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為「尋找中華文明火種」制定路線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

新華社鄭州5月21日電(記者易凌 桂娟 屈婷)在以河南仰韶村遺址考古發掘為重要標誌的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近百年後,近700位當今國內考古學界的中流砥柱重回起點,齊聚鄭州參加21日在此召開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分享近年來中國考古成就,並為其未來發展尋找方向。

本屆大會的主題為「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

在為期三天的大會中,這些海內外知名考古專家將展開前沿學術交流,21日上午更見證了學界榮光——包括中國考古學終身成就獎、田野考古獎、考古研究成果金鼎獎、考古資產保護金尊獎、青年學者金爵獎等一一公布。

年逾九旬的學界泰斗、中國佛教考古的開創者宿白先生榮獲終身成就獎;河南省鄭州市東趙遺址考古發掘在內的21個項目獲田野考古獎;《水洞溝:2003-2007年度考古發掘與研究報告》等11項考古研究成果獲金鼎獎;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現場保護等14個項目獲金尊獎;呂紅亮等11人獲金爵獎。

大會主辦方、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此次大會是中國考古學最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的一個展示,是促進中國和國際學術界交流的盛會。

在開幕式上,印度考古調查局考古所所長桑傑·庫瑪爾·曼紐爾說:「從公元1世紀到10世紀,中國學者和僧人法顯、玄奘和義凈等到印度朝聖,他們的遊歷記錄成為許多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佛學家以及關注古代文化區域交流的學者們的重要資料。

根據這些資料,考古學家發現了很多之前消失的佛教遺址。

他表示十分期待兩大文明古國未來在考古領域的合作。

令人矚目的是,本次大會將專門舉辦青年學者圓桌會議和國外專家座談會,前者展示中國考古青年才俊對學術未來的思考,後者則主要是中國在埃及、宏都拉斯、蒙古、俄羅斯等地考古的合作方對項目的介紹和對中國考古的期許。

王巍說:「二十年甚至要不了這麼久,考古就是這些未來之星的舞台了,而『走出去』也是我們未來中國考古國際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聽取海外同行的意見,交流取長補短,讓考古事業走得更遠。

學術交流之外,大會也為公眾送「大福利」——這些平時或是奔波於考古項目工地,或是「宅」在實驗室內的考古學家們也將奉上16場公共考古講座。

從舉世矚目的「海昏侯」發掘和實驗室考古內幕到早年殷墟考古十兄弟的故事;從「誰是我們的祖先」到唐代的女性形象,演講者努力打破考古的神秘,讓自己所學為人所知,吸引大眾感受中華文明的魅力。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水洞溝考古發掘與研究報告獲「金鼎獎」

本報訊(記者王剛)記者從自治區文化廳獲悉,在河南鄭州召開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的《水洞溝:2003~2007年度考古發掘與研究報告》榮獲研究成果獎(金鼎獎)。據悉,該書公...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河南舉行

中新社鄭州5月21日電 (記者 李貴剛)在中國考古學誕生百年之際,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1日在河南鄭州舉行,來自埃及、德國、俄羅斯、日本等十餘國,以及兩岸、港澳地區的近600名專家、學者與會。主辦...

在世界考古學界發出中國聲音

國際視野 開放胸襟 文化合作 在世界考古學界發出中國聲音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鄭州舉行 5月21—23日,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6·鄭州)在河南鄭州舉行,來自海內外近400位考古界的專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