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如何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來出謀劃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民網重慶5月31日電 據市規劃局介紹,由該局牽頭組織編制的《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通過市政府審批,這也是重慶建市以來第一個法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

歷史文化與城市風貌相結合

避免千城一面

巴渝文化迄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經過時間的演變,重慶逐漸形成了「九開八閉十三門」的古城格局和依山就勢的城市形態。

1986年,國務院批准重慶成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2014年,由重慶市規劃局牽頭開展了《規劃》編制工作。

據了解,《規劃》既重『物』,也重『文』,將依託山城獨特地貌、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為了將《規劃》編製得更具科學性和可行性,本次《規劃》編制工作注重對歷史文化資源的實地踏勘和調研,特別針對如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明清城牆遺址等對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了全面、多次的實地調研。

同時,還積極學習和借鑑其他城市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方法、經驗,先後赴上海、天津、南京等歷史文化名城,並與同濟大學、南京市規劃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高級工程師方錢江認為:「《規劃》將歷史文脈有機融合在城市風貌之中,這對於保護好巴渝文化、抗戰文化、統戰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意義非凡,把歷史文化、地域文化與現代都市文化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不斷增強重慶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規劃》保護面積有多大?

你所知道的歷史文化地點都涵蓋其中

據悉,受到《規劃》保護的類型很多,涵蓋了歷史文化街區、村鎮、傳統風貌區、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包含5個市級歷史文化街區、20個傳統風貌區、1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2個市級歷史文化名鎮(含5個三峽遷建保護傳統風貌鎮、8個亟待搶救的傳統風貌鎮)、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63個中國傳統村落、7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9個市級風景名勝區、5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27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3處優秀近現代建築、441處革命遺址、395個抗戰遺址、29處工業遺產、39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388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852項區(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為人知的沙坪壩區磁器口歷史文化街區、渝中區湖廣會館、南岸區慈雲寺到米蘭寺至龍門浩街段以及巴渝十二景都名列其中。

據悉,該《規劃》首次對全市歷史文化資源按照「三層七類」進行梳理,其中,三層包括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地段,歷史文化資源點;七類包括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風貌區、歷史文化村鎮、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歷史建築(含優秀近現代建築)和保護建築(含傳統風貌建築)、風景名勝、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和主題遺產。

《規劃》出台,保護歷史文化名城還差什麼?

專家:樹立保護意識最重要

2014年起,市規劃局計劃用2至3年時間,將實現全市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全覆蓋,並將此項專項工作納入每年全市城鄉規劃工作要點。

據悉,實施一年多以來,進展情況良好。

全市5個歷史文化街區中沙坪壩磁器口和北碚金剛碑已有街區保護規劃;去年完成了渝中區《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並獲市政府政府批覆,開展了南岸區《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江津區《真武場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今年要完成上報審批。

目前,該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中國北京名城委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邱躍表示,重慶作為西南片區2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牽頭城市,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也十分深刻,因此,除了政府出台政策保護歷史文化城鎮、街區之外,還需要一種全民文化保護的氛圍。

邱躍認為,一個城市的精氣神都藏在歷史文化建築中,若是只有政府重視,那保護效果必然不好,要是全民都愛惜它保護它珍視它,這樣才能夠得到最好的保護。

中國名族建築研究會副理事長李先逵也認為從骨子裡認識文化、保護文化才能將保護做到最好。

此外,李先逵還表示要抓試點示範,有一個好的參考,才能更好的吸取經驗,將保護落到實處。

(余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辦法施行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辦法》8月1日起正式施行——留住古建築的「原汁原味」重開發、輕保護,使古建築的傳統格局和風貌遭到破壞「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面臨諸多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