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二次考古發掘現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界第八大奇蹟」的標籤,讓秦始皇陵兵馬俑坑自1974年破土而出的那一刻起就不曾平凡。

4月30日上午11時,40年後的他再次矚目。

這一次,不是世人熟悉的浩浩蕩蕩威武之師的一號坑。

而是依偎在他西北角的兵馬俑二號坑的二次考古發掘的盛大啟動。

相距上一次的1976年6月的考古發掘,時光走過了20年多年。

也因為時隔二十多年後再次開始發掘,本次考古行動累積了太多的期待:會不會出土「藍臉俑」?或出現「外國士兵」? 此次發掘將有哪些「神秘兵器」?尤其是深入考古現場的媒體記者們更是不平靜。

順著簡易紅毯扶梯一步一步下到二號坑,心裡是無法平靜的。

這不僅僅因為身邊無數遊客的羨慕和驚異,也不僅僅是我的平生第一次。

此時,20步的台階走得有些恍惚,恍惚走進了那個曾「橫掃六合」的大秦軍陣。

此刻,偌大的展廳燈光清幽,考古工作者身穿淡藍色的考古服,在燈光的照射下,開始了新一輪的考古發掘。

站在秦俑二號坑東北角弩兵方陣坑底,領隊朱思紅博士介紹說。

秦兵馬俑坑一共有3座,一號坑最為宏大,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兵馬俑數量也最多,預計有6000多件,可能是秦始皇的步兵團隊。

三號坑面積很小,但其地位卻最高,疑似軍事指揮機構。

而二號坑,則是多兵種混編軍陣的。

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比一號坑小,發掘最晚,但卻是整個兵馬俑坑的精華所在。

朱思紅說,在遊客眼裡,秦俑二號坑沒有多少可看性,它沒有一號坑那麼多氣勢恢弘的兵馬俑,有的只是灰突突起伏跌宕的建築棚木遺蹟。

但在考古學家眼裡,秦俑二號坑卻是秦兵馬俑最精彩的部分。

「秦兵馬俑之父」、原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袁仲一先生1994年主持了秦俑二號坑的首次考古發掘,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他的認可。

根據探明:二號坑內有跪射俑、立射俑、騎兵陣、車陣,估計可出土陶俑1300多件,木質戰車89輛。

在布陣方面尤為複雜,有4個小陣套在一起,即由跪射俑和立射俑組成的弩兵陣。

還發現了而一號坑裡沒有的「車隊」,有8排戰車,一排8輛,八八64輛戰車組成一個車陣,浩浩蕩蕩非常龐大,像一個兵團一樣。

古代兵書稱其為「曲形陣」,大陣套小陣,大營套小營,陣中有陣,營中有營。

它可分可合,分則可以單獨作戰,合則渾然成為一體,發揮多兵種混合作戰的威力。

尤其是車、步、騎三個兵種混合編組,是自戰國時期步兵、騎兵成為獨立兵種後在軍陣上的一個重要發展和變化。

在考古專家的帶領下,我們小心的邁步。

幾乎在每一處夯土層都不時露出俑頭、肢體、戰馬等。

他們免盔束髮,挽弓挎箭,手執弩機,似待命出發的前鋒部隊。

裝備完備,威風凜凜,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雖然殘損有些嚴重,但與陶俑四目相對的那一刻,依然令人膽寒。

兩千多年時光,秦始皇鑄就了千古一帝的榮耀,卻無法千年而生,但隨他「橫掃六合」(齊、楚、燕、韓、趙、魏)的衛隊們卻威武不屈。

這也難怪,1998年柯林頓有幸進入一號坑參觀,聽說小女兒當時有些不敢下坑的原因吧。

「兵馬俑之父」原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袁仲一介紹說,一號坑的6000多件兵陣多為秦始皇普通部隊,而現在已經出土的這些陶俑戰馬的神態、形制等實際上反映出部隊當時臨陣廝殺前的瞬間狀態。

充滿著征服慾望、鐵衛的力量。

可謂是秦始皇的精銳部隊。

這為研究秦始皇一統中國、秦國軍事力量和軍隊編陣提供了鮮活的史料。

秦俑的色彩一直是他榮耀於世的精彩。

這次的二號坑將出土更多保存完好的「彩繪陶勇」,考古領隊朱思宏話語一出,震驚了現場所有的媒體。

其實,早在1998年二號坑局部考古清理工作中,於俑坑G18過洞首次發現了保存比較完好的彩繪陶俑,經過清理,共發現8件。

後又清理出土跪射俑7件,立姿軍吏俑、立姿俑各1件。

最令人驚喜的,在二號坑中之前曾出現了大量保存較好的彩繪俑,彩繪色彩完好程度遠勝一號坑,其中這些陶俑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神秘的綠臉俑,這個兵馬俑除了頭髮、鬍鬚、瞳孔是黑色外,臉部全是石綠顏料塗成的綠色,臉部為何會是綠色?如何解讀「綠面俑」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中的又一個待解之謎。

此次發掘是否能夠再次「驚艷」,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朱思紅研究認為,「綠臉俑」應稱青面俑。

一直以來,人們以「青年」指少壯之年,是因少壯之年如草木方青。

稱其為青面俑,是因為「青」更能表現這位武士的青春活力。

當然,還有陰陽五行思想的影響和秦俑藝術創作的多樣性,秦俑製作者注意到了通過面部色彩的變化來表現藝術個體之間的差異,青面俑的出現正是其表現。

工匠們正是通過面型設計、面部神態刻劃,以及面部色彩的運用等塑造出了豐富的人物典型,突破了群雕藝術創作中千人一面的難關。

採訪中,專家推測,與一號坑相比,二號坑出土保存顏色更為完好的兵馬俑幾率更高。

此前在二號坑中發現的彩繪兵馬俑,保存程度比較好。

這是因為2000多年前的陶俑陶馬等文物深埋於棚木之下,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恆溫、恆濕的環境,彩繪相對保護完整。

此次發掘會使用一些先進的考古技術,如考古信息數字採集、現場提取同步進行等。

隨著考古的進行,人們有望看到更精美的彩色兵馬俑。

同時,記者現場求證,此前在二號坑附近就曾發現過121具古人骸骨,經過DNA鑑定,發現具有「歐亞西部特徵」的個體。

專家推測,在漢代「絲綢之路」之前秦始皇在位時,東亞人群和歐亞西部人群間就可能已經有了較為頻繁的聯繫,既然有「洋勞工」,那麼在秦始皇的「軍陣」中,會不會出現「外國士兵」呢?對此,袁仲一表示,考古就是探索,就是不斷的改寫歷史。

「1974年3月,兵馬俑不正是農民不經意間打井時發現的嗎」

這更留下無限期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焚毀秦始皇兵馬俑的人真的是項羽?

文史頻道轉載本文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不代表認同其觀點和立場2009年6月,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開始,經過三年的艱苦發掘,6月9日,秦始皇帝陵對外公布了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大量陶俑「身著」彩繪,...

兵馬俑再被挖掘 清一色方正隊伍將亮相

發掘將持續7個月,這次的發掘採取了「邊發掘、邊參觀」的方式,遊客能夠直面考古現場,看到考古工作者發掘和保護的過程。4月30日,秦兵馬俑二號坑第二次發掘啟動。這座塵封了21年的兵馬俑坑在1994年...