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追討唐鴻臚井刻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5月30日,接到本報記者的採訪電話,王仁富教授很欣慰,一口氣談了兩個多小時:「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是國寶,也是你們遼寧的寶貝,你們發出的聲音很有價值! 」
王仁富,今年74歲,吉林白城師範學院圖書館原館長,中國索引學會理事,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研究會發起人、名譽會長,中華唐鴻臚井碑研究會學術委員。
網上搜索率最高的一篇文章《七旬學者王仁富:傾盡家財20年向日本皇室討國寶》,用一個標題概括了老人後半生幾乎全部的學術生涯和社會活動。
正是因為他的研究和多方奔走,中華唐鴻臚井刻石在學術界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贏得了海內外華人對刻石追討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王教授所談意涵豐富,既有對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的深情眷戀,又有因20年非凡經歷生髮出的深度思考。
謹以口述體記其所言。
研究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的意義為何
第一是主權石。
國寶唐鴻臚井刻石是公元714年(唐開元元年)唐朝冊封渤海國的石刻憑證,也是我們今天主張東北主權的石刻證據。
海枯石不爛,29字刻文,字字是主權,字字重千金,是中國文物中為數不多的具有主權意義的文物。
第二是傷心石。
1905年旅順港被日本海軍占領,日本學者內藤湖南跟隨日軍的腳步,到旅順黃金山考察,寫出 「此碑於史大有益」的報告,其後,刻石被掠至日本皇宮。
1994年11月,我第一次到旅順黃金山考察唐鴻臚井刻石遺址,山還是那座山,卻再也找不到那塊刻石了。
渤海岸邊,濤聲依舊,國寶無蹤。
子孫不武,山河受辱,遂立下了為唐鴻臚井刻石貢獻餘生的心愿。
第三是鋪路石。
中日關係是中國近代以來最重要的國際關係,也是中國將來最重要的國際關係,我們把刻石回歸當做推動中日友好的事業來做。
我們不能忘記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同時也要承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受原子彈襲擊的受害國。
我們要和日本人民一起,制止原子戰爭。
人民不需要戰爭,人民熱愛和平。
正義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希望日本皇室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早日返還刻石,使它成為推動中日友好的鋪路石。
第四是學術石。
1994
年,我發表第一篇研究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的文章,為唐鴻臚卿崔盉正名。
此前由於對29字刻文
「斷句」的失誤,中外學界一直把「唐鴻臚卿崔忻井兩口」中的「忻」字上斷,與「崔」字相連,當做使臣的名字「崔忻」。
其實這是個誤解,「忻」字實為開鑿之意,使臣的名字應恢復為《舊唐書》上正確記載的「崔」。
能夠為崔正名,能夠贏得學術界對中國學者的尊重,私心引以為幸。
流失在海外的國寶,也只有在繁榮富強的中國贏得世界的尊重後才會真正回歸。
如果我們的文化軟實力和我們的社會觀念還停留在100多年前的水平上,海外文化入侵的危險就仍然存在。
第五是凝聚石。
刻石流失日本,和現在所有活著的人都沒有關係,我們誰都不必為那段苦澀心酸的歷史負責。
開局已經無法改變,未來卻正捧在我們的手上。
給刻石一個完美圓滿的歸宿,考驗著中日兩國和我們這些學者、志願者的良心、責任、道德和使命。
2001年,中國民間第一個
「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研究會」成立,7位發起者之一就有美國紐約國際知名的圖書館學者馬大任先生。
這些年來,我在全國各地高校做了27場講學,刻石的主權意義,唐鴻臚卿崔盉「不畏艱險不辱使命」的愛國精神,影響了一大批青年學生。
到美國舊金山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會的華人紛紛簽名發言、聲援刻石回歸,表現出中華兒女強大的凝聚力。
今年的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也是1301年前唐鴻臚井刻石立於旅順黃金山的日子,白城師範學院創辦的海內外首家 「中國流失文物唐鴻臚井刻石回歸展覽館」在這一天正式開館。
20年,從青絲等成白髮,從擁有完整幸福的家庭變成空巢老人,從生活優裕的大學教授變成篳路藍縷的志願者,我無怨無悔,唯一的期盼就是,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漂泊百年早日回歸。
□本報記者/高 爽
學者王仁富,在最近20年里堅持做了一件事:研究中華唐鴻臚井刻石,多方奔走促其回歸。
有人問他為什麼如此執著?他說:因為我怕死,我怕在地下見到崔訢,怕他問我:「我的大唐可好?我的刻石可好? 」
1994年11月7日,王仁富第一次考察旅順黃金山刻石遺址。
將對日追討旅順「唐碑」
現藏於日本皇宮內的「唐鴻臚井碑」。 文本報記者魏東平 圖由受訪者提供 近日,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發布消息稱,該會於8月7日通過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歸還於1...
中國三大禁止展覽的文物,有一個被日本盜走當國寶,至今不還
從十九世紀末開始,日本就在掠奪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日本軍部非常支持這種行為,也非常縱容,所以日本呈現一種大規模盜掘的狀態,這種狀態接近公開掠奪,是任何文明的國度所不能容忍的強盜行為。從私人竊取,...
「鴻臚井刻石」 我國民間首次向日本追討的文物
□丁玉寶據媒體報導,日前,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致函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要求其迅速歸還所掠中國文物「中華唐鴻臚井刻石」,這是中國民間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討文物。「鴻臚井刻石」記載了唐朝政府派遣官員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