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精神疾病的10大誤會! - Heho健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些精神疾病的確會遺傳,例如: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遺傳比例,約10%~20%的機率會遺傳給後代子孫,若家屬或本人懷疑有問題時,需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 Skiptocontent 一般人聊到精神疾病時,很多都會聯想到古怪或神經病的感覺,但其實現在人社會壓力大,生活在講求效率及節奏快的環境下,很容易在精神心理上受到各種困擾,造成精神疾病,所以社會越進步反而精神疾病越猖獗,也可說是文明病的產物。

據統計,國內約12人中就有1人有或輕或重的精神疾病。

在國外,對於精神疾病的看法就如同糖尿病及高血壓般,只是一種可治療的普遍疾病,態度是開放而開明的,因此,讓民眾認識精神疾病的真相,化解對精神疾病的10大誤會是重要的! 誤會1:精神疾病就是神經病? 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瘋瘋癲癲、行為古怪、生人勿近的危險人物會說「神經病」,再加上電影或電視的推波助瀾,反而讓神經病這三個字被汙名化了。

實際上醫學上的精神病是指,例如:腦外傷、腦梗塞等腦部神經系統的病變,這些病變可能會讓患者癱瘓、麻木、意識不清或肢體疼痛,嚴重時甚至死亡。

而精神疾病是指心理狀況出現障礙,使患者在認知事物、情緒控制及自主意志上出現紊亂,所包含的範圍相當廣泛,例如:人格障礙、神經衰弱、強迫症、恐怖症、焦慮症、情緒障礙、創傷後精神障礙、癔症、性心理障礙,甚至單純性失眠症、兒童行為障礙、兒童多動症等,而精神病是指已經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

很多人可能有都有一些多疑或怪異行為的精神障礙,但不是有最嚴重的精神病。

誤會2: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都是一樣的? 當我們說一個人罹患了精神疾病,其實是一個很概括的說法,因為不同種類的精神疾病,嚴重程度及主要症狀也都有所不同,一般常見的種類有,例如:焦慮症、恐懼症、情緒障礙、單純性失眠症或是較重度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

誤會3:精神疾病不可預防? 精神疾病發病前,其實會有一些病症出現,例如:情緒抑鬱、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但像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對工作、生活懶散不關心等就需要長時間觀察才能發現,家屬或病患本身,若能發現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狀,趕緊處理,其實可以避免精神疾病病發或減輕發作的狀況。

誤會4:精神疾病是受到精神刺激所以發作的? 某部分的精神病患者的發作是因為精神刺激所致,但精神刺激只是外部因子,還要考慮患者本身的內部因子,例如:患者對某種疾病特別敏感、遺傳、大腦神經遞質的分布,個性因素等,要內部因子和外部因子的合成作用,再加上特定的條件下才會發作,例如:壓力大或頭痛。

誤會5:精神病情輕重以吵鬧程度衡量 病情輕重要以醫生的評估為準,很多家屬以為精神疾病患者不吵不鬧就是輕微或好轉反應,就可以減少用藥或不用藥,但卻不知道生活懶散、行為退縮、孤僻、與現實社會隔絕等陰性症狀,是精神衰退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常見症狀;而抑鬱狂躁患者在輕躁狂狀態會表現得精力充沛,有時還富有創造力,看起來很正常。

家屬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常常延誤了病人就診的時機,造成後續的治療效果不甚理想。

誤會6:精神疾病者都有攻擊行為? 很多人看見精神疾病患者就像看到野獸般躲開或恐懼,基本上只有「被害妄想症」患者在懷疑別人想要加害自己時,為了保護自己才會作出攻擊的行為,而多數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交上都是呈現害怕和退縮的狀況。

因此,呼籲民眾能多同理並尊重大部分的精神疾病患者。

誤會7:罹患精神疾病是因為病人抗壓性差、太固執和放不下? 其實精神疾病通常已經不是個性的問題,而是生理性的障礙了。

例如:醫學證明憂鬱症是大腦缺少血清素(Serotonin)的分泌,使他們容易將訊息解讀為悲觀的結論,很多高知識分子反而多為憂鬱症病患。

此時,他們明白要樂觀,也想以自己的邏輯找出令自己開心的方法,但無效才會想到要自殺。

旁人若說:「自殺前想想你最愛的人和愛你的人」這種話是無效的,因為他們需要的是提升體內血清素的濃度,需要去醫院就醫治療。

誤會8:精神疾病會遺傳? 有些精神疾病的確會遺傳,例如: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遺傳比例,約10%~20%的機率會遺傳給後代子孫,若家屬或本人懷疑有問題時,需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讓專業醫生進行評估,破除疑慮或即早治療;而抑鬱症和焦慮症等精神疾病則是不會遺傳的精神疾病。

因為不是所有精神疾病都會遺傳,所以無需恐慌。

此外,也很有多精神疾病患者,父母的遺傳基因都很健康,但還是因為生理或心理的問題而發病,因此,請尊重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子女,不要輕易將他們貼上標籤! 誤會9:精神疾病只需心理治療? 很多精神疾病的病發,不只受到心理因素影響,還和生理上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的影響,例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嚴重發作的時候,在治療上必須先用藥物控制後,再進行心理諮詢。

很多人就醫時,只希望單純借助心理治療來解決精神疾病,而拒絕服藥,反而會使病情延誤治療。

10.若罹患精神疾病,就一生會被精神疾病所困擾? 只有少數嚴重的精神疾病才需要終生治療,而8成的精神疾病者,只要能夠找到專業的醫生診治,透過服藥及心理治療和定期回診來控制病情,並且遵照醫生指示防止再度復發,就可以回復正常的生活,與常人無異。

黃聖筑/文許嘉真/圖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302.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3.整理包/我確診了怎麼辦?還沒收到通知前必知的六大步驟2022-05-244.身邊有朋友、家人確診該怎麼辦?該怎麼篩檢及自主應變2022-05-165.COVID-19/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5-07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陽明研究:發現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有望降低新冠感染機會2022-05-23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打擊失眠大作戰 心血管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活動特區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