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意外發現隋朝棺槨,嚇退眾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世紀60年代,施工隊在今天西安市玉祥門外西大街,意外的發現一處古代的神秘墓葬,出於保護文物的意識,施工隊沒敢再往下挖,叫來了考古隊,保護了現場。

考古隊經過簡單的對棺槨上的雜亂旱土清理,棺槨上的墓銘顯示,這是一座隋朝的墓葬。

根據棺槨上墓銘的記述,裡面躺著的墓主人名叫李靜訓,是隋朝家世顯赫的皇家族人。

李靜訓墓位於今西安市玉祥門外西大街南約50米處。

該墓墓室為長方形豎井坑,就是從地面向下挖一個平面為長方形的土坑作為墓室,墓室深度可達2.9米。

在墓室的南邊有一斜坡型墓道,長6.85米。

盛放墓主人的石棺就在此墓室中。

石棺之上便是墓葬的填土,夯土的夯層緻密。

清理夯土後,除棺前的墓志銘外,墓室正中放置著一個造型逼真的殿堂式的石棺。

輕輕打開棺板,眼前出現一塊早已殘朽的絲麻織品,長約70厘米寬26厘米~35厘米,厚約3厘米。

這件絲麻織品應當是蓋在墓主人身上的被子。

輕輕揭去絲麻織品,散亂的人骨和隨葬品便出現了。

數量繁多的陶俑,鑲嵌玉石的項鍊,結構精巧的手鐲,形式多樣的日用器具,潔白晶瑩的刑窯瓷器,來自波斯的金銀器皿……琳琅滿目,宛如微縮的人間繁華。

墓中葬具是一具石棺和一具石槨,兩件石質葬具皆為青石製成。

槨長2.63米,高1.61米,寬1.1米,由17塊青石板拼接而成。

揭開石槨,一具雕刻精美,堪稱石雕藝術品的仿殿堂石棺躍入眼帘。

石棺平面呈長方形,石棺長1.92米,寬0.89米,高1.22米。

就是這樣一座看起來僅能容身的石棺,竟被技藝高超的石匠雕刻成了殿堂的模樣。

這座石質的小殿堂為「面闊三間」的九脊形式,棺底基石恰恰就是殿堂的基座。

仿殿堂石棺正面間隔3間殿堂的是4根方形門柱。

石棺的西壁是這三間面闊殿堂的正面,中心一間被雕成門的形象,門板,門框,門額,門檻一應俱全。

在這精緻的石門上甚至還有排列整齊的門釘,五橫五縱分布。

兩扇門板中間部雕刻出了門環。

門的兩側相對陰刻了兩名身材清瘦,姿態萬方的侍女,右邊侍女手中捧一件長條形的物品;左邊侍女略將臉偏向門側,一手扶著下垂的裙帶。

石棺正面的兩間面闊上同樣採用陰刻方式雕刻出有九根直欞的窗戶。

石棺的棺蓋被雕刻成殿堂的屋頂,整個屋頂被精巧地以浮雕的方式雕刻出瓦片,板瓦,筒瓦,甚至檐頭的瓦當上也陰刻出當時最流行的蓮花紋。

累計230餘件的隨葬物品皆置於石槨、石棺中間不足3平方米的狹窄空間內,除一般常見的陶俑及少數陶器外,還出土了大批珍寶,如金器,有嵌珠寶金項鍊、嵌珠寶金翎、金戒指、金杯、金釵飾品等,以及玻璃器、玉石器、鋼鐵器、骨、木漆器和絲織品等。

其中,金項鍊和金鐲是波斯的製品,玻璃瓶和所盛香水也來自國外。

從這些隨葬品中可以看出:陶俑和陶器屬於儀仗類的殉葬品。

陶、瓷、銅、鐵、骨、木、漆器是日常服御器,種類齊全,幾乎是把死者生前所需的日常物品一件不漏地都殉葬了。

為此,根據棺槨上面的記載,翻閱了一下相關書籍發現,李靜訓別名李小孩,是隋朝開國功臣李崇的外孫女,她的曾祖父是北周時期大臣李賢,她的父親,也就是李崇的兒子李敏。

因為他的祖父李崇在北周時跟隨武帝南征北戰,而後北周滅亡效力於楊堅,走南闖北立下赫赫戰功,但很不幸的是,李崇後來不幸戰死沙場,所以,對於李崇的後人,楊堅十分疼愛有加,加上李敏多才多藝,備受喜愛。

後來隋文帝的長女楊麗華看上李敏的才華,親自選了李敏做了自己的女婿。

所以,對於李敏的女兒李靜訓十分的疼愛。

李靜訓排行第四,從小聰明過人,又十分活潑,深得楊麗華這個外祖母的疼愛。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李靜訓在公元608年就不幸去世,死時,才僅僅只有九歲。

一向疼愛她的楊麗華白髮人送黑髮人,心靈被受打擊,久久不能平靜,墓銘記載,楊麗華「厚禮葬之」。

從外觀華麗的棺槨中,也可以體現楊麗華對這位外孫女的不舍和惋惜。

而對於這樣一座沒有被盜的墓,加上又是楊麗華這樣顯赫的人親自操辦,寫著厚葬,那一定有不少的寶貝在棺槨當中。

於是考古隊開始著手開棺,將墓中文物清理出來。

可是就在大家清理當中, 在石棺瓦當上赫然寫著「開棺必死」,著實嚇了考古隊一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9歲女童墓葬豪華堪比王侯

一個年僅9歲的女童,一具罕見的房形石棺葬具,『開者即死』的神秘詛咒,230餘件讓人嘆為觀止的精美隨葬品……,當這一系列的資訊組合在一起的時候,相信人們更想知道的是,究竟是怎樣的殊榮讓一個年僅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