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皇權抵達的風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按:

武當山是我的家鄉。

隨著閱歷增多,最近幾年,越來越覺得武當的美是大氣中帶著一股仙氣,是秀美中透著一股靈氣,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道家文化的巧妙結合。

黃山歸來不看山的話,你就錯啦,快來問道武當,養生太極吧。

近日,小編在連載武當山系列相關的故事,敬請繼續關注。

武當山發源於秦嶺山脈,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鶴立於重巒疊嶂之中,如一把利劍直插雲霄,有「一柱擎天」之譽。

武當山高峰櫛毗,淵谷幽深,飛瀑流泉,瓊宮桂宇。

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盛譽為天下「第一山」。

自唐均州太守姚簡建五龍祠,至宋建築不斷增多,元又在武當山大興土木,後毀於兵火。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在北建故宮,南修武當,當時役使軍民工匠三十餘萬,工程連續十二年。

如此大規模的興建,使武當山成為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首。

然而我們知道,現在的北京故宮是明成祖興建的,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這可以理解,畢竟紫禁城是全國封建統治的中心,也是皇家窮奢極欲的地方。

可為什麼要去大力興建武當山呢?如果是為了提倡道教,天下名山不少,已經有名的有很多,為什麼單單要修武當山呢?皇權為什麼會抵達武當山?一直以來卻是眾說紛芸。

經查閱相關資料及民間傳說,綜合來看,其原因有四種可能。

君權神授,鞏固皇權▼▼▼▼▼▼▼▼▼▼▼▼▼▼▼▼▼▼▼▼▼▼▼▼▼▼▼▼▼

一是宣揚北方玄帝真武神對他在奪取政權過程中的幫助和護佑,從而給他的「靖難續統」塗上「君權神授」的神聖色彩。

武當山是真武神的道場(修煉、飛升之地),大修武當山道觀,就是要把玄帝保佑燕王靖難的神話,用建築的形式固定下來,並千秋萬代流傳下去。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封為燕王,就藩北京。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年號「建文」。

建文帝對燕王等諸藩王以叔父之尊各擁重兵非常憂慮,於是採納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削藩的建議,先後將周王、齊王、湘王、代王、岷王等藩王削廢,逼死藩府在湖廣荊州的湘王。

然後開始全力對付對他威脅最大的燕王朱棣。

當時燕王已經感覺到了朝廷對他的威脅,於是他也做了應急和起兵的準備。

建文元年七月初,當朱棣得到朝廷將對他動手的消息後,就舉兵起事。

燕王朱棣為了使自己的舉兵反抗朝廷「名正言順」,就援引「祖訓」,以討伐齊、黃等奸臣為名,稱自己的舉動為「奉天靖難」。

但朱棣知道發動「靖難之役」違背正統倫理綱常,是大逆不道的,所以他要想動員將士,取得輿論支持,除了宣稱「清君側」外,還必須尋找其他的神奇力量來為其出師「正名」。

明朝《鴻㷕錄》記載了祭旗時的一個場景:說朱棣念完了誓師詞以後,突然陰雲四合,煙霧瀰漫,烏雲翻滾,雷電交加。

然後烏雲慢慢散開,,到處都是黑顏色的旗子,上面畫著龜蛇。

這個故事在《續藏書》、《明書》都有記載。

《明書.姚廣孝傳》說:(太宗)因問師期,(姚廣孝)曰:「未也,俟吾助者至。

」曰:「助者何人?」曰:「吾師。

」又數日,入曰:「可矣。

」......遣張玉、朱能勒衛士攻克九門。

出祭蠹,見披髮而旌旗者蔽天,太宗顧之曰:「何神?」曰:「向所言吾師,玄武神也。

」於是太宗仿其像,披髮仗劍相應。

再如白溝河之戰,河面上結滿了硬冰,朱棣的軍隊剛從冰面上跑過去,建文帝的追兵就來了,可是冰面開始解凍,結果追兵全部掉到水裡面。

夾河之戰時雙方軍隊對陣,打了大半天,不分勝負,這時突然烏雲翻滾,飛沙走石,捲起來的沙塵暴撲到建文帝的軍隊中,朱棣的軍隊趁機衝鋒得勝。

這些都是神保佑的結果。

根據道經和民間傳說可知,真武是北方之神,也是戰神、水神和司命之神。

奉祀他有鼓勵士氣、定民心等作用。

由於真武的神職特徵,引起了試圖於北方起事的燕王朱棣和謀士姚廣孝的注意,於是,戰場上發生的所有偶然巧合及其取得的一切勝利就都是真武保佑的結果了。

那麼,朱棣為了表示感謝和敬重之情,並且要繼續依賴其神力,大力興建武當山道觀就理所當然了。

這在武當山所有的碑文當中,朱棣都有明確的表述。

▲▲▲▲▲▲▲▲▲▲▲▲▲▲▲▲▲▲▲▲▲▲▲▲▲▲▲▲▲掩人耳目,追殺建文帝▼▼▼▼▼▼▼▼▼▼▼▼▼▼▼▼▼▼▼▼▼▼▼▼▼▼▼▼▼

二是朱棣藉此尋找建文帝下落。

當時朱棣大軍攻入南京,宮中火起,「帝(建文帝)自焚」。

朱棣將燒焦的帝後屍體埋葬了。

可是更多的說法是,建文帝更換了衣服,從宮中秘密地道逃了出去,然後不知去向。

有的說,去了泉州開原寺,從那亡命海外;有的說,逃到了武當山,當了道士。

其實,宮中火起之後,朱棣比誰都清楚,建文帝沒有死,但找不到建文帝,朱棣心裡總是踏實不下來。

為除卻這塊心病,登基之後的他,自然不會放棄任何機會搜查建文帝的行蹤,但這些工作卻是在秘密中進行著。

歷史上為宣揚國威和擴展海上貿易的鄭和下西洋竟是成祖尋找建文帝的幌子,數萬人在航海技術並不發達的時代,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大西洋,目的卻是尋找生死未卜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

武當山山上有個燒袍嶺。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怪名稱呢?據傳說,朱洪武登位的第二年,與軍師劉伯溫,帶著太子太孫到郊外打獵洪武皇上一見那山水風景,詩興大發,脫口而出道:「風吹馬尾千條線,」要太孫朱允炆接下聯。

允炆想了半天,遲遲吞吞答:「雨打羊毛一片氈。

」太祖眉頭一皺,很不滿意,覺得他出口俗氣,格調低,恐怕不是帝王之才。

這時候,旁邊上來四皇子朱棣,接對:「日照龍鱗萬點金。

"太祖連連點頭:」對得好,對得好!「當下封朱棣為燕王,讓他帶兵掃北,鎮守北京。

這段事,本是皇宮家長便飯,無人計較。

軍師劉伯溫卻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預料到國家將要發生禍患。

過了幾年,他要辭官隱居,臨走時,給皇太孫留下一個錦囊盒子,囑咐說:「兵臨城下,身陷重圍,萬不得已時,才能打開。

」以後,允炆當了皇帝,改年號建文。

但後來果然燕王朱棣起兵反到了南京城。

那天,京城外炮火連天,殺聲震地,允炆眼看大勢已去,性命難保,慌亂中想起劉伯溫的錦囊盒,打開一看有張紙條,寫詩一首「御花園裡家具房,打開爛櫃換衣裳。

櫃下有一燈草洞,火燒燈草走他鄉。

」建文帝找到了爛柜子,換上道袍、布襪,拿起木魚,包了蟒袍玉帶,放一把火,從地道里跑了。

建文帝到了郊外,分不清東南西北,不覺走到大江邊正走投無路,上游劃來一葉小舟,船太公說他是劉伯溫的家人,軍師要他在這裡接天子過河。

建文長嘆一聲:「海闊天空,舉目無親,過了江,又到什麼地方?」「莫心慌!」船太公說出了劉伯溫對建文的指點:「一去參上,二去武當,三去太和,靜坐庵堂。

」這樣,建文帝就到武當山來了,眼看就要在深山老林里出家了,便狠心燒了蟒袍玉帶,從此隱姓埋名,當了道士,與世隔絕了。

後人覺得建文皇帝怪可憐的,便在他燒蟒袍玉帶的地方給蓋座大廟,並且把這地方叫做「燒袍嶺」。

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這事還是被永樂皇帝知道了。

永樂怕建文東山再起,決心要斬草除根,把他殺掉。

但是,又怕別人說他「謀朝篡位」,殺君犯上,便造輿論說:建文帝有仙根、仙眼,是十輩天子,八輩狀元轉世,所以他不願意再坐朝,一個人到武當山修行來了。

還說:為了成全侄兒,使他安心修道,修成正果,便大建武當山。

實際上這是個由頭,明察暗訪,大搜大捕,要除掉建文皇帝。

他派工部侍郎郭璡,禮部尚書金純,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來這裡督工營建。

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所有的宮觀、庵堂、亭台,盡都蓋在懸崖峭壁上,明說是供建文敬神修仙用的,其實是對他設下天羅地網,使他休想存身。

▲▲▲▲▲▲▲▲▲▲▲▲▲▲▲▲▲▲▲▲▲▲▲▲▲▲▲▲▲

造神當神,征服人心▼▼▼▼▼▼▼▼▼▼▼▼▼▼▼▼▼▼▼▼▼▼▼▼▼▼▼▼▼

三是造神當神,征服人心。

武當山的各宮、觀中,都供奉著真武大帝的神像,他高大身材,慈祥的面孔,披髮赤足,像活生生的人。

原來那是按永樂皇帝的模樣塑的,被稱為「真武神,永樂像」。

這裡有個傳說。

當時燕王朱棣起兵奪了他侄子的皇位,自立為永樂皇帝。

可皇親貴族和一些臣下、百姓心裡不服,又不敢明著反對。

他們大都信奉道教,便暗暗祈禱真武大帝,懲治永樂皇帝。

永樂皇帝聽到了風聲,心裡也明白,只靠刀槍難征服人心,便就梯子下樓,在武當山大興土木,營建宮觀廟宇,到處塑造真武神像,拚命捧他。

心想:你們信神,我就造神,還來當神,不愁你們不跪在我的腳下,服服帖帖聽我的。

他找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對他們說:「真武是天神,長相英俊,你們一定塑得逼真才行。

」工匠們誰也沒有見過神仙,從哪裡塑起呢?大夥想:反正是捕風捉影,不妨捏著鼻子哄眼睛,都拿出最好的手藝,儘量把真武神塑成美男子,或高、或壯、或嚴肅、或親切、或正襟危坐、或仗劍直立,無不非常神氣,一表人才。

不料皇帝全看不上眼,說工匠們故意糟蹋神像,殺頭的殺頭,坐牢的坐牢,充軍的充軍,沒有一個好下場的。

高麗族有個姓姬的塑像師傅,藝高技絕,名聲在外。

皇帝聽說了,便召他來武當山塑像。

姬師傅心裡琢磨:皇帝殺了那多工匠,一定都是沒對他的心思。

可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呢?只要認真察看,多動腦子,想是能夠找到開鎖的鑰匙的。

他就從從容容地進北京去見皇帝。

皇帝正在洗澡,聽說姬師傅進宮,就叫他到浴堂來見。

姬師傅跪在地下不敢抬頭,卻注意著皇帝的一舉一動,他對皇說:「天上的真武神,我從來沒見過;地上的人這麼多,照著誰的樣子塑呢?實在難辦啊!「 」笨蛋!「皇帝咚咚跺著赤腳,罵道:」你動腦筋好好想想嘛!」姬師傅心裡忽然一亮:「莫非想要我塑出他這雙赤腳?」又進一步試探道:「我還得熟悉要塑的身材、相貌啊,可是......」皇帝毫不在意的樣子,打斷他的話說:「抬起頭來!」聲音比原來溫和多了。

姬師傅心裡明白了,膽子也大了,抬頭看時,皇帝就站在眼前,圓圓的臉,高高的個,大大的鼻子,眼睛有點鼓。

因為剛從浴池出來,披頭散髮,打著赤腳。

姬師傅拿定了主意。

轉身出來,就按照永樂皇帝當時的樣子,鑄造了一座重達兩萬斤的鎏金銅像。

皇帝看了以後,連聲誇獎真武的神像塑得好。

還剪下了自己的一撮黑鬍子,安到了神像的下巴上。

從此以後,永樂皇帝既是人間的王,又是天上的神,很多人就不敢反對他了。

▲▲▲▲▲▲▲▲▲▲▲▲▲▲▲▲▲▲▲▲▲▲▲▲▲▲▲▲▲

信奉道教,祈求長生▼▼▼▼▼▼▼▼▼▼▼▼▼▼▼▼▼▼▼▼▼▼▼▼▼▼▼▼▼ 另外除去政治的因數外,朱棣在武當山建道觀還有道教本身因數在起作用。

朱棣是皇帝,是人間的九五之尊,但是他也是個尋常的血肉之軀。

作為當時的皇帝,他可以征服自己轄下的一切,可以憑自己雄才大略戰勝一切跟自己不合作的敵人。

可是作為自然人他也得承受生老病死,在禍福轉換中浮沉。

這確實是每一個生命個體對會面對的嚴肅的問題,朱棣也要這麼面對,思考。

而這些問題正是道教歷來關注,並且提供了諸多可能超越的途徑。

那麼朱棣把自己解決不了,也無可奈何的問題,交給道教道士去解決也是一種良策。

目前史料沒有明顯的證據顯示朱棣也和歷史上很多皇帝一樣痴迷道教的「仙丹」(後來的嘉靖皇帝則迷上煉丹,在位期間武當山也得到大規模的增修)。

但是道教的「肉身成仙」說,無疑更能吸引擁有「天下」且「真的好想再活個五百年」的朱棣皇帝。

沒有去過武當山的,可以點擊下面連結提前了解一下,會給你一個滿滿收穫的旅程做充分的準備。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贔屓馱御碑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真武大帝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凌虛岩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飛升崖與梳妝檯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榔梅仙祠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宮殿上的五脊六獸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齋醮法事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清末建築的典範——饒氏莊園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第一座皇家廟宇——五龍宮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天下第一香——龍頭香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太子坡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舌尖上的道家齋菜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隱仙岩的「隱仙」之謎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天造玄妙「龜蛇圖」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全真派祖師王重陽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道教教派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黑虎之謎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博物館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動八景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靜八景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金頂之謎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太極湖

【問道武當】你所不知道的武當山之道教聖地太和山

(文章原創 圖片來自網絡 轉載請聯繫 侵權必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明成祖緣何千里迢迢到湖北武當山修神像

如今,當我們登臨湖北武當山天柱峰,會看到一座金殿卓立峰頂。這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金殿,歷經六百年,依然金光奪目、輝煌如初。金殿里矗立著一座真武大帝的神像。傳聞,這座神像是明成祖朱棣下旨建造的...

武當山最厲害的不是張三丰,而是他?

前陣子我剛好去了趟武當山,大家印象中的武當山一定都是跟武俠小說有關,武當派的張三丰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但到了武當山之後你會發現,真正供奉張三丰祖師的廟寥寥無幾,這是因為武當山背後其實有更大的BO...

武當山金殿里的真武大帝神像之謎

絕頂金殿及其建築群終於建成了,其整個規模堪比北京紫禁城。然而朱棣的這個大動作,難道僅僅因為武當山有主管降水的神,能保佑風調雨順嗎?是單純出於為民祈福的美好願望嗎?公元1412年,朱棣在同一天裡連...

武當山:故宮「孿生兄弟」的文化之謎

北京故宮與武當山古建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孿生」文化遺產,它們是由同一個皇帝、命同一批建築大師、率同樣的30萬之眾、按同一種建築理念和法式,在中國一南一北兩個不同的地方建造的代表中國古代最高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