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解讀:規劃建城牆遺址公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宋衙署遺址發掘區全景(西-東)。

重慶市規劃局供圖 華龍網發

西南大區風貌:人民大禮堂風貌區。

重慶市規劃局供圖 華龍網發

重慶市域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規劃總圖。

重慶市規劃局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5月31日18時55分訊(記者 周夢瑩)5月27日,2015年中國名城委西南片區會在重慶江津舉行,重慶市規劃局就建市以來首個法定名城保護專項規劃——《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首次進行詳細解讀。

其中,《規劃》明確了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為「三層七類」,並保持渝中半島現有的城市格局和路網結構總體不變,嚴禁城市幹道截彎取直。

此外,我市還規劃有城牆遺址公園。

首個法定名城保護專項規劃 按「三層七類」保護

據介紹,1997年重慶直轄後,名城管轄範圍由主城擴展到全市域8.24萬平方公里,歷史文化資源從數量上和類型上得到極大豐富和拓展。

而《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作為重慶1986年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來第一個法定名城保護專項規劃,也於今年初正式獲得市政府批覆。

「得到批覆後,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對外如此詳細的進行解讀。

」作為此次《規劃》的編制負責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委員方錢江介紹道,根據《規劃》,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為「三層七類」,其中,「三層」是指重慶市的歷史文化遺產在空間上分為三個保護層次,包括: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地段、歷史文化資源點。

「七類」則指重慶市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內容分為七種類型,包括: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風貌區、歷史文化村鎮、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歷史建築(含優秀近現代建築)和保護建築(含傳統風貌建築)、風景名勝、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和主題遺產。

規劃建設城牆遺址公園 老碼頭或將恢復

據悉,《規劃》明確要求需整體保護重慶古城牆「九開八閉十七門」的城門格局及「依山而建、綿延曲折」的城牆系統。

保護和控制總長約8860米的重慶古城牆遺址傳統風貌帶,以及城牆圍合區域內約243公頃城市建設用地。

如何保護?根據《規劃》,要逐步整治現存城門城牆遺址帶上對風貌有影響的現狀建(構)築物,合理控制城牆圍合區域內的建築高度,加強城門及城牆沿線綠化環境建設,增強城門城牆兩側用地功能的公共性,逐步實現城牆遺址帶的空間連接,建設城牆遺址公園。

同時,我市也將重點保護整治現存和已發掘的4個城門、17段共長3167.6米城牆。

4座城門為通遠門、東水門、人和門和太平門。

對其他13個城門和共長約5692米的暫未發掘或已毀城牆進行考古發掘,一經發現應及時納入城門城牆遺址帶的保護之中,避免因現代化建設而被毀。

另外,《規劃》也提出,應對纜車、過江索道、老碼頭等特色交通方式及其周邊環境予以保護,對於已破壞或拆除的宜進行恢復。

渝中城市幹道嚴禁「截彎取直」 控制建築高度和體量

談及重慶的歷史文化,渝中區無疑是繞不過去的議題,在此次《規劃》中,也詳細強調了對渝中半島的保護規劃。

「保持渝中半島現有的城市格局和路網結構總體不變,嚴禁城市幹道截彎取直。

」方錢江告訴記者,《規劃》要求保護歷史上形成的「下半城」南幹道及與之相連的支道、巷道、梯道,「上半城」的主幹道、支道,上下半城間的聯絡道、梯道等現存的山城道路路網格局,整體保持「長街縱巷」的路網結構,保護和控制現存歷史街巷的空間格局、街道尺度、街道高寬比等,延續街巷空間特色。

同時,朝天門至解放碑地區,控制建築天際輪廓線高度;七星崗至兩路口地區,和諧處理建築輪廓線與山脊輪廓線的關係;鵝嶺至佛圖關地區,突出山脊輪廓線和綠色景觀,嚴格控制建築高度與體量。

此外,渝中半島東部應延續以解放碑為標誌的空間秩序,半島西部應延續以人民大禮堂為標誌的空間秩序。

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將全覆蓋

據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起,計劃用2至3年時間,全面完成全市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全覆蓋,此項專項工作已納入每年全市城鄉規劃工作要點。

目前,全市5個歷史文化街區中沙坪壩磁器口和北碚金剛碑已有街區保護規劃;去年完成了渝中區《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並獲市政府政府批覆。

同時,開展了南岸區《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江津區《真武場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今年要完成上報審批。

專家建議:在教學中明確名城保護教學課時

在《規劃》中,5個市級歷史文化街區、20個傳統風貌區;1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3個市級歷史文化名鎮(含5個三峽遷建保護傳統風貌鎮、8個亟待搶救的傳統風貌鎮)、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63個中國傳統村落;5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27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8處優秀歷史建築;7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9個市級風景名勝區;39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388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852項區(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都被納入分層分片控制、分級分類保護、突出地方特色、強調永續利用的理念進行規劃管理的範疇。

中國名城委副主任邱躍認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需要做到時間軸、地理軸、人物軸的「三軸合一」,而重慶在這方面已經走在了前列。

「名城保護不再局限於舊城,還有名鎮名村、工業遺產、老舊建築等等,都屬於保護的範疇。

」邱躍談道,「不過要真正做到全民參與保護,小孩的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徑,比如,我們在教學大綱里明確相關的具體課時,教孩子們學習歷史名城有關內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辦法施行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辦法》8月1日起正式施行——留住古建築的「原汁原味」重開發、輕保護,使古建築的傳統格局和風貌遭到破壞「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面臨諸多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