。
用馬克思自己的話說就是:“勞動就它表現為價值而論……不再具有它作為使用價值的創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征。
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證明瞭的。
這一點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其次,馬克思用“社會必要勞動”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一組範疇獨具特色地說明瞭他所理解的勞動價值論是如何確定商品的價值、又如何深刻地說明瞭商品交換中所蘊含的深刻矛盾及解決矛盾的方法的。
在馬克思看來,形成價值的勞動不是一般的勞動,也不是一般的抽象勞動,而是經過市場的選擇被證明是社會所需要的、必要的勞動,因此,決定商品價值量的不是普通的勞動時間,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這種界定不但說明瞭商品交換所依據的量的關係的決定、商品交換的性質,而且說明瞭價值的實現途徑及其所體現的社會關係。
它極大地擴展了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內涵,把對勞動價值論的理解和運用推到一個相當高的理論和實踐層次。
關於商品價值量的決定,也即價格的決定問題,是古典政治經濟學一直試圖在理論上搞清楚卻沒能搞清楚的東西。
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是雙重標準和混亂的;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雖然是徹底的,卻因為沒能說明勞動與資本相交換的關係而徹底破產;在馬克思之後,效用價值理論不再從生產的供給方面探討價值的決定,而是改為從商品的需求,也即商品對消費者效用滿足程度的角度探討價值的決定;但邊際效用價值論在號稱是一場“革命”之後,在西方經濟理論發展史上,也被完全不研究價值的均衡價格理論所取代。
(4)價值規律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遵守等量社會必要勞動相交換的原則。
價格隨供求關係變化而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而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編輯]勞動價值理論的先進性和局限性
李嘉圖對勞動價值理論研究方法的先進性和局限性
先進性:李嘉圖是科學經濟學的先鋒,他在方法論上最大的特點就是他放棄了從古希臘延續到斯密的歸納法,而採用演繹的方法來解釋經濟學問題。
局限性:一李嘉圖把歷史和社會同經濟範疇徹底割裂開來,因此他永遠無法發現剩餘價值,也就不能解決他的體系之中的根本矛盾,二是認為演繹法不能證明其前提的正確性,必然導致先驗論。
馬克思對勞動價值理論研究方法的先進性和局限性
先進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雖然是剩餘價值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等的基石,但卻首先是關於商品價值的學說。
局限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有缺陷是肯定的,要發展也是肯定的。
例如中國引進市場經濟後,馬克思經濟理論嚴重脫離了中國的實際情況,既不能解釋各種經濟現象,又不能指導制定經濟政策。
取自"https://wiki.mbalib.com/zh-tw/%E5%8A%B3%E5%8A%A8%E4%BB%B7%E5%80%BC%E8%AE%BA"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7
赏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下载MBA智库,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复制该内容请前往MBA智库App
立即前往App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或投訴舉報。
本條目相關文檔
淺析跳出勞動價值論再看勞動價值論6頁 勞動價值論22頁 勞動價值論與知識價值論辨析7頁 知識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研究2頁 必要勞動價值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實質7頁 勞動價值論綜述25頁 勞動價值論之我見11頁 勞動價值論的構圖12頁 與時俱進的勞動價值論3頁 勞動價值論與效用價值論之比較研究2頁 更多相關文檔
本条目相关课程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grch2004,funwmy,Hanmlate,Lolo,18°@鷺島,AngleRoh,Kane0135,Dan,Vulture,Cabbage,鲈鱼,Yixi,东风,Mis铭. 頁面分類:價值理論
評論(共3條)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勞動價值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2.49.98.*在2010年2月11日17:18發表
剩餘價值就是剔除本人消費,貢獻給他人的那部分價值,如一個人創造了100元的市場價值,自己消費了30元,剩餘的70元就是剩餘價值,這種說法是不准確的。
主要問題:一是參與生產的要素是不是全部是勞動者,有沒有資本和管理參與,如果沒有則可以這樣說,如果有則不能這樣說,因為使用資本和管理與不使用資本和管理是有本質區別的。
二是資本和管理是否創造價值,這是一個根本的問題,我認為資本和管理是生產要素參與了創造價值,商品的全部價值並不是勞動者創造的,還有資本和管理創造的部分。
三是在現實生活中,勞動獲得工資,資本獲得利潤,政府獲得稅收,這已經是擺在眼前的現實,為什麼視而不見呢?商品的全部價值是由工資、利潤和稅收組成的,怎麼能簡單地說自己消費了30元其它的70元就是勞動的剩餘價值呢,這種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況且70元是由其他消費者貢獻的,並不生產這個商品的勞動者貢獻的,不能混為一淡。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194.57.108.*在2013年4月15日03:12發表
同意樓上的說法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223.104.90.*在2021年5月27日09:44發表
那位長篇累牘的一樓,要是沒讀過或者讀不明白就別在那胡說了。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导航
首页
文档
百科
课堂
商学院
资讯
国际MBA
商城
個人工具
用戶登錄創建新帳號
打开APP
搜索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0,092个条目
首页
管理
营销
经济
金融
人力资源
咨询
财务
品牌
证券
物流
贸易
商学院
法律
人物
分类索引
查看
條目討論編輯收藏
简体中文繁体中文
工具▼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載文件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永久链接
導航
最新資訊
最新评论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编辑实验
使用帮助
创建条目
随便看看
第一性原理煤氣燈效應柯西中值定理幽默拒絕法R90睡眠法福克蘭定律擠出效應價值共創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新商科
奶頭樂理論蘑菇管理定律猴子管理法則情緒ABC理論100個最流行的管理辭彙垃圾人定律21天效應破窗效應SWOT分析模型懶螞蟻效應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最後更改13:59,2014年3月31日.
智库首页-
百科首页-
关于百科-
客户端-
人才招聘-
广告合作-
权利通知-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2021MBAlib.com,Allrightsreserved.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2707号
问题分类
类型
反馈内容
添加图片(选填)0/9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提交成功
反馈结果请前往MBA智库App查看(我的>帮助与反馈>我的反馈)
知道了
延伸文章資訊
- 1勞動價值論 - MBA智库百科
勞動價值理論的先進性和局限性
- 2勞動價值理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勞動價值理論[编辑] · 在资本累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以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获取各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 · 与货币、劳动或其他 ...
- 3勞動價值理論新論 - 博客來
書名:勞動價值理論新論,語言:簡體中文,ISBN:7801900235,頁數:368,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01/01,類別:商業理財.
- 4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特色@ Jyh-Woei, Lin - 隨意窩
為什麼稱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為「商品拜物教的勞動價值理論」?因為馬克思所要表現的是一種對立性的、對抗性的生產關係,從商品交換的胚胎開始,就產生出對立的生產 ...
- 5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 - MBA智库百科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Marxist theory of labor value/Theory of Marxist Values/Marx's Labor Value Theory)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