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政党体系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竞争性政党体系是一国政党通过选举上台执政的模式。

又可区分为优势一党制,两党制,两党半制,温和多党制,与粉碎多党制。

萨托利则分为极端多党制、有限多党制、两党制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竞争性政党体系 播报 编辑 锁定 上传视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竞争性政党体系是一国政党通过选举上台执政的模式。

又可区分为优势一党制,两党制,两党半制,温和多党制,与粉碎多党制。

萨托利则分为极端多党制、有限多党制、两党制和一党独大制。

中文名 竞争性政党体系 外文名 Competitivepartysystem 模    式 政党通过选举上台执政 属    性 有限多党制、两党制和一党独大制 目录 1 基本简介 2 相关背景 3 选择理论 竞争性政党体系基本简介 编辑 播报 威权一党制下存在竞争性选举,但执政党借由限制他党竞选资源与权利的方式,例如严格管制他党宣传活动,严格审核他党候选人资格,有时甚至采取正当性可疑的压制性手段,确保个别单一政党长期执政,即连续当选国家元首或议会制下的政府首脑与多数议席。

案例包括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马来西亚的巫统党,1980年代前的韩国民主正义党,1990年代以前印尼的从业协会党,伊朗伊斯兰共和党,伊拉克的社会复兴党等等。

优势一党制或一党独大制下存在较为公正的竞争性选举,也存在着有实力赢得较多席次与地方政府首脑的政党,但由于选举制度或特殊国情,导致个别政党长期执政。

包括1955年到1990年代的日本自民党,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俄罗斯的统一俄罗斯党,瑞典的瑞典社会党,泰国的爱泰党等等。

两党制指政党体系由两大政党组成,两党皆有相近的竞选实力可以组成政府。

其他政党没有获得足够选票支持组织政府的实力。

通常国会选举实行纯粹的单一选区制容易导致两党制,称为度瓦杰定律。

案例包括美国与英国。

通常两党制国家的两党意识型态分属左右,各自倾向代表主张市场经济与严格保障私有财产制的保守派(右派),和主张国家介入市场并强调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劳工左派。

两党半政党体系由两大党加上一个长期存在规模中等的第三党组成。

两党半体系下,两大党往往都不足以各自掌握过半议会席次,而必须与第三党协商组成联合政府。

三个政党通常正好代表民意的左,中,右三股势力。

联邦德国是两党半体制的典型。

德国社民党和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CSU)两者都无法单独组成政府,因此德国自由民主党虽席次不多,却长期保有选择左右两派的权力。

两党半体系通常是选举采行单一选区制配套比例代表制的产物。

台湾政党体系自1990年代中期起具有两党半的特色,第三党早先是新党,后来是亲民党;目前则逐渐向两党制发展。

竞争性政党体系相关背景 编辑 播报 温和多党制政党体系由三个以上总数有限的,有实力取得国会议席的政党组成,没有任何两个政党能长期掌握政府组织权,其政府必为联合政府。

但由于具有规模的政党相当固定,故联盟模式也相对稳定。

代表性案例是以色列。

粉碎多党制由三个以上,数量不固定且政党存在不稳定的多个政党组成,党派联盟模式较无章法可循,政治情势常常陷入混乱。

相当多实行竞争性政党制的发展中国家出现粉碎多党的特征,局势动乱往往以军事政权或威权体制告终。

比较典型的粉碎多党制国家或地区有俄罗斯和香港。

以香港为例,第一大党民建联在立法会全部60席上仅得10席,所占之议席比例不足全部议席的两成;至于第二大党民主党也只得9席。

除了以上的政党外,亦包括专业会议(4席)、工联会(4席)、自由党(3席)、民协(2席)、以及街工、职工盟、公民起动、汇贤智库、劳联、港九劳工社团联会各一席。

极端多党制有5个以上的政党存在,并且他们都在政治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模式下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别较大,多呈现为政党联盟执政和政局不稳的特点。

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有魏玛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等。

有限多党制下政党数量在3-5个,意识形态的差距比极端多党制要小,多以政党联盟执政并呈现两极化分布。

代表国家有比利时、爱尔兰、冰岛等。

一种观点认为两党制是最好的政党制度。

并且认为小选区,多数代表制容易产生两党制,政局也会比较稳定;大选区,比例代表制容易产生多党制,政局则比较动荡 [1]  。

但是统计结果则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多党制,从而认为两党制不具有普适性 [2]  。

竞争性政党体系选择理论 编辑 播报 在两党制下,如果政党的主张单一,而且选民的偏好呈正态分布,那么政党的政纲只有设定在大多数人支持的方案下,才能获得多数选票,也就是中间人投票定理,两党的政策差异由此会越来越小。

否则的话,如果选民的偏好不呈正态分布,而且政党提出的是一揽子方案,那么执政党只能坚持自己的原有政纲,在野党则可以把执政党主张外的所有观点都纳入自己的竞选纲领,从而可能赢得更多选票,造成执政党在换届选举时更容易落马。

在多党制下,选民的选择更多元化,政党也更能代表选民的偏好,选民对政党的选择更大程度上是在投票支持自己的代表,如果按照中间人投票定理运作,则所有政党都难以获得绝对多数票,从而更容易形成一个多党联盟执政的情况 [3]  。

参考资料 1.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冈泽宪芙.政党.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34. 3.    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24–273.ISBN9787500425052.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10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美好明天2525(2021-12-02) 1 基本简介 2 相关背景 3 选择理论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