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士必看,揭秘武當道士的私生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視頻及更多精彩內容,詳見【視記】微信公眾號

有一個地方,遠離都市喧囂和世俗煩擾,層巒疊嶂,辟穀清幽。

有一群道士,他們餐霞飲露,與明月清風為伴,在這裡過著清靜隱修的逍遙生活。

每日粗茶淡飯之後,或閉關打坐,或習書作畫,或撫琴吟唱,或練功養生。

「南尊武當,北崇少林」,武當和少林為中華武學的兩大門宗。

胡瑋哲,道號無心子,道名胡師黃,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玄裔弟子,武當三豐派又名隱仙派,隱仙派弟子不沾世俗,不重宗教儀式,均以「遁世隱修」為主,除傳承武當武術外,專研琴棋書畫,日出練氣,日落而息,靜息打坐磨礪心志,修身養性。

胡瑋哲13歲投身武當,與師傅鍾雲龍道長學習武術,17歲下山雲遊,從武當山一路南下,在機緣巧合中自然領悟道家思想。

他從南方輾轉到北方拜訪道學上的大師,虛心請教,進入道觀系統學習道教文化,之後又在北京學習四年,歷經磨難22歲回到武當山。

從血氣方剛的少年,慢慢走到今天,最後沉下心在山裡住下來,這其中的變化只有胡瑋哲自己最明白。

在這5年里,修身、修行、修心終成清靜無為。

每天五點鐘,東方天剛亮,清脆的梆子聲打破了道觀的寧靜。

起床、梳頭、洗臉、穿袍、戴冠、系絛。

早上站樁,通過練太極拳修身養性。

苦行道士默默地幹著自己的活,除草、擔水、洒掃殿堂、做早飯。

六點半雲板一敲,上老律堂念早經。

這一天的生活很自然,他們不刻意遵循宗教儀式。

上午,他們會種植一些蔬菜,鋤地、種菜、摘菜,偶爾還會上山挖一些「藥材」來補氣,胡瑋哲道:「食補不如氣補,氣補不如神補。

」也可以學習看書、學習、寫字。

到了下午,時間就比較自由和充足了,可以選擇練功也可到山上找個地方彈琴練劍。

琴棋書畫,是道士們的業餘休閒生活。

琴,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載有音樂理論,認為音樂可感天地、通神靈、禳災患,可使奉道都進入清虛之境而得到心靈的凈化。

《度人經》認為梵氣之離合而成音,這種自然之音便是大梵的隱語,這樣,道教音樂便具有了神聖的意義。

弈棋,能開拓人的思維,展示人的智慧。

書畫,既是一種境界,一種超越,又是一種生活。

道士通過琴棋書畫,修養道德,陶冶情操,超然物外,達到莊子所說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心與道通」、「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體現了生命的價值。

胡瑋哲喜歡穿道衣,他認為道衣和普通衣物有著很大的區別,習武之人走路雷厲風行,穿了長袍以後,自然會放慢腳步,對心氣有磨練,利於修行。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主張無欲、無知、無為,回到人生最初的單純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

從當年流浪學藝到清苦出家再到今日的修養氣度,胡瑋哲深深體會到 「道」的偉大,武當武術是「道」的一個載體,是以道家哲學思想為基礎的延伸。

特別是太極拳,結合了陰陽五行學說。

很多人認為道士就是出家人,胡瑋哲說他更願意稱呼自己為一個「修道者」,通過持修,找到人生的逍遙快樂,達到長生久視的超脫。

而所謂的戒,它沒有很多條條框框來約束,更多的是以自己學到的,認識到到東西來自律自戒,以無心自戒為真戒。

下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必經之路,經歷磨難,感受世間冷暖。

於俗人為「歷練」,於修道者而言為「修煉」,在清靜中修身養性。

一個真正的道人生活應該是返璞歸真,日出而練,日落而息。

有人曾問:什麼是修道?打坐是不是修道?出家是不是修道?吐納是不是修道?積德行善是不是修道?心塵竊以為,這些都是修道的方法或者形式,並非道體本身,也非修道的全部究竟。

過去有個和尚只知道打坐,其它一概不關心不參與,但是悟了道以後卻積極投身寺廟建設,每天下山往山上擔米,十分辛苦,他卻樂在其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句話太高也太遠。

但是道士們在生活中體道悟道,過著自然、樸素、內心平和而充實的修道生活,在堅持宗教修煉的同時,豐富著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種超脫,以出世的精神,過入世的生活。

文:心塵

本文視頻及更多精彩內容,詳見【視記】微信公眾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