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排隊看寶:高溫虐我千百遍,我待博物館如初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是2017年8月6日,星期日,農曆閏六月十五,晴轉多雲,24~39℃,空氣品質91,良。

▼▼▼

持續的高溫怎麼破?死扛?or把生命交給風扇和空調?No,No,No,與其被動地被高溫「肆虐」,我們不如主動開闢避暑之道。

就在最近,坊叔和坊妹們就發現了一個避暑的好去處——博物館。

拿陝西歷史博物館來說,雖然最近西安持續高溫,該館對遊客的吸引力卻絲毫不減,門口依舊人山人海, 據說為了儘早參觀,許多遊客早上六點多就在門口排隊等候領票。

陝西作為旅遊大省,除了數量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博物館數量也是很多的, 截至目前,陝西省備案的博物館數量達到了221座,館藏文物100餘萬件(組),達到等級以上珍貴文物10萬件(組)。

今兒208坊就盤點一下陝西的國家級博物館,並為坊友們揭開部分「鎮館之寶」的神秘面紗。

「給我一天,還你萬年」!博物館的寶貝們正等著大家呢,come on!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由師承梁思成的女建築師張錦秋設計。

館藏文物多達 37萬餘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

因此,關於陝西歷史博物館一直有「給我一天,還你萬年」的說法。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提到的「鎏金銅蠶」就出自陝歷博。

此外,陝歷博還有18件(組)鎮館之寶更是國之重寶。

絲路見證者,鎏金銅蠶

鎏金銅蠶,全身首尾共計九個腹節,胸腳、腹腳、尾腳均完整,體態為仰頭或吐絲狀,製作精緻,造型逼真。

鎏金銅蠶出土於石泉縣。

據《石泉縣誌》記載,此地古代養蠶業就很興盛。

由於當時養蠶之風盛行,加之鎏金工藝的發展,因而,有條件以鎏金蠶作紀念品或殉葬品。

漢代的養蠶繅絲業達到高峰,大的作坊,均為官府經營,織工多達數千人,絲織品顏色鮮艷,花紋多樣,做工極為精緻。

西漢絲織品不僅暢銷國內,而且能途徑西亞行銷中亞和歐洲,中國通往西域的商路以「絲綢之路」馳名於世界。

西周旟鼎

旟為西周早期的文物,1972年出土於陝西省眉縣楊家村。

通高77厘米,口徑56.5厘米。

鼓腹,斂口,折沿,立耳,柱足,沿下和足上飾豎扉和饕餮紋。

旟鼎內壁共鑄銘文四行,28字,大意是說:某年八月初,王姜將原賜予師櫨的土地收回,轉賜給旟,旟便做此鼎紀念。

銘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實物資料。

根據旟鼎的形制及銘文可知,旟鼎是西周早期成王時代的器物,對於研究古代歷史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

之所以確定為國寶,很大程度就是源自與這補史、證史的銘文。

西漢皇后之璽玉印

皇后之璽,高2厘米,邊長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

1968年陝西咸陽市韓家灣鄉狼家溝出土。

玉色純凈無瑕,晶瑩潤澤。

玉質堅硬緻密,無任何受沁現象。

璽面陰刻篆書「皇后之璽」4字,字體結構嚴謹大方,筆畫粗細均勻,深度一致。

因出土地點距漢高祖和呂皇后合葬的長陵約1公里,推測為呂皇后呂雉之物,是漢代皇后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彌足珍貴。

唐闕樓儀仗圖(兩組)

闕樓儀仗圖,均高296-420厘米,寬976-928厘米。

1971年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孫子。

大足元年(701年)遭讒言被武則天杖殺,時年19歲,中宗復位後,於神龍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並號墓為陵。

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

鑲金獸首瑪瑙杯,唐代酒器,國之重寶,長15.5厘米,口徑5.9厘米,有人說它的價值相當於半個香港。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更是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

瑪瑙杯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紋理雕琢而成。

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

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

從選材、設計到工藝,都可稱為唐代玉雕藝術的精品,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厘米,腹徑14.3厘米。

1968年出土於陝西彬縣。

伏鳳式提梁,以花蒂象徵壺蓋。

蓋、壺銜接處堆塑哺乳母子獅,母獅張口為流。

球形壺腹刻飾纏枝牡丹。

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窯瓷器出類拔萃的絕世珍品。

尋寶攻略: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免費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全天開放,周一全天閉館整修(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每天限量限時發放免費參觀券4000張(每日14時前限2500張,下午限1500張),發完為止。

5路、19路、24路、26路、30路、34路、401路、527路、701路公交可達。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以秦始皇兵馬俑為基礎的遺址類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先後有200多位國家元首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世界第八奇蹟,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

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成為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兵馬俑坑現已發掘3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萬多件青銅兵器。

青銅之冠——銅車馬

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是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可以說在全國的名氣都很高,它曾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展出,作為出土30年後的首次「整體出巡」。

秦陵銅車馬如真車馬一半大小,是20世紀考古史上發現的結構最為複雜、形體最為龐大的古代青銅器,因造型精妙絕倫、工藝高超複雜被譽為「青銅之冠」。

秦代工匠成功地運用了鑄造、焊接、鑲嵌子母扣連接、轉軸連接等各種工藝技術,並將其完美地結合為一個整體,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青銅劍

秦始皇陵墓里兵馬俑二號坑出土的一批青銅劍,又是一種舉世無雙的寶貝。

這一批青銅劍共有19把,長度為86公分,劍身上共有8個棱面。

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棱面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

更神奇的是,當初在挖掘青銅劍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公斤的陶俑壓彎了。

當人們把陶俑抬起後,這一把青銅劍竟然神奇般在一瞬間反彈平直……

石鎧甲,一年才能製作一件

1998年在秦始皇陵發現了鎧甲坑,出土了大量製作精良的石質鎧甲。

石質鎧甲有什麼了不起?我們見過用布料用金銀來製作衣服,可誰見過用石頭製作衣服呢?很簡單,工藝難度太大,近於不可能。

考古專家做過實驗,手工加工一件平均有600片的石質鎧甲,以每人每天正常工作8小時計算,需要工時344—444天,也就是說,製作一件石質鎧甲,需要一年的時間。

尋寶攻略: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全年365天開放,節假日不休息。

售票時間為:每年3月16日-11月14日 早上8:30-下午5:30;每年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 早上8:30-下午5:00。

在火車站東廣場乘坐游5(306)路,307路公交旅遊專線至兵馬俑博物館下車。

漢陽陵博物館

在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有一座雄偉壯麗的帝王陵墓,長眠著一位西漢著名的君王——漢景帝。

漢景帝的陽陵氣勢恢宏,其陵園風格和出土的陪葬品,生動地再現了兩千多年前漢代景帝時期的文化風貌,向世人展示了當年「文景之治」的繁榮盛況。

漢陽陵博物館就依託陽陵陵園而建。

陵區內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披堅執鋭、嚴陣以待,仕女俑寬衣博帶、美目流盼,動物俑累千成萬、生動異常。

微笑俑——最早的宦官俑

據業內人士介紹,與秦始皇兵馬俑冷酷的臉部表情比較,漢陽陵的陶俑個個面帶微笑。

這或許與漢景帝時期「文景之治」的盛世背景有關聯。

漢陽陵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就是這些高約60厘米、赤身斷臂的「裸俑」。

這些「裸俑」雖然只有真人三分之一大小,但造型準確,做工細膩,身體各部分無不精雕細琢,符合人體結構比例,甚至連毛髮竅孔等細微之處也毫不含糊。

據漢陽陵博物館的考古專家介紹,漢陽陵從葬坑出土的宦官俑,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宦官的實物裸體陶俑。

舞者,伎樂俑

漢陽陵出土的「站立伎樂男俑」高60厘米,鼻樑挺直、眉目清秀,面容恭順。

身穿寬袖長襦,內外共穿三層絲帛袍衣。

雙手前伸,作彈奏狀。

「跽坐伎樂女俑」高45厘米,眉目傳神,面部敷白,朱丹點唇。

考古專家稱,伎樂俑一般成群出土,人物表情靈動而有生機,儼然是一個頗具陣容的樂隊。

武士俑——被稱「漢代兵馬俑」

當數以萬計的武士俑從漢陽陵南區從葬坑出土時,他們環甲、執戟,持劍、擁盾,人馬威武,軍容整肅,考古專家研究認為,應當是皇帝侍衛部隊或宿衛軍。

雖然體形只有60厘米,但這些武士俑讓人感受到的仍然是厚重樸實、舒展豪放,一派和平時期雍容大度的古樸氣象,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顯示了漢代人特殊的追求和審美觀念。

尋寶攻略:

售票時間:3-11月 8:30-17:30, 1月、2月和12月8:30-17:00

開館時間:3-11月 8:30-19:00, 1月、2月和12月8:30-18:00

乘車線路:西安方向從市圖書館站乘游4路;咸陽方向從火車站乘公交5路。

自駕車路線:從西安市區出發,可以沿北二環入朱宏路,直行至新建的機場專用高速公路。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創建於公元1087年,現有館藏文物11000餘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個號134件,一級文物535件。

著名的「昭陵六駿」就有四駿藏於本館。

收藏碑石、墓誌的數量為全國之最,且藏品時代系列完整,時間跨度達2000多年,這裡俱備篆、隸、楷、行、草等各體,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開成石經

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開始編寫刊刻中國歷史上刊刻最早的「教科書」——熹平石經;到了唐代,為了彰顯科舉考試的公正性和嚴肅性,保證經典的準確性和權威性,當時的朝廷就將12部儒家最重要典籍刊刻成石經,立於唐長安城的國子監內,成為當時知識分子必讀之書,《開成石經》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高考教材」。

《開成石經》是中國歷史上刻載儒家經典最多、刊刻規模最大、校勘嚴謹的石經,嚴可均譽為「古本之終,今本之祖」,「此天地間經本之最完最舊者也。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屬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它與目前收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埃及羅塞塔碑、巴黎羅浮宮的摩押碑和墨西哥城墨西哥國家博物館的阿茲特克授時碑並稱「世界四大名碑」。

這通碑上刻有1780個漢字和數十個敘利亞文字,碑文還展現了大唐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與敘利亞、伊朗等國的交流情況,這在其他中外史書上是全然看不到的。

由此可見,該碑的刊刻,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集王聖教序碑

玄奘的弟子懷仁和尚從宮中所藏王羲之墨跡中集字,歷時24年刻成《集王聖教序碑》。

傳說由於內府墨跡字數有限,朝廷曾懸賞「一字千金」從民間重金徵集所缺之字,故此碑又被稱為「千金碑」。

碑文筆法精絕,字勢遒勁,也是現存王羲之唯一真跡,碑文上還有唐玄奘的親筆簽名,用王羲之的書法記錄了玄奘取經,是絲綢之路通往中南亞的最好佐證,也是繁榮中外文化的歷史豐碑。

唐昭陵六駿,「前無古人」

刻於唐貞觀十年(636),唐王李世民為了紀念開國戰爭中曾騎過的六匹戰馬,令宮廷畫家閻立本主持設計,將六匹戰馬形象採用高浮雕的形式雕刻出來,置於昭陵北司馬門祭壇兩側以示紀念,李世民親自為每匹馬寫了贊詩,並由書法家歐陽詢書寫,刻在每件浮雕的上角。

六駿氣勢恢宏,形象生動傳神,雕刻精美,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品中的傑出代表。

魯迅先生稱其為「前無古人」。

2001年,國家郵政局發行《昭陵六駿》郵票一套。

唐景雲鍾與新年鐘聲

唐景雲二年(711)唐中宗敕令鑄造了景雲鍾,懸掛在長安景龍觀的鐘樓上。

1953年移藏西安碑林。

鐘上有唐睿宗李旦親自撰文並書寫的銘文一段,是李旦傳世極少的珍貴書跡。

景雲鍾以青銅鑄造,重6噸,鐘身有可調節音律的鐘乳32枚,鐘聲純美優雅,清脆宏亮。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景雲鍾進行錄音,每年除夕之夜作為辭舊迎新的「新年鐘聲」進行播放,並一直沿用至今。

1963年參加世界名鍾大會,受到極大關注。

尋寶攻略:

西安碑林博物館開放時間:

3月1日至11月30日:售票時間:8:00——17:45停票 18:30閉館

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8:00——17:15停票 18:00閉館

其中7月、8月: 8:00——18:15停票 19:00閉館

途經公交車:800路,游4區間。

附近標誌性建築有:青年路、城運村羽球館、大同醫院等。

西安半坡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館藏文物3萬多件,一級品200多件。

人面網紋陶盆

在西安眾多博物館中,半坡博物館不是很有名,但是卻很有趣,展示著原始人的生活,和考古學家對原始人生活的猜想。

要說鎮館之寶,非人面網紋陶盆莫屬,其出土故事、寓意以及本身價值,都有值得探究的奧秘。

專家認為,陶盆上大量的魚網紋圖案說明捕魚對當時生活的重要性,魚是人們很重要的食物來源。

從陶盆的圖案上看,當時分工已經非常明確,這些圖案是專人繪製的,它們由有很高的藝術造詣者擔當。

半坡博物館人面網紋彩陶盆,是當時生活的一個切面。

對於研究6000年前先民生活有實證意義。

尋寶攻略:

開放時間:

西安半坡博物館 旺季開放時間:8:00——17:30

西安半坡博物館 淡季開放時間:8:00——17:00

地址:西安市東郊半坡路155號

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

其特色在於:集博物館、名勝古蹟、城市園林為一體。

該院收藏了西安各個時代的文物13萬件,其中擁有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4400件。

隋代開皇四年董欽造鎏金彌陀佛像

隋代銅佛像1974年出士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

此像通體鎏金,通高41厘米,鐫刻隋開皇四年(584年)董欽造彌陀之銘文。

這尊造像以阿彌陀佛為中心,藝術地將菩薩、力士、蹲獅高低錯落地安排在一起。

整座造像造型端莊,金碧輝煌,是隋代造像中極罕見的珍品。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整尊造像由23個部件單獨鑄造、組合而成,各部件間有插榫孔眼相接,可拆卸。

彌勒結跏跌坐於束腰須彌座上,面型方整,作螺髦,袒右肩,著袈沙,大衣貼肌透體,褶紋簡練流暢,雕刻比例適度,堪稱藝術佳作。

秦代玉高足杯

1976年陝西省西安市東張村秦阿房宮遺址出土。

杯為青玉,受沁後呈焦黃色,間有褐色暈,杯身呈直口筒狀,上層飾有秦時流行的柿蒂紋、流雲紋,中層勾連捲雲紋,下層飾流雲紋、如意紋。

足作豆形,豆腹部刻有絲束狀花紋。

此杯器形規整,雕琢精細,氣派、莊重,為秦代玉器中的精品。

唐代三彩騰空馬

西安西郊出土。

長52厘米,高38厘米。

馬作飛騰狀,全身施赤者黃色,間白斑紋,鬃、尾、蹄均為白色,轡、鞍、韉均為藍色,鞍下有褐色的障泥,垂於馬背兩旁,鞍後搭一行囊,鞍騎一胡人,身著藍色長袍,左側掛一小囊,足登尖靴,英武健壯,急於奔往長安。

這件文物釉色沉穩,造型優美,特別是四蹄張開的造型在已經發現的文物中絕無僅有,它稱得上是舉世無雙的孤品,無價之寶。

尋寶攻略:

進入西安博物院只需攜帶本人身份證即可領到一張門票。

開放時間:每個開放日上午9:00至下午17:30。

每周二(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及除夕全天閉館,其餘時間開放。

公交線路:29、32、407、40、410、46、508、521、700 707、713、720、游7、游8。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陝西寶雞,被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有2770餘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國寶(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及陳倉石鼓、何尊、逨盤、銅浮屠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鳳翔木版年畫、泥塑等中華工藝 。

籌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中國最大且是唯一的青銅器博物館,館藏有何尊、折觥、厲王胡簋、牆盤、秦公鎛、衛鼎等一千多件青銅器。

何尊,最早記錄"中國"一詞的青銅器

尊,今作樽,是商周時代漢族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或禮器。

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做的青銅祭器: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

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

體側並有四道扉棱。

而何尊的最高價值在於,尊內鑄有122字的銘文!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繼承武王的遺訓,營建被稱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陽這一重要史實,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

而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更是「中國」一詞的最早文字記載。

折觥

觥是古代漢族盛酒器。

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1976年出土於陝西寶雞扶風莊白村的西周折觥,觥體呈長方形,前有流,後有鋬,分為蓋與器身兩部分。

銘文鑄在蓋內,器身上的銘文鑄在內底部。

器、蓋同銘,共計六行四十字。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6郵票T.75《西周青銅器》第5枚《折觥》,還成為最佳雕刻版郵票。

胡簋

胡簋是迄今出土的最大一件商周青銅簋,周厲王麩(音胡,此簋又稱麩簋)為祭祀先祖而鑄,高59cm,長43cm,可稱簋中之王。

內底鑄銘文124字,製作於厲王十二年。

牆盤與刻在文物上的書法佳作

盤是乘食器的一種,出現時代比較早,西周時期的盤一般有雙耳,圈足或者在圈足下再加三個小足。

1976年12月15日,寶雞市扶風縣扶風縣法門公社莊白大隊白家生產隊隊員在平整土地時,在距地表30厘米處發現了一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窖藏,其中便有牆盤,牆盤鑄於西周共王時期,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牆的人,為紀念其先祖而製做,因牆在周朝做史官,所以牆盤又被稱作"史牆盤",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牆盤刻有18行銘文,共計284字,記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跡以及作器者的家世,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現的最長的一篇銅器銘文。

銘文字體為西周時期的標準字體,其字形整齊劃一,筆式流暢,是不可多得的書法佳作。

樂器,秦公鎛

1978年1月的一天,陝西寶雞太公廟村的村民在村中取土時,忽然發現了一個地窖,地窖里藏有幾件青銅器。

大伙兒不敢耽擱,急忙向上級報告。

很快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前來保護現場,考古隊也隨後趕到,對這處窖藏進行了考古發掘。

秦公鎛便在其中。

鎛是一種形制接近於鐘的漢族樂器。

秦公鎛造型雄偉,鼓部齊平,中起四道飛棱,側旁的兩道飛棱,形狀是九條蟠曲的飛龍,前後兩條則是五條飛龍和一隻鳳鳥。

舞部各有一龍一鳳,背對背,向後回首。

紐上有環。

鎛身上下各有一條帶狀花紋,由變形的蟬紋與竊曲紋組成。

尋寶攻略: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參觀路線:位於寶雞市濱河大道風景秀麗的中華石鼓園內,距市中心經二路和寶雞火車站二十分鐘車程,距咸陽機場約1.5小時車程。

市內途徑公交車有8、10、17、28、51、61路等。

在陝西,你可以到6000多年前的半坡、4000多年前的石峁等遺蹟探索古人類生存的奧秘,也可以參觀雄偉壯麗的周秦漢唐都城遺址,遐思盛世光年;你可以走進世界唯一的匈奴古城遺存——統萬城去感觸世事滄桑,也可以登上保存完整的明代城牆,俯瞰歲月流淌;你可以登臨高聳的大雁塔、體味玄奘萬里取經的坎坷,也可以漫步塔下廣場、觀賞絢麗的噴泉和燈光......

不必贅述,陝西是個文化寶庫,文物留聲著一個時代的浮光掠影,沉澱成歲月瑰寶。

文章中梳理的這些「寶貝」,還只是「驚鴻一瞥」,遠遠不足以描述陝西的浩瀚歷史文化。

曾經震撼世界,未來無限可能!也相信隨著中國的崛起,陝西的閃亮,這些瑰寶將被賦予更驚艷的年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