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一八八三年就開始搶奪東北珍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1年,日本古董商藤井莊三郎得知京都一次拍賣會上有人拍賣中國重要文物「康熙畫像」,他高價競得,並轉贈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

藤井莊三郎還表示,會將更多自己收藏的中國文物捐獻給中國。

但是,像藤井這樣的人畢竟只是少數。

流失海外的國寶回家之路,實在艱辛。

這其中,目前最為大家所關注的,是來自遼寧旅順、100多年前被日本海軍掠奪到日本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

中華流失海外第一國寶

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是一塊體積十多立方米的駝形碩石,是唐朝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渤海歸唐」冊封使唐鴻臚卿崔盉歸途時,在旅順黃金山留下的紀念刻石,至今已經有1301年的歷史。

石碑共計29字:「敕持節宣勞羯使鴻臚卿崔忻井兩口永為記驗開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1906年至1908年期間,日本海軍將其作為 「戰利品」獻給日本天皇,在日本皇宮藏匿至今,成為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實施軍事侵略和文化掠奪的一個罪證。

長期致力於研究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的學者王仁富、黃明超、王錦思等認為,相比於昭陵二駿、圓明園獸首等更為人熟知的海外流失國寶,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的價值更高,堪稱「中華流失海外第一國寶」。

其理由在於:

最具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雖然刻石不像昭陵二駿和圓明園獸首那樣是皇家文物,但它見證了唐朝管轄東北、統治東北的歷史,對中國東北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特別是在當下,中國與日本的釣魚島主權之爭激烈之際,唐鴻臚井刻石的現實意義更加凸顯。

保存最為完好。

眾多流失海外的國寶大多破損或面目模糊,被搶掠到英國的唐朝摹本《女史箴圖》前三段已失,昭陵二駿已經破損成塊,而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根據日本皇宮提供的照片看,基本保存完好,沒有嚴重破損。

掠奪國最為看重,被害國最為受傷。

西方列強掠奪中國的文物不計其數,但大多存放在博物館、紀念館和大學、研究所里,甚至出現在了拍賣會上,只有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深藏於日本皇宮中,100多年裡沒有中國人目睹其真容。

「日本是世界上欠中國的帳最多的國家」,是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最深的國家,作為征服中國象徵的刻石放在皇宮裡,可見日本對它的重視程度,也更讓中國人感到恥辱。

回家之路遙遙無期

100多年,中國人從來沒有忘了這塊刻石。

從刻石被掠走開始,大連旅順的文化界人士就呼籲國寶回歸,不少有良知的日本人士也主張將刻石還給中國。

1990年,著名學者童增發起了大陸民間對日索賠活動。

這為追討包括中華唐鴻臚井刻石在內的流失文物提供了重要契機。

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5月11日,王仁富立即致信日本皇室,探問刻石安危,6月17日,日本宮宮內廳長官羽毛田信吾給王仁富發來回信,信中說:「碑身沒有受到大地震的影響,平安無事……」

民間文物保護者王錦思在2014年7月直接給日本皇宮、外務省、駐華使館致函,要求歸還刻石,並且和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組建了文物追討部,崔永元等眾多知名人士予以響應,在國內掀起了追討熱潮。

這是首次由中國民間發起向日本皇室追討文物的行動。

2014年12月23日,王錦思等3人赴日,正式向日本皇宮和日本政府追討中華唐鴻臚井刻石。

此事被評為「2014年中國十大文化事件」。

2014年12月,在前往日本追討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的飛機上,王錦思寫了一首詩《我們來自東北,我們來自中國》,詩中說:「我們也想與李白王維一同,陪伴阿倍仲麻呂或者吉備真備飲酒唱和……當孫中山視梅屋莊吉為慈母,當魯迅聽過藤野先生的解剖課,可是1908年旅順大劫案,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由此流落異邦他鄉。

一個國家為何兩個模樣……」

還有更多文物等待追索

5月30日,王錦思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去日本皇宮前出示追討信,這個舉動很容易受到日本右翼勢力的攻擊,前往皇宮的路上,還遭遇到眾多日本警察的阻攔。

他做好了發生激烈衝突甚至坐牢入獄的最壞準備,但是,他所有的行為還是以平和理性為原則,並不想成為所謂的「反日鬥士」,他和他的同道者,更希望以和平友好的方式把國寶迎回祖國,不想因為追討國寶加劇兩國民眾之間的對立情緒。

但是,國寶回家之路實在艱難。

我國海外流失文物數量之多,質量之精,舉世罕見。

百年來追討國寶的工作,有若干收穫,比如,1902年,法國將北京古觀象台的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等歸還中國。

1921年,德國將北京古觀象台的明制渾儀、清制天體儀等歸還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蘇聯與東德歸還了為數眾多的藝術品和古代書籍。

2000年,中國從紐西蘭追索回一批八國聯軍時期劫掠的瓷器。

2005年,被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作為戰利品運到英國的塘沽大鐘回歸天津。

然而,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尚有1700萬件中華文物流失海外。

追討文物的難度主要在於,現有國際公約大多對百年前的掠奪文物無追溯效力,訴訟時效的規定更強調法律關係的穩定性,維護現狀的考慮壓倒了對實質正義的追求,而對相關公約的未簽約國更無約束力可言。

所以,對於流失海外國寶的追討,大多數時候更要訴諸國際公理和正義。

但也正因如此,民間力量的出現就更值得期待。

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律師團採取民間海外訴訟的方式,雖未追回國寶,但為下一步的民間追討國寶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6月9日下午,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正式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向日本政府提起訴訟,強烈要求日本政府歸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並向中國人民道歉賠償。

王錦思還透露了另外一個消息,經過一些學者的考證,日本靖國神社門前的一對石獅為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掠奪自遼寧海城三學寺。

這對古獅也將列入他們下一步追討國寶的名單中。

自1883年從吉林集安掠得《好王碑》拓片,日本掠奪東北歷史文化珍寶的圖謀就已開始。

100多年前,日本海軍掠自遼寧旅順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被稱為「中華流失海外第一國寶」。

昨日下午,中國民間人士正式起訴日本政府,啟動法律追討程序。

最新發現的兩座立於東京靖國神社門前的石獅,據初步考證,為日軍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從遼寧海城三學寺掠奪。

2011年5月,日本3·11大地震後,日本皇宮回復王仁富老人問詢信,信中說:「(唐鴻臚井刻石)碑身沒有受到大地震的影響,平安無事。

中華唐鴻臚井刻石,中國流失海外「最神秘」的國寶。

100多年來深藏在日本皇宮中,幾乎無人得見。

(記者 高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懈追討唐鴻臚井刻石

5月30日,接到本報記者的採訪電話,王仁富教授很欣慰,一口氣談了兩個多小時:「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是國寶,也是你們遼寧的寶貝,你們發出的聲音很有價值! 」 王仁富,今年74歲,吉林白城師範學院圖書館...

崔永元等兩萬人簽名向日本追討文物

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研究會執行會長、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文物追討部部長王錦思等人,將追討國寶唐鴻臚井刻石的22500多人簽名遞交日本駐華大使館,以及上海、瀋陽、廣州、重慶的日本領事館,還通過多種途...

九一八事變85周年專題:被掠奪的文物!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5周年的日子,是第二次世界大的開始,從這一天起,日本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進行了瘋狂洗劫和掠奪。日軍侵華期間,對中國文化的掠奪和破壞,可謂是罄竹難書。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